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超声辅助制备超疏水聚丙烯表面花瓣状微纳结构

作者:邢清松 陈旭龙 陶嘉宇 陈安伏 张艳梅 雷彩红来源:《高分子学报》日期:2022-06-16人气:615

自然界中许多动植物表面具有超疏水性能,如荷叶表面呈现自清洁效应,水黾能在水上行走,沙漠甲虫可从空气中收集和输送水等[1~3]. 这些都与它们的超疏水表面密切相关,受此启发,许多学者开始模仿这些动植物表面的微观形貌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实现类似的功能. 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通过模仿荷叶表面的微纳结构,实现固体表面的超疏水功能,即液滴在其表面的接触角大于150°,滚动角小于10°. 超疏水表面广泛应用于表面自清洁、防结冰、抗腐蚀、抗菌、油水分离等领域[4~11]. 因此,大力发展超疏水表面对人们应对环境污染、能源和淡水资源危机具有重要作用[12].

目前,关于超疏水表面制备的方法有很多,如原位聚合、喷涂、溶胶凝胶法、氟化处理、气相沉积、静电纺丝、光刻等方法[13,14],但上述方法或多或少都有其缺陷和局限性. 喷涂法和静电纺丝不适用于制备精确可控的微纳结构;氟化处理则导致环境不友好的问题;虽然光刻和气相沉积法可用于制备可定制化的精确微纳结构,但存在成本高、步骤繁琐和无法大面积制备等问题. 模板法具有制造成本低、生产周期短和易实现批量化生产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 阳极氧化铝(AAO)膜特有的纳米多孔结构阵列与化学刻蚀、预压印等方法相结合后可作为微纳结构模板,常被用于制备超疏水微纳结构表面[15~17]. 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具有大孔径的AAO模板时,需高电压条件. 然而,受限于制冷设备,存在反应热无法及时导出和模板被烧蚀的风险,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具有大孔径AAO模板的大面积制备[18]. 同时,结合预压印、精密机械加工等其他方法制备微纳结构模板无疑使工艺繁琐,且累积误差和制造成本大幅增加. 超声清洗法常用于清洗固体表面. 其作用原理是,当超声波作用于液体介质时,会产生空化作用,所出现的大量微米级空腔泡在溃灭时能产生高速的微射流不断冲刷固体表面,达到去除污渍的目的[19~21]. 受其启发,纳米结构在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处理时,纳米结构阵列受到高速微射流的冲刷,会随流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而聚集成簇,并转化为微纳结构.

聚丙烯(PP)作为最常用的通用塑料之一,拥有表面能低、热加工性能好、机械强度高等独特优势. 本工作优化了AAO模板的制备工艺,并采用热压成型在PP表面制备纳米结构. 借助超声辅助处理,实现PP表面纳米结构聚集成簇并转变为花瓣状微纳结构. 同时,探究超声处理前后不同结构形态对其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草酸、高氯酸、磷酸、铬酸、无水乙醇、丙酮等主要试剂均购买于中国Aladdin公司,未经进一步纯化. 纯铝,纯度>99.999%,裁剪尺寸规格为50 mm × 50 mm × 0.2 mm,上海潘竹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PP牌号为CJS-700,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生产.

1.2 AAO模板的制备

首先将纯铝片先后放入无水乙醇、丙酮、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清洗,时间各保持15 min,以去除其表面油污. 然后将清洗好的铝片进行电化学抛光,电解液为体积比为5∶1的乙醇和高氯酸混合液,电压为20 V,温度为0 ℃,时间为5 min. 其次将抛光好的铝片进行第一次阳极氧化,电解液为体积比为1∶1的乙醇和1 mol/L的草酸混合液,温度为0 ℃,升压时间为30 min,升至100 V后再继续进行阳极氧化4 h. 再将阳极氧化后的铝片置于1.5 wt%铬酸与6 wt%磷酸混合液中进行刻蚀处理,刻蚀温度为60 ℃,时间为60 min,接着去除一次AAO膜后,可得到表面具有纳米凹坑的铝基体,如图1(a)所示. 再次进行第二次阳极氧化,电解液与一次阳极氧化的电解液相同,电压为160 V,温度为0 ℃,时间为60 s,最后将第二次阳极氧化后的铝片浸泡在5 wt%磷酸溶液中进行扩孔处理,温度为45 ℃,时间为14 min,可得规整的AAO模板.

  

Fig. 1  (a) Schematics of formation of AAO templates; (b) Hot compression molding processes of PP replicas assisted with AAO templates; (c) Ultrasonic-assisted formation of micro-/nanostructure on PP surfaces.


1.3 聚丙烯表面纳米和微纳结构的制备

1.3.1 聚丙烯表面纳米结构的制备

以AAO为模板,采用热压成型方法制备了纳米结构PP表面,如图1(b)所示,模具温度为180 ℃,压力为5 MPa,保压时间为3 min.

1.3.2 聚丙烯表面微纳结构的制备

图1(c)给出了超声辅助PP表面微纳结构的形成过程. 可见,先将表面具有纳米结构的PP样品浸泡在无水乙醇中进行润湿,去除表面气泡后,保持润湿状态并转移至去离子水中,然后进行超声处理,声波频率为40 kHz,功率为300 W,时间为5 s,得到PP表面类花瓣状微纳结构.

1.4 表征方法

采用广州谱力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的可编程直流电源(型号为IT6726G)对阳极氧化过程中的电压与电流进行记录.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Hitachi SU8010, Japan)对AAO膜和PP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对PP样品表面进行喷铂金处理后,在5 kV加速电压的高真空状态模式下进行观察. 采用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OCA 40, Dataphysics, Germany)对PP样品表面的接触角和滚动角进行测定,其中使用的测试液滴为4 μL. 采用表面张力测定仪(DCAT21, Dataphysics, Germany)以悬滴法对PP样品表面的水黏附力进行测定,其中测试液滴为4 μL.

2 结果与讨论

2.1 AAO模板的形成

在一次阳极氧化过程中,由于需长时间将电压维持在较高值,如果一开始就直接采用高电压,那么在短时间内受限于制冷设备的功率,电解液易发生过热,且反应持续加剧,反应电流呈指数增长,从而引发铝片的烧蚀现象. 采用基于抛物线方程的升压方式可有效避免烧蚀现象的发生. 图2给出了一次和二次阳极氧化过程中电压和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图. 如图2(a)所示,在升压阶段,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符合抛物线方程y = -1/9x2 + 3/20x. 当时间为0~10 min时,因为这一阶段的升压速率较大,电压可快速上升至60 V,这一阶段的电流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表明阳极氧化反应还未正式启动. 当时间为10~25 min时,升压速率逐渐降低,电压开始以较小的幅度接近目标电压,当电压大于60 V时,该阶段的电流开始平缓地增长,表明阳极氧化反应正式启动,随着实际电压向目标电压持续接近,电流增长速率也开始变缓,最后稳定在约0.15 A,表明反应平稳,不存在烧蚀风险. 当时间为25~30 min时,升压速率逐渐降为0,此阶段的电压逐渐增加至100 V,电流保持在约0.15 A,表明该阶段反应刚好进入稳定状态,升压时间较为合适. 如图2(b)所示,在升至目标电压后,电压保持在100 V,持续反应4 h,该阶段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膜厚不断增加,电阻不断增大,电流逐渐降低,表明反应稳定有序地进行,有利于阳极氧化膜规整有序地生长. 通过整个一次阳极氧化的过程可以看出,基于抛物线方程进行升压的方式,电流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不超过0.2 A,适合进行长时间反应的一次阳极氧化. 一次AAO膜在经过脱模处理后,如图3(a)所示,铝基底表面呈现规整有序排列的六边形凹坑,其孔间距为230 nm左右,也间接证明了一次阳极氧化反应的有序进行.

  

Fig. 2  Curves of the voltage-time and current-time of (a) increasing voltage stage of the first anodization; (b) whole stage of the first anodization (c) and whole stage of the second anodization.


  

Fig. 3  SEM images of (a) the first anodized and sequentially-etched Al surface and (b, c) the second-anodized Al surface containing a porous AAO layer: (b) top view and (c) side view.


二次阳极氧化反应适用于制备规整有序的AAO模板. 有研究表明,当阳极氧化电压接近击穿电压时,不仅有利于纳米孔规整有序地生长,而且可避免分支孔的形成[22]. 如图2(c)所示,二次阳极氧化电压采用160 V,其瞬时电流为2.2 A,表明初始反应剧烈. 当时间为0~10 s时,电流快速降至1 A. 这是因为随着反应界面电解液的扩散,温度降低,反应减缓,当时间为10~60 s时,此时电流约为1 A,表明反应较为平稳. 由于此时的反应功率约为200 W,受限于制冷设备,电解液整体温度的升高导致电流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表明二次阳极氧化反应直接采用高电压的方式,在小于60 s时,反应依然可平稳进行,当大于60 s时,铝片有发生烧蚀和击穿的风险. 将经过二次阳极氧化后的铝片进行扩孔处理后,可得AAO模板,如图3(b)和3(c)所示,纳米孔结构较为规整有序排列,其孔间距约为230 nm,孔径约为150 nm,孔深约为1.5 μm,且不存在分支孔,表明采用160 V作为二次阳极氧化电压是合适的.

2.2 聚丙烯表面纳米和微纳结构的形成

采用热压成型工艺,以所制备的AAO为模板,可在PP表面复刻出对应的纳米结构. 如图4(a)所示,PP表面呈现纳米柱状阵列,纳米柱的阵列密度为1.87×109 cm-2,柱径约为150 nm,但在脱模过程中,纳米柱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拉伸变形和缠结的现象. 对PP表面的纳米结构进行超声处理,如图1(c)所示,纳米结构阵列在经超声处理后,表面各处明显呈现被射流冲刷过的痕迹. 这表明空化作用产生的高速射流不间断地随机冲击PP表面各处. 如图4(b)所示,由黄色虚线圆圈标出,纳米柱呈现放射状分布,这表明射流冲击的范围大约为直径为30 μm的圆形区域,且越靠近圆的中心,射流越强,纳米结构发生的偏移越多. 而越靠近圆的外围,射流强度的逐渐减弱,纳米结构发生的偏移越少,从而纳米结构在圆形的外围区域聚集成簇,形成类花瓣状的微纳结构.

  

Fig. 4  SEM images of PP replicas: (a) before and (b) after ultrasonic treatment.


2.3 超声处理对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

超声处理使得PP表面的纳米结构转变为多层次微纳结构. 图5给出了PP表面经超声处理前后的润湿状态照片. PP表面在未经超声处理时,其表面的接触角为152.3°,滚动角为11.5°,其润湿性能刚好接近超疏水状态(图5(a)). 当PP表面经超声处理后,其表面的接触角为160.0°,滚动角为1.8°,其表面润湿性能达到了超疏水状态(图5(b)). 此外,与未经超声处理的纳米结构表面相比,其超疏水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Fig. 5  Static wettability of PP replicas: (a) before and (b) after ultrasonic-assisted treatment. Insets in (a) and (b) represent wetting states on 11.5° and 1.8° tilted surfaces, respectively. Black arrows represent movement direction of droplets.


2.4 超声处理对表面黏附力的影响

采用悬滴法对经超声处理前后的PP表面进行了黏附力测试. 测试原理如图6(a)所示,配有微应力传感器的环形针头固定了4 μL液滴,通过上下移动平台,液滴与PP表面之间经历了从接近、接触、远离、分离的4个过程,且应力传感器记录了整个过程应力大小的变化,结果如图6(b)所示. 其中,横坐标表示液滴与表面之间的距离,纵坐标表示传感器受应力的大小,负的数值表示压力,正的数值表示拉力. 当液滴接触到PP表面时,由于接触界面的相互挤压作用,受到的瞬时压力为125 μN,这一过程为液滴浸润PP表面提供了条件. 在远离阶段,随着距离的增加,接触界面所受压力逐渐减小,并且在距离0.3 mm处,降低为0 μN. 随着距离的进一步增加,接触界面的黏附作用使液滴逐渐被拉伸,界面压力转变为拉力,而且不同PP表面所受拉力随距离的变化曲线有所不同. 在距离0.3~0.6 mm时,未经超声处理的PP样品的应力变化曲线整体位于经超声处理后的PP样品的上方. 也就是说,在增加相同位移的条件下,未经超声处理的PP表面所增加的拉力值要大于经超声处理后的样品,这表明纳米结构表面受到液滴的浸润程度要大于微纳米结构的表面. 当距离0.52 mm时,经超声处理后的PP样品应力变化曲线达到峰值,即所受黏附力为38 μN,随着距离继续增加至约0.6 mm时,未经超声处理的PP样品应力变化曲线才达到峰值,即所受黏附力为75 μN. 当距离继续增加至0.65 mm时,液滴已经完全脱离经超声处理后的PP表面,而未超声处理的PP样品仍然维持较高表面黏附力,直至距离增加至0.8 mm时,液滴才完全脱离未经超声处理的PP表面. 这表明微纳结构的表面黏附力要明显小于纳米结构. Ji等认为这是由于液滴浸润了纳米结构并且起到了钉扎作用[23],宏观上表现为液滴在脱离表面的过程中仍然维持较高的黏附力.

  

Fig. 6  (a) Schematics of hanging droplet method for adhesion force measurement; (b) Real-time recorded force-distance curves for sample surfaces during the adhesion force measurements.


2.5 超声处理对表面自清洁效应的影响

当液滴落在超疏水表面时,液滴通过回弹作用带走PP表面的污渍,实现自清洁效应. 如图7(a)所示,在倾斜20°的PP表面铺满硫酸铜粉末,将配置好的质量分数为0.2%甲基橙溶液通过注射器滴于PP表面,测试样品表面的自清洁效果如图7(b)和7(c)所示. 经超声处理前后的PP表面都具有超疏水性能,可以看出在测试结束时,虽然两种表面均无硫酸铜粉末残留,但未经超声处理的PP样品明显需更多液滴的冲刷才能实现表面的完全清洁. 为进一步评价经超声处理前后的PP表面的自清洁效应,对比测试过程中不同时间节点下单滴液滴清洁表面的效果. 可以看出,在0.4~0.5 s时,液滴滴落在未经超声处理的PP表面时,发生了黏附和阻塞现象(标记为黑色虚线圆圈). 由于未经超声处理的PP表面对水的黏附力是75 μN,是经超声处理的PP表面黏附力的近2倍,黏附力过大导致液滴在未经超声处理的PP表面上无法回弹,仅靠重力势能的积累克服黏附功,以液滴滑动的形式实现自清洁. 在液滴滑动的过程中,由于硫酸铜粉末的阻隔,导致液滴更易黏滞在未经超声处理的PP表面上,从而自清洁效果不佳,出现阻塞现象.

  

Fig. 7  (a) Schematic of self-cleaning test of the replicas; typical snapshots of the replicas during self-cleaning test: (b) before and (c) after ultrasonic-assisted treatment.


在同一时刻,当液滴滴落在经超声处理后的PP表面时,发生了回弹现象(黑色虚线圆圈),并且带走了大量的硫酸铜粉末,自清洁效果优异. 结果表明,与未经超声处理的纳米结构PP表面相比,经超声处理的微纳结构PP表面在自清洁性能上更具优势.

众所周知,Cassie-Baxter理论常被用于解释固体表面超疏水现象,许多学者认为微纳结构可捕获大量气穴,降低固液的接触面积,以提升表面的超疏水性能[14]图8给出了经超声处理前后PP表面的润湿示意图,与多层次微纳结构相比,纳米结构更易受到液体的浸润,并且产生钉扎作用,使得表面黏附力较高,自清洁效应较差. Extrand 研究发现超疏水表面的润湿稳定性和表面的接触线密度有关,表面纳米结构越密集,接触线密度越高,液体越难以浸润结构表面[24]. 经超声处理得到的PP表面微纳结构,纳米结构聚集的区域拥有更高的接触线密度,该区域为固液接触界面,拥有更好的抗浸润性能,而微纳结构的凹陷区域则捕获了大量的气穴,液体无法浸润PP表面,可维持Cassie-Baxter状态,呈现较强的润湿稳定性.

  

Fig. 8  Schematics of wetting behaviors of the replicas: (a) before and (b) after ultrasonic-assisted treatment.


3 结论

以AAO为模板,采用热压成型在PP表面制备纳米结构,并且通过超声辅助处理使其聚集成簇并转变为类花瓣状微纳结构. 经超声处理的PP表面的超疏水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接触角从152.3°上升至160.0°,滚动角从11.5°降低至1.8°,表面黏附力从75 μN降低至38 μN,而且表面的自清洁性能也得到了增强. 采用模板法与超声辅助相结合的方式制备超疏水微纳结构表面,方便快捷、成本低廉、效果显著,有望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


关键字:优秀论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