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论非遗浑身板动作元素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

作者:赵茹 白相春来源:《尚舞》日期:2023-03-09人气:389

“翼城浑身板”作为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地区特有的传统舞蹈艺术形式,于2021年被正式列入国家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翼城浑身板作为山西省晋南地区文化元素的组成部分之一,也为研究山西晋文明和唐尧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载体支撑和自信源泉。

目前对于翼城非遗“浑身板”的历史源流和艺术特征已有了相关阐述,前人学者们对于当前的发展现状也提出了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研究建议,面对当前现代舞蹈文化中众多外来元素可选择利用的文化冲击,如何将非遗元素在创作中进行更好的保留和应用,保持翼城浑身板的独创性、表现性,成为了传承部分中重要的一点,与时代相结合,融入大众视野,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对于非遗浑身板文化光保护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寻求如何传承发展,适应社会、历史的变迁,因此,在实际解决浑身板动作元素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应用问题还可待思考解决,利用非遗动作元素编创出具有黄土地域文化气息的舞蹈作品刻不容缓,将浑身板舞蹈的动作元素进行利用,编创融入到舞蹈作品中,可以使浑身板非遗文化在广为人知的情况下,让更多编导们较好地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再创作。

在这种实际创作环境中融入非遗浑身板元素有待提高的情况下,学术界逐渐重视对翼城浑身板的研究,目前,对“翼城浑身板”的研究大体可分为艺术特征与对比发展、课堂实践思考、传承保护等3个方面。在艺术特征与对比发展方面:赵霖、郑月光、张席榕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农耕文化下孕育发展出来的传统民间乐舞,其道具符号有鲜明的黄河流域生产特色。李雪玲通过对比外形相像道具“翼城浑身板”和“蒙族筷子舞”这两种不同的道具符号,阐释了舞蹈形成的地域外因是草原和黄土高原两种不同的地貌和生产劳作的习性,深入剖析两种舞蹈形式的的文化异同,吸取经验寻找传承保护策略。在课堂实践思考方面,文胜在山西高校太原师范学院课堂实践和石永栋、高青东在翼城地区中、小学校课堂的环境下分别作出分析,都在教学中作出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均表明,积极引进浑身板进入课堂,让非遗文化在校园课程中得到落实,传承意义深远。在传承保护方面,杨熔博、蒋晓敏、杨英的研究都在思考寻求最合理的方式使“翼城浑身板”在历史长河中得以传承发展与保护继承。

文化的梳理传承与实际的编创流传应该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前人的研究解决为翼城浑身板的源头文化记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未进行到浑身板动作元素在舞蹈创作中实际应用的研究。编创出可欣赏流传的舞蹈作品,让大众认识,并喜闻于浑身板舞蹈的欢愉之中,使“翼城浑身板文化”成为“小主流”,而不是在“非遗热”之后逐渐被淡忘。因此,本文尝试以浑身板在舞蹈编创方面的应用问题为研究对象,利于浑身板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持其特色、多元融合,进而屹立长存于多文化冲击的中华艺术舞台。


1.浑身板动作元素的解读

1.1文化内涵解读

非遗文化“翼城浑身板”又叫“花板子”,是源于山西民间的一种土文化,因其手持以三片系在一起的檀板击打身体上下各部位而舞得名。“浑身板”是一种独具风采的民间乐舞,它作为抒发情怀的方式,是由民间文化积淀而形成的非遗特色,最早是在打谷场形成的,以反映农耕文明,体现劳动人民秋日生产丰收时打谷喜悦的心情。

追溯翼城浑身板的起源,可通过明人学者姚旅所著的《露书》中得以探究,在山西南部见到过多种民间舞蹈,其中就有一种手持檀板,边拍边舞,如飞花着身的“花板舞”。可见,“浑身板”艺术的历史悠远,在明时已成为民间民众所广为流传的传统乐舞形式,迄今已五百余年。现主要流行于以山西省翼城县的郭家坡村和王虎村为代表的两种风格各异的套路形式。但由于传统 “翼城浑身板”的技艺,主要都是口传身教的形式,以代代相传的体系进行流传延续,并且两派系的传人都延续了古老家族的家训,只传男不传女,这就使得“浑身板”规模受限,精湛技艺不能得到广泛的影响。

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发展,许多高校也自觉承担了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传承教育的责任,开始了延续文化的薪火相传之路,对于翼城浑身板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使得舞蹈教学艺术实践活动和方法日益丰富和多样化,翼城当地政府及文化馆也针对性采取了众多举措,不断修复这悠久而神秘的传统乐舞,传承其文明。例如:申报国家非遗名录实行保护、进入当地校园实行校本课程学习等等,以翼城区域为首的西街小学和翼城三中就首先展开了“翼城浑身板”的传承工作,举办学习课程与舞台展示,很大程度上让翼城青少年认识到了本地区特有的传统舞蹈。山西高校太原师范学院舞蹈系积极进行作品创新,在全国范围内参加非遗项目,获得了高度的赞扬和认同,努力让山西文化“走出去”,因此,浑身板作为地方性的传统乐舞,历经挖掘与创新也紧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地融入大众的视野范围。


1.2道具元素解读

表演翼城浑身板所使用的道具“花板子”,是中国农耕文明物化形态的表现,千百年来,黄河儿女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生活,而翼城的“浑身板”则是来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上助于农间劳作的一种生产工具,在秋日丰收时节,当地的劳动人民用“连架(一种打谷农具)”敲打谷穗,使谷壳自然脱落,击打的节律优美,过程中会发出清亮的响声,受这种农事现象的影响,人们创造性的制作出了“花板”,旧时的花板是以檀木板为主,但由于檀木原料昂贵以及手艺传承缺失等因素的影响,改换成了楸木。花板的大小也随着社会表现的需要,由单一的规格尺寸创新制作成为了大、中、小可分别适用于不同年龄阶层和演出需要的花板,花板的尾端钻以小孔,以绸带进行穿合连接,三板合一,并中间夹有铜钱,伴随着舞蹈,铜钱与花板相撞,敲击发出响亮悦耳的声音,这样的设计,寓意着庄农们对丰收的喜悦表达与对来年大丰收的祈盼。

浑身板的道具在以花板为主的同时,在民间舞动形式上,再辅之太平鼓、太平伞、木鱼、锣、大小镲等多种道具,参舞人数众多,击打起来花板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声音“似掌声般悦耳”,尾部系的绸带随身体飘动,气势磅礴,表演时也以朴素简约的衣着与充满乡土气息的风格设计,表现了尊重几千年来传承的魅力和独特的原始美,在舞蹈时利用花板尽情的击打身体各部位关节,抒发一年中大丰收的满足之情,早时,表演浑身板也常常作为赛社、庙会、祭祀、祈求风调雨顺的民间祭祀行为。


1.3动作元素解读

翼城浑身板既来于农事劳作,故舞蹈中基本动律均是以重心向下,以还原农间耕作和丰收形象为主,身体压低,配合上下身复杂的动作变换,模仿田间劳作的情境,将腿部的屈伸动律变化和手臂的顺势击打作为舞蹈的的主旋律,伴随着舞姿的变化,时而“腾踏快打”,时而“轻转慢拍”,舞者手持板,以单板、双板交替的形式在肩、胯、膝、腿、脚等部位流动击打,配合以脚下步伐的韵律,做出“踏步”、“吸跳”、“拧扭”、“射雁”、“弓箭步”等一系列的动态舞步变换,整个表演尽善尽美,叫人回味无穷,民众们欢愉释放,能够共同舞蹈,因此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乡村健美操”。


2.浑身板动作元素的创作方法

2.1深入实地、采风挖掘

翼城县位于晋南区域,地处黄河流域汾浍之间,有最鲜明的黄土劳作景象,创作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因此,只有实地身临翼城,在这里感受黄土区域最原始的采风环境,进行田野作业或采风工作的实地考察,感受民风民情,扎根于创造出这一文明的乡野田间,真实的执起花板与敦厚的农者实地体验丰收的乐趣,切实体验这里的“浑身板”文化,才能悟其所表。怎样的肢体抒发?怎样的情感寄托?浑身板动作元素不光要有形,还要有内在神韵,有硕果丰收带来内心欢愉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还要有田间任劳任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坚忍,才能提炼出最具原生态的舞蹈动作元素,显现出翼城文化纯真朴实的厚重感,才能符合舞蹈艺术创作发展的内部需求,为舞蹈作品编创提供可创造性的动作机制,才能准确借鉴浑身板动作元素再创出原汁原味独属于翼城地区的非遗浑身板舞蹈。


2.2元素提炼、拆分重组

在舞蹈中,浑身板的动作除头部随手执道具行径和所在情景意义的改变而改变目视方向外,可以分为手执板带动上身的动律变化和下半身舞姿跳动两部分,寻找元素语言中的达情之意,在文化承载的基础上创造分解出无限的动作。在不失原有劳作朴实风格韵律的同时,组合出有动、静、快、慢和跳、旋、踢、拧的不同配合,编创出具有鲜明浑身板动作元素特色的舞蹈组合和剧目,根据实际情景环境的运用,在不同场合的教学、表演、比赛形式中做出改变,都是可行的。任何文化的产生都应是服务于人民大众的,这一群体广泛包含了学生和社会大众,因各受众群体的专业认知和审美使然,必须依环境作出不同的舞蹈创作改变。


2.3酝酿分析、究其闪光

在运用浑身板动作元素进行舞蹈编创时,编导一定是带有目的性的,应该寻求作品的记忆点,并强化突出部分舞段内容,才能吸引观众,达到作品结束仍记忆深刻的效果。在编创时,利用浑身板的元素动作,通过改变动作幅度大小、力度速度的控制、方向方位的调度、动作再现的频率、旋律节奏的快慢、高潮舞段的情绪调动等方式,都可以带给观众不同的欣赏观感。因为浑身板不同于其他的舞种,是执板作舞,拍打起身体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让人心情舒畅,因此,它具有一定的节奏性,利用此种拍打出来的旋律进行作舞的编创依据,能够通过视听觉等方式进行体验欣赏,是最能引起观众律动的一种民间性舞蹈。


3.浑身板动作元素的实践应用   

当编导在众多文化元素中选择依据浑身板的动作元素进行舞蹈编创与应用时,应当紧握“浑身板”道具的独特运用和舞动时身体动律形态的变换,来进行编舞的过程,并且依据情境的改变,对应的舞蹈形式与舞蹈表达发生变化,在编创活动中,利用传统浑身板动作元素创作出符合当代、符合故事逻辑的新颖作品,可以通过编创“单一练习组合”与“舞蹈剧目创作”来分阶段性进行浑身板动作元素的实践应用。


3.1舞蹈组合的编创

利用浑身板动作元素进行单一组合编创时,应当意识到准确进行文化元素提取的重要性,“浑身板”舞蹈的着重点在于“板”的运用,利用浑身板进行“单板”“双板”“复合板”等单一组合性训练的编创,通过准确的单一动作改变它们的力度、速度、空间、方位等,进行动作的串联组合与设计应用,编排出最具鲜明特色的浑身板组合,达到“简约”而不“简陋”的特点,将最原生态的“单一美”、晋韵十足的山西文化以最原生态的表演动律和形象展现在眼前。

在编创出组合的基础上,创建专业的学习课程,借助现代技术对舞蹈传承进行作用,利用编创的组合设计非遗浑身板学习的专辑课程,让人民大众切实的感受这一舞蹈形式的原生态艺术魅力,实现文化价值。同时,利用形成的课程专辑进入当地校园实行校本课程学习,非遗浑身板文化进入大、中、小学课堂,在一系列以“非遗舞蹈进校园”为主题的活动中,利用此机遇,让更多的学生形成对翼城浑身板文化的认识,从历史文化到校内体验,感受和学习非遗浑身板文化内涵,从文化认同到文化创新,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传承与创新意识,使浑身板艺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2舞蹈剧目的编创

对于舞蹈剧目的编创来说,应不失原生态精髓的基础上,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型创作,需要更多表演性的技巧以及题材主题的设定,同时对于音乐要素也提出了更高的水平要求,需要使用符合主题又具鲜明黄土气息的音乐,在进行舞蹈剧目的编创时,应该利用浑身板动作元素达到先准确、后精彩的效果,于舞蹈的设计中巧妙而不失色彩的赋予作品艺术魅力。

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短视频,将我们利用浑身板动作元素编创出来的舞蹈成品作品,通过网络媒介让更多人关注并喜欢,截取小舞段的流传编创,以最为简短的内容叙述最动人、最淳朴的民间艺术,创造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娱乐文化,也让大众通过新媒体体验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例如,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搜索关键词“翼城浑身板”,可以看到几例完整的舞蹈视频,说明当地民众已经有意识将浑身板文化进行新途径的传播发扬,但仍有很大创作空间值得我们利用。

让浑身板文化通过创作中动作元素的实践应用,更加深入到普通民众的生活,感受非遗文化的艺术魅力,充分利用地区文化带动区域经济产业发展,让古城见新貌,让人民大众切实的感受这一舞蹈形式的原生态艺术魅力,实现文化价值。


4.结论

浑身板动作元素在舞蹈编创中的运用,能够很好地将浑身板元素鲜明的黄土地域性文化特色通过不同的媒介传播到大众视野,很好的运用挖掘已有的翼城非遗文化元素,编创出具有翼城特色的舞蹈作品,是展现浑身板文化魅力,增强黄河流域文化自信的关键,


本文来源:《尚舞》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