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当代电影服饰审美中的异化-电影论文

作者:杨建文 崔慧敏来源:《电影文学》日期:2012-09-12人气:835

  一、电影服饰审美

  电影服饰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并不仅仅只是作品本身蕴藏的或是制作者赋予的,同时还包括了观众在欣赏过程中丰富的、增补的,所以制作人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得不假设观众在观看完作品后可能会产生的反应。要尽量避免观众抵制接受,应该促进观众顺利接受,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进行接受活动,实现观众主动、自觉地完善作品的意义与目的。在影视服饰的审美过程中,观众有更为直接与强烈的反应表现,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于2006年一上映就引来观众的欢呼声与谩骂声一片。对于该影片的支持者认为电影中的服饰造型美观大方、雍容华贵,它不仅遵照了唐朝的服饰设计,而且尽显了唐朝皇宫的富丽堂皇;影片反对者则认为电影中的服饰造型太过暴露,有故意迎合低俗视觉效果的嫌疑。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互不相让,对同一部影片的却产生欣赏与反感两种极端的情绪,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二、电影观众的服饰审美经验

  (一)确立观众本体地位

  某种程度上说,参与了作品存在甚至是决定作品存在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读者”,所以,接受美学的出现,将本不受重视的“读者”拉进人们的视野中,它在归还“读者”中心地位的同时还宣称只有有“读者”的作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存在。因而,没有读者的作品是不完整的作品,没有了观众的服饰也一样是不完整的服饰。没有观众的欣赏,服饰就只是一件道具,它还原到原始社会为人类遮羞蔽体的功能;没有观众的再创造,我们如今看到《黄土地》中的服饰造型与十几年前的又有何不一样的触动?只有在确立观众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才能使整个审美接受活动的过程得到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剖析,从而对观众的自身构建甚至是电影创作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观众的期待视觉

  顺利接受是一种与观众的审美经验十分相近的接受,同时也是一种与观众审美经验总体一致的审美姿态,它容易接近影视作品的外延与内涵,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丰富观众的审美经验。如前文所述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于2006年一上映就引来观众的欢呼声与谩骂声一片。对同一部影片却产生欣赏与反感两种极端的情绪,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所以制作人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得不假设观众在观看完作品后可能会产生的反应,要尽量避免观众抵制接受,应该促进观众顺利接受,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进行接受活动,实现观众主动、自觉地完善作品的意义与目的。

  (三)观众审美的再创造

  在影视服饰的审美过程中,观众的再创造指的是观众对影视作品上的再创造,由于观众地域、民族、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思想层次等方面的不同,导致观众对服饰造型语言理解的千差万别,此外,服饰造型语言自身的不确定性与抽象性也是导致观众理解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对影视服饰的审美过程中,观众通常根据自己以往积累的审美经验填补欣赏中出现的“空白”、补充“不确定的意义”,从而再创造出对自身而言相对完整的电影。

  电影《夜宴》中章子怡饰演的婉后身着一身丧服向观众倾诉着她年纪轻轻却无法逃脱守寡的厄运;转眼间一身新娘装的装扮却是她命运中的转折;陪太子无鸾习武时那淡雅的装束让她仿佛回到儿时;买毒药时穿着的黑衣尽可能地掩饰着她迅速膨胀的欲望。在“期待视界”中,它的定向作用让观众打破时空局限,穿越到剧中与电影中的人物畅所欲言,凭借自己的想象填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同时在时代变迁的历史足迹中,服饰审美心理的异化又使观众在欣赏时产生新的审美领悟,从而使影视作品生发出新的意义与审美价值,获得永不枯竭的生命力。

  观众对一部电影中服饰的审美体验并不会随着影片的结束而结束,通过对观众审美心理需求的分析我们发现,通常在欣赏完影片之后,观众还会将这种行为延续甚至是复制在自己日后的生活中,这除了是个人的审美需要之外,同时也是社会文化整合的审美需要,所以在观众的审美体验发展进程中,对自我进行再创作是不容忽视的。

  三、当代电影服饰审美中的异化

  (一)身份的“鼓吹”与文化的“兜售”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浮夸躁动的社会,人们不再像以往一样花费大把大把的时间在意义的探究上,使标签式的符号崭露头角,立刻化身为“快餐文化的”的新力军。影视服装文化也因其重要的社会地位成为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借此平台,电影服饰卖力地创造,用蛊惑人心的言语和文化、地位、身份等一个个耀眼的光环来点缀着这个“符号世界”。

  一部《花样年华》将世界彼端的复古潮流引进中国大门,来到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电影中,几十套美轮美奂的旗袍照应着怀旧的氛围,两者相互渗透、交相辉映。电影的上映掀起了全球的“旗袍热”,百姓结婚庆典、时装走秀、节目主持,甚至是明星出场,旗袍装束的频频出现都充斥着观众的眼球。凭借旗袍展示出来的魅力,使电影中张曼玉塑造出来的优雅、成熟、睿智的上海女人形象成为“小资的代言人”,是一种时尚的身份,就好比只有张曼玉这样的生活质量与生活品位才能彰显出女人的真正本色,引来世人的追求与争相模仿。如果说《花样年华》只是“怀旧风”的酝酿之初,那么紧接而来的“汉服热”“唐装秀”则让人欲罢不能,使观众的视觉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不仅仅只是古装大剧的争相上演,就连社会媒介也跟着推波助澜,全国各地都掀起一股想借电影服饰文化来重振中华民族威望之风,将一种潮流与一种文化画上等号,这到底是喜还是忧?

  (二)视觉的饕餮盛宴

  当影星们穿着张扬、暴露的服饰走在红地毯上时,我们说不要紧,那是礼服;当电影中人物能蔽体的衣饰越来越少、裸露在空气中的肌肤越来越多时,我们说不要紧,那是艺术;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分时间地点场合、不分男女老少袒胸露背时,我们才开始讶异,到底是什么样的歪风邪气才会引起如今的“世风日下”?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在首映之前就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宣传,号称投资36亿人民币,其中在人物服饰上的花费就高达千万,但相比其上映后带来的震撼,却是不值一提的。电影中的服饰造型极尽奢华,观众欣赏过后内心处处是新鲜、处处是惊奇,原来唐朝服饰的开放程度竟如此之大,观众不得不自愧思想过于封建闭塞。然而服饰上流光溢彩的铺设却并没有更好地为电影叙事服务,发挥出其造型语言的优势,相反却沉溺在“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虽然说电影是一门视觉艺术,但表现形式与影片内容的失衡必将会导致艺术的沦陷。

  (三)“卖弄风情”的诱惑

  在青春审美化的发展进程中,我们被周围的“新生事物”和“新生概念”包裹着,在青春文化中,“性”是最鲜明同时也是最吸引观众眼球的标签。在重塑消费文化营销策略的情况下,“性”为了迎合消费市场,肆意卖弄着被刻意强化的感性特征,除了对“性”文化区别的消解之外,同时也使道德信仰和文化禁忌被置悬了。无论是现代片还是古装片,许多服装设计师都精心揣摩“性”符号会给观众带来的渴望或是排斥,在电影中卖弄风情地撩拨着服饰,打着“色情”的擦边球,不停地诱惑着观众。除此之外,银幕上还出现了颠覆传统性别意识的中性化装束,这种装束不论男女都能穿着,实际上就是想通过“去性别”的方式遮盖住“性”的本质,人们的肉体对设计者而言只是一件创作的工具,毫无神圣性,中性化的服饰也只是为了吸引更多观众眼球的噱头。

  四、结 语

  伴随电影艺术的发展,电影服饰审美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相比电影审美,电影服饰的审美多了一些世俗化,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服饰造型取之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又高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比服饰文化,无论是参与电影叙事,还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电影服饰都将重点放在艺术美的突出,发掘其装饰性与象征性。本文从电影服饰审美的角度来分析电影观众服饰审美的确定过程,分析当代电影服饰审美中的异化。

文章来源于《电影文学》杂志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