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探析

作者:郑州大学—刘芳来源:《中国报业》日期:2012-06-10人气:1174

前言:随着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人们获取及交流信息的模式、特点、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90后”大学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培养对象的主体,已成为高校校园的“主旋律”,他们是新媒体技术使用最活跃的群体。因此,研究新媒体对他们的影响,并探索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是摆在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新媒体对大学生信息传播的特点

新媒体在对大学生信息传播过程中呈现出四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传播信息的快捷性。产生于社会生活中的新信息,通过新媒体可以实时实地传播,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获取各方面信息的速度和效率。二是传播信息的互动性。新媒体状态下,大学生不但可以很容易接收到所有人发布的信息,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呈现出明显的互动性。三是传播信息的碎片性。大学生接收的信息不再仅是权威的信息、知识和话语,通过博客、手机短信、QQ等新媒体,他们获得了碎片化的海量信息。四是传播信息的诱惑虚拟性。新媒体的表达方式是多元结合的,它具有文字、图像、声音兼备性和速度快的特点,且身份可以虚拟,对大学生具有极强的诱惑性和吸引力。

2.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表现特征

2.1崇尚民主及法制,价值观念趋于多元

   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世界各国的民主及法制信息,强化了他们的民主和法制意识,使他们推崇推崇民主与法制。同时,新媒体使他们更加自由地获得多元化的价值观信息,他们不但受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教育,也受到一些低级趣味、违反社会公德甚至资产阶级消极价值观的影响,使他们的价值观趋于多元化,部分学生道德弱化、思想滑坡。

2.2追求个性自由,缺乏纪律性

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和随时随地交流的平台,他们可以在新媒体空间里自由表达观点,发表言论,接收新媒体中的信息,这样就潜移默化地对个性的形成产生直接影响,他们会把这种自由的思想和意识在现实中表现出来。因注重个性张扬,崇尚自由,大学生的自律意识比较差,旷课及不规则作息现象普遍存在。

2.3强调实用主义,责任意识淡薄

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竞争机制的确立使大学生对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忽视而趋于功利,更强调实用主义。同时,新媒体如QQ聊天、短信、博客等传播方式迅速在大学生中流行,在拓展了传播途径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使他们过分依赖网络,封闭了他们的心灵,弱化了他们的客观判断与控制能力[1]。由于新媒体部分信息的诱惑力和欺骗性,很多学生成为信息浊流的牺牲品,表现出对言行的不负责任。

2.4重视生活交往方式的轻松便捷,人际关系更趋淡漠

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生活资讯,帮助他们更为快捷地掌握生活技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交际平台。但是,很多学生沉溺于上网、收发手机短信、QQ聊天等活动,重视虚拟空间的沟通交往;甚至部分同学深陷网游等虚拟世界,大大减少了他们现实中生活和交往的时间,使他们的心理、人格出现异化,出现心理危机和人格心理障碍,导致同学间的人际关系更趋淡漠。

  3.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3.1机遇

    其一,新媒体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的教育材料、教育内容以及最新的前沿信息都可以通过新媒体第一时间获得,为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条件。在信息传达方面,传统的方式缺乏互动性和时效性,而新媒体不但可以做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平等互动,而且可以及时迅速传播教育信息。

    其二,新媒体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相比,新媒体这一阵地具有信息量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等特点,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空间。同时,新媒体具有双向多向互动交流、图文并茂、声情融会、音视同期等特点,激发了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调动了他们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3.2 挑战

    其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被弱化。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具有天然对新媒体的使用属性,他们可以迅速获得各种信息,改变了传统的教育主体信息优势的地位。同时,新媒体中充斥的不良信息也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新媒体中存在着很多低俗、色情、反动的内容,并且不乏大量的信息垃圾、恶意攻击、造谣诈骗等内容,同时还有很多宣传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以及文化思想的素材。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接受新生事物快,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确立,极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他们甚至会利用新媒体作为考试作弊和对社会、学校表达不满、随意发泄、恶意诽谤的工具。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异化使用会严重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引导作用。

    其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大学生学习手段的更趋自主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变化和发展,其操作技术、外在形式和交流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同时,新媒体也为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使学习更具自主性,在网上了解的知识和信息甚至超过了传统的课堂模式,有时他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速度和广度甚至超过教师。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迎接新挑战,及时掌握新媒体的操作技术,学习新的交流方式,真正掌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有效开展各项教育工作。

   4.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4.1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和自我教育,使其能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客观认识社会,完善和发展自己

   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能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媒体甄别意识,增强对媒介负面影响及不良诱惑的抵制能力,培养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掌握正确的媒体信息辨别技巧,从而能趋利避害,将新媒体为我所用,发展自已[2]。媒介素养教育要从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立体化、全方位实施。就学校而言,要充分认识到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整合现有资源,选聘好优质师资队伍,探索形成一套科学的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同时,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及校内媒体也要在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发挥好引导作用。

就大学生而言,要加强媒介素养的自我教育,养成科学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媒体传播的碎片化的海量信息,要客观判断,理性分析,用媒介丰富优质的资源认识社会,完善和发展自己。

4.2创新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机制和方法,以创新促实效

在理念创新上,要由“宣传导向”型向“服务帮助”型转变,由“被动他育”型向“主动自育”型转变。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广度大大增强,教育工作者再按照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说教宣传,被动地开展教育工作,已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必须转变角色,更好地发挥服务帮助作用,引导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正确地自我教育,

在内容创新上,要将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科学转化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3]。要准确把握大学生的特点,把根据教育目标和任务所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为符合新媒体特点的、大学生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信息。

在机制创新上,可建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机制、引导机制和约束机制。针对互联网等新媒体即时互动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开办网上讲座,网上答疑、QQ聊天等进行互动交流,以平等的身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在使用新媒体方面,要及时给学生以正确引导,对媒体上的错误言论要及时澄清事实、解疑释惑。同时,要构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他律的约束机制,培养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文明意识和责任,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

在方法手段创新上,可建立贴近大学生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主题鲜明、形式灵活具有舆论宣传、思想交流、提供服务、提升素质、寓教于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利用QQ群、微博、手机短信等方法和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参与性和教育的实效性。

4.3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见领袖”的影响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适应新形势,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他们既要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又能较好地掌握新媒体技术、熟悉新媒体文化特点[4],具有利用新媒体技术有效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各高校应在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新媒体业务能力培训教育方面下功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技术,利用新方法开展工作。

同时,应高度关注“意见领袖”现象,正确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在以网络为主体的新媒体空间里,有些个体或小群体人数虽然少,但是,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人被称为“意见领袖”。高校应有意识地培养更多以思想政治工作者和部分优秀学生为主体的“意见领袖”,充分发挥其在虚拟空间的影响力,引导和强化主流言论。

4.4网上网下疏导结合、虚实并举,共同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网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疏导结合。要在疏上有方法,即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在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德的情况下,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泄自己的情感,在他们表达思想的同时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同时,要在导上下功夫,即通过辅导员博客、飞信、QQ聊天、辅导员个人网站等形式给予学生以必要的引导。

虽然新媒体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但还应看到它的缺陷和不足,还相对比较“虚拟化”。我们传统比较有效的工作方法还必须坚持和完善,比如辅导员深入课堂、深入宿舍、深入学生活动的“三深入”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等工作制度都是我们长期坚持并行之有效的。我们在工作中应坚持虚实并举,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111-114.

 [2]李宝来.新媒体特征与大学生需求契合条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J].中国报业,2011,(8):127-128.

[3]李德才,李凡.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创新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8):90-93.

[4]张会萍.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新闻爱好者,2010,(8)下半月:175-176.

 

作者简介:

刘芳,女,1973年9月出生,汉族,河南虞城人,郑州大学201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中原工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中路41号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