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被偷换的孩子-艺术论文

作者:孟茂倩来源:《电影文学》日期:2012-08-16人气:693

 在德国的传说中,有一种精灵名字叫葛布林,这是一种非常邪恶的精灵,他的本相十分丑陋,为了掩盖这种缺陷,他会经常潜入人类的世界中,盗取人类新生婴儿的容貌。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当代美国电影如同葛布林一样,为了掩饰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不断地盗取世界各国的文化精粹,并且以一种全球化的姿态在全世界蔓延。电影《阿童木》正是这种新型意识形态机器运作下的产物。通过这部作品的分析,我们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的本质。

  《阿童木》原本是日本动漫大师手冢治虫先生的作品,阿童木取名于原子的英文“Atom”。日本是世界上惟一遭受过原子弹袭击的国家,对于原子弹有着严重的记忆性创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日本对于原子能的运用持怀疑态度。手冢治虫先生虽然不是一个技术至上主义者,作为一名艺术家,他通过“阿童木”这个可爱的具有超能力的小男孩,表达了其对于技术的希望。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但是在人性的制约下,技术是能够造福人类的,这是手冢先生,通过阿童木这个形象所要表达的一种理念。尽管,3D电影《阿童木》打着中、日、美三国联合制作的旗号,但是我们根本就没看到中、日文化的影子,这部作品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纯粹的美式电影,其意识形态也是典型的西方意识形态。在主题上有了较为深入的开展,情节与内容、尤其是在制作上的确十分精良,但是我们必须要反思的是美国的意识形态对于电影的介入,尤其是这种政治的电影方式,对于世界电影,或者说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究竟是什么。

  一、西方意识形态中的技术与人性

  电影《阿童木》的故事情节基本上沿用了原著,悲痛欲绝的天马博士,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复制了自己不幸车祸去世的孩子。但是,他又感到十分的后悔,于是抛弃了这个孩子。作为一个典型的弗兰肯斯坦叙事结构,西方的意识形态顺利地展开了它的运作。技术与人性之间的纠葛是当代西方影视作品常见的主题,例如《终结者》系列。作为技术的产物,阿童木具有人类的灵魂,却没有人类的身体,他如同桶中之脑那般,从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他以为自己是一个孩子,一个真正的孩子,就像匹诺曹那样,但是他并不是,他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他永远不会长大,永远不会饥饿,他甚至不需要睡觉,他能够以人类的方式去思考,他拥有人类的感情,他不是一架机器,尤其是在机器奴隶集中营的那段时间,他看到了人性的肮脏,但是他仍旧对人性抱有希望,并且为了拯救人类愿意牺牲自己。而天马博士作为一个科学家,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不顾伦理,他的科学行为是危险的,可以试想一下,让一个心智未成熟的孩子,掌握如此强大的能量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但是他并没有思考这么多,与其说他是为了弥补自己对于死去孩子的伤痛,不如说是其为了满足自身对于技术的贪婪。工业化时代人类对于技术的疯狂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人类不断地追求技术的超越,试图穷尽技术的可能性,甚至是复制生命,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念头,人类试图成为现实的造物主,但是人类根本就无法承担这样的后果,虽然所有的电影作品,一方面预示着造物的可怕后果,但是另一方面又给造物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人类的这种技术癫狂是不会停止的,因此《阿童木》不过是另一个人性技术自我救赎的一个神话而已。另一方面,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根本上而言,其表现的手法越来越脱离真实,其并没有任何深入的哲学思考,或是创新,电影是一种标准的意识形态工具,西方通过电影来宣传其技术的先进性,鼓动着第三世界的国家,投入到他们所创设的技术陷阱之中。技术与人性的对决必将进入更为激烈的竞争之中,人类已经为技术的泛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同时技术伦理的缺乏,让我们根本无法与技术保持一种良性的关系,因此如何面对技术,是当代哲学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令人遗憾的是电影永远也无法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二、西方意识形态中的自我与他者

  天马博士在创造了阿童木之后,为什么要抛弃他呢。这是影片中被淡化的情节,但却是最为关键的情节之一。对于天马博士而言,失去孩子是一个巨大的创伤,也是其无法面对的创伤,作为一个科学家,他迷信技术是可以弥补的这种创伤的,因此,他创造了一个孩子,试图用这个孩子去替代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发现自己彻底失败了。他抛弃阿童木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作为一个父亲他抛弃了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科学家他抛弃了技术,正是无数这样的人,最终导致了一场技术灾难,终极毁灭机器人的出现,无疑是人类滥用技术的结果,人对于技术纯粹就是一种工具理性的态度,人其实并不相信技术,并不觉得技术是能够产生人性的。而阿童木被抛弃后,他陷入了自我认知的障碍,其之前所有的记忆都是人为植入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其他人的不同,他对于自我的认知是一种镜像认知,完全是虚假的。因此,当他与其他机器人接触之后,他重新认识了自己,重新确立了自我。

  由此可见,阿童木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或者说天马博士创造的,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人,人是在与他者之间的关系中不断生成的,有人类的思想、情感、语言并不足以让一架超级机器成为人,人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存在。尤其是阿童木与少女之间的情愫,是非常温馨与感人的,这是一种确认机制,阿童木从此不再是机器,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他得到了人类世界的认可。但是,他只是一个特例而已,这就好比是生活在殖民主义阴影下的奴隶一般,个别人获得主体身份的确认,并不能改变整体的命运。因此,终极机器人向人类发起的攻击,可以被视为一场革命,当然毁灭整个世界并没有让机器获得主体的地位,阿童木作为机器与人的混合体,其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使命,就是维系机器与人之间的平衡关系。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人应该看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本身也产生了自身的意识形态,其与人类的意识形态之间必然会发生冲突,因此如何调和这种矛盾,是这部电影作品给予我们的思考。

  三、西方意识形态中的民主与解放

  民主是当代西方意识形态中最为敏感的核心,在影片中机器或者说技术掌握了强大的权力,但是人类并没有赋予其相应的主体地位。我们看到的是一幅极为苍凉的人类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图景。技术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人类对技术是没有感情的,技术是人类的产物,但是人类没有把技术作为一个孩子来看待。阿童木的出现是技术人性化的标志,是真正让人类意识到技术主体地位的。因为,技术形成自身的意识形态,开始反思自身的地位,因此才与人类世界发生了冲突。这不禁令人联想到,殖民主义与殖民地的冲突。在影片中,巧妙地塑造了一个殖民主义与殖民者的混合变体,试图想要淡化殖民主义的侵入与压迫,同时又将终极机器人塑造成一个毁灭者的形象,其作为一架破旧的机器,并不安分守己,而试图对人类世界摧毁,建立一个由机器人统治的世界,这本身就是对于人类自身问题的回避。西方式的民主不是一种真正的普世的民主,只是个别超级大国的政治实践。但是,西方意识形态往往将民主精神包装成一种全球主义,但是这种民主不仅无法保障其国内的弱势群体,对于国外,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而言,简直就是一种赤裸的暴力。我们完全可以将《阿童木》这部电影视作是西方民主的教科书,从表面上人类的社会一片祥和,但是内部却存在着深刻的问题。技术作为他者,其始终被排斥在人类政治的场域之外,这不仅不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是最终将人类政治活动推向毁灭的边缘。尽管,阿童木电影所描写的那种状态离我们很远,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与影片中人类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如出一辙的。人类对于动物的这种专制,这种将动物排除在政治之外的行动,之所以能够长期地存在下去,是因为动物缺乏人类的智能,缺乏人类的语言,并不是动物甘愿受人类的压迫。因此,从人类的内心而言,其实是恐惧出现智能生物的,因为一旦出现这种生物,那么现有的政治实践将被彻底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第三世界国家也抱有同样的心态,他们不让第三世界掌握先进的技术,这样西方的统治就永远不会终结。因此,影片中包含着一种强烈的对于技术的恐惧。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权力,技术的介入将导致政治行动的转向。

  四、西方意识形态中的秩序与伦理

  纵观整部影片,阿童木并不是一个救世者。他在机器与人类之间做着两难的决定,他不断地在两种身份中游移着,作为一个拥有14岁心智以及超能力的机器人而言,这种选择是艰难的。另一方面,人类用一种极端冷酷的方式维系着统治,尤其是机器人竞技场,那种病态的古罗马暴政的迷恋,无不流露出后殖民主义的野心。而阿童木面对这种旧秩序,他无能为力,他一直在伪装自己,他深刻地意识到人类对于机器的这种敌对,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类都是如此,阿童木还是有希望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希望,所以他才走上了捍卫人类世界的道路。我们认为,在西方的意识形态中非常强调秩序,而秩序的建立就往往是以权力为基础的,人类与技术之间的这种伦理关系,是因为人类与机器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对等的权力关系。对于人类而言,虽然有着极为高超的智慧,但是人类自身的力量已经被消解掉了,人不得不依靠机器生存下去,人类同时不能够让机器意识到这点,因此不断地贬低机器的地位,剥夺其作为主体的资格。阿童木最终能够获得解放是幸运的,但是更多机器的命运是不敢想象的。终极机器人的攻击,只是一次暴动,并不能算是一场革命,对于机器来说,要获得主体地位的道路还是很长的,人类的统治将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一点在其他相关的电影中也有所反应。例如,在黑客帝国中,人与技术在网络世界中实现了统一,人完全被技术化、数字化、虚拟化,人被技术所统治,成为技术的一部分,人为技术提供能量,技术为人提供一个虚拟的生存空间,人与技术实现了一种共生,当然这种图景也是令人感到极为悲哀的,因此在《黑客帝国》中,人类的觉醒与《阿童木》中技术的觉醒是如出一辙的,任何一方都不满足于被统治,但是最终又必须达成一种妥协,否则的话双方都会灭亡,这就陷入了一种权力的辩证法,人与技术的这种斗争是永恒存在的,只有通过斗争双方才能够不断地确立自身的地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伦理关系不是一种先验的关系,而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关系,人与技术并不存在着谁在道德上占据着优势地位,人类与其造物之间必须不断地确定其地位。这令人联想到《圣经》的创世神话,上帝造人遭遇到人的反叛,其本身也就说明人的主体价值是在反伦理的基础上生成的。在影片中,天马博士与阿童木之间最终重建了父子关系,这是天马博士对于其自身镜像认识的一种突破。因此,人对于技术的认识,不能够只停留在镜像的阶段,正如人对于上帝的认识也不能停留在镜像的阶段,只有通过这种对于镜像的反抗,才能够重新建立起适合的伦理关系。

  五、结论

  这部电影与其他的好莱坞电影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电影的主题与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尽管在影片中流露出了对于技术、对于人性、对于人类与技术之间关系的思考,但仍旧是站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上。因此,“阿童木”只是一种探索,并不是真正的解决途径,他是一个例外状态。人类与技术之间的冲突仍旧不会弥散,因此在未来的美式电影中仍旧会有此类主题的表现。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