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谈心疗法-生活心理与心理生活-电影论文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电影文学》张欲晓日期:2012-11-07人气:801

  一、双重线索,三个阶段

  《谈心疗法》(又译:危险方法)由加拿大导演大卫?科南伯格执导,讲述了两位现代心理学巨人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与他们共同的病人斯宾娜?斯皮勒林之间的故事。电影剧本由克里斯托弗?汉普顿改编自他在2002年创作的舞台剧《谈心疗法》,此剧取材于美国作家约翰?科尔的《极度危险的方法:荣格、弗洛伊德和斯宾娜?斯皮勒林的故事》。科尔从全新的视角叙述了心理分析理论的诞生,让世人管窥到默默无名的斯宾娜为何成为两位心理学大师的灵感缪斯,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斯宾娜心理学上的成就以及对日后荣格和弗洛伊德心理学体系的成形起到铺垫作用。

  (一)相识之巧

  影片以疾驰在乡间小路上的马车来揭开帷幕,伴随着马车中女人歇斯底里的尖叫声和改编自瓦格纳音乐剧的背景音乐,观众来到了1904年苏黎世东南部的伯格霍兹里诊所。在这里,18岁的犹太裔俄罗斯女子斯宾娜将接受一名年轻大夫的治疗,这位大夫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荣格。29岁的荣格极其崇拜现代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雄心勃勃地打算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的“谈心疗法”,而荣格与斯宾娜的故事也就此展开。当荣格用当时鲜为人知的谈心疗法对斯宾娜进行治疗时,他将治疗的进展和发现写信告诉弗洛伊德,两人建立了工作关系。

  两个线索中的相识阶段,弗洛伊德为荣格和斯宾娜人生的交叉点,而斯宾娜是荣格和弗洛伊德学术探讨的活例子。两条线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环环相扣,推进剧情。

  (二)共鸣之喜

  为了减轻斯宾娜的病情,在院长布鲁勒的鼓励下,荣格让斯宾娜做一些助手的工作。在工作中,斯宾娜展现出敏锐的洞察力,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斯宾娜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精神病医生,荣格热情地鼓励她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随着斯宾娜对心理学的了解加深,自己独立意识的萌发,她便大胆向荣格主动示爱。而荣格也被斯宾娜深深地吸引,不过他被天主教的礼教所束缚,直到受到自己的病人鼓动后,才挣脱了这个束缚。

  弗洛伊德将荣格视为自己的“儿子和继承人”,认为荣格是将精神分析理论发扬光大的最合适人选。经过长时间的书信往来,1906年荣格终于和弗洛伊德第一次见面,两人一见如故,谈话火花四溢,荣格自始就表现出来思维的独立性,并不一味随声附和弗洛伊德提出的泛性论,弗洛伊德非但不恼火,反而乐在其中。

  (三)决裂之痛

  斯宾娜对北欧神话故事《齐格弗里德》有浓厚兴趣,并且发现荣格也和自己一样。斯宾娜希望像神话中那样,和荣格结合,孕育禁忌之爱的结晶。但是荣格因为从小成长于天主教家庭,无法冲破婚姻与斯宾娜结合。弗洛伊德完全信赖荣格的为人。这让荣格更坚定了与斯宾娜分手的想法。

  在斯宾娜的启发下,荣格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荣格与弗洛伊德的谈话也逐渐针锋相对起来。弗洛伊德认为荣格不应将心理分析引向“二流的”神秘主义,而荣格则认为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过多地偏重实用主义,并对弗洛伊德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不惜牺牲真相的做法颇为不满。两个曾经形同父子的心理分析学巨人最终分道扬镳。剧情中荣格和弗洛伊德、斯宾娜的纠葛好像是北欧神话《齐格弗里德》的重现,背景音乐中《齐格弗里德》乐剧的旋律似乎在不断向观众暗示两个主人公命运的相似性,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的概念印证了自己的人生。

  二、多面人物,倒错关系

  影片中除了荣格、弗洛伊德和斯宾娜三个主要人物外,还有狂放不羁的奥托、温柔隐忍的艾玛、院长布勒斯等次要角色,他们如同滤色镜一般,向观众展现主人公荣格心理的不同侧面以及荣格心理发展的历程。正如歌德所说:“一个人能达到的最高境地,是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思想,是认识他自己。”

  荣格出身于天主教家庭,婚后过着中规中矩的生活。斯宾娜走入他的生活后,让他一方面找到可以实践弗洛伊德谈心疗法的病人,另一方面找到了学术和情感上的共鸣。出于医生与病人关系的禁忌和自己已婚的身份,荣格最终离开了斯宾娜。心理医生和病人之间“移情”的概念由弗洛伊德最先提出,在当时的心理学界对此观念已有广泛了解。荣格(1969)认为在“移情”的过程中,通常当事者双方会经历各种矛盾,只要能面对这些矛盾,就能够得以真正成长。荣格对于“移情”持正面观点,表现于影片结尾处他对斯宾娜说的话:“只有受过伤的大夫才可以治愈病患。”

  斯宾娜在片中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她连接了两位心理分析的伟人,让他们之间产生智慧的火花。她睿智的观点激发了荣格,促使他逐渐形成自己的“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原型形象(archetypalimage)理论。斯宾娜在自己的论文中讨论《齐格弗里德》这个神话故事,她希望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冲破禁忌,为爱不顾一切禁忌,这对今后荣格提出基于神话、宗教的“集体无意识”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斯宾娜在被荣格拒绝之后,她转而投向弗洛伊德,要求作为他的病人。当她与弗洛伊德讨论性和死亡的关系时,弗洛伊德也对面前这位女性的观点颇感兴趣,启发他后来提出“死亡冲动”(deathwish)的理念。

  影片着重对弗洛伊德老师、父亲、同事多重身份的塑造。从最初荣格以弗洛伊德的谈心疗法治疗斯宾娜为缘由向弗洛伊德自荐,到两人在书信中进行深入探讨,再到两人一见如故,直至最后他对荣格极其赏识,将其视为继承自己衣钵的不二人选。随着剧情的推进,弗洛伊德这一人物逐渐呈现多面性,人物形象也丰满起来。荣格与弗洛伊德决裂后,两人都参加了在慕尼黑举办的会议。会议后两人看似波澜不惊其实暗潮汹涌的对话,透露出荣格不甘于在弗洛伊德的光环之下,并打算自成一派的想法,对话最后以弗洛伊德的晕厥告终。影片也不忘适时展现弗洛伊德性格中凡人的一面,其中不乏幽默之处,比如:荣格不断向盘子上堆食物时,美国之行中荣格走向轮船头等舱时,弗洛伊德的表现都让人忍俊不禁,适度地调解了影片整体严肃冷静的气氛。

  影片中的次要角色也在剧情推进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荣格性格的不同侧面。从妻子艾玛身上可以看到荣格内心墨守陈规、忠于婚姻的一面;通过斯宾娜,折射出追求激情四溢的爱情,蔑视陈规旧习,敢于挑战权威的荣格;而心理医生奥托展现了荣格长期压抑的反叛的一面,这个反叛的荣格以不同于弗洛伊德角度思考心理世界,形成自己的心理分析理论。

  三、象征意象,梦境人生

  影片中共有三次释梦的情节。前两次是在荣格和弗洛伊德之间进行的,但弗洛伊德始终没有谈论自己的梦,表现出他强势的一面;最后一次是荣格对斯宾娜诉说自己的梦,表现荣格对于与恩师和情人的决裂感到痛心疾首。悬挂的马、海关的幽灵和变成鲜血的洪水,这三个梦境分别象征荣格对事业、家庭和爱情的心理变化。

  影片中有许多动静结合的象征事物,例如:荣格与妻子艾玛静静坐在长长的餐桌两头,象征两人精神的距离是很遥远的;弗洛伊德无时无刻不挂在嘴边的雪茄,象征其情感生活的缺失;妻子艾玛送给荣格的红帆船象征荣格追求自由的灵魂;影片开始与结尾都出现斯宾娜乘坐马车的场景,马车载来了新人,也带走了旧人,让人不禁感慨,物是人非,人生无常。

  《谈心疗法》以冷静与理智的叙事风格、精巧的剧情结构、多面的人物塑造、复杂的人物关系、无处不在的精神分析理论、充满神谕氛围的电影音乐建立了其独特性。正如爱默生所说:“所谓终极的真相只不过是探索新一轮真相的开端。”荣格将宗教神话融入心理分析,在他的时代走在心理学发展的最前沿,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广泛的接受,但却为未来心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而影片以主人公所信奉的心理学理论来架构故事、塑造人物,可谓是走在电影创作的最前沿,具有重要的实验意义,不管是对未来的电影创作,还是文学创作,都开辟了另外的可能性。

文章来源于《电影文学》杂志2012年第19期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