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保定市农村群众性文化建设经验谈-文化论文

作者:王义结来源:原创日期:2012-04-27人气:779
在“三农问题”日益得到全社会越来越重视的大环境下,大力发展为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障,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艺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传播现代文化知识和思想观念,改变农民的既定思维模式,还可以引导农民逐步摆脱各种封建宗法思想和传统观念的束缚,真正成长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全国第四人口大市,河北省保定市的11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到了80%,25个县(市、区)中有8个山区县,农民文化生活相对贫困,对本地区乃至于全省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影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任务可谓任重而道远。从这个角度来说,加强农村群众性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不仅是本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我省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几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植下,保定市农村群众性文化建设出现了一派可喜的场面,现将其成功经验简述如下:
一、成功经验
1、加大资金投资力度,改善农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在以前较长的时间里,由于受到财力不足的制约,保定市政府对农村提供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远远落后于农民的实际需要,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主要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己解决,城乡差距较为显著。配套设施跟不上,农民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渐渐也就失去了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近年来,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两个重点(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两个主要(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一个加大(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的要求,做到“三个继续高于”(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的重要指示,保定市首先加大了对“三农”扶持资金的投入力度,仅2007年就投入8368万元,较去年几乎增长一倍;其中用于新农村建设、推进文明生态村、村级组织建设、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800万元,较去年增长40%。其次,大力整合社会资源,多方筹措资金,形成发展合力,着力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以高碑店市为例,近年来,市、乡、村和群众自发投入的文体设施建设资金达5亿多元,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现在,该市14个乡镇办事处都建成了各具特色的文体活动中心和俱乐部,300多个自然村建起了文化广场、图书室和活动室,村民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多姿多彩,煞是诱人。群众性文艺活动的广泛开展,极大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群众情操,使人们自觉形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变“送文化”为“种文化”,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文化建设
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改善农村文化生活面貌,近年来,保定市政府曾多次召集有关艺术团体组织“送文化下乡”的活动,实践表明,尽管这些活动也曾取得一定成效,可随着活动的结束,城市文化队伍的撤离,农民的文化生活便重新归于沉寂。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文化部部长孙家正2006年2月26日至3月1日就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到我省廊坊、保定等地进行调研时给出了答案。他强调指出:“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我们首先要研究农民的文化需求,要用文化来满足他们求富的需要、求健康的需要、求文明的需要。要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农民自己,我们要全心全意依靠农民,培养不走的文化队伍。”[1]
把下乡“送文化”变为“种文化”,进一步确定农民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文化建设中,使“乡村文化”在本乡本土生根、开花、结果,培养真正属于农村的“不走的队伍”,真正提高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保定市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高碑店市为例,几年来,该市农民自发成立起很多文艺团体和文化组织,如白沟镇成立的京剧协会、读书协会、河北梆子俱乐部,和平办事处成立的京剧爱好者联谊会,泗庄镇成立的迎春书画社、河北梆子茶社等等;一些村街把传统的少林会、武术、高跷等项目重新恢复起来;而街舞、拉丁舞、健美操等时尚健身活动则成为年轻人的首选。目前,该市有各类群众性文化团体300多个,经常参加活动的有5万多人,广大群众由文体活动的看客变成了主角。[2]又如顺平县,其管辖的237个行政村中,80%的自然村都组建了自己的文化队伍,地方戏、秧歌舞、“地平跷”……,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拥有相对固定的农民群。广大农民用自己的热情和方式,丰富着极具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正如顺平县文化馆馆长冀长青所言,“我们这里的农民早已不满足仅仅停留在做‘观众’的层面上,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当上了‘编剧’,做起了‘演员’。”[3]
三、形成长效机制,提高文化人才队伍整体水平
要想有效开展农村群众性文化建设,没有各种相关人才的积极参与必不可少。目前,由于中国城乡差距的客观存在,各种农村人才纷纷流向城市,而城市中的各种人才却很难被吸引到农村,这就形成了一边倒的局面。这种局面要是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改变,农村新文化建设只能成为一句空谈。如何留住农村中的文化能手,怎样才能吸引城市知识分子参与到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来呢?保定市一些县市本着“对内积极培养,对外大力引进”的原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来说,第一,通过在农村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培养农村中的文化能手,使之成长为农村文化的主心骨和生力军,再以点带面,通过他们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第二,充分利用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情况,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设置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文化优势,争取最大程度地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河北定州为例,近年来,定州市委、政府出台了《定州市农村文化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加强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建设,落实农村文化专业人员编制,向社会公开招聘有文艺特长的大学生;建立乡镇文化协会,引导文化能人参与农村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从而掀起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小高潮。
当然,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保定市农村群众性文化建设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对农村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农村文化活动载体的开拓、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辩证把握上,还有很多工作有待开展。这不仅需要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大力扶植,更是需要汇集全社会的力量,才能真正实现群众性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