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廊桥遗梦》经典中重温旧梦-电影论文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电影文学》王萍日期:2012-11-08人气:1094

  一、浪漫的诗意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远感兴趣的话题。浪漫如诗一般的爱情更是无数人向往的情感归宿。在《廊桥遗梦》中,几乎囊括了所有与浪漫爱情相关联的元素,无不令观众所神往。

  首先,从人物上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外形俊朗,身材修长,留着灰白的长发,穿着宽松的衬衫和天蓝色的牛仔裤,将主人公罗伯特那既有简练的风度又富有成熟男人的沧桑感表现得极为出色。而饰演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的梅丽尔?斯特里普则成熟知性,有着红棕色的长发和一副“优美而有活力”的身材。这不但很好地表现了原著所描绘的主人公的体貌,也同时在视觉上吸引住了观众的目光。

  其次,从情节上看。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偶然邂逅、一见钟情以及昙花一现。这些无不透射出令人心醉的浪漫主义情怀。在男女主人公相遇之前,他们的生命几乎不可能出现任何的交集。男主人公过着流浪一般的旅行生活,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而女主人公则在一个宁静的小镇,过着平凡单调、日复一日的农庄生活。但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偶然性和未知性。这通常是富于幻想和浪漫情怀的人经常期盼的场面——生命中一次美丽的邂逅。接下来便是男女主人公的一见钟情。这又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浪漫主题。弗朗西斯卡说:“我看了他不到五秒钟就知道我要他。”在平淡的生活中,每一个普通人恐怕都不能否认曾经幻想着自己的生命里出现这样的时刻。但这样的事情距离现实又太远了,于是人们转而期望看到这样的图景出现于眼前,借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补偿与内心的满足感。于是,电影把梦变成现实,成全了幻想。但诗一般的爱情往往是与平凡的生活所不相容的。很难想象,如果男女主人公终于生活在一起,厮守终身的话,他们的爱如何还会像这几天几夜一样,一直将这种浓烈的激情保持下去。诗意的爱情,就像一首诗。它来自诗人头脑中一瞬间的灵感,这一瞬间很快就会流逝。全因这样才见其珍贵。而诗被记录下来,却正是用来回味与重温那灵感突现的时刻。因此,只有短暂的才是最美的,只有暂时的才是永恒的。这种爱注定只能昙花一现。这恐怕当属影片浪漫主义情怀最极致的体现。

  最后,从影片所铺陈的环境中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田园小镇。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于自然来说无异于一场声势浩大的洗劫运动。特别是二战后的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经济和科技发展极为迅猛。物质生活的进步以及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矛盾使得人们在精神上开始自我反思,并对美国社会模式产生了怀疑。于是很多青年选择了对主流生活方式的疏离与反叛。离开城市的“愤怒与喧嚣”,在路上重新寻找属于个体的精神家园。田园生活宁静的氛围,广袤的土地与天空,往往成为人们精神上的一种向往。田园小镇正契合了这种社会心理。偏僻的乡村和古老的廊桥,只有这里才能生发出天然的、纯洁的爱情。虽然,这样的浪漫主义带有一些消极的、忧伤的情调,但它更能触动人们的心灵。此外,影片中红漆斑驳的桥、静静的小河、罗伯特送给弗朗西斯卡的黄菊花束、吉他、夕阳、白兰地酒、小小的床头灯……给影片又进一步增添了浓郁的诗意。

  二、追求自由与个性的反叛性人物性格

  只有浪漫的爱情,却失于表现鲜明的人物性格,显然也不能成为一部成功的电影。罗伯特崇尚个体对于群体的独立性,他更注重个人的自由与价值。这也是美国社会主流的文化价值观念。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社会,有许多人都与罗伯特一样,对现实生活采取蔑视和反叛的态度。他们选择自我放逐,通过忽视主流社会规范的方式来或逃避或展示反叛。罗伯特便是这样的典型,切合了社会心理。进而,观众对他的接受也从外表进入内在的精神层面。他以一个孤独的旅人出现,从事自由职业,没有了家庭。从身体到心灵都无所依存地在旅途中漫步,寻找归属。在遇到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时,他被她的美丽和气质所打动,没有任何爱情之外的理由,对她心生情愫,也没有对弗朗西斯卡是个已婚女人的现状有过多的顾虑,并决定“待在这里,或者城里,你家里人回来后,我直接跟你丈夫谈”。他想要“两人都进入对方生命的体内”,并与弗朗西斯卡“一起走四方”。而他的请求在弗朗西斯卡以家庭责任为由,受到拒绝后,他几次想打断她的话,却欲言又止。他选择尊重对方的决定,将自己的感情埋在心底。可见,罗伯特不但有着强烈的主体意识,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也同时又具有尊重他人选择自由的品格。这些影片都给予了充分的体现。

  再看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在她身上则体现出了复杂的矛盾性。与罗伯特相比,她可能正代表了归顺于主流社会的人物形象。弗朗西斯卡的青少年时期正是在意大利这个文艺复兴运动初始的地方,她身上不乏浪漫热情的天性。这也为这个人物的精神困境埋下了伏笔。农庄生活的单调乏味,社会主流观念的规约使她压抑,商业经济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其个性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冲突。与罗伯特不同的是,她选择了忍耐,使自己麻木,但内心对新鲜和刺激的渴望之情却挥之不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她也代表着与罗伯特所不同的现代人的另一种迷失的精神状态。罗伯特是以疏离的姿态表现一种反叛,而弗朗西斯卡则是在等待中期冀变化,直到她遇见了罗伯特,这种等待才有了结果。但她又是矛盾的。当她捧着罗伯特送的花束时,仿佛成了初恋的少女。当罗伯特问道她丈夫的名字时,她变得不自然,不得不从幻想回到现实。但她终于还是听从了自己的内心,与罗伯特在一起尽情地享受爱情带来的激情和幸福。期间丈夫打来电话,再一次表现了弗朗西斯卡紧张与愧疚的矛盾心态,也再一次将她从梦想拉回到现实。最后一次从梦幻般的爱情回到现实的场景,是弗朗西斯卡丈夫回来之前,两个人的谈话。虽然,弗朗西斯卡说不知道该要如何,但很明显,不与罗伯特私奔是其内心深处早就决定了的。可见,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同样有着强烈的主体意识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她没有选择与自己心爱的人远走私奔。从表面上看,弗朗西斯卡甘愿受困于现实的牢笼,受其牵绊,向往自由却不自由。然而,这是不确切的。弗朗西斯卡很显然与罗伯特不同。确切地说,在追求自由与个体独立上,弗朗西斯卡反而比罗伯特走得更远,也更实际。弗朗西斯卡对主流社会的道德观念,特别是家庭责任是认同的,也不会自私地为个人自由而使亲人陷入困境。她在寻找到精神上的爱的归属后,仍坚持在现实中继续自己的社会角色。从这个角度上说,弗朗西斯卡既是自由的,也获得了个体的独立性。与罗伯特相比,两人在这个问题上就反过来了,罗伯特是消极地回避一切,因此,他是不现实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一个人物形象。而弗朗西斯卡却能冷静地面对现实,寻找出路。

  三、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回归

  影片在给观众呈现了一幕田园诗一般的如梦幻一般的爱情过程中,塑造了一对追求个性独立与自由的男女主人公形象后,又从浪漫主义进入了现实主义。

  一是剧中的男女主人公不得不走入现实,面临选择。男女主人公的表现一方面契合了现代人所渴望的个体独立与自由这一共同的社会心理。人总是希望超越和摆脱现实的藩篱,自由掌控爱和恨的权力。他们之间的爱情,从某种程度上便是这种叛逆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使影片获得了很大的心理上的接受性。另一方面,主人公的叛逆又没有完全超越社会的主流道德观念。他们的选择终于维护了这些观念的合理性甚至是不可动摇性。这也使得影片又没有违背主流的社会道德观,在价值观上也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进而,影片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回归。《廊桥遗梦》中男女主人公那“发乎情,止乎礼”的道德模式和向往,正显示着美国社会伦理道德重构的追求趋向。

  二是电影又轻轻地唤醒了沉浸在虚幻梦境中的观众。这个抉择,不仅是剧中男女主角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很多普通人所要面对和思索的问题。影片开始,弗朗西斯卡的孩子们回到小镇,领取她的遗物。他们看到了母亲的遗物以及留给他们的信件时,这段遥远的恋情被缓缓展开。这期间,两个孩子的态度发生了由气愤、理解进而到心灵受到震动的过程。两个人所处的年龄正与母亲当年的年龄相仿,他们也正在经历着不同的感情的困境。很明显,两人受到了深深的触动的同时,也从母亲的经历之中开始反省自己的生活,并尝试用爱与理解,化解与爱人之间的隔阂。弗朗西斯卡的儿子向妻子真心表白,并给妻子以幸福的承诺;女儿则打电话给丈夫,消除两人的误解。可见,影片似乎希望通过罗伯特与弗朗西斯卡的爱情抉择,来为身处现实中的为爱情所惑的人们提供一条出路,或者说至少是一个方向。在这个意义上,影片具有更加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而影片也正是在这两个方向上,获得了现实意义,增强了厚重感。

文章来源于《电影文学》杂志2012年第19期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