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红色题材在全媒体时代的创新报道——简析新华社《红色追寻》系列网络直播节目

作者:葛碧溪来源:《视听》日期:2017-08-28人气:2091

网络直播,如今已成为了社会的一大热门词汇。提起网络直播,人们通常会跟“娱乐”联系在一起。然而,这种新兴传播形式的发展潜力远不止于此。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新华社推出的《红色追寻》系列节目就是老牌传统媒体在新传播领域中的一次探索之举,试图将正面宣传报道在互联网渠道的传播实现效益最大化

2016年9月16日,新华社大型主题网络直播节目《红色追寻——三个年轻人的长征路》上线开播。该系列以江西于都,广西灌阳、兴安,贵州娄山关、遵义、习水,四川石棉、泸定、宝兴、红原,宁夏六盘山、固原将台堡五省区12个点作为直播点,从新时代年轻人亲历老一辈红军长征路的独特视角,重新解读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

《红色追寻》以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带动策、采、编、发的全流程创新,打破传统,开启了新媒体的“现场时代”。作为新传播形态的现象级网络产品,《红色追寻》是新华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又一次成功尝试。此次直播通过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腾讯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端口同时上线,多屏展示占领各舆论阵地,借助新的传播形式传播主流声音,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有效的提升了红色题材报道的传播性和影响力。

一、《红色追寻》网络直播系列节目不仅是对长征胜利80周年的一次全新呈现,也是对今后相关历史题材报道的一次启蒙之举

从选题角度来说,《红色追寻》网络直播系列节目不仅是对长征胜利80周年的一次全新呈现,也是对今后相关历史题材报道的一次启蒙之举。现今社会中,80、90后的年轻人已成为新媒体应用的主要受众群体。《红色追寻》是用三个年轻人为引,从80、90后年轻人的视角去重新看待长征,传承红色基因。红色题材专题报道在以往各个媒体的策划过程中时常出现,但用网络直播的形式来呈现尚属首次。这个创造性选题选取五省区11个直播点,暗合长征期间重大历史事件,内容呈现完整,连贯性强。相比较以往红色题材单一的从一个地区一个事件去报道,《红色追寻》既能从大方面覆盖长征全过程,又能从小角度细致展示重要事件的发生,统筹兼顾。同时,80、90后主播亲临现场的方式更容易让收看节目的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产生共鸣,加深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的了解,进而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二、《红色追寻》能够满足受众需求,使年轻观众从历史知识中得到教育,寓教于乐

从内容角度来说,由于是报道红色题材,文本内容的严肃性是不可避免的。前几期在内容方面创新性不大,主持人听讲解人说,定点站位固定解说的形式也与普通带外景主持的纪录片节目相类似。第四期开始,节目组增加了移动行进的拍摄提升节目的可看性,同时设定了很多有意思的小细节来缓和文本的严肃,如第五期“遵义会议”的知识问答,第七期“强渡大渡河”的换红军装,在第九期“翻越夹金山”中采取手机即时通讯方式“发布任务”的方式引导节目流程。这些在综艺类节目中不胜枚举的环节出现在纪录类节目里,其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产生的传播效果要远大于综艺节目。受众在传播接受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味的追求娱乐效果,也同样有接收信息的需求。《红色追寻》能够满足受众需求,使年轻观众从历史知识中得到教育,寓教于乐。

   三、前几期可以很明显看出“趟水过河”的实验性,从第四期开始,节目质量有了明显的进步

    从拍摄角度来说,作为一档网络直播节目,画面的质量与录制播出节目不能相比,这点是可以理解的。前三期播出的时候,灯光,摄像和录音的配合与调度还不是很完美。例如第一期“红军出发”,室内外场景的切换引起光照强度的变化,致使拍摄画面不能完美呈现,第二期“湘江之战”开篇,话筒调试不当出现播出失误。另一方面,摄像试图通过不间断移动营造出“网络直播”的氛围,但是第三方摄像毕竟不同于直播主播的第一人称角度拍摄,太过频繁且不必要的移动机位容易让观众产生疲劳感与紧张感,而且也容易出现拍摄失误(,所以前三期可以很明显看出“趟水过河”的实验性。

  从第四期开始,节目质量有了明显的进步。拍摄角度试探性的向现下流行的网络主播直播节目学习,移动拍摄和固定拍摄的切换使画面呈现更有意义。第六期“四渡赤水”中,主持人围坐听老婆婆拉二胡,镜头焦距的变化自然切换全景中景,老人的沉醉和年轻人的倾听相呼应,画面张力十足。第十期“过草地”中,主持人边缝制布袋边讲解过草地的历史故事,缝制动作的特写切换到主持人认真的表情,叙述性流畅,画面语言连贯,情节设置与拍摄场景的结合十分到位。三个主持人也开始摆脱稚嫩,面对镜头表现的更加自然大方,随着行程的推进情绪也更加外放,更能把握主持节奏,引导节目进行。

    四、多媒体领域融合的报道方式,迎合了当代受众的接受习惯,把握传播领域的发展趋势,具有强大的互动性和传播力

从渠道角度来说,《红色追寻》摆脱了新华社以往单纯利用文字进行报道的局限,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元素的结合,利用互联网和手机客户端,借助直播、网络视频、图文报道的方式,极大的拓宽了传播渠道。同时,同腾讯直播平台的合作丰富了发布途径。直播平台具有强大的互动优势,直播过程中即时获取网友的意见,可以针对受众的反馈对于后期节目的制作进行有效的调整。这种多媒体合作,多领域融合的报道方式,迎合了当代受众的接受习惯,把握传播领域的发展趋势,具有强大的互动性和传播力。

    五、《红色追寻》系列网络直播精彩回顾画龙点睛,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及深刻的内涵

如果说《红色追寻》是一副图画,那“《红色追寻》系列网络直播精彩回顾”一期(以下简称“回顾”)就是这幅画中的点睛之笔。在短短十分钟不到的时间将十二期系列节目融合并剪辑成一个,需要的不仅是强大的技术支撑,更多事对于节目内容准确的把握和内在精神的深刻探索。在这方面“回顾”做的非常的好。(除片尾字幕外)七分三十五秒的时长,从三个主持人的开篇介绍到结尾胜利会师的全景合影,线索清晰完整,关键画面的选取具有代表性。背景音乐的选取同视频内容节奏的配合非常出色,情绪总体激昂振奋,翻越夹金山和过雪山等画面鼓舞人心;局部舒缓低沉,于都烈士陵园和湘江祭奠深刻内敛;抑扬顿挫,错落结合,结尾众人合唱《红军不怕远征难》,直播同期声与后期音乐结合的恰到好处,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及深刻的内涵。同时,因为节奏感强,时长偏短,也适合在社交媒体进行用户自传播,传播感染力强。

六、要继续加强红色题材与新传播方式的融合,发挥网络直播形式的优势,提高相关题材在年轻受众群的扩散程度

通过《红色追寻》系列节目,也能得出一些非常宝贵的经验。第一,红色题材如何更好的与当下年轻人易于接受的传播方式相融合,还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红色追寻》给新华社今后相关历史报道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例。作为国家通讯社,红色精神的宣传是新华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面对越来越年轻的受众群体,怎样减少枯燥的说教讲解,将革命历史内容同新颖的报道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受众群体的接受程度,是想做好红色报道工作必须认真研究的。第二,如何将网络直播这种播出形式做好,同样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纵观整个系列,节目组对于网络直播的形式,方式,重点关注内容等方面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如何吸取这次的直播节目经验的精华所在,顺应现今新媒体全媒体传播的大趋势,扩大网络直播形式的应用范围,是一个值得总结和研究的重要议题。

总的说来,《红色追寻》是一档有新意,有创意的节目,是国家通讯社在推进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报道的一次突破性尝试。以往新华社等传统媒体的报道官气重,报道形式相对单一,面向受众群固定。近年来,为了迎合更广泛的年轻受众群体,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传统媒体通过在新媒体领域的产品创新,不断突破自身原有的桎梏,积极探索新时代传统媒体持续拓展的新方向,为我国传播领域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