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论江南运河与沿岸市镇发展之关系——以南浔市镇为例

作者:刘春燕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日期:2022-07-02人气:1077

交通是否便利与城镇的发展密切相关,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内陆南北交通的主干,对沿线城镇的发展极为重要。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即为江南运河,其所流经的地区大多为江浙两省最为富饶的地区,一方面使得城镇之间互相交流日益频繁;另一方面加强了区域之间的商品流通,从而促进江南地区城镇的快速发展。因此,江南运河沿岸的许多城镇由于依靠水上运输,从人烟稀少的小地方一跃成为著名的经济贸易中心。南浔便是江南运河沿岸城镇崛起的代表城镇之一,南浔的兴起与繁荣与江南运河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虽然大运河项目申遗较晚,但是自大运河开通以来,对大运河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因此对于运河方面的研究虽然较为丰硕,但大多都是研究京杭运河遗落的文化或现代能合理利用的内容,更多是山东段与江苏段的研究,只有部分是研究江南运河的,且研究成果并不显著,尤其在运河发展与市镇发展关系的专门研究方面还存在不足,研究不够全面。鉴于此,文章以南浔市镇为例,探讨江南运河与沿岸市镇发展之关系。

一、江南运河

中国地大物博,广阔的疆域塑造了不同特色的风土人情,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水利史。早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以及对水的深入认识,人们开始利用天然江河湖泊,疏通水道,挖掘新的河流,进行农业生产。中国最早的人工开凿运河,当属江南运河。江南运河不仅开凿最早,而且其重要性也是不可估量的。北方较干旱,水系不发达,只能从仅有的大江大河的分支中开凿运河;而江南地区不同,江南雨量大,水系发达,开凿运河较北方更为便利。随着各个朝代对水运的重视,江南运河网不断完善,尤其在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后,江南运河作为最南端最重要的一环,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江南运河,古名江南河,北穿长江,西倚太湖,运河网络纵横连贯,是苏南航道主干,与梁溪、望虞河、胥江、元和塘、吴淞江、大浦河等相交,为太湖下游主要排灌河道和主要航道。据司马迁《史记·河渠》记载:“禹治水于吴,通渠贯江湖。”即在大禹时代,长江南岸第一条人工运河就已经开始修建。早在封建社会前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尤其在整个经济重心南移之后,江南地区的地位日益重要,不仅成为全国大型粮仓所在地,而且京杭运河中的漕运对整个中原王朝的经济发展又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明清时期,漕运几乎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尤其是江南运河段的漕运最为重要。

江南运河经过历朝历代的开拓与治理,明清时期便逐渐形成横贯东西南北的运河网络,为京杭运河中最重要的一环。江南运河向北与长江相连接,向南与钱塘江相贯通,各个方向都与水系相连,从而逐渐形成完备的水路交通网络,水路交通极为便利。江南运河的河道从平望镇开始分散,向南主要分成三道运河路线:一道通往嘉兴方向的运河河道,称为古运河;一道通往杭州方向,是由元朝军阀张士诚开凿的;还有一道是通往湖州方向的,称为吴兴塘。经过历代对运河的开凿与发展,江南地区的河道逐渐形成了东、中、西三条航线为主的运河水网。到19世纪末之前,这张完善的江南运河网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沿线城市的发展也一直伴随着运河的繁荣而兴盛。《漕运河道图考》曾记载:“浙江运河之水源于天目山,这带为河网区,以运河为经,众川为纬。”可见江南运河网的完善程度之高,在古时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二、南浔市镇与江南运河兴衰之关系

俗语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从古至今,苏杭作为江南水乡的代表城镇一直享誉于世。元曲作家马致远在其作品《天净沙·秋思》中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表达了他对温馨淡然的平凡生活的向往,而诗中描绘的“小桥流水人家”正是江南水乡小镇的特色,不禁令人心驰神往。尤其在古代,没有现代化交通以及陆路交通等情景下,随着人工运河的不断开凿,水运作为重要的交通方式,一直以来备受统治者以及其他各阶级的关注。而除了苏杭之外,南浔无疑可看作江南小城镇中的代表性重镇。元代韩奕在《湖州道中》曾写道:“南浔贾客舟中市,西塞人家水上耕。”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南浔市镇的繁荣景象。而且江南市镇大多与水都有着直接相关的联系,进而反映了水运,特别是运河的发展对沿线市镇发展的影响。

(一)南浔市镇的兴起

南浔地处江南地区的杭嘉湖平原,北临太湖,是京杭运河江南段重要沿线城市之一,也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地位显而易见,加上地理位置优越,从古至今吸引着众多名人雅士来此游玩、定居,享受南浔的繁华与阴柔之美。魏晋之际,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宁,人口南徙,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唐宋以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形成以太湖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重心区。与此同时,江南运河对经济重心区的发展极为重要,一是灌溉江南地区农田,农桑之利,鱼虾肥美,物产极为丰富;二即是航运,担负着南北水上运输任务,其沿岸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南浔便是其中的沿线城市之一,运河的繁荣发展带动着南浔市镇的不断发展。南宋初期,南浔名浔溪,以溪得名;淳祐年间(1241—1252),浔溪市集繁荣,商贾云集,屋宇林立,改名为南林;咸淳年间(1265—1274),合南林、浔溪首字才得今名。南宋詹体仁曾谈道:“浙右之有漕渠,非止通馈运,资国信往来而已,苏、秀、常、润田之高仰者实赖之。”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封建王朝主要经济来源依靠江南地区,南浔经济繁荣达到鼎盛时期,史家记述明万历和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南浔“烟火万家”,而且民间还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的说法,可见南浔当时发展之辉煌。潘尔夔《浔溪文献》载:“虽吴兴之东鄙,实江浙之雄镇。”南浔自南宋开始崛起至清末民初才渐渐衰落,辉煌了几个世纪。

经济重心南移之后,江南运河网承担着封建王朝时期的经济命脉,与漕运息息相关,漕运自秦朝便开始,起初主要承担战时的供粮。随着北方地区粮食产量供应不足,江南地区的粮食逐渐成为整个王朝粮食供应的来源。历朝历代都对运河进行治理修缮,目的之一便是维持漕运。南浔所属的湖州府是漕粮和白粮的主要征收地之一,作为漕运必经的城市之一,在漕运废止前可谓是经久不衰的繁华。

除粮食外,南浔物产丰富,茶叶、丝及毛笔等都是享誉全国的物品,成为带动南浔经济发展的来源。南宋理宗时(1225—1264)有文献记载:“南林一聚落,而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南浔起初只是一个小聚落,由于运河的开凿发展而作为交通枢纽城市渐渐发展起来,但主要还以生丝享誉海内外,成为南浔经济发展的最重要产业。明万历至清中叶,七里湖丝声名鹊起,原先多为皇室专用,为达官贵人所喜爱,其价格之昂贵也使得买办商人从中获取暴利。因此,南浔吸引众多商贾聚居于此,利用便捷的水陆交通,将丝运往全国各地,清乾嘉年间还销往国外,“每当新丝告成,商贾辐辏,而苏杭两织造皆至此收焉……列肆喧阗,衢路拥塞……”可见南浔生丝业的繁荣,更有甚者到南浔之后“向之顿叶者至此则转而顿丝焉”。南浔凭借优质的生丝和便捷的水运网,成为苏杭两织造的原料供应地,进一步提高了南浔的地位,促进了南浔的经济发展。而且生丝业的不断发展促进南浔丝市的形成,市场的形成不仅促进经济发展,更是一个城镇发展的标志。

随着漕运制度的不断完善,为保护这一重要经济命脉,统治阶级对于运河的治理也更加用心,江南运河网络也随之不断完善,其沿线城市也在不断发展。市场和航运是晚清民初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的两股重要推力,而南浔,作为江南运河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和生丝供应地拥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更为迅速,凭借生丝贸易,南浔渐渐发展成为运河沿线上的商业重镇,继续发挥着交通枢纽城市的重要作用,成为苏杭地区繁华的集散中心,商贾云集,城镇发展繁荣至极,远超当时苏杭等城市发展。史料记载:“蚕事吾湖独胜,一郡之中,尤以南浔为甲”,南浔被誉为“江浙之雄镇”乃民间之共识、史家之定论。近代以来,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南浔凭借其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的便利,形成了湖丝贸易以南浔为重要集散中心并对外进行出口贸易发展的经济营销网络,七里湖丝畅销海外,而南浔经济在此期间空前繁荣,以江南蚕丝名镇载誉国际。至今,南浔都是著名的江南丝文化名镇之一,与运河文明交相辉映,构成南浔独特的文化内涵。

(二)南浔市镇在江南运河网之地位

南浔作为江南运河线路上的枢纽城市,在江南运河中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江南运河途经湖州有两段:一是南北向的运河主干道,从德清县、南浔区的东部作西南—东北向过境,全长43.62千米,流经新市、练市、南浔等镇;二是由湖州至江苏平望与京杭大运河交汇的东西向河道,该河道即长湖申线航道,向东经黄浦江直达上海,湖州境内段的南浔由页塘线长34千米。如此便捷的运河网使得南浔水运繁忙,有轮船、航船、货轮与周围各市镇相通,东至上海、嘉兴,西至泗安、梅溪,南至杭州,北至盛泽、平望、苏州及各县,西北经长兴、句容至南京,水运极为便利。其中被誉为“黄金水道”的长湖申航道,即原来的由页塘线运河,堪称“东方的小莱茵河”,为南浔河流的主干。虽然长湖申航线改建之后,流经南浔区的那段运河已经不能通航,成为“由页塘故道”,但沿线古迹密布、风貌古朴,为江南运河(浙江段)原始风貌保存最好的河段。

江南地区地势平衍容易开发,加之江河湖泊的调节,以及历朝历代整治有方,物产丰富,航行便利,逐渐居全国之富饶中心。在通往杭州的路线中,南浔是必经的城市交通枢纽,连接着四通八达的道路,是江南运河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有着独特的地位。而且在漕运中,南浔所属的湖州府承担着征粮运粮的重要任务,南浔作为湖州府辖下重要城市,在漕运中也承担着重要角色,南浔不仅连接了苏杭之间的交通,还打通了上海与苏杭之间的交通路线,南浔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三)南浔市镇的衰落

晚清之前,江南运河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南浔凭借自身交通枢纽城市的优势,也一直享有盛名,但就是这样一个名镇在近代慢慢走向了灰暗地带。首先,清政府后期财政匮乏,对于一些河道疏于治理,大部分河段早已不能通航,只剩江南运河段还在运行,但也不像之前那样备受重视。在内陆运河渐渐被抛弃时,海运渐渐被统治阶级利用起来,运河的作用渐渐被海运所取代,直至光绪年间海运彻底取代河运,江南运河进入最衰败时期。一则漕运的废止不仅是制度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运河不再是清政府粮食的通道和经济生命线,原先的特殊地位丧失;二则清政府几乎放弃对运河的治理,运河渐渐衰落下来,而运河沿线城市自然避免不了衰落。南浔这个江南运河网络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在运河衰落后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航运失去了原先的地位,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也不再像之前那般重要。

随着近代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市场,面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冲击,新式航运逐渐兴起,冲击了传统的运河运输方式,运河文明迅速走向衰落,并且影响了沿线城市的发展,南浔也不例外。漕运废除后,南浔的交通枢纽城市地位受到冲击,而新兴交通运输工具的兴起则直接破坏了南浔的运河交通枢纽地位。面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与商品挑战,南浔最引以为傲的七里湖丝出口遭到惨痛打击,出口滞销,加之战乱不断,更加速了南浔的衰落。因此,南浔内河航运衰落,其作为交通枢纽城市的作用也在减弱,即便南浔是商业性市镇,面对运河的衰落也避免不了遭受影响,终究随着运河的衰落而衰落下去。

三、结语

中华文明5000年从未断绝,源远流长,而运河文明存在了3000年之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运河文明的兴衰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北方气候干旱等多种因素,许多运河早已不能运营,只有江南地区的运河还在发挥着作用。江南地区本是一片荒芜,经过人类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不断开拓发展,逐渐变成富饶之地,而其中运河的作用功不可没。运河在发挥自身灌溉、运输等功能时,也带动着沿线城市的发展与繁荣,而在其失去原先的重要作用时,沿线城市也随之失去了原有光辉。经过人类文明数千年的发展,运河的存在早已变成一种潜在的文化,向人们诉说着远去的且即将逝去的古老文明。正如《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行动指南》中指出,运河遗存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不断互惠以及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而这些滋养长期以来通过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不断得到表现……”因此,保护好古老的运河文明十分重要,这不仅是为了保护中国文化遗产,同样是为世界文化遗产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