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议程设置理论下的反转新闻分析

作者:邱慧明来源:《视听》日期:2017-09-25人气:1647

近年来,反转新闻频现大众舆论场并带来冲击。回顾2016年热点新闻,“反转”剧情依旧频频上演。从年初“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到近期“罗尔事件”和“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反转总是如影随形。每一次反转都给社会带来负能量,消费大家感情。所谓“反转新闻”指某一新闻事件随媒体对真实细节报道的持续深入,对事件的态度与意见前后呈现较大差异甚至截然相反,并由此引起舆论气候的急剧逆转的一种新闻传播现象。

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与自媒体蓬勃发展,媒介生态发生深刻变化,受众快餐式碎片化的浅层信息获取与消费习惯,使新媒体尤是自媒体易成反转新闻的侧源地。学者对2014—2016年上半年出现的37起反转新闻统计发现,其中26条事件的信源最早均出现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及网络论坛等新媒体上,而反转的真实确证则多由传统媒体或组织机构完成。由此可见,尽管传统媒体凸显了权威与专业性,但不可回避的是网络媒体对公众议程设置的功能和影响不断加强,网络意见领袖有意、无意识的议程设置甚至能够极大影响舆论走向与事件发展。

 

一、反转新闻过程中的议程设置分析

不难发现,网络媒体在反转新闻舆论反转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舆论发生过程中,受众总是倾向与网媒的“主态度倾向”保持一致,这凸显了网媒的议程设置功能。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在网络时代,议程设置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媒体的议程设置,另一种是公众的自我议程设置。借鉴王国华等学者的“网络舆论反转模式”,在舆论反转中,媒体无意识、有意识议程设置以及网民的议程设置成为关键的影响因素。本文试图借此模型对案例进行分析。

(一)媒体无意识议程设置

“媒体无意识议程设置”包括“议题驱动”和“媒体自净”,指媒体在微博环境下,受议题复杂性、矛盾性等因素影响,在媒体尚无有意设置议程情况下,通过媒体固有的自我净化功能客观促使新闻发生戏剧性逆转,引发舆论反转。本文以2015年在大众舆论中引起巨大反响的 “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

在我国,女司机是一个被标签化的群体,常易进入公共话题,所以当涉此话题时,易引爆网民某种情绪与话题关注兴趣。事件中女性身份使她更容易处于弱势、被同情角色,因此在男司机行车记录仪被公开前,女司机饱受同情。这其中体现的正是网络媒体的“议题驱动”。

媒体自净功能是指在完全开放、不受外力干预环境下,媒体对意见事件的连续报道会不断对谣言、错误信息进行纠偏,从而达到逼近事实真相的效果。媒体的自净功能使西安市公安局调查通报得以曝光,使男司机行车记录仪得以曝光,使事实浮出水面,新闻得以“反转”。

媒体有意识的 “话语竞争”、“框架预设”和“媒介共鸣”机制,使媒体在议题报道中为使话题持续保持而选择性、模糊化及主观化地报道并对公众人为设置议题。而在网媒时代,“草根记者”往往掌握更多一手信息,他们不再被动接受媒体的议程设置,而是自身成为热点舆论的信源。网媒体为抢夺话语权,往往借助标签化、模糊化及主观化等手段进行新闻议题的扩散与受众认知的影响。

在“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中,网媒为优先发布信息,没有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向公众发布碎片片面化报道,严重影响公众对事件的第一看法。当多数媒介报道内容同质化与连续重复传播时,媒介间甚至产生共鸣效果,即主流媒体在新闻报道时充当意见领袖作用,其他媒体根据主流媒体的话语指向进行转发或后续报道。不难发现,事件中,媒介共鸣体现得非常明显。@头条新闻、@华西都市报、@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发挥着重要角色,每一次信息发布都引发大量非主流媒体、商业微博转发,并在同一阶段表现几乎一致的态度倾向,共同引导了舆论。

(二)网民议程设置

网民议程设置主要包括舆论领袖和网络暴力两方面力量。舆论领袖最早由拉扎斯菲尔德提出,指在人际传播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的两级传递。

在“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 中,@作家崔成浩、@Moeru_千猫对事件舆论走向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对事件的评论传播,使更多人参与到事件讨论中,并受他们的意见影响。在他们发布的热门微博评论中,受众的态度倾向与他们自身态度倾向表现出一致性。

而网络暴力指网民在网络上的一种非理性表达手段,主要表现在网民在网上发表极端甚至较暴力言论或对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等,损害当事人名誉,导致严重后果。“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中,网民在舆论爆发期对男女司机的“人肉搜索”,使舆论得以二次发酵,一定程度上妨碍舆论的理性回归。

二、基于“反转新闻”传播过程的舆论引导启示

与一般“一边倒”舆论现象不同,反转新闻体现为公众意见呈拐点式逆转的动态变化过程。反转新闻发生路径呈现为螺旋变向式的独特表征。整个事件从同情女司机到指责女司机再到道德法律层面的持续热议,舆情指向多次发生拐点式逆转,而总体上是随着事件真相逐渐显露向前推进,呈现“螺旋变向式”。因此,对反转新闻的舆论引导,应针对事件发展不同阶段进行。

  (一)舆论形成期的舆论引导

这一阶段,舆论从潜舆论向显舆论过渡,舆论事件在短时间内迅速演变成焦点事件,信息传播呈雪崩式,受众在大量信息冲击下,由于首因效应,会形成对事件的第一次价值判断。“首因效因”即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即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信息为据而形成的印象。因此,这一阶段,媒体的报道显得尤为重要。

舆论反转往往是由最初信源的失真而导致舆论“反转”的必然,所以媒体作为信息传播者,在一开始就应做好信息把关,在核实新闻来源、事实前提下,对热点事件进行及时迅速报道。如果一味为了抢占话语权而进行片面主观报道,终将影响媒体自身公信力。

  (二)舆论爆发期的舆论引导

这一阶段,事件己经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度极为活跃状态,如不能及时进行舆论疏导,将会出现无法预知和控制的局面。人们会通过各种途径获知信息,网络谣言开始滋生。而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公众的高度关注,这一阶段也是舆论引导的最佳时期。无论是政府部门、事件当事人,还是媒体都应为舆论引导出一份力。

首先,政府部门应构建舆情监测机制,借助主流网络媒体平台,时刻关注舆论走势, 一旦发现舆论偏离,应加强权威意见引导舆论走向。并且,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政府部门一方面需及时反应,在未能确保调查足够深入前,不应随意发布信息,对公众产生误导性的反作用。

其次,当事人应及时发声。新的信息是推动舆论反转的必然因素,当事人作为重要的信息源,应及时发声,从而弥补事件过程中的信息缺失,使事实真相得以更快还原,避免舆论进一步发酵。如只是一味被动回应,就丧失了议程设置引导舆论的可能,只会对自身造成损害。

同时,媒体应进行全面真实客观的新闻报道。避免使用标签化、夸张化、模糊化等手法进行框架预设,人为设置舆论导向。

  (三)舆论高峰期的舆论引导

相比于舆论突发期的应急反应和信息的及时发布,舆论高峰期更应注重舆论引导和问题处理。这一阶段媒体和舆论领袖应充分发挥其议程设置作用。

首先,传统和网络媒体应优势互补。传统媒体充分利用其采访权,网络媒体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共同进行舆论的引导。舆论领袖因其强大的舆论影响力,应谨慎发声,专家学者也应审时度势,利用自身专业知识,适时发声,使得舆论往更理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