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符号融合:作为媒体融合的微观向度

作者:赵利利来源:《视听》日期:2016-07-01人气:1278
媒体融合的时代首先是一个符号极其丰富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符号的种类日益增多,无论是形塑了人类社会基本形态的语言符号还是所指能力在技术催化下快速提升的非语言符号,无论是文字、声音、图片、影像还是比特以及基于计算机逻辑的各种程序语言,多符号的交叉共构正在颠覆社会拟态环境再现的历史框架和既成形态,符号同时建构着社会形态和社会形态的镜像。

一、符号过剩与信号结构化

“信息过载”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信息过载”同样意味着符号过载。符号泛滥既表现为同质符号的数量过多,又表现为异质符号的种类过杂。信号是指直接源于客体的讯息单位,“信”字用来限定“号”的来源的客观性、确定性,排除主观随意性。①信号是物理概念,是信息的物质载体,信号具备成为符号的可能性空间。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海量信息的生产和消费提供了必要条件,也拓展了符号物理层面和内容层面的关系。符号的自生能力越来越强,计算机的信息繁殖速度呈数量级增长;符号在应用领域的使用越来越表现出低情态化的趋势②,意义浅层次浮游;低级符号的表意和象征功能得到空前的开发,所指直白显见,热媒介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符号的内容并不具有自生能力,符号的内容增量以物理形式的更新为前提,而信号的结构化在这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结构化后的信号其实已经具有了承载象征意义的基础,在激发符号象征意义的潜能和开发符号物理形式方面的促进作用不容小觑。

二、作为媒体融合微观向度的符号融合

作为媒体融合的微观向度,符号融合更能显示出融合操作的可行性。符号融合和意义表征的辩证关系是新闻传播业务首要遵循的方法论。符号融合不是重复叙事,更不是文本拼接,是叙事逻辑的有机结合。叙事主体只有充分掌握调动各符号叙事优势、协同效能并创新叙事规则的能力,才能实现符合融合的目的。

(一)弥补碎片化传播时代叙事空间的压缩

由于传播渠道的快速增加和传播编码准入门槛的下放,如今的社会呈现出传播链条细化、扁平化和去中心化的特征,权威传播机构不再是新闻信息传播的唯一有效主体,每个个体都具有成为传播主体的基础设施和符号配置权力。传播主体散点化造成了信息数量的急剧上升、资讯质量的良莠不齐以及公共领域议程的失焦,主流议程变成一个个分众的兴趣集合点,碎片化信息流通成为传播的主要形态。

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符号过剩与人们碎片化的时间分割是互为因果的。一旦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养成,长篇大论的叙事文本将与受众相对短暂的有效阅读时间形成直接矛盾。在这一矛盾的主导作用下,作为传统新闻信息编码者的传媒机构和作为公民新闻编码者的受众共同重塑了新闻文本的叙事规则,这其中包括叙事物理空间的压缩。符号边界融合的有机化取向本质上要求不同符号叙事逻辑的融合,只有这样,符号的协同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利用,单位符号空间的叙事能力和意义容量才会增加,才能弥补碎片化传播时代的叙事物理空间压缩形成的“天花板”。

为了应对叙事物理空间收窄的现实困境,新闻传播业界在编码技术层面做了进一步优化。新闻文本的建构路径日益拓展,文字新闻、新闻摄影、新闻漫画、可视化数据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以网络技术为支持的各种广播电视新闻的变体,这些新闻文本的成型无一不是符号组合的结果,文本的传播效果与符号组合的有机化程度、符号边界的整合度有着直接的相关关系。

(二)相似符号聚合建构景观式传播生态

可视化新闻文本在获取受众的初始关注度上表现出强大的竞争优势,图像符号域成为最受编码者青睐的符号选择。图像符号遵循“相似性”原则,意味着图像必须以原型为参照,并被严格限定在视觉的维度,从而先验地决定了它的隐喻本质,符号的虚指性也就由此而生。③相似性符号通过替代“同义”的文字符号,以形象化和拟态化为手段实现符号象征意义的建设和释放。

现代艺术理论和美学逻辑让相似性图像符号的象征能力得到扩张,线条、色彩、光线等符号构造元素的隐喻潜能得到重新界定和开发,这个过程伴随着受众审美能力的综合培养。艺术话语及其建构的精神实在让空符号、原生物、信号具有了符号化的各种可能,艺术逻辑青睐过度饱和的符号体系之外的其他可能性。不同类型符号之间的互动构成了符号空间的美学张力和意义场,而这正是艺术逻辑强力彰显的节点。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技术肯定了艺术逻辑对相似性符号表达力的发掘和认同。面对多元符号充斥话语空间的现状,相似性图像符号的有机聚合更容易在较短的信息接受时间内产生化学反应,提高传播效果。

多元符号群的共构必然导致传播生态系统内部多样性的发展。相似性符号的叙事能力正在经受市场的考验,就目前的应用反馈而言,大图片新闻、数据驱动的可视化新闻等相似性符号的叙事实践在信息链条的解码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效果。

可视化新闻文本的进一步延伸即为景观式新闻文本的展现。建构景观式传播生态是符号边界融合的高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传播景观的整体呈现与人类社会的生活场景高度仿真,相似性符号的信息传递功能日臻准确,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是通过高象征符号对内化于自身的符号化的社会经验的深度调度,而是通过通感、拟像的情感召唤以及景观系统场力的带入。浮游的所指附着在极具美学感受的相似性符号景观之上,符号边界的拟合以各符号生态圈层的稳定和生态功能的协同增值为基本目标和根本动力。故事不再发生在别处,每一个受众仿佛都是亲历者,叙事了无痕迹。各符号同时尽最大可能发挥自身优势,既不重复传播,浪费符号资源和受众时间资源,又不会造成符号资源的闲置,这是生态系统的应有之义,也是景观式传播范式的应有之义。

三、小结

传媒业的格局正在发生质变。以媒介为单位,纸质媒介的生存空间一再压缩,这一方面源于作为介质的“纸”的物理性能的相对可供性急剧下滑,另一方面是因为以“纸”为物质基础建构的“纸”质思维的局限——空间增补的低成本性让纸媒编码者更偏向于象征空间垂直深度的挖掘。正是这种编码的思维惯性让纸质媒介产品的符号组合在原有渠道迁移到数字渠道(渠道泛化,单位渠道上承载的意义深度有限)上的过程中步履维艰。广播的生存空间在经过车载广播的阶段性复苏后依然不太乐观,声音符号的线性传播属性限制了广播在传播生态系统中的生存宽度,广播的数字化过渡在技术上相对便捷,但是,在线广播的收听需要受众关闭信息接收的视觉通道,形成符号组合在视觉维度的空缺,造成传播受众的流失。电视符号系统兼容多种符号,其数字化进程与前两者相比表现出明显优势,但其发展前景依然面临新兴媒体的威胁。媒体融合是优化传媒环境、建立稳健的传媒生态圈的必由之路,只有真正在业务操作层面实现融合,产业形态上媒体融合才有章可循,符号融合为这一目的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和实践中的优化路径,不失为一种重要的参考。

注释:

杨钢元.形名学或记号学:记号、信号、符号,谁是谁?[J].国际新闻界,2008(1).

‚赵利利.空间压缩与叙事限制:论微博新闻的叙事特征[J].视听,2015(3).

ƒ赵宪章.语图符号的实指和虚指——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J].文学评论,2012(2).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