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悠悠舞史,源远流长——中国舞蹈史学建构历程探索

作者:闫续华来源:《尚舞》日期:2023-03-10人气:1590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着未来。关于“中国舞蹈史学建构”的命题像一把历史的探钩,生发出中国舞蹈史学建构艰难曲折的岁月。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舞蹈史学研究开始起步,时至今日有半个世纪之余。中国舞蹈史分为三个阶段,古代舞蹈发展阶段;近,现代舞蹈发展阶段;以及当代舞蹈发展阶段。中国舞蹈发展史支撑着中华舞蹈文化的根基,其中舞蹈口述史、舞蹈现实题材创作、西学东渐、考古学视角、乐舞文化、近现代舞蹈复兴等这些我们了解到的文献综述都建立在中国舞蹈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来展开阐述。中国舞蹈史不仅包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因此,我们对中国舞蹈史发展的研究是非常具有时代意义和理论价值的。


1.中国舞蹈史学建构历程

1.1舞史初探孕萌芽——发轫期(1933——1955)

中国舞蹈史相对于其他学科起步略晚,理论研究相对滞后,1933年至1955年是中国舞蹈史学建构的发轫期。1933年李璜译的《古中国的跳舞与神秘故事》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关于中国舞蹈史的著作。同时期研究中国舞蹈史学的学者还有吴晓邦、刘师培、杨践形、钱君匋、岑家梧、常任侠、阴法鲁等人,为了顺利展开舞蹈史学建构工作,他们搜集了大量有关舞史书籍资料做了各项前期准备。郑慧慧在《中国近现代的舞蹈复兴》文章中指出中国舞蹈在许多前辈的带领下开启了复兴之路,其中吴晓邦先和戴爱莲先生坚定的民族文化信仰,打开了近现代中国舞蹈复兴的新局面。他们的贡献不可磨灭,精神令人敬佩,是中国近现代舞蹈复兴的功臣。这一时期,在这些民族英雄的带领下舞蹈精英奋起,“新舞蹈”、“新秧歌”“边疆舞”交汇成舞蹈复兴的主旋律。中国近代舞蹈的复兴沉淀出中华千年的舞蹈史料,架构了中国古代舞蹈向现代转型的桥梁,使中国舞蹈史学的研究具有学理价值。


1.2政策扶持助发展——奠基期(1956——1964)

1956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制定了中国12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其中,“哲学社会科学十二年远景规划”将“中国舞蹈史”作为舞蹈学科的课题之首,这是我国第一次将舞蹈史研究作为一项国家社科项目,意味着中国舞蹈史学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国家认可且重视的学科之一,在国家政策的肯定和支持下,我国舞蹈史学建构迎来了奠基期。同年10月,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正式成立了“中国舞蹈史研究组”我国第一个有组织的舞蹈史研究专业机构正式成立,吴晓邦担任研究组长,欧阳予倩为学术指导,这一举措对于中国舞蹈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961年中国舞蹈家协会组建了“中国古代舞蹈史教材编写组”,舞蹈学者对于中国古代舞蹈史开始进行整理编写,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下,一系列舞蹈史书目陆续出版,1964年编写组出版了中国舞蹈史学研究的奠基之作——单卷本《中国古代舞蹈史长编》,让中国舞蹈史学的研究迎来了璀璨的黄金时间。


1.3革命号角暗涌动——停滞期(1965——1977)

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发展相对不稳定,舞蹈史学开始停滞不前受到了极大的伤害。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十年浩劫使刚起步的中国舞蹈史研究濒临夭折,舞史研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许多舞蹈研究者不得不另谋他业,丧失了人生中最宝贵的十年,这十年几乎摧垮了舞蹈人生命赖以波动的基础。中国古代舞蹈史教材编写组于一九六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宣告撤销,原计划《长编》完成后再进行舞蹈教材的编写整理不得不被迫中止,许多相关的舞蹈史料和重要稿件下落不明,中国舞蹈史编写进入了停滞期,大家都等待拨开云雾见月明的一天,进而重拾舞史编写重任。


1.4鸡鸣紫陌曙光来——复苏期(1978——1985)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文化发展呈现勃勃生机。中国舞蹈史学研究工作开始全面复苏,在稳定的社会形态中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舞蹈史学在新格局下迎来多元发展。1978年文化部创立了“舞蹈研究室”,董锡玖担任研究室主任,1980年10月更名“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开始进行中国舞蹈史学的整理建构工作。为响应学科建设的需要,单卷本《长编》经过研究室再次修订于1983年10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陆续分社出版。改革开放之后,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国家政策大力扶持,舞蹈创作也趋向欣欣向荣,舞蹈史研究迎来了真正的春天。


1.5厚积薄发迎未来——发展期(1986年——2011年)

    截至1986年《中国舞蹈史研究组》正式建立30周年,30年来舞蹈史学家们一路坎坷,历经艰辛,在舞蹈界掀起了一股舞蹈史学研究的热潮,弥补了我国舞蹈艺术学科中所缺失的史学遗憾。在中国舞蹈史修撰的这条艰难道路上,有很多专家学者付出了一生的心血,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优秀的成果。吴晓邦、欧阳予倩等多位专业学者用行动给下一代的舞蹈青年铺设了一条新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修撰了如今的中国舞蹈史,给新时代的舞蹈工作者做出了良好的榜样。

在吴晓邦的带领下,1987年研究小组在《长编》基础上又增修了五卷断代史《中国舞蹈史》。这部中国舞蹈史学研究的“复兴之作”从1956年10月,舞蹈史研究组建立为始历时三十一年著成,标志着中国舞蹈史学研究真正意义上的完型。随后的数十年中,中国舞蹈史学逐渐发展成为我国舞蹈理论研究的核心阵地,鼓动了舞蹈学科中诸多分支学科的研究和出版的热潮。


1.6百花争艳舞芬芳——降温期(2012年——2017年)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断向前,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人文社科领域的思想解放异常活跃,伴随着新观念、新思潮和新学科的出现,对于中国舞蹈史学研究来说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舞蹈编导学、民族舞蹈学、舞蹈人类学、舞蹈图像学以及舞蹈表演学等研究领域出现了百花齐开放的态势。舞蹈界掀起了各种研究的热潮,专家学者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对舞蹈学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形之下,中国舞蹈史研究作为龙头的核心地位伴随着其他分支的兴起正逐渐减弱,舞蹈界学者对于舞蹈史学研究的热度也在慢慢下降。不难看出,中国舞蹈史学经历了蒸蒸日上的复苏期之后,迎来了多元繁荣的发展期,也经历了短暂放缓的降温期。


2.中国舞蹈史学建构存在的问题

2.1研究路径单一

中国舞蹈史学的研究已走过60余年的里程,在建构方法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深思。回头看中国舞蹈史学建构中的探索路径,会发现在研究角度上存在着研究路径单一的弊端。首先,舞蹈史研究应当把目光集中到鲜活的艺术生命当中,而目前当代舞蹈史研究常常侧重于阐述作品的成功或不足,分析其长处与短处,却没有把舞蹈作品与历史背后的艺术生命结合起来。其次,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对于古代舞蹈史的研究要挖掘舞蹈历史背后的内涵,重塑当代舞史精神,面向未来构建舞史中蕴含的中华文化。最后,中国舞蹈史是从华夏传统文化纵深处走来的鲜活艺术史,是一部有中外舞蹈艺术交流碰撞的历史。中国舞蹈在历史朝代更迭中演进非常复杂,在发展进程中蕴含着历时的流遍和共时的更替,各种舞蹈形态之间不断承接与流变,形成了多向交融、纵横交错的华夏舞蹈史。 因此,研究中国舞蹈史建构的过程中要拓展研究路径,不能太过于单一模式,尤其对于舞蹈史中某些重点领域展开相应研究和阐发。


2.2缺乏民族意识

中国舞蹈史学是一条深邃的文化长河。中国的舞蹈最初大都是从乡间走来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我国的舞蹈史学研究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宏观的文化学研究视野,对于舞蹈某个特定领域没有深入挖掘,如民族意识层面,我国的舞蹈研究没有将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融合在舞蹈史的建构中,呈现着“就舞论舞”“就舞写史”的单一研究模式。对于中国舞蹈来说,民族意识是丰富而绚丽的,舞蹈的民族性建构需要把活态的舞蹈文化通过舞台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因此要体察民间舞蹈包蕴的民族精神内涵,深入群众探究舞蹈发展历程,才能将民族精神准确衍生在舞史研究上。舞蹈史作为我们中华历史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囊括了丰富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在舞史学研究过程中应将舞蹈置身于人类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环境之中进行整体性考察。


2.3当代精神单薄

中国舞蹈离不开时代的追问,舞蹈史的建构更需要当代精神的力量支撑。中国舞蹈史建构融入当代精神难能可贵,舞史学家们不仅要锚定在古代舞史文化研究上,还要有当代精神的加持才能真正地探寻到中华舞蹈史文化的核心内涵。于平提出“中国舞蹈的历史文脉与时代风尚”的命题,如他所言“中国舞蹈追求时代风尚,必然是中国社会当代发展的现实写照,因此我们也必然要在当代中国人民创造的历史中创造中国舞蹈的当代性”。中国舞蹈的当代性建构必然有其历史积淀,必然在我们民族历史、社会积淀的条件下进行。中国舞蹈史学研究者有责任完善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为中华乐舞文化的发展做出无愧于历史的贡献。


3.中国舞蹈史学如何在建构中创新

3.1坚持舞史本位,拓展研究路径

中国舞蹈史学研究发展到今天取得了累累硕果。在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中需要注意坚持中国舞蹈史发展的主体本位,以舞蹈历史为主线,拓展舞史研究新角度、新途径。首先,中国古代舞蹈史是舞史研究的重心,文脉书写和研究策略需要在已有的方法和成果基础上,寻找新的路径进行探索。其次,随着舞史研究专业人员的不断增加,新的思想,新的学术随之介入,给舞史研究注入了年轻的血液。正是有了新一代学人的参与,舞蹈史学的研究步伐迈入全新的历史阶段。最后,中国舞蹈史学的建构并不是单一的研究路径,需要伴随着其他的艺术门类共同探究探索,将舞蹈文化史与时代精神的内在关系和表现规律结合,同时借鉴美学、文学等学科的横向比较,才能更清晰的凸显出中国舞蹈史的发展轮廓,从而更清晰地建构中国舞蹈史学。


3.2精进舞史学术,涵养学理认知

舞蹈史学按研究对象的时间范围,一般可分为舞蹈起源史、原始舞蹈史、古代舞蹈史和现当代舞蹈史等,是一门囊括舞蹈发展史的专业领域。舞者需要独立精神,做艺术创作的人需要独立精神,做理论研究的人更需要独立精神,需要独立的思考,准确的洞察到历史脉络中不被常人所见的问题,而后精准地把它剥离开、梳理好、呈现出来。在舞史的建构研究中,一批批有识之士无私奉献,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舞蹈,才有了今天硕果累累的中国古代史学。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精进舞史学术理论,涵养学术认知。历史在前进舞蹈精神内涵也在逐渐增加,提高研究者的舞史涵养以及学理认知,对于舞史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将舞蹈当成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进行研究是社会的进步,将舞蹈史研究走向学理提升了研究的高度与质量,更是对于舞史研究学理认知的一种全新突破。


3.3与时俱进笃行,博古通今向荣

现代社会的舞蹈是古代舞蹈的缩影。对于舞史的研究不仅要回顾历史还要与时俱进,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不管是吴晓邦的现代舞蹈还是戴爱莲的民族舞蹈都蕴藏着那个时代的精神内核,肩负着社会使命和时代精神。当今舞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世纪,舞史研究从诗歌、考古等不同角度切入增加研究的全面性、可信度。中国舞蹈史研究正沐浴着新的阳光和雨露,开始新的跨越,舞史研究更需要注重与时俱进,博古观今注入时代的精神食粮,舞史研究者与时代同行历经时代岁月的洗礼大踏步的向前发展,书写出中国舞蹈史学辉煌灿烂的章页,以绚烂容姿绽放着不尽的芳华。


忆往昔,峥嵘岁月,中国舞蹈史发展到今天实属不易,修撰的历程更是充满了崎岖坎坷。中国舞蹈史学建构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一路跋涉,风雨兼程,建构的过程中无数文人志士留下了一串串难以磨灭的印记。经过一代代舞蹈人不畏辛劳的探索,中国舞蹈史由小见大,由弱到强,不断向前迈进,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中国舞蹈史学的建构发展,更是有一株小树苗成长为一片绿林,无论是吴晓邦、戴爱莲,还是康巴尔汗、贾作光等一代宗师,在舞史构建发展历程他们以博大的舞蹈理念,精湛的舞蹈技艺,成为了新中国舞蹈的先驱和楷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更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探索更多的研究方法,将中国舞蹈史学的研究与其他姊妹艺术学科相结合,吸收其他学科有用的知识,取长补短,不断完善中国舞蹈史修撰。因此,我们要为之学习、努力奋斗,为新时代中国的舞蹈事业添砖加瓦。


本文来源:《尚舞》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