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专业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

作者: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王冬艳来源:原创日期:2013-01-10人气:758

广义上的课程整合主要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融入到课程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它针对教育领域中各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多种学科的知识互动和综合能力培养,促进师生合作,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发展。课程整合涉及到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各个方面,从而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
从狭义上说,课程整合就是将两种学科(或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从这一层面上来说,课程整合对教师、学生、教学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要求,这种要求并非面向知识,而是强调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培养师生的学习观念和综合实践能力。
《传感器原理》、《电子测量技术》两门课程是电子、通信、机电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实用性很强,使其与后续专业课程、创新课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联系非常紧密,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实用性很强。而这两门课程之间在内容体系上又有着许多内在的必然联系,若能科学合理地对两门课程予以进行整合,在教学计划的宏观安排上有所创新,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进行改进必将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几年的教学摸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在电气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传感器与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中进行了这一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介绍其中的一些见解与做法,并谈谈我们的一些见解与体会。
一、从教学计划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课程教学改革不应单纯是具体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及教学大纲、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等方面全方位展开。
在总结前几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决定从培养对象的能力结构体系出发,课程体系上本着以技术应用为目的,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新确定专业课程体系。由此,力求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必须优化课程结构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这样能满足培养对象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必须和够用的总体要求。
《传感器原理》、《电子测量技术》两门课程在内容上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具备课程整合的条件,我们将它们合并成“传感器与电子测量技术”一门课程。在整合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同时更加注意突出对培养对象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训练。从结构上仍将课程分为传感器部分与电子测量技术部分,但通过教学内容与实训项目将两部分有机联系起来。每部分的教学都从对实际应用电路的设计、分析、制作和调试的实训项目入手,直接引入相关章节的核心内容,并以分析、讨论和提问的形式将每章有待掌握的知识点逐一列出。再通过对各知识点的剖析使学生弄清相关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列举多种典型应用实例,并通过综合设计将各章节内容融会贯通。为解决课程整合后教学学时相对减少的问题,对讲授内容进行合理精简,简化过多的推导和理论分析,加强应用技能的训练,以达到提高效率,加强实践,保证质量的目的。
二、教学改革过程的宏观设计——优化课程结构是课程整合的先决条件
课程整合既要作到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相互协调,又要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因此必须统筹教学内容以保证将相关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整合后《传感器与电子测量技术》课的计划授课学时为80学时(5学时/16周),比原计划学时减少40学时。将传感器原理部分设计成6个单元实训项目和2个综合设计制作项目;将电子测量技术部分设计成6个单元实训项目。各实训项目既是独立的实训单元同时又和其它实训单元相互衔接,如传感器原理中选用的压电元件使用实训项目和电子测量技术部分的数字示波器使用实训项目是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2个综合设计制作项目“超声波测距装置”与“小型磁悬浮装置”从内容上是对各单元内容的综合应用和总结,通过基本单元的实训和综合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使学生传感器与电子测量电路的应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基本具备了传感器与电子测量电路的设计、调试和制作能力。
三、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认真落实每一个教学环节是课程整合的根本保证
课程整合后的教学效果如何其关键是要对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予以认真体现。
(一)做好实训教学工作
实践教学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我们强调的以学生为主,并不是只让学生按指导书做出结果就算达到目的,而是要求指导教师要对实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通过实训所要达到的目的非常明确,通过边做边提问边讨论形成教学互动,并针对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作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采用引探和多层次循环教学
在各章节中,通过实训引入各章内容,并通过对实训项目的分析、提问来引入相关章节的内容,从而使相关概念的引入比较自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由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而技能的培养非一日而就,必然要存在重复性,但又区别与机械地重复学过的内容。应尽可能在后续的实训项目中不断应用前面学过的概念和做过的应用电路,使各章内容环环相扣,形成多层次循环的效果。最后通过课程实习和专业实习实现一个大循环。
四、课程整合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职教育的素质培养既要注重技艺和操作能力训练还应加强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如心理承受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如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承受能力较差,遇到困难就回避,在学习中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依赖性强。在加强对这部分学生辅导的同时还要强化他们的学习意识。对他们不懂的问题要耐心指导,寻求各种办法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逐步形成科学的实验态度和严肃认真的求实精神。
(二)面向对象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来源不同,其基础知识参差不齐,这是客观因素造成的,所以必须对学生情况有个全面了解并在教学中有所区别。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不同对象,从几个不同角度实施教学,从目前的学生情况看,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对象:职高生、普高生。这给任课教师带来一定难度,这就更加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学内容还要备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作到因材施教。职高生动手能力强而理论基础薄弱,很容易对单调的理论讲课厌倦,应该尽量从实践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过程中不断引导其提高理论知识水平;普高生理论基础好而动手能力较弱,应该适当在实训教学中增加练习时间,通过由简至难的实训项目逐步培养其兴趣。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课程整合时不能片面的采取以删减教学内容来实现整合,这将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特别是借助精品课程建设的平台,进一步突出以实践应用为出发点的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利用精品课程网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研究行学习,网络资源可以提供了大量的课题,使研究性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突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驾驭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平台的使用从教师手中转移到了学生,这种学习是开发性和开放性的,学习者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开发者。这种研究性学习,是充分建立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的,是学生探索与合作精神的结果,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在方式与方法上进行了积累。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