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历史的反思以及人性的反思-电影论文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电影文学》万灿红日期:2012-10-23人气:1454

  一、影片介绍

  《铁皮鼓》(Die Blechtrommel)是根据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的同名经典小说(“但泽三部曲”①其一)改编。而君特?格拉斯本人凭“但泽三部曲”获得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影片以二战为主要背景,奥斯卡一家的生活为主线,叙述了从其祖母开始一家人的生活状态,不同人对爱的追求。战争带给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从孩子的视角展示了成人世界中充斥的虚伪、邪恶和丑陋(充满性罪和政治谎言),荒诞夸张的情节是整部电影的特色。

  《无处为家》(Nirgendwo in Afrika)是根据原著史蒂芬妮?齐威格的原名自传小说《何处是我家》改编。主要讲述了1938年,为躲纳粹迫害,犹太人瓦尔特一家被迫来到肯尼亚,非洲大陆独特的文化让这个家庭的每个成员产生了不同的蜕变,他们最终学会珍爱在非洲的生活。

  《伪钞制造者》(Die Flscher)讲述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纳粹分子命令集中营中的犹太犯人伪造大量外国货币,妄图以此来破坏敌对国的经济。萨利他们被迫伪造出英国银行也鉴定不出真假的英镑。随着盟军的节节胜利,纳粹分子威胁萨利,如果一个月之内不能做出以假乱真的美元,将对他们这群人进行屠杀。

  二、历史的反思

  德国人对二战的反思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二战结束后最初几年,德国社会的反思主要还局限在少数知识分子范围内。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1951年9月就过说:大多数德国人民反对纳粹针对犹太人的暴行,大多数德国人民与这种暴行无关。而且社会舆论很少揭露纳粹罪行。因为战争结束时,德国许多城市变成了废墟。科隆、德累斯顿、维尔茨堡、多特蒙德和法兰克福等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因此,战后初年,许多德国人认为自己只是“受害者”,而较少考虑本民族给其他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多大伤害,也较少思考这场人类浩劫的因果关系。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德国全社会开始讨论自己的历史问题。特别是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访问华沙。在纳粹受害者纪念碑前,勃兰特突然双膝跪下,他的这一举动震撼了全世界。美国电视连续剧《大屠杀》在德国上映,引起了巨大反响。它对德国民族正确认识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公开和广泛的讨论,德国社会真正意识到了德国在二战中的罪责。开始慢慢承认自己的罪行,并对自己的罪行进行了全面和深刻的反省。这种反省也慢慢影响到了艺术以及电影。通过对这三部电影深入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强大的民族已正视这段历史,并对历史进行反思。

  (一)《铁皮鼓》

  《铁皮鼓》的故事发生在1899年到1945年间,影片的跨度近半个世纪,从普法战争一直到两次世界大战,涉及方方面面的国际政治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希特勒上台,纳粹势力开始抬头,组织集会等以示其立场;而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入侵波兰,纳粹分子大肆屠杀犹太人。这样的政策带给但泽这个夹缝中的小城极其巨大的影响,迫使普通民众选择自身的立场;最终二战结束,然而生活依然无法平静,战胜国的部队清剿剩余的纳粹分子,人们生活物资缺乏,二战产生的各种遗留问题仍有待解决。

  在《铁皮鼓》中,自1899到1945年,德国几乎一直处于一种战争或为战争作准备的状态。作为影片主要背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侧面为人们展示了战争对生活的恶劣影响,同时暗含着对德意志民族半个世界以来的历史的反思。政府对战争的宣传使无知的人民为其狂热,当战争结束后,它留给人们的只是恐慌和极度的物质匮乏,居无宁日。这样的画面再次让人感受到了德国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虽然真正战争的场景在影片中只有一幕,却仍能让人感受其反战思想。奥斯卡和他的舅舅布朗斯基在他人打仗时,躲在暗室里以打牌娱乐自己时可以让人了解到人民对一个和平、安定祥和生活的向往,也表示了现代德国人对和平的热爱,对战争的唾弃。

  (二)《无处为家》

  《无处为家》的故事发生在1933年到1945年期间希特勒纳粹主义集权统治下的德国。当时纳粹政权在政治上控制社会的一切,以追求种族(雅利安人,北欧白种人)、社会和文化的“纯净”。

  不同于大多数直视和控诉纳粹罪行的影片,如《钢琴家》《美丽人生》《辛德勒的名单》,这部影片没有从正面描述战争的残忍,但影片却一直以书信的方式时刻提醒观众,犹太人在自己的祖国遭受了怎样的磨难。因此,影片虽然通体笼罩着淡淡辛酸和愁绪,比如在杰塔得知母亲被害后伤心欲绝地站在原地,丈夫瓦尔特一个人独自走开了。看得出瓦尔特也是满腹伤痛,正如片名所暗示,无处为家,何处是我家,瓦尔特和杰塔心中充满了毫无归宿感的痛苦。他们为纳粹统治所不容,被英军囚禁,甚至也难以融入肯尼亚当地社会。

  在这一段历史背景下的德国是非常黑暗的,但是德国人没有刻意地去回避这段历史、抹杀这段历史,或者是歪曲历史。他们勇敢地承认自己的民族所犯下的罪行。就是因为这种难能可贵的自省的精神让德国人渐渐摆脱纳粹的恐怖,学会去爱别人,相信别人。从中感受到了德国人对种族歧视的反思,对于无情的屠杀犹太人的反思。
  (三)《伪钞制造者》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为了拖垮反法西斯同盟国的经济,实行了所谓的“伯恩哈德行动”(Operation Berndard),即打算伪造大量的英镑、美钞等外国货币,然后再投入到英国和美国的市场,从而打乱这些国家的经济秩序,以便纳粹德国赢得战争上的先机。而这些伪造外国货币的人,是纳粹从各个集中营召集来的犹太人。影片通过独立个体在战争中的遭遇形成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萨利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战争的荒谬和无情。萨利是一个鲜明的个体,一个被卷进人类战争的单纯人类。对于集中营,导演的镜头丝毫不回避血腥,在集中营被毒打得伤痕累累的身体,血肉模糊的脸都被镜头真实地记录下来了,没有任何粉饰处理和加工。当萨利第一次进入集中营时,他有着和别人一样的恐惧。身边累倒的犹太人被纳粹军官毫不留情地枪毙,他的反应是更加努力地劳动以免被杀。监狱是残酷的冰冷的,在这里不是训斥和毒打那么简单了,在这里随时都可能有人被杀。当他们被送去洗澡时,有人还以为他们已经进入了煤气室了。战争结束了,集中营里面的活下来的犹太人伤痕累累,不成人形,他们甚至连同伴也认不出来。集中营里的其他地方,遍地是尸体,人的脸上什么表情都没有,就像行尸走肉。这就是战争,赤裸的血腥和赤裸的残酷。

  德国前任总理施罗德曾说过,对于纳粹暴行,德国负有道义和政治责任来铭记这段历史,永不遗忘,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是可以从我们历史上最羞耻的一页中学到很多东西。德国人总是正视历史,他们是带着诚实和批判的眼光来回顾战争的岁月,他们不回避他们犯下的罪行,这是一种姿态,一种诚心的取得谅解的姿态。

  三、人性的反思

  这三部影片在正视历史的同时,也深切探询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性,特别是在极端环境和人性下的人性。所以重现历史的进程已不是电影的重要表现部分,而是表现人在历史进程中的选择才是这些电影所要反映的价值,无论电影解读历史的角度如何,影片对战争的解读都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的。

  (一)《铁皮鼓》

  在《铁皮鼓》中奥斯卡一家的生活是影片的一条明线,而奥斯卡的生活则是这条明线的主导。主人公奥斯卡虽然是个小孩子,但却具有人性的多方面性。他厌恶这个世界,讨厌见到这个世界上成人犯下的罪恶,因而他拒绝成为成人世界的一员。影片的大部分都是以奥斯卡的视角展开。从一开始他看到成人世界的污浊,就显示出了人性的丑陋。他拒绝长大,其实就是为了拒绝成长后不得不面对的人与人之间的虚伪、明争暗斗。然而如中国古语所云“人性本恶”,奥斯卡不想踏入成人的丑恶世界,却依然做出许多以自我为中心或伤害他人的事,例如,任何人若是想拿走他的鼓,他就会尖声叫喊,使周围的物品损坏;他还害死了他的两个“父亲”。这些其实都是奥斯卡自私、愚蠢的行为。但同时影片又显示出了人性所存在的矛盾的一面。奥斯卡的母亲徘徊于两个爱她的男人间,她自知自己行为不检,却又无法摆脱这种状态,所以经常在痛苦中度日。当她发现自己再次怀孕后,正是因难以承受道德的谴责而以吃鱼发泄,直至食用过量而死。而这种个人内心矛盾不仅奥斯卡的母亲有,几乎每个电影里的人物都有。可以说《铁皮鼓》这部影片中每一分钟都彰显了人性的复杂。世界上没有绝对十恶不赦的坏人,也没有至纯至善的好人,所有人都是在善与恶中转换。《铁皮鼓》讲述的是一个孩子的故事,却并不是一部儿童片;它从一个孩子的角度看世界,看到的却非儿童所应看到的天真美好纯洁,而是成人眼中的丑恶畸形充满了虚伪的世界。

  (二)《无处为家》

  在《无处为家》中,瓦尔特是原先在德国当律师的犹太人,但由于德国紧张的政治空气,他带着妻子洁蒂和女儿蕾吉娜告别家乡,踏上了陌生的非洲大陆。在这里他面临着各种问题:炎热的气候,德语与当地官方语言英语、当地民族语言斯瓦希里语之间不通的障碍以及生活习俗各异,等等。特别是洁蒂在丈夫的催促之下远离了原来富足美满的生活来到完全陌生的环境,到达非洲之后,洁蒂被迫面对非洲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这样的一部多少有点黑暗晦涩的电影,在看完之后不会感到沉重,相反充满了温暖和感动。导演展示了真实的战争和真实的人性,而最打动人的东西恰恰就是最真实的东西。洁蒂一开始难以适应非洲的生活,对非洲和非洲人都稍有些偏见,她对非洲人的歧视如同纳粹对犹太人的歧视。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居高临下的虚荣心和优越感。而只有天真的女儿蕾吉娜能够毫无偏见地融入完全不同的文化当中。5岁的她到达肯尼亚后与肯尼亚马赛部落人欧瓦成为好朋友,欧瓦是影片中美好角色之一。他高大能干,心地善良,喜欢上小蕾吉娜并当自己女儿一样呵护有加。罗德里克一家只把他当做可靠的仆人——除了小蕾吉娜,于她而言,老欧瓦是好朋友、文化向导和守护神。对这份工作的自豪感和对蕾吉娜的爱让他对主人一家无限忠诚。蕾吉娜并很快学会英语,读狄更斯的作品,吸取英国优秀文化,融入其中。这是由于女儿到肯尼亚仅5岁,她没有多少过去的生活负载,自然能很快适应,轻松地走上新的道路。蕾吉娜对非洲大陆的迷恋和依附就更带有一层寓言的意味,它暗示着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是生命不可抗拒的渴望。这一部分对人性的剖析非常的深刻。观众可以在不同的角色变化中感受到极大的心理落差,从而更清楚地认识人性的善与恶。

  (三)《伪钞制造者》

  萨利战前过着纸醉金迷、犬马声色的生活,对他来说生活的准则是“见机行事”“不择手段”。他刚进集中营时,开始并顾不上什么民族大义,他为了自己的利益拼命干活,故意画画引起纳粹军官的注意,趁画画之机偷走纳粹的半个苹果……他所做的一切就是竭尽所能地活着。但纳粹军官将印制伪钞的任务交给萨利,实际上这让他间接地掌握团队里每个人的生死大权,因为伪钞印不出来,大家都要遭殃。因此他要与各种人周旋,纳粹军官、团队里的抵抗派、妥协派、中间派,最重要的是他还要与自己内心深处的矛盾周旋。因为他不是一个英雄,他无法轻率地做出果断的所谓英雄式的选择,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历史把他推到了拯救者的位置。一个在战前制造各种假证件的人在严酷的压迫甚至是死亡的威胁之下,他成了拯救者,忍受各种屈辱来拯救身边的狱友,他鼓励艺术学院大学生多吃饭:一勺为了现代派,一勺为了印象派。他用印刷伪钞的进度挽救狱友博格妻子的性命,把手割破了将血涂在肺结核病人的脸上好看出点血色,以便不被纳粹清除…… 这就是人性的期待和希望。哲学家康德说过,因为道德纪律随时都在人们心中发布,他只要愿意就可以做到命令,这是每个人只要作理性思考就会清楚意识到的,因此人根据其自由意志(本身)一定会按道德纪律行事。也就是说道德纪律一种发自人类心灵底部不必依赖于外部必然性的自我律令。无论外在的必然性要如何压迫他,都不会绝对扼杀这种人对自己的律令。 即使在最黑暗的核心地带,也有光明的种子。因为人性是如此顽强,而道德纪律则是人性最本质的要素。德国战败后,在面对着那个曾经肆意欺压过、侮辱过他而今却吓得尿湿了裤子,犹如丧家之犬的纳粹军官赫尔佐格时,萨利依然放了他一条生路。这一刻再次证实:萨利选择走的道路终于成功到达了人性的终点。

  四、结 语

  这三部影片无可否认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首先是因为它们都以德国的历史为背景,来诠释不同时期的人性。在《铁皮鼓》中,影片所展示给我们的时间从普法战争开始,通过讲述三代人不同的故事,将时间背景一直延伸到二战结束,三代人截然不同的命运让我们深刻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性的善恶。在《无处为家》中,影片以希特勒纳粹主义集权统治下的德国为背景,诠释了久经世故的欧洲人与淳朴的非洲原住民之间的人性。在《伪钞制造者》中,对一群因犹太出身非真正意义上的囚犯,在随时面临死亡情况下的小人物的人性的光辉。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三部作品不仅充分地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同时也承认了人性丑恶面的存在。在《铁皮鼓》中,奥斯卡的母亲嫁给了一个男人的同时却还爱着另一个人,无论在精神抑或身体上都没有忠于奥斯卡的父亲;奥斯卡的父亲和舅舅之间的争斗;在院子里奥斯卡被其他小朋友侮辱,奥斯卡对他身边人所做的一切……种种镜头难以入目,让人不禁感叹:为何人们要如此对待彼此?为何人人都只看得到别人的罪恶却对自己的丑陋视而不见?在这部影片中,几乎每个画面都能令我们反思有关人性的问题。在《无处为家》这部影片中,没有完人,没有英雄。所有的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他们在观众面前一点一点地长大,慢慢地被环境所改变。这些变化都很合理的,因为在这些不完美的角色中,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引起人性的共鸣。在《伪钞制造者》中萨利入狱前在柏林靠的是制造假证件,过着光鲜的生活,在狱中总是战战兢兢,时刻担惊受怕,他只是为了生存,只是为了苟且偷生。

  其次,从这三部影片中,观众可以感受到德国人敢于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且努力改正。在《铁皮鼓》中,奥斯卡最终在父亲坟前一跳,结束了永远长不大的日子,开始像正常人那样生长。意味着他准备像一个成年人那样承受责任,承受生活可能带来的种种不幸,而不是曾经那样,仅仅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关心他人的想法,只在意个人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奥斯卡认清了自己的错误并大胆地在生活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在《无处为家》中德国人对于种族歧视进行反思,对于无情的屠杀犹太人的做法进行反思。在《伪钞制造者》小人物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进行反思。德国人正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扬长避短,积极进取,迅速地从战败国的阴影中恢复,实现民族的不断进步和壮大。

文章来源于《电影文学》杂志2012年第18期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