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分析纪录片的“美颜过度”——以《客从何处来》为例

作者:张利洁来源:《视听》日期:2019-07-29人气:1445

《客从何处来》是我国首档寻根真人秀纪录片,它兼具真人秀和纪录片的双重元素。从节目形式上来说,整个寻根旅程以及后期的编排上加入了大量的剧本设计,使纪录片更加具有悬念性和戏剧性。从节目内容上来看,它又是以真实的人物、真实的家族故事、真实的社会历史为创作素材。然而在节目中通过档案、史料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出现揭露出了家族的秘密,确保了其真实性。对于这种创新形式的作品,它给予了我们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和思考,但同时我们又想到,片中频频出现人为设计的剧本化场景,这是不是又违背了纪录片的基本原则——真实性。

一、对“秀”的偏爱

真人秀往往指的就是参与者自愿参与的节目形式,但绝非角色扮演。而是在特定的情境和特定的规则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竞争行为的一种电视节目。这种电视节目或是通过真实记录或是通过娱乐加工等方式。片中的嘉宾是选用当下我们熟知的各行业名人。在嘉宾的选择上,制片人兼总导演李伦说,拍摄的对象一定是我们所熟知的公众人物,并且他的家族也一定具备故事性、神秘性、丰富性等特点。

(一)受众对名人的期待

节目组将“名人效应”充分发挥,在开拍之前,嘉宾就已经引来了收视率,这也是传统纪录片没有的,而真人秀必备的效果,这也算是纪录片借着真人秀的东风获取的福利。正是抓住了受众的这种心理诉求,才会着重将精力放在嘉宾身上,而忽略了纪录本身。

通常我们关注到的他们,是触不可及的名人、是无法接近的大咖、是背后自带光环的学者,而我们所了解的有关他们的信息也仅仅是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获取的消息,虽然消息类型多种多样,但是内容大同小异。而对于广大观众来说,人们渴望获取他们背后的故事,了解一些有关他们而又闻所未闻的信息,而这样的真人秀纪录片正是符合受众的需求。

(二)真人秀的浓墨重彩

对真人秀的理解有两层,一层是真人。节目组在嘉宾选择上的重视,就意味着节目组将真人秀的分量看很重,在挖掘名人的家族史时,充分利用名人身上具备的社会影响力。来自影视界的名流陈冲、曾宝仪、阿丘,这三位嘉宾也都有着极强的个人属性标签,如陈冲的标志性关键词是美籍华裔,曾宝仪是台湾艺人,阿丘则是马来西亚华裔的后裔。所以,从这几个地域性的关键词里,可以看出节目组做这档“名人寻根”时,将“名人”置于第一位,将“寻根”置后。

真人秀的另外一层含义就是秀。在第一集中,令我们印象极为深刻的一个片段就是易中天从传真机中打印出了一份自己家族人员的死亡名单,也正是这份死亡名单拉开了易中天的寻根序幕。然而易中天为了解开这个令他不解的谜团,他跟着线索奔走各地,追求真相。在寻根途中奔走的每一站,都会出现一位历史专家,这位历史专家就是贯穿整个寻根旅途的线索,使得整个寻根过程就像是一部悬疑电影一般神秘,扣人心弦。这样的设计的确引人入胜,牵引着我们继续关注,直到结束。但恰恰又是这样的设计,使受众感觉到片中传真的情节是设计的、线索的寻找是设计的、家人留下的一封封信是设计的等等,因此视觉上编排设计感过多。

二、对“纪录”的淡化

(一)纪录的本质

纪录片一词是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最早提出来的。真实是纪录片的核心,纪录片的创作素材是真实生活,纪录片表现对象是真人真事。纪录片一种电视艺术形式,是对艺术的加工与展现,其本质是展现真实,同时用真实引发观众对事物的思考。《客从何处来》的叙事模式,摒弃了以往历史文化节目枯燥无味的宏观叙述方式,通过将嘉宾家族的历史故事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从而让受众对嘉宾有更深的了解的同时,对国家命运史也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这样的叙事结构似乎合情合理,试图用更加有吸引力的方式获得更多受众。在拍摄期间,摄像机的全程拍摄,希望可以纪录下嘉宾得知真相后的第一反应。但恰恰由于剧本的僵硬,使我们并没有看到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反而是过于夸张的表现。以阿丘篇为例,当节目组告诉他,外公叫陈斌时,他竟然是毫不知情的。这样的反映似乎有些反常,就算是我们任何一个普通百姓,不管外公的身份是什么,经历了什么事情,但外公的名字总该是知道的,所以在细节部分过于失真。

(二)纪录所占的分量

纪录有两层内容,一是纪录真实的人物、真实的事件。每位嘉宾的拍摄时间大概在二十天左右,拍摄期间摄像机会全程表现嘉宾穿州跨省追寻家族谜团的全过程,捕捉嘉宾得知家族历史时的真实反映。晃动的镜头大篇幅的跟拍充满情感的话外音、地域特色浓厚的方言以及运用极为巧妙的环境音效,一切元素都体现出来记录所带来的真实感。

二是真实的情节发展。一部纪录片在开拍之前一定是反复修改剧本,有好的剧本才能使纪录片情节更加流畅、更加出彩。《客从何处来》,在展开拍摄前工作人员已经进行了好几个月的筹备,将和嘉宾家族历史相关的资料进行了考据式的梳理,并在其中设置出“情节点”,也就是说看似边走边探寻的记录其实已经有了类似剧本的情节设置。这些情节的设置,本是纪录片中画龙点睛之笔,但所呈现的效果却像是专业的演员在一步步按照剧本的设置而进行。所以在易中天篇中出现了专家发来的传真、家人留的信等这些剧本化的设计效果,倒是适得其反。

三、纪实的“真”与虚构的“秀”之间的冲突

(一)纪实是前提和基础

在纪录片发展的这一百多年里,世界各国的人们并没有给纪录片下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但是大家对纪录片一致认可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真实性。希区柯克的一句名言将纪录片与剧情片做了一个很好的区分,“剧情片的上帝是导演,纪录片的导演是上帝”。这在一定层面上阐释了纪录片的三个特性,即客观性、真实性、不确定性。

在《客从何处来》中,每一个环节的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使受众时时刻刻都被提醒着,这是导演的安排,他的上帝是导演。拍摄中的不确定性几乎都在预料的确定性之中。似乎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一切都在条条框框中被束缚,一切都像是被编了程序的数字化设备。

(二)设计是艺术手法的体现

影片中“悬念”的设置就是艺术手法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影视创作中,想要设置悬念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在开头部分;二是将全部真相展露给观众,但是影片中的局内人一无所知,这就使观众更加关注事件的一丝一毫进展。大多时候,我们通常采用第一种方式来设置悬念,避开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这样使整个节目的代入感进一步增强。

为了使纪录片能够更具吸引力,在《客从何处来》中,也将“悬念”的设置作为常用的手法。以第一集易中天篇为例,他来到当年祖辈生活的地方,在历史专家的带领下开到日军登陆营田的起点,并且对改变易家命运的营田惨案进行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姑姑进行拜访、阅读大哥留下的书信、看到家人编制的衣物以及大伯父编写的历史教材等等,这些东西都是的确存在的,给易中天留下了深入的思考,也留给观众一些疑问。这些如此珍贵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关系这么亲密的家人在节目前就不曾谈起这段家族史,偏偏在节目中才首次拿出书信,拿出各种物品……这给观众带来了些许的不理解。

(三)设计与本质之间“度”的把握

节目的秀与节目的纪实之间存在的矛盾,依然是制片人需要精心处理的饿一个细节。李伦在第一季播出后的自我反省:是把真的拍假了。还是易中天打印传真的片段,被观众一眼识破“演技派”,可事实上是却是真实发生的。所以折射出的问题使在这类的纪录片+真人秀节目中,情境设计和铺垫悬念的痕迹过重,过于明显。易中天拍完节目后表示拍摄过程仿佛一场破案游戏,节目走向及落幅是被规定了的。

真人秀它的本质上是一场秀而非纪录片,它在节目归类上属于综艺节目的范畴,纪录是有策划的,是个人主动的,但纪录的过程是被动的,纪录者是不参与任何剧情发展的。甚至可以说,纪录是有故事为指导的。然而真人秀注重更多的是形式的精彩与内容的趣味性。因此将艺术设计与纪实本质协调发展是解决过度秀的有效出路。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