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反思一实践”式美学教学模式初探-教学论文

作者:张玉能来源:原创日期:2012-03-27人气:1084
一般说来,美学学科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抽象玄奥,二是歧义纷呈。
就拿对于文艺复兴伟大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审美欣赏来说吧。当我们面对这幅杰作的时候,总是百感交集,心潮澎湃,可以说产生了审美感受,心情是愉快的。可是,一旦有人问你:蒙娜"丽莎究竟美在哪里?这时候,你就为难了,就要抓后脑勺了。为什么呢?因为欣赏《蒙娜’丽莎》是审美经验的事情,是形而下的具体感受,即使说不清道不明,也会心有所动,心有所感。但是,一旦要回答《蒙娜"丽莎》美在哪里,那就是从审美经验的形而下层面上升到了美学理论的形而上层面,从具体感受深入到了抽象玄思之中。因此,美学的研究对象一一美、美感、艺术作品本身往往是令人愉快的东西,然而美学理论本身却是抽象玄奥的。这是美学的第一大特征:抽象玄奥。
美学的第二大特征就是:歧义纷呈。还是来看《蒙娜"丽莎》。要回答这幅名画美在哪里?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从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比如说,第一种看法认为,《蒙娜"丽莎》美在它表现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精神,对人的肯定,把人从神的阴影之中解放出来,让人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这是一种“美在内容”的观点。第二种看法就反对“美在内容”,认为“美在形式”。你看,蒙娜"丽莎整个画面
的“金字塔构图”、表现女人肌肤质感和衣服纤维艳丽的色彩、背景自然风景的衬托等等,这才是这幅画的美之所在。第三种看法又不一样,认为《蒙娜"丽莎》表现了达“芬奇的“自我”,有人通过对原画的X射线透视发现,蒙娜"丽莎的形象轮廓与达“芬奇的一幅素描自画像完全一致。第四种看法比较奇特,那是奥地利精神分析美学家弗洛伊德的观点。他认为,《蒙娜"丽莎》的美就在于它表现了达“芬奇的“恋母情结”、“俄狄浦斯情结”、是这种本能的升华。第五种看法就更奇特了。它认为《蒙娜’丽莎》已经不美了,要提倡一种“反美”,于是有一个法国画家杜尚,在书店里买了一张《蒙娜’丽莎》的印刷品的画,在画面上的蒙娜“丽莎的鼻子下面画上两撇山羊胡子,并且把它拿去博物馆要求把它展出,认为这个加了山羊胡子的蒙娜“丽莎才是当今的美。还有一些其他的看法。从此就可以看到美学理论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甚至可以说,任何一个美学理论问题都没有大家公认的一致看法。
针对美学理论的这两大特征,我们认为更加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然而,也是由于这两大特征要在课堂进行中实施审美教育又是困难重重的。不过,正因为有这些困难而又有这些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才更加值得探索尝试。
审美教育的特征主要在于:寓教于乐,怡情养性,潜移默化。这些特征是由美学本身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一般说来,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具有三大特征:外观形象性,情感感染性,超越功利性。这些特征就决定了运用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来进行的审美教育的三大特征。
所谓“寓教于乐”就是,运用审美对象,尤其是艺术作品来激发审美主体的情感,使他们处于一种审美心境之中,从而在自由而愉快的心境之中不知不觉地、非强制性地接受知识和道德的教育,即通常所说的“以美启智”,“以美储德”。
所谓“怡情养性”就是,运用审美对象,尤其是艺术作品来激发审美主体的情感,使他们处于一种审美心境之中,让他们的灵魂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升华,从而塑造出美的心灵和完整的性格,成为全面自由发展的人。
所谓“潜移默化”就是,运用审美对象,尤其是艺术作品来激发审美主体的情感,使他们经常处于一种审美心境之中,在自由自觉的认识一情感一意志的和谐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之中,日积月累地、滴水穿石地、逐步地得到教育,形成完美的心灵,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根据这样的特征,美学的课堂教学就是要运用审美对象,尤其是艺术作品来激发审美主体的情感,使他们处于一种审美心境之中,让他们的灵魂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升华,从而塑造出美的心灵和完整的性格,在自由自觉的认识一情感一意志的和谐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之中,日积月累地、滴水穿石地、逐步地得到教育,形成完美的心灵,成为全面自由发展的人。
二、“反思一实践式教学模式”
为了真正把美学课堂教学落实为审美教育,我们认为教学模式的探索是一个关键问题。我们提出一个“反思一实践式教学模式,,。
所谓“反思一实践式教学模式”就是,对美学的主要理论问题都进行具体、感人、独特的,
结合审美对象,尤其是艺术作品的实践的,内在体验和深入思考相统一的反思,从而在“问题反思运用解决问题理解原理”的反反复复的“反思一实践”的过程之中,真正学到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知识,实实在在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反思一实践式教学模式”的程序和环节主要是:问题一反思运用解决问题一理解原理。
第一个环节:问题。老师的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安排要以“问题”为切入点和纽结点,学生的学习要带着问题来学。这样就可以有效克服美学理论的“抽象玄奥”和“歧义纷呈”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防止美学教学的“蹈虚架空”,把美学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解决现实和艺术实践之中所应该解决的问题。
问题的来源。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美学理论中理应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问题,我们根据教材所列出的绪论和八章,毎一部份都列出相应的参考题见附录1:参考题〉。比如,绪论的问题就是:1,为什么要学习美学?2,如何学好美学?其二是社会现实生活和文学艺术实践欣赏和创作〉中不断出现的问题。不论是古今还是中外,凡是出现的现实生活和文学艺术实践的热点问题都可以成为我们美学教学的问题来源。比如,人们的服饰美的原则问题,年轻人恋爱中的审美化或者生理快感与精神愉悦的关系问题,文学艺术的功利性和艺术性的关系或者文学艺术的他律性与自律性的关系,新时期中国文学艺术的“人文精神的大讨论”问题,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审美活动的日常化问题,生存的艺术化与艺术的生存化问题,等等等等。其三是毎一个学生自己在现实生活和专业学习或者课外阅读之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鲜活的、现实的,美学理论理应可以而且也应该能够应对和解决,否则,美学理论就成为了一种华而不实的装饰,何必学它?因此,我们在开始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程的时候就要使学生树立问题意识,要激励大家结合毎一章节的具体内容来寻找问题。
第二个环节:反思。所谓“反思”就是针对问题进行反复、广泛、深入的思考。这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动学习的环节,它要求教师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谋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以解决问题;它还要求学生能从所提出的问题出发主动地分析和综合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具有示范性和范导性。也就是说,教师在讲授毎一章节的内容时,要有意识地作出示范,讲清论证问题的思路,分析和综合问题的内在矛盾,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去独立自主地进行反思。为此,我们在《美学教程》教材和课件的基础上设计了毎一章节的主要问题的概念、组成要素、解决思路〖见附件1、。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给学生思维方式,而不是教给学生固定的答案。这就是:1、概念明确。概念是思维的最小单位,是反思的基础。比如,美学、美感、感知、表象、联想、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美的本质、美的形态、美学范畴、审美教育等等概念都必须做到清楚明白。2、纵向考察,即历时性的思维。对于毎一个重要的美学问题都应该进行历时的考察,了解中外美学历史上的具体考察、观点和学说。一方面借鉴来作为自己思考的基础材料,另一方面批判地学习中外伟大美学家的思维方法。比如,中外美学史上关于美感产生、美的本质、艺术本质、美学范畴、审美教育等等问题的历时性的观点和学说,要讲清楚它们的来龙去脉、功绩和局限。3、横向考察,即共时性的思维。对于毎一个重要的美学问题都应该进行共时的考察,把毎一个概念、观点和学说之间的关系清理清楚,在比较中来鉴别,在比较中来看差别,从而决定自己的运思路径。比如,从实用关系、认知关系、审美关系、伦理关系的横向比较中来看审美关系的特征,从美与丑、优美与崇高、幽默与滑稽、喜剧性与悲剧性的比较之中认清毎一个美学范畴的内涵与特征,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比较之中谈明白美育的目的、手段、特征等等。4、开放性思维。它要求对于毎一个重要的美学问题都应该进行开放的考察,充分明确它们在不断的开放之中揭示真理,而任何一种观点和学说都不可能终结真理,只是开放了通向新的真理的道路。比如,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始,西方关于美的本质、艺术的本质、悲剧理论、美感和艺术起源学说等等都在不断演进,没有任何一种观点、学说、理论能够终结真理,即使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论,也是在批判继承一切优秀的过去理论遗产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而且只有与时倶进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5、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它要求对于毎一个重要的美学问题都应该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作为世界上最复杂的精神现象,审美和艺术不可能是单向度的、线性的、单一的结构,它的毎一个概念、观点、学说,它对这些现象的毎一种分析都只能是多层次的、网状的、立体的结构,所以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考察就应该是多角度的、多层次的。比如,美的本质、美感的构成、艺术的本质、美的形态、美学范畴等等都必须进行这样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和考察。6、系统性思维。或者叫整体性思维。它要求对于毎一个重要的美学问题都应该进行系统的、整体的考察。也就是说,当思维把一个美学问题分析为各种各样的组成要素以后还必须把它们最终综合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因为任何事物和现象本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比如,我们把美的本质问题从本体论、认识论、发生学、现象学等等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进行了分析以后,还必须给予它一个完整的界定,不然的话就不可能把握“美的本质”的系统和整体。总而言之,这些具体的思维方式还应该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元方法”的统帅下才能够发挥它们的具体作用。因此,最终我们的美学教学就可以通过美学的课堂教学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即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
第三个环节:运用。这就是要运用经过反思的概念、思维方式来具体分析我们所提出来的形形色色问题。
这种运用可以有三种主要途径。1、课堂提问。因为课时的限制,这种途径只可以在复习旧课内容、讲解某个具体问题的时候进行,不宜占用过多的时间。2、课堂讨论。这种途径对于特别重要的而又歧义纷呈的问题,比如,美的本质问题,可以选用。我们一般在毎一次美学教学计划中都安排了2-4课时的讨论,从以往的实践来看效果还是很好的。不过,一定要组织好。要求毎一个学生都写好详细的发言提纲,安排学生干部主持讨论会,要准备好重点发言人在开头或中间冷场的时候即使出场,防止浪费时间。3、课外交流。可以组织课外美学兴趣小组进行这种运用性活动,培养学习骨干;也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讨论,有可能还可以开通一个“美学对话”的网站,至少可以利用2爪:1;1,㈧,888等等进行交流讨论,以加强学生的思考和运用理论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理论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个环节:解决问题。这就是要把反思和运用环节的成果具体化,体现为对某一个美学问题的解答。这可以表现为小论文、
学年论文、文学评论、影视批评、美学随笔等等文章的写作或发表,或者办黑板报美学专刊、美学小报等等,对于毎一个重要的美学问题以及现实生活、文学艺术实践中的热点问题都可以发表学生们的意见,以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第五个环节:理解原理。这是又一个反思的过程,就是对于课堂上学过的美学基本原理经过理论的初步反思和运用的实践,回过头来进行思索,或者叫做“反刍”,达到对于毎一个重要的美学问题都能够有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解”。这样就可以防止过去那种“死记硬背”,把书本上的基本原理作为答案搬到试卷上的“死学”,而做到“活学活用”,独立思考,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发自己的感悟,立自己的观点。因此,我们在本课程的成绩考核时采取“限时、当场、开卷、独立完成”的方式。这样实验的多次结果,证明效果是很好的。三、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在“反思一实践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教学手段,做到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
1、发挥教材的主导作用。教材是教师进行教授、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依据。在一定意义上,教材就是教学的根本。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教材的建设,在我校文艺学系列教材建设的过程中由主讲教师张玉能教授主编了《美学教程》。这部教材,积累了张玉能教授20多年美学研究和教学的经验,集中了中南地区几所高校的专业人才及其经验,编写得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有利于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尤其是,为了适应“反思一实践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我们在教材中具体规定了教学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拟出了相关的参考题及其参考答案,还指明了一些必要的参考书目,而且主要是一些历代中外美学家的经典原著和权威的美学史著和论著。这些都围绕着主要的美学问题来安排,给学生的“反思一实践”起着主导的作用,促进着“反思一实践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2、注重教学课件的辅助作用。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利用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是势在必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我们在实施“反思一实践式教学模式”的时候也充分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我们在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制作了“美学与东方美学”教学课件,把《美学教程》教材之中的主要内容都反映出来,并且加上了直观形象的视频和音频信息,更加有力地促进着“反思一实践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也更好地体现了美学教学的审美教育的性质和特征。
不过,在实施“反思一实践式教学模式”的时候,我们认为,教学课件的使用只能是辅助作用,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反客为主。因为人文科学的教学和美学教学的审美教育性质和特征要求课堂是一个活生生的教与学的交流场所,如果完全依赖教学课件来完成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就会使得课堂成为单向的输出或灌输,那么,其效果甚至还不如传统课堂教学的“满堂灌”,学生就成为了教学课件的被动接受者,因而“反思一实践式教学模式”就更加无法实施了。此外,教学课件是一种已经定型化的东西,而教学课堂则是可能随时出现思想火花的“文化场”,在这个“文化场”中教学课件可以作为一种比较固定的因素起到很好的作用,然而教师的临场发挥,甚至灵感的显现,学生的主动性表现以及许多稍纵即逝的新奇思想,还有师生之间在“反思一实践式教学模式”的诱导下所产生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应该是无法估量的变因,而且不应该被忽视。
3、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
在“反思一实践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注意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前,我们要进行直观形象教学还必须到学校电教中心的反映室去申请登记、组织观看录像电影电视片,要想在课堂上播放音乐也很困难,我们曾经向有关领导申请购买一部录放机,可是就是因为经费开支问题而未能实现。现在,我们在多媒体教室里就可以随时按照教学的需要播放电影电视片,播放中外名曲,使得美学教学的审美教育的性质和特征可以得到充分体现,使得“反思一实践式教学模式”真正在“寓教于乐,怡情养性,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得到实现。
4、其他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在实施“反思一实践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充分运用其他一些教学手段,达到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比如,传统教学中的板书,教学过程之中教师或学生的叙述故事、朗诵诗文,学生的简短提问,教师的简明答疑,教师的启发式提问,学生的反思式回答……
总而言之,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都可以也应该在实施“反思一实践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之中得到各得其所、各有其长、相辅相成的综合性运用。
四、培养“元典精神,质疑精神,创新精神”
“反思一实践式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乃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我们把它归结为三种精神:元典精神,质疑精神,创新精神。
在“反思一实践式教学模式”之中,所谓“元典精神”就是要引导学生到历代中外大美学家的经典原著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批判吸收经典原著的合理的思想、观点、理论、学说,以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理论、学说。我们认为,
这是思考问题、著书立说、解决问题的根本和基础。因为我们今天要解决美学问题,就必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这样既可以避免无谓的重复劳动,又可以找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和钥匙。我们不能毫无依据地胡思乱想,也不能一厢情愿地天马行空,而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探讨和借鉴,这就必须借助于元典精神。
在“反思一实践式教学模式”之中,所谓“质疑精神”就是对于毎一个重要的美学问题、毎一种历代中外大美学家的思想、观点、理论、学说都不盲从迷信,都要质疑,对它们问一个“为什么”。这就是“反思一实践式教学模式”之中的“反思”的内涵。只有经过了这样的反思过程所理解、把握的美学问题才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硬塞给学生的,那才可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理空间之中的具体的思想、观点、理论、学说,而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洞抽象的虚无。
在“反思一实践式教学模式”之中,所谓“创新精神”就是在元典精神和质疑精神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于毎一个重要的美学问题的思想、观点、理论、学说,在前人的基础上有前进,有发现,有创建,哪怕是一点点的前进、发现、创建,总比死记硬背、墨守成规、止步不前、重复前人、无所作为的学习要强得多。而且,具有了这种创新精神,“反思一实践式教学模式”就可以真正地落到了实处,可以使得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不仅在美学学科的学习中,而且在其他的许多学科的学习中都具有这种创新的精神和意识。
“反思一实践式教学模式”还在探索和实验之中,但一定可以大有作为。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