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话语权构建现状分析

作者:刘禹岑来源:《人生与伴侣》日期:2023-08-16人气:489

新媒体的发展带给高校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今高校学生话语权正在成为研究热点,高校如何构建学生的话语权需要依据新媒体的时代特征进行。本文首先从时代背景出发,讨论高校话语权构建的必要性,同时指出新媒体时代的特征。随后,本文结合当下高校构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认为,高校学生的话语权构建应该从三个方面开展,分别是新媒体信息对话语权的构建、新媒体媒介对话语权的构建以及新媒体场景对话语权的构建,最后得出结论,高校学生话语权的构建离不开三者的相互作用,高校从这三方面进行构建则会形成良好的话语权体系。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我党对于高校学生话语权工作的不断加强是创新思想教育理论的有效途径。当下,新媒体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获得信息、展现思想的重要途径,善用新媒体构建高校话语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此,高校应结合新媒体的三个特点:传播形式、传播内容以及传播场景,积极主动构建地方高校的话语权体系、增加对地方高校建设投入力度、强化地方高校组织建设能力三方面实现对高校话语权的稳固,并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供条件。

一、新媒体信息对话语权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种类的不断丰富以及受众地位的不断提升对于话语权的构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大学生的时间被新媒体分割,面对蜂拥而至的信息时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则很容易造成信息阻塞,同时社交化的交际以及“泛娱乐式”生活的也使得学生的话语权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碎片化的时间加剧“信息茧房”

   “碎片化”是新媒体出现以来的典型特征之一,尤其短视频的出现使得受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根据抖音的数据分析报告可以看出,抖音上用户群体中女性占比较高,而在年龄层面上,18-30岁间的人群是抖音的主要用户群体,这也正是大学生所在的年龄阶段。但碎片化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的言语表达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大学生沉浸在短视频的快节奏中,无需调动其他的感觉器官就能对内容进行了解,但对于视频深层次的理解却不关注。这就很容易造成大学生注意力缺失,在新媒体所营造的校园场域中迷失自我,加剧“信息茧房”的影响。

(二)社交化的生活重构“信息甄别”

   高校是思想流动的重要阵地,新媒体的社交属性正在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校中,而高校学生沉浸在这种传播中,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带来一定程度的入侵。高校学生在校园内由于学业原因导致对诸多的新媒体兴趣极高,同时与他人进行社交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注意力经济下,大学生的注意力成为流量支持的重要来源,“标题党”的层出不穷,吸引在校学生的注意力,这极易造成话语分散化、碎片化。在面对山呼海啸的社交媒体提供的信息时,大学生甄别手段仅以“有趣”作为评判标准,在面对严肃的思想、高尚的叙述时则逐渐变得淡漠,并且当大学生通过分享的形式将这些内容进行传播时这种情绪的表达也会随着传播渠道进行转移。

(三)“泛娱乐化”的信息解构“信息吸收”

   亚文化的层出不穷以及泛娱乐化价值取向的去崇高化、虚无化使得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信息逐渐被解构取而代之的是“现象级”的娱乐事件。诸如前不久的众多网络闹剧,许多的网红为了赚取流量不惜通过自黑等形式招致网络暴力最终在完成流量的收集后以直播形式将流量变现。在后真相的驱使下,众多大学生在营销号的影响下在网络中发表不当言论造成话语权的缺失,而“泛娱乐化”的信息也造成了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缺失,当学生面对正能量的内容以及精神思想时往往会用先前以养成的思维模式来思考,对于内容的吸收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不可否认的是,新时代大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民主参与意识凸显,但价值评价标准不稳定,对错误社会思潮和观点的免疫力低。

二、新媒体下媒介对话语权的影响

  从纸质媒介到智能媒介的发展,媒介成为受众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所言:媒介不仅影响受众理解和思考的习惯,还塑造与决定受众交往的范围与形式,这种影响与塑造最终会影响到社会或文明的形态。由此看来,麦克卢汉可能低估了媒介的影响,在他看来,媒介是帮助受众认识世界的工具起到的作用更多是辅助的作用,但当下的媒介显然已经对受众的思维方式同样造成了影响,大学生的年龄基本与新媒体出现相同步,媒介对其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也是深渊长久的,同时不得不提的是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流速度逐渐加快,多级传播现象成为当下的趋势这也势必会影响高校学生的话语权建设,而两级传播甚至是多级传播造成的直观影响就是引发群体热议直至引发舆论。而大学生身处舆论的“暴风眼”会受到外界话语的影响。

(一)媒介依存加剧二次传播

  新媒体下的媒介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信息的海量化。大规模的信息接踵而至,受众知识面得到完善,并且随着受众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程度也在加强。所谓的“媒介依存”是指媒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角度出发,是现代人过度沉溺或依赖媒介的一种现象。主要观点是,一种媒介的出现、使用或普及以及它所形成的媒介工具环境本身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的个性或人格。大学生时间较为充裕,对于媒介依存性偏高,每日从互联网中获得的信息更是其他类型受众的数倍之多。同时大学生在处理这些信息时通常会首选与自己经历相关的信息,从而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解读,在对信息进行二次传播过程中会将自己的理解成分与客观的信息进行结合。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话语权受到信息“二次传播”的影响较为明显。

(二)媒介传播速度引发群体热议

 所谓“万物皆是媒介”是指在新媒体时代的当下,任何具备传播属性的物体都可被视作媒介,而这也恰好印证了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理论,受众不仅要面对巨量级的信息,同时也要面对数量众多的传播媒介。大学生作为网络“常驻民”,对于媒介的选择以“传播速度”作为评判标准,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会受到大学生的追捧,相反传播速度滞后的媒介则会被其冷落。由此看来,大学生同样依据媒介传播速度来决定话语表达的出处,例如,微博作为热点信息的集中地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的注意,不少学生通过微博了解信息的同时也会进行评论,而受众的点赞也无形中加速了大学生话语的传播,当话语热度达到峰值时则会引起群体的热议。

(三)媒介交互性

交互性是当下新媒体区分传统媒体的重要标识,媒介交互性最大的优势在于将受众不明晰的内容或文化,通过搜索等功能进行实时“翻译”转换成受众熟悉的语言。大学生通过媒介的交互功能,不仅可以对亚文化进行翻译,同时也可以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翻译。在这个阶段中,学生不仅是在解码同时也是在对话语的重新编码。德鲁克从技术界面对媒介的交互性进行了解读,他认为界面是"关系的动态空间",而这种界面式的互动最终将个体相连,形成不同种类的连接点。新媒体下的媒介交互功能使得大学生互相交织在同一张关系网络中,而话语之间沟通也因为这张网的存在使得阻力减小。本文认为,大学生的话语权的实现与表达与媒介的属性呈如下的表达公式:

大学生话语权=媒介形式*媒介传播速度*媒介交互性

大学生话语权从媒介角度认为:大学生话语权与媒介形式、媒介传播速度以及媒介交互性是正相关关系,即新媒体媒介形式越多样,传播速度越快以及媒介交互性越及时则大学生的话语权建构就越完善,高校教育中对于大学生话语权的教学如要更好的落地与执行需要从上述三个角度出发。

三、新媒体下场景对话语权的影响

场景一词最早起源于场域,而场域一词最早是由埃尔·布尔迪厄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场域是位置间客观关系的一网络或一个形构,这些位置是经过客观限定的。但值得一提的是,布尔迪厄所说的场域并不是单指物理上被包围起来的范围,而是指多种因素在同一范围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从这一维度来看,场域能影响受众看待问题的角度并且可能延伸至受众的行为层面。

郜书锴教授认为场景是人与周围景物的关系总和,其核心是场所与景物等硬要素以及空间与氛围的软要素的结合。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学生话语权同样受到场景的影响,其中“硬要素”是指学生生活的场所,即高校校园中的硬件设施以及基础设施,“软要素”则是指学生在场所中耳濡目染的一切信息。如今受众对于场景的需求已经发生改变,更注重在场景中的体验,高校学生同样如此。高校学生的话语权与新媒体营造的场景密不可分,同时学生的话语权不仅受到场景的制约,同时也会影响场景的体验。所以说研究学生话语权就需要对其所在场景进行分析,本文依据彭兰老师对场景的四个要素的总结:空间与环境、用户实时状态、用户生活惯性以及社交氛围四个层面出发进行探讨。

(一)空间与环境

场景不仅仅是一种空间位置指向,也包含着与特定空间或行为相关的环境特征,以及在此环境中的人的行为模式及互动模式。关于场景得出分类可以分成移动场景与固定场景,移动场景是指人们活动中不断遭遇的环境,是一个“变量”。对于新媒体下的手中而言,移动场景的反复跳跃展示出受众对于不同移动场景的需求。而固定场景则是指相较于移动场景而言较为稳定的场景类型。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移动场景的出现频率较小,更多则是固定场景的体验,如:图书馆、食堂、寝室等。所以说学生的话语权研究应该基于固定场景进行探讨,学生在固定场景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引发其他学生不同的体验。

(二)用户实时状态

用户的实时状态则是指用户在不同情景中的身体指标,比如说各种身体、态度、需求等数据,这些数据都是依据用户此前的生活状态,也可能具有偶然性或是特发性。大学生的话语权会受到此前说话模式的影响以及家庭背景的影响,在面对突发热点事件时便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在固定场景中比如寝室就会影响其他学生的思考,不同的个体通过言语的交流便形成观点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观点,而这种观点则会通过新媒体的社交属性进行传播。所以说,依据场景洞悉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即可以理解不同场景中的小部分学生的状况,还可以成为研究用户群体的一种新手段。这足以看出,在高校这一固定场景中,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中新,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生活等数据,从而正确塑造学生的话语权。

(三)用户生活惯性

新媒体+数字化时代,人们的生活惯性逐渐依靠更多的数据用来体现,随即通过数据库的方式存储就可以熟知并判断用户的惯性,“可穿戴设备”成为收集数据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大规模购置可穿戴设备,成本较高并且后期的维护费用支出较大,所以说以手机移动端作为数据的接收装置,不仅节约了成本同时由于手机的私密性较强也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如今众多学校都有自己的应用软件,学生的衣食住行言都可以在软件中得到实现,所以说,掌握大学生的生活惯性就能更好的引导大学生话语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社交氛围

罗伯特在《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中认为社交氛围是新媒体时代下构建场景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社交氛围对于人们的活动的确是有影响的,而且在新媒体时代中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显然社交氛围对于大学生话语权的影响更为明显,原因在于:首先,新媒体时代下的应用软件都具备社交属性,“无媒体,不社交”成为了当下媒体现状,大学生在各个应用软件中游走并进行社交。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具有信息多元化、场景差异化以及传播敏捷化的时代特征,高校学生作为新时代中的中坚力量,一举一动都反映着高校教育等问题。尤其在话语权的构建方面,学生只有拥有正确的话语权体系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提升自己的价值。所以说,在新媒体为背景下的高校话语权的构建应该从信息、媒介以及场景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话语体系观念,当高校学生话语权都已正确的模式进行构建则高校教育工作会更加平稳的开展。


本文来源:《人生与伴侣》https://www.zzqklm.com/w/xf/3105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