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高校科研创新的文化困境及突围

作者:张夏薇来源:《魅力中国》日期:2021-05-08人气:549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充分听取了来自各个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等问题所提出的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其中,高校亦是科研创新不可缺少的主阵地,也面临着诸多的困境,从经济支持、政策保障、社会实践缺失等方面探究困境来源是学者研究的方向所在,但不可忽视的是,文化困境对与高校的科研创新亦是存在较大的阻力,着力分析高校科研创新的文化困境并力图寻求突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所在。

一、高校科研创新的文化困境

(一)科研环境异化的困境

科研环境作为学术文化生态圈,本应以“教书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初心和使命,以师生的协同发展为前提,而今,却在学术指标、绩效杠杆的驱使之下,容易演变为以“竞争”、“达标”为主旋律的文化环境的困境,教师们在短期内大量发表学术成果,根据学术期刊以及出版社的喜好大批量进行生产,学术论文呆板,缺乏创新便不可避免。除此之外,广大的教师群体也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冲击“绩效”,各自沉浸在自己的学术科研领域,没有时间交流,也不存在激发创新思维的思维交锋,协同发展无以为继,逐渐成为高校中的“最熟悉的陌生人。”[1]

(二)教师核心竞争力缺失的困境

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即科研人员利用自己的学科资源进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时所形成的竞争力,即学术生产力。近年来,我国教师核心素养、学科知识储备、科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师队伍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除此之外,我国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还存在着层次不齐、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科研创新的整体水平。有研究表明:我国大学在相应层次中学术产出数量的表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产出质量方面则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则是教师综合素养相对的突出表现。[2]除此之外,在“双一流”高校的建设过程中,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等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现今的实践状况而言,教师运用网络平台从事科研、教学等活动仍旧存在着技术层面的突出问题。

(三)科研人员价值认同缺失的困境

价值认同即高校内部成员的理想信念和学术价值观趋于一致,是进行科研创新的基础。而今,在“物质利益”、“绩效”等的驱动之下,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的“理性缺失”,片面追求学术知识的外在利益功用,除此之外,迫于“双一流”高校建设的现实需求,各高校开出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学术大牛”前往学校,提升科研整体实力,但不可避免会造成与学校现有学术生态的不适应,因而,学校必然会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帮助缓解这种不适应,不管是采用加薪留人还是进行组织内部的调整,都会分割原有的学术研究共同体,团队内部的凝聚力大幅度下降,科研创新更是无从谈起。[2]

(四)科研人员发展机制尚未健全的困境

作为科研创新主体的高校教师,除教师队伍的核心素养与世界一流大学教师队伍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亟待加强,但除此之外,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仍旧存在着甄选、培养机制不甚完善,科研保障和激励机制亟待提高的现实的困境,发展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对于提升高校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来说至关重要。[3]

二、克服文化困境,推动高校科研创新的突围

(一)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术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9月11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的精神财富,[4]应该予以大力弘扬,爱国、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的科学家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滋养,对净化学术风气,重塑科研人员学术价值观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借助微博、微信、贴吧等互联网平台加大力度宣传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学术风气;此外,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给予坚决抵制,并且大力鼓励科研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赋予科学家精神以制度规定性是重中之重;最后,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树典型、立模范,以之为榜样,不断寻求继承和创新亦行之有效。

(二)探索教师培养有效机制,提升科研专业水平和素养

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师队伍建设给了我们国家极大的借鉴和启示,但立足国情,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师的长效的发展机制至关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因而,加强教师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迫在眉睫。首先,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明确培养需求,丰富培养内容,创新培养形式,不断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与时俱进;其次,加强国际交流,不断拓展国际视野,拓宽科研创新的路径选择广度和深度;最后,构建团结协作的科研创新共同体,“创新团队的优势在于‘团队合作’,激发团队意识,使团队成员乐于做出贡献是团队管理的关键。”[5]如上所述,进行科研创新并非但个人可以完成的事情,而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建立平等对话、批判求实、多元共赢的团队学术文化,[6]促进学术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亦是提升专业素养的性质有效的方法。

(三)着力促进教师身份认同,提升科研自觉与自信

教师的身份认同关系着教师在工作中如何扮演教师的角色,以及会有怎样的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表现。[2]在现今的学术生态之中,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与初心已逐渐被忽略,教师的本质属性趋于弱化,在物质利益和行政需求的驱使之下,教师的身份认同逐渐缺失,取而代之以“四唯”即“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为行动指南已经屡见不鲜。有效克服这种扭曲现象,需要高校管理层及教师的共同努力。一方面,作为管理层,其行政权力的强制要求应符合科研创新的实际过程和发展运行发展的规律,不可脱离客观实际盲目制定学术目标,除此之外,对于相应职称的评定应该综合考虑教师的学术成果、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及师德等,不应一刀切,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应更多以是否符合实际需求、是否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创新等为评判标准,不应该将职位高低或职称高低纳入评价的标准;另一方面,教师应坚守自己“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以更好培育英才为目的不断增加知识储备,自我学习、自我调整、完善教育理念与学术行为,从而促进自我的科研创新,提升科研自觉和自信。

(四)完善教师发展保障机制,为科研创新保驾护航

加强教师队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发展保障机制,确保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序高效开展是促进科研创新的推动力量。首先,完善教师队伍“进出”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甄选、评聘制度,在全校形成一种公竞争、能上能下、可进可出的人才管理机制;其次,按照不同的学科属性和学科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再次,建立健全与教师科研贡献与个人发展相匹配的薪酬保障体系;最后,促进科研创新,必须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激发高效教师科研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结语

总之,高校作为科研成果的集中涌现领域,必然存在着来自多方的阻力,有效促进科研创新,需政府、高校及个人的三方协作。从政府层面来说,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在全社会加大力度弘扬科学家精神实在必行;从高校层面来说,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保障、激励机制,在全校营造一种“鼓励创新、激励创新”的学术氛围必回性质有效;个人层面来说,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形成教师的职业认同,不断致力于科研创新是努力的方向所在。只有三方协同用力,冲上创新的科研生态必回早日复归!


本文来源:《魅力中国》:https://www.zzqklm.com/w/wy/25805.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