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以《过年》为例浅析当代题材影片中的情节冲突-电影论文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电影文学》许思悦日期:2012-11-07人气:1284

  无论是场景上的点缀,或是情节发展的载体,又或是直接进入创作的民间故事,总之,当我们说到“民俗电影”,更多的还是局限在“古物残存”“陈风陋俗”“猎奇探秘”这类范围。那么在描写现实生活的当代题材影片中,究竟有没有民俗的一席之地呢?如若有,它的表现方式和最终的表现目的又是什么?下面不妨以影片《过年》为例加以探讨。

  电影《过年》拍摄于1991年,它以春节为背景,描写了发生在当代一个普通家庭中的种种琐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揭示出了新旧更替的时代环境下,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受到的冲击。影片中有两场戏,颇能代表全片的风格。大年初一,小儿子程勇带着女友小凤看完通宵电影,早上才回到家中。两人一进门便蔫头耷脑地准备到程勇房里睡觉,程勇刚要跟着小凤一起进屋,就被母亲一把拦住。母子俩在房间门口爆发了一场口角。

  然后,程勇便进屋关上了房门。母亲还不依不饶地在门口叫喊,程勇又一把拉上了窗帘。之后的一场戏,父亲回到家中,一听此事,开口便埋怨起母亲:“你个老糊涂,没结婚能一块儿睡觉吗?”在父亲的威逼下,程勇不得不转去大哥屋里睡觉,此时只听小凤对着父亲不满地嘀咕了一声“老封建”。

  这两场戏中的矛盾所在,其根本是两代人在婚姻观念上的分歧,首先是对于婚姻确立程序的不同理解。程勇的理论是,“初三小凤家就来人订亲开单儿了”,在某种程度上,自己与小凤的婚姻关系已经确立了。而母亲却认为,单凭“订亲开单儿”,还不足以建立婚姻关系。在中国古代,婚礼通常分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而程勇所谓的“订亲开单儿”充其量也就到了“纳征”的环节,也就是订亲、下聘礼,婚礼仪式并未完结。在父亲和母亲看来,一场婚姻,如果要为风俗所承认,必须经过婚礼这一环节。即以婚礼的有无,“衡度两性之结合正确与否”③。婚礼作为结婚的仪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宗教性”,二是“社会性”④。所谓“宗教性”,即通过婚礼将结婚之事向神灵宣布,以求获得庇佑。而所谓“社会性”,总结而言,“不外将结婚的事实,公诸社会”⑤。在当代社会,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婚礼“宗教性”的作用大大削弱。而相应的,由于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多样化,婚礼的“社会性”作用却不断提高。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有一场戏,张大民娶了青梅竹马的云芳为妻,两人几乎是隔壁邻居。但在结婚那天,张大民的迎亲车队从云芳家出发,载着新人,在城里兜了一大圈,才回到张大民家中。这一场景,绝非编导杜撰,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屡有发生。究其心理,张大民无非是想将“保证婚姻的合法与持久所必需的舆论扩大”⑥加大范围。通过强化婚礼“社会性”的功能,使婚礼获得最大程度上的合理性。现在不少人结婚都要大摆筵席,婚礼的参加者往往还包括同学、同事,甚至领导。这就使得婚礼舆论散布的范围更为广阔。同时,在婚礼过程中,新人与宾客不乏直接接触。如新郎敬酒,新娘点烟,更是体现了一种“求得社会认可与庇佑”的心理。因此,即便某些年轻人选择了不办婚礼的“裸婚”,此类革新总会招致不少流言,尤其难为长辈接受。影片《过年》中的这两场戏正是此类矛盾的代表,在对婚姻确立程序的理解上,父亲与母亲坚持婚礼办完才算真正成婚,而程勇却认为这一程序更多的是建立在聘礼定金,即“开单子”的基础上,于是二者爆发了矛盾。

  第二层观念上的分歧在于对婚姻中“家族为先”的理解。《礼记》中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颇能体现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婚姻的真正主体并非婚姻当事人,而是他们各自所代表的家族。在《过年》中,程勇已经成年,他感觉婚姻是个人的事,因此他不满于母亲“操那么多心干吗?”虽然最后他屈服于父亲,但从他不以为然的态度中,可见其对于父母插手此事的愤然。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婚姻的缔结首先当以家族利益为重,当代虽然提倡“自由恋爱”,但婚姻还是与双方家庭的“面子”息息相关,而这也是程勇与父母爆发冲突的另一诱因。

  纵观整部影片,诸如此类的矛盾冲突比比皆是。仅就婚姻一事而言,大儿子是个木讷的“妻管严”,“男尊女卑”被彻底颠倒;二儿子找了个高干的女儿,把“门当户对”抛诸脑后;大女婿在外拈花惹草,夫妻间何来“相敬如宾”;二女儿更是跟着一个架子工私奔,婚姻不再遵从“父母之命”。老两口所持的传统婚姻观念在这些冲击下土崩瓦解。春节团圆,所有的矛盾同时爆发,环环相扣,成为全片高潮所在。

  作为一部当代题材影片,电影《过年》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真实地再现了生活中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情节的铺设。生活中的矛盾,“表面上是在人与人之间,然而,深层的却是人与传统民俗之间、相异的民俗信息之间的纠葛、较量、搏斗以及相互的影响”⑦。我们每个人都储备有一定的民俗信息,“由于家庭、环境、教育、职业、经历等民俗氛围的差别,个人所接受的民俗信息以及储存,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观念、层次上的差异”⑧。而这种差异,外化体现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中。在某些时刻,面对某些具体事件,这种差异便会激化为矛盾。矛盾爆发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加强巩固已有的民俗储备。在民俗巨大的向心力作用下,由民俗信息差异所触发的矛盾不断加剧。因为任何一种背离原有民俗储备的行为,都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与舆论压力。仍以《过年》中的老两口与小儿子为例。他们之间的矛盾,究其根本,正是由于两代人所储备的婚姻方面的民俗信息有所差别。儿子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所处的环境与父母亲截然不同。外界新的刺激,沉淀在他的心里,形成了不同于父母亲的民俗信息。在面对具体的事件,即“能不能在一起睡”的时候,民俗信息间的差异激化为矛盾。父母亲认为没办完婚礼,就不算结婚,如果让儿子与小凤睡在一起,不仅有悖于他们的婚姻观念,而且将受到别人的耻笑。在双重压力的驱使下,他们几乎是出于本能地将儿子拦在了门口。在儿子看来,婚礼与婚姻的关系却十分松散,前者仅仅是一个形式问题。于是,他也几乎是出于本能地要突破父母亲的阻拦,在行动上实现与自己所持民俗观点的一致。于是,矛盾进一步加剧。如果抛开道德标准,单就民俗范围而言。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无所谓对错的。因为持某种民俗观点的个人,会力求与其他持该种观点的人趋于一致,“甚至当他感觉到他们对刺激的反应是不正确时也是如此”⑨。因此,此类矛盾,用简单的说教难以平息。在影片中,儿子与母亲始终互不相让。最后,儿子进屋锁上了门,才终结了他与母亲的冲突。而面对父亲的强迫,小儿子看似妥协,实则内心仍处于抗争的状态。

 文章来源于《电影文学》杂志2012年第19期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