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让新闻走进课堂-新闻论文

作者:曾丽红来源:原创日期:2012-06-23人气:1123

新闻教学要创新,首先就要攻克形式老套、内容陈旧这两大瓶颈。那么,除了在形式手段上的多元化创新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源头上的内容创新。俗话说,为有源头活水来。内容为王,这句话曾经一度被奉为媒介的金科玉律。而它同样适用于新闻教学。求新求异是媒介变革的根本,也是新闻教学改革的根本所在。因此,新闻教学要打破传统的理论——案例——理论的“满堂灌”模式,而以最新的新闻事件统领全局,使之贯穿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始终。笔者以为我们可以创建这样一种内容创新的模式:即以最新的新闻事件作为由头,结合展开发散式的新闻知识链条,最后回到新闻事件中来。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最新新闻事件和新闻史论业务知识的体认和理解。对这样一种以诠释最新新闻事件为归依的教学理念,我们可以形象地把它比喻成为:朝花夕拾,让今天的新闻走进课堂,即以最快的速度在新闻课堂上传播最新的新闻事件和新闻理念。
2008年是中国历史上极其艰难而又光辉灿烂的一年,也是中国新闻史上极不平凡、重大新闻事件频发的一年。奥运圣火传递、藏独分子骚乱,5,12汶川大地震,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完美开幕及谢幕,神舟七号飞船升天,三鹿毒奶粉事件,全球性的金融海啸等,一桩桩大事件不但考验了中国政府决策层的执政能力,也彰显出了关键时刻新闻媒体的及时应对和应变能力,同时这一系列重大事件也让新闻嗅觉相对灵敏的新闻学子们或热血沸腾,或扼腕叹息。站在新闻学教学前沿,体验着时代风云的变迁,作为新闻教学工作者,我们能做也必须做的就是:一方面,及时疏导学生的负面心理情绪、正确地引导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并把这些内容有机地穿插到新闻课程教学设计中去,使之形成一个有效的教学框架和整体,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体会、并且有所收获。另一方面,教学工作者自我通过对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地消化、吸收和反刍,在吐故纳新的过程中融合系统理论知识和教学理念,然后再反哺给学生,真正地践行创新型的新闻教学理念。
笔者认为,这种创新型的教学实践的积极意义在于:
第一,让今天的新闻走进课堂,这是新闻学应用型学科教学的一种必然要求。
首先,新闻学是一门高度应用型的学科,新闻理论应该紧密联系新闻实践,尽管理论是灰色的,但实践之树常青。因而,新闻教学也应该与新闻媒介实践紧密相连。如果说,新闻事件是媒介实践运作的源头的话,那么也可以说,媒介对新闻事件的实践操作也是新闻学教学的源头。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新闻教学是否能够生动形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教学的重要内容元素——新闻事件是否新鲜及时,而这个新鲜及时的教学案例则来源于最新及时的新闻事件。再则,新闻姓新,俗话说:昨天的新闻是今天的历史,而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因此新闻贵在常新,新鲜、迅速、及时是新闻最宝贵的属性。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新闻学教学,也应该体现出新闻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的“新鲜”属性。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美国新闻学的“学在路上”的这种教学理念,即所谓的“大篷车式新闻学课堂”,边走边学,边学边走,常学常新,常新常学,把最新鲜的新闻事件及时撒播在漫漫的学习途中。
第二,让今天的新闻走进课堂,有助于提高新闻教学工作者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把握能力和自身的新闻专业素养。
新闻教学工作者应该具备比较强的新闻敏感和新闻嗅觉,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到全面、客观、公正的信息和后续动态。诚如凤凰卫视的记者吴小莉所言:有大事,我在场。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新闻教学工作者即使不能做到亲历亲为,也要树立一种同时空的在场理念,最大限度地通过媒体去关注新闻事件,把握新闻事件的脉搏,及时掌握不同媒体报道方针和理念的前沿信息,做到在某种程度上与新闻事件同凉热,共进退。笔者认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分为如下步骤:第一步:在全面掌握新闻事件多元信息的基础上,运用自己所知的新闻史论和业务知识,对新闻事件进行纵向盘点和横向清理。我们知道,传播学里面有个框架理论和探照灯理论,据此理论我们可以推及,在个人认知视域探照灯地扫射下,不同的新闻事件分别对应着归属着不同的新闻理论框架和新闻话语体系,即任何一个新闻事件在常态下均可以找到它的理论高地。正因为此,新闻教学工作者可以通过对新闻事件由浅入深地梳理和界定,将每一个最新的新闻事件系统地、有序地整合、内化于自身的教学系统,(如新闻采写、新闻评论,新闻历史、新闻理论系列等等),分门别类,贴上系统即识标签。第二步:对新闻事件进行系统消化和横盘整理,多层次剖析和深度解读。俗话说,新闻史论和业务是不分家的。新闻史论既是对新闻实践的高度提炼和概括,同时又深刻地指导着新闻业务实践,推动着新闻业务日新月异地发展。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体现在新闻学教学上,具体表现为:任何史论教学都不能脱离其业务实践的源头,而任何业务的讲授也不能剥离其理论的本体,二者的完美境界是:水乳交融,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网络式结构教学法。因此,在新闻学课堂上,新闻教学工作者对于突发的重大新闻事件,仅仅做简单地界定和厘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深度剖析和横盘整合。既要综合运用相关背景材料、理论业务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透视和深度解读。第三步,归纳总结不同媒体对重大新闻事件的应对举措,引导学生拓宽专业视野,提高操作能力,早日进入职业情境。我们常说,对于教研工作者来说,“教研相长”,确实如此,在某种程度上,教学对科研其实也是一种拉动和提升。当然,看似简单的这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背后,隐藏着教学工作者一系列艰苦的脑力劳动。但是这一系列有意识地规范和训练,能够大大提升新闻教学工作者对重大新闻事件的及时领悟和把握能力,并提高教学工作者自身的新闻专业素养和专业主义精神,真正地做到教研相长。第三,让今天的新闻走进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对新闻学子进行一种职业鞭策和激励。
首先,从传播效果理论的近因效应来看,被传播者往往对于最新传播的信息最为关注、最感兴趣。如今,大众媒介的广泛存在和迅猛发展,使得读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等媒介行为已经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据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的一项研究调查表明,“如今半数以上大学生有着比较丰富和畅通的信息渠道,这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象牙塔”式的学术生态环境不复存在,大学与社会的接触日益频繁和广泛。从客观上讲,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小环境都提供了日渐发达的信息媒介;从主观上讲,也反映了青年学生对社会的关注、与社会的互动在不断加强加深。另外,网络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其它类型的媒体。由于网络媒体具备迅速快捷的强大功能而广受在校大学生的青睐,网络如今已经成为大学生主要接触的媒体。我们知道,如今重大新闻事件几乎都能在第一时间内通过网络媒体传播而远近皆知。那么,在庞大的事实性信息面前,由于学生自身专业素养的系统性欠缺,广大新闻学子们面对纷纷扰扰扑朔迷离的新闻事件,往往会觉得雾里看花,无所适从。这个时候他们极其需要外界地点拨和指导,于是他们就会将求助的目光投向身边最亲近的师者,希望师者能够及时给他们以引导。这个时候为师者如能及时地对此事件进行讲解和点拨,无疑会激发和培养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让每天的新闻及时走进课堂,能够开展对学生的职业启蒙,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在这一领域,有先行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希光教授励志倡导“新新闻教育”,他认为“新新闻教育”首先培养的是人,其次才是人才。新闻学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是未来的优秀记者。这样的人才意味着对新闻媒体充满了理想和热爱,有强烈的好奇心、怀疑精神和批评态度,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这样的人才还意味着必须具有一种开放学习的精神境界,能够终生都在不断地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因此在新闻教学中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身份定位,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自然滋生一种职业自豪感,以此达到一种职业启蒙,并内化学生心目中的职业精神。师者在讲解和分析的过程中,还可以就同一新闻事件对不同媒体的报道策略展开纵向、横向的综合对比,让学生感同身受,早日进入职业情境,并在讲解的过程中着力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再次,让今天的新闻走进课堂,能够有效地疏导学生的负面心理情绪,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步入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众所周知,网络信息的泥沙俱下可能会蒙蔽学生的双眼,诱导学生偏离正确的认知轨道,再加之高校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位,都极有可能诱使学生负面心理情绪地爆发。比如,在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CNN新闻主播卡弗蒂发出辱华言论,当时就激发了部分学生盲目的爱国主义情绪,这种情绪需要及时进行引导和加以排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师者在课堂上的言传身教和春风化雨,就能够很好地起到疏散学生负面情绪和减压减震的作用。
让今天的新闻及时走进课堂,这是一种教学内容上的创新。当然。它还需要教学形式上的辅佐配合,以增强新闻教学传播效果。红花需要绿叶衬,教学内容上的更新更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之相匹配。比如,在新闻教学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模拟情境设置法、多媒体课件教学法和网络结构教学法等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如能将几种方法结合使用,效果则更佳。总而言之,内容为金,形式为银,教学内容是根本,是内核,而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因此,笔者认为,新闻教学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消化掉当天的每一个新闻事件的深刻意义和理论内涵,真正做到朝花夕拾。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