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四全媒体”理念的融媒实践

作者:莫韶华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4-03-02人气:79

一、背景 

2023年6月10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会场在四川成都举办。在会场上,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名单,由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文物局、河南日报社大河网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博策划《追寻文明的足迹》荣获了精品项目奖,成为河南唯一入选作品。

为积极践行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联合开展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工作。

据了解,这次推介工作共收到各省市申报项目278个,含3113个作品,内容涵盖文物保护、考古、博物馆、革命文物、文物科技、社会文物、文物交流互鉴等领域;形式包括融媒体活动、音视频、纪录片、短视频、动漫、H5、条漫、云展示、云直播、小程序等类型。所以,《追寻文明的足迹》系列短视频能最终获选,难度可想而知。获奖作品在“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平台”播放。

主办方对《追寻文明的足迹》系列短视频的评语是:“主题鲜明、导向正确、形式新颖、制作精良,将科学实证与考古寻根相结合,呈现文物考古最新成果,展示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厚重河南,文物大省。这里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自夏朝以来,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河南建都兴业。

历史遗址星罗棋布,文博资源灿若星河。中华文明起源有着深厚的基础,是世界上少数具有重大影响的原生文明之一。中国现代考古学从河南起步,中华文明探源从河南开始。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从丰富的地下实物遗存得到了确证。

二、寻迹河南,行走皆为课堂 

河南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也为文物考古研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事业发展,做出了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建设文化强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等重大决策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快建设文物强省、考古强省,加强文物资源系统性、科学性的保护,推动考古研究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2023年8月3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新时代文物工作,推动河南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了进一步深化考古研究阐释,《意见》指出,建设一流考古研究机构、推进重大考古课题研究、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强化基础设施保障。围绕“考古中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等重大课题,系统开展人类起源、文明探源、黄河文化、大运河、丝绸之路、甲骨文、大遗址等专题研究,持续开展关键片区重点遗址考古发掘和考古调查,推进夏文化研究、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黄帝、夏代、商代、春秋”四个分时期专题历史文化研究等重点项目,形成一批标志性、突破性成果。

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河南文物考古工作者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贡献了河南力量,如何用全媒体形式展示文博河南呢?小切口说文化,用亮点讲故事。

在时代迅速发展的今天,用全媒体的形式进行宣传成为媒体的重要方式和方向。《追寻文明的足迹》的成功是大河网精准掌握“四全媒体”特征、牢牢把握“内容是根本、技术为支撑”来推进媒体高质量融合的一次典型又成功的尝试。

近年来,河南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近8亿元,重点支持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殷墟遗址博物馆以及仰韶村、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探寻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2022年11月4日起,河南日报社大河网联合省文物局共同推出《追寻文明的足迹》13期系列报道,一起走进厚重河南。

文脉不息,薪火相传。在专家的建议下,河南日报社大河网选择13处遗址,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省考古院专家、遗址所在博物馆相关负责人,生动有趣、详实科学地诠释了各遗址的重要作用、巨大发现、背后故事、未来计划等。

河南日报社大河网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题小组,省文物局相关处室直接带队,记者前往各遗址拍摄,制作大型视频,配深度文章,制作精美海报全网分发,同时邀请专业翻译配合制作英文短视频,在省文旅厅外文频道、省文物网转发推介。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图文并茂、视频形象,兼顾技术赋能、创意设计的大型专题吧,一起云游河南,走进厚重河南。

点燃篝火,架起猎物,围绕捕获的猎物边进食边欢腾歌舞,同时用鹤类尺骨钻孔奏之……通过一支笛子,我们能想象到9000年前,在位于今河南舞阳的贾湖湖畔先民们夜晚的生活。这支笛子就是现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贾湖骨笛”。

在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记者带你奏响贾湖骨笛,点燃篝火,架起猎物,和远古先人一起欢腾歌舞。了解最早的七声音阶乐器、最早的鼎形器、最早的绿松石装饰物、最早的栽培大豆、最早的文字雏形之一、最早的酒之一等。

在巍巍韶山脚下的仰韶遗址,带你走进101年前科学发掘第一铲挖出的彩陶,打开距今5000年至7000年的灿烂史前文明画卷。从形象的万物生灵到抽象的几何图案,仰韶文化遗存中最引人入胜的,当属图样神秘、线条恣意的彩陶。

仰韶文化也曾一度被称为彩陶文化。自仰韶村遗址发现之后,一百多年来,考古学家对仰韶文化遗址的调查、发掘和研究从未间断。有学者说,仰韶时代的彩陶“物化”了5000年前中国先民们的心灵,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精神,在推进早期中国文明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为今天的我们与历史对话搭建起桥梁。

在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6000年前的先民们用流畅的线条和出露的笔锋,让花朵在彩陶上肆意绽放,隔着博物馆的玻璃,一起来看其灼灼其华的艺术创造。

在古代,“花”与“华”同音。“中华民族”从何而来?华夏文明源于何方?千百年来,对于“过去”的追问,考古人从未停止。

对庙底沟文化而言,“花”是一个很特殊的意象。花瓣纹是庙底沟彩陶上的典型纹饰。古汉语里“花”“华”同音,“华”的本义为“花”。不少学者认为,庙底沟彩陶上的花瓣纹,或许就是华夏之“华”的由来。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这样写道。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易经》中的记载更是流传至今。

说起五千年不断裂的中华文明史的起点在哪里,就不得不说起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那个名为“双槐树”的小村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村庄,居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守候着那曾经的“河洛古国”。

在双槐树遗址,我们一起走进“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了解一只家蚕意义为何如此重大?看大型房址门前用陶器摆置的“北斗九星”、麋鹿和猪,看“一门三道”如何凸显大型建筑基址高度的礼仪性和宫殿建筑的源头性。

人地相契,大河村遗址被誉为“仰韶文化的标尺”。它北临黄河、西靠嵩山,水源丰富、土地肥沃。优越的地理条件与生态资源,造就了一个适宜史前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大河先民们傍河而生、拥岗而居,凭借卓越的生存智慧,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走进这里,看部分墙体犹在的“天下第一屋”,走进5000年前先民已住的“三室一厅”。

在最早的中国——洛阳二里头遗址,寻找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城市道路系统、最早的宫室建筑群和宫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场、以青铜冶铸作坊和绿松石器制造作坊为代表的最早的官营作坊区……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

夏王朝建立400多年后,商汤灭夏。如果说二里头遗址是中国最早的夏都宫殿建筑群,那么商都西亳城遗址的发现,则意味着古代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破土面世。在“早商都邑 夏商界标”——偃师商城遗址,看约公元前1600年建造的“多重环线+网格状”城市格局。它是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为学术界研究早商文化提供了一个有别于郑州商城早商文化分期的另一参照系。

郑州,被人们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郑州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正是因为在郑州车水马龙的地表之下,埋藏着一座规模宏大的商代早期都城。在商城遗址,看3600年前这座用手夯出来的城墙,寻找商王朝汤始居亳、开国后的第一座都城,为郑州这座城市寻根。

一部殷墟发掘史,半部中国考古史。在安阳殷墟,看洹北商城、王陵围沟、道路系统等硕果累累的考古成果,探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原点和基石。自发掘以来,殷墟已经成为我国发掘面积最大、发掘时间最久、遗存最为丰富、研究成果最丰硕的遗址。

走进东周时期的天子之都——洛阳东周王城遗址,看曾经的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行走在“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王城布局内,看“天子驾六”车马坑印证古文献记载,感受唯我独尊的王者气势。

走进近代以前世界范围内所见最大的城市汉魏洛阳故城遗址,这里埋藏着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最为典型、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对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文化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洛水贯都,走进“天人合一”的山水城市隋唐洛阳城,千里通波,它是一颗闪耀在历史画卷上的运河明珠,它是一张展示洛阳古都风采的城市名片,看曾经的盛唐繁华。

在中世纪风华绝代的国际大都会——北宋东京城遗址,一桥望千年,看北宋州桥石壁遗存重见天日,再现东京汴梁繁华景象。

  资源整合,融媒体大背景下如何让神秘考古“浅显易懂”?答案是“技术赋能,H5让创意锦上添花”。河南日报社大河网美编制作动画、技术团队插件制作,让文物“活”起来,让考古“动”起来,推出《中原寻宝记》互动H5,和广大网友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追寻文明的足迹。

《追寻文明足迹》H5一经推出,立即在全网引发强烈反响,被省内外多家媒体转载转发,受到广大网友点赞支持。大河网提前拟定微博话题,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推广,引发广大网友对老家河南、厚重河南强烈共情和自豪感。

系列报道受到政府部门官方媒体平台的关注和支持。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物局和各地文物部门纷纷点赞支持,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同步推送,及时通过官方媒体平台转发相关报道。大河网联合河南省文物局制作重磅专题,集中展示大河网系列报道。

统计数据显示,《追寻文明足迹》系列报道相关新闻页面访问量超2000万人次,新浪微博话题#在文明探源中遇见老家河南#,阅读量355万,17家媒体参与发布,今日头条、百家号、企鹅号等第三方平台总阅读量超过200万,被多家媒体转发,并冲上郑州、许昌、三门峡、洛阳多地热榜。

系列报道在网上掀起了一股热潮,省内多家媒体纷纷关注到这一热点,并陆续发布推送相关新闻报道,参与到河南遗址的宣传报道中,积极宣传河南文化遗产,共同叫响“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品牌,擦亮文化超级IP,为讲好老家河南文博故事、展现宝藏河南的文化魅力贡献力量。

如此庞大的体量,整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河南省文物局攻坚力量,效果如何呢?

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跳出传统的媒体思维?答案是要敢于、善于利用线口的资源来打造精品。《追寻文明的足迹》得到了专业单位和广大网友的认可就说明,只有准确掌握“四全媒体”的特征,并且把它运用到实际中去,守正创新、锐意进取,才能为媒体高质量的融合赋能。

三、结语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具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而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如何用新媒体形式宣传好河南,让曾经‘藏在深闺’的文物‘走进寻常百姓家’?近年来,河南日报社大河网非常重视文博宣传,推出了《中原文物见证中华文明》《春日古建图鉴》《写意中国·说文解‘字’》《守护文字传承文明,甲骨文连连看》《登商城遗址,吹吹商代的晚风》《豫游记》等一系列文博策划报道,用新媒体形式展现河南文物瑰宝,积极宣传河南文化遗产,共同叫响‘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品牌,擦亮文化超级IP,为讲好老家河南文博故事、展现宝藏河南的文化魅力贡献力量。


本文来源:《文化产业》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