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彝族达体舞及其融入凉山高校体育课程的研究

作者:刘燕来源:《尚舞》日期:2024-04-10人气:55

1.彝族达体舞的概述

彝族达体舞产生于军事战争时期,起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是民风民俗与节日的有机结合体,是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凝聚着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彝族达体舞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的表现之一,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统一。具有特有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独特性等特性,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态系统形式更为多样化,内容更为丰富化。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背景下,孕育着彝族达体舞的继承与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彝族人民的民族精神与民族自豪感。

彝族达体舞是一项将体育、舞蹈、音乐融为一体的民族传统舞蹈。体育:彝族达体舞遵循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与结合了人体的身心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为目的,是彝族人民有意识、有组织、有目的的一项体育活动。舞蹈:舞步轻快有力,动作粗狂奔放。音乐:选取了彝族民间乐曲,增添了民族乐器月琴、葫芦笙等乐器,并结合西方的乐理思维。以中西结合的形式,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使音乐更具有浓厚的时代与民族的气息。当人们以娴熟自如的舞蹈动作、与优美流畅的音乐相结合,以顺时针方向并不时向圆心收缩围圈而舞。见人们激情投入的模样,淋漓尽致地折射出彝族人民纯真质朴的情感,能歌善舞的浪漫情怀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彝族达体舞的体育文化特征

2.1集独特性与整体性一体

2.1.1整体性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所组成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都形成了其不同的特点。并随地域的限制以及气候的多样,随之形成了各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各民族情感的聚集;是各民族精神的体现。56种民族文化的汇聚,使中华民族文化更为丰富,民族之间更加团结,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其中彝族民族文化中的传统体育文化“达体舞”则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态表现之一,如:(1)达体舞的参与者,不分年幼、民族、性别,不受环境、音乐、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只要大家即兴便可跳舞,这不仅可以让其他民族更为深入地了解彝族的风俗习惯,感受彝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体验“家人”的温暖。(2)达体舞以圆圈的形式旋转,在古彝文中“○”字义:宇,释形:象天宇之形。是万物的空间。彝族达体舞中的运用,其寓意彝族用劳动和热血推动着凉山地区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前进。但图形图案寓意之一:表示团圆、圆满,圆形的完整性暗示着无限、团结、和谐。其展现出我国民族团结和谐、互信与欣赏的美好画面。

2.1.2独特性

2.1.2.1民族特色名称

彝族之所以成为一个民族,最根本的莫过于有其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彝族达体舞就是彝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人民辛勤劳作与智慧的结晶。彝族达体舞中的“达”指地;“体”指踏,“达体舞”指踏地舞,据相关学者考证达体舞起源很早,在西晋时期已有相关记载。古代诗人李白曾到安徽泾县时便题词:李白乘州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此文中的“踏歌”便指古代汉、唐朝时期的风俗性歌舞,是所有参与者围成圆圈或排列成行,手挽手以脚踏地为统一节奏,一边唱歌一边跳舞。也因此“踏歌”便成了彝族达体舞最早的汉语名称。

2.1.2.2民族特色舞蹈

彝族舞蹈可分为打歌、披毡舞、跳弦、罗作、跳三弦五种类型,其中披毡舞是模仿熊和鹰两种动物的舞蹈,与彝族人民对古代的多神、图腾崇拜有较深的影响。其他四种类型则是源于彝族人民的古代生活。达体舞中的舞蹈动作则源于彝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动作,如:踏步、拍手、晃步、跺脚等,彝族人民通过舞蹈动作的呈现,其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向往。

2.1.2.3民族特色音乐

达体舞中的音乐来自彝族民间的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相结合,其选用民间的乐器如:月琴、口弦、巴乌、短笛等,并且融入了民间口承的歌诗及毕摩所创作的诗作。通过彝族歌诗的传统与说唱艺术的相结合,音乐节奏热情欢快、悠扬动听、铿锵有力,从每个音符中穿透着浓郁的彝族文化特色,彰显出了彝族歌诗清新素朴的自然美感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2.2集自然性与现代性一体

2.2.1自然性

2.2.1.1地理环境

我国的彝族主要分布在四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东北部的宁蒗、贵州西北部的毕节、六盘水、及广西等地。在1958年以前,凉山彝族人民一直生活在奴隶制社会,持续了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后被称为凉山彝族奴隶制。在此背景下,凉山彝族自治州海拔高、地势险峻、沟壑纵横、气候寒冷多样,大家为了御寒并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每家每户家中都可见火塘,火塘周围便竖放三块石头,以便于支撑锅和壶,故后来人们把这样的石头称为锅庄石。每家每户的火塘是每个家庭生活的中心,衣、食、住都是围绕着火塘,经长期地围着火塘席地而坐,久而久之人们便会感觉疲倦,自然而然便会起身在火塘旁,通过抖动胳膊、跳动双脚、扭扭腰部等动作来缓解疲劳。日积月累、长时间地扭动腰腿、跳动双脚的动作,便发展成为了有规律、有节奏的动作。后期在政府的支持及专业舞蹈人士的共同协助下,便呈现出了如今具有彝族特色的达体舞。    

由于受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的影响,彝族人民一年四季基本都会穿察尔瓦或披毡。因此可发现彝族达体舞的动作还受衣着的影响,大家跳舞时,察尔瓦或披毡只是披在身上当外套,运动时就容易滑掉。故在达体舞中上身的动作较少,下身的脚步动作就相对较多。

2.2.1.2宗教信仰

彝族崇拜“火”,称是“火”的民族,是火文化的摇篮。在彝族人民的心中认为:他们的祖先就是诞生于火中,火即是神,视火是生命的希望,光明的所在,故长年累月地守护着。

2.2.1.3风俗习惯

在彝族民间流传:“生于火塘边,死于火葬中。”当婴儿刚出生进行的诞生仪式,就是将婴儿在火塘上方绕一绕,祈求婴儿得到“阿依迭古”的福佑;当人死后进行的葬礼仪式,则是由毕摩念《指路经》,且用燃烧的火炬引路,把死者的灵魂引送到祖先的居住地,进行火葬

每家每户的火塘则是家庭火神的驻所,有点长明火和祭祈的习俗。如:在祭龙仪式中,毕摩会率领每家每户的成员,挨家挨户地取火苗,边唱《驱邪调》边跳驱鬼舞,然后一齐将火神送至村外,其寓意是将害人之火送之村外,避免火邪作怪,为此驱邪除怪。

2.2.2现代性

为了更好地传承彝族民族文化,保留彝族文化的原始遗迹,人们环保意识地增强,用篝火采暖的用处逐渐减少,以及篝火燃烧实木所导致的一些火灾教训。目前伏羲壁炉科技公司,基于现状已融入现代的科学技术,研发出新兴的电子壁炉篝火、火把、仿真火盆等,主要以水为燃料,没有明火,插电即可见火焰;或用灯光即可产生篝火,灯光安全、清洁、零热量,整体可循环使用且成本低。伏羲文化3D电子仿真火焰,不仅传承着国学精粹伏義文化,还能呈现出动感的立体火焰景观,能给予观众感官视觉上栩栩如生、温馨惬意的感觉。故在旅游区、晚会、饭店等地方,仿真壁炉篝火成为了人们的不二之选。 

2.3集运动性与娱乐性一体

运动性:彝族达体舞是一项集体育、艺术、音乐为一体的圆圈舞。具有体育性质与游艺性质融为一体的艺术价值。

 娱乐性:大家通过在热情欢快的伴奏下、铿锵有力的舞步、不断变化的队形、以及人们饱满的热情,一起手挽手,载歌载舞。以集体舞为主要表演形式,以娱乐身心为主要目的。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需求在变化。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健康观念地不断转变,追求自我的身心发展越发强烈。而彝族达体舞是人们健身、娱乐及释放压力的择优之选:(1)运动量适中,主要以脚步动作为主,手部动作为辅,动作简单易学。(2)不受场地、人数、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宜,参与自由。(3)跳舞时沉浸在欢快的音乐中,大家一起载歌载舞,共同欢庆。(4)统一的精美民族服饰,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2.4集民族性与传承性一体

2.4.1民族性

1)彝族达体舞与彝族人民对古代的多神、图腾崇拜有较深的影响。其源于彝族人民的古代生活。(2)彝族服装主要以彝族三色(红、黑、黄)为主,其具有较深的文化底蕴,间接地反映出彝族人民朴实、豪放的性格特征,以及热枕的内心世界与精神向往。     

2.4.2传承性

彝族服装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创意巧妙、配色大胆、设计精美。通过彝族妇女的巧手,将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等变为疏密有致、色彩和谐的图案,刺绣于服装的每一个部位。充满着浓郁的彝族风情,体现出是彝族人民智慧与劳动的结晶。目前,部分地区为了传承非遗文化,便在各地建立了非遗文化中心,并将此技术继续传承于民间。

彝族达体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一些新兴项目的兴起,达体舞逐渐被人们所遗忘退化。但在凉山州地区在政府的倡导下,社会机构的支持下,彝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彝族达体舞在少数民族地区已进入校园:将课间操的内容改编为大家一起跳彝族达体舞,并编写相应的课程教材,成立了达体舞社团等组织形式;在广场上也可见有专业舞蹈人或者传承人的带领下,与大家一起跳;在非遗中心,会培养专业的继承人。

3.彝族达体舞在凉山州高校的发展现状

凉山彝族自治州共有3所高等教育院校分别为西昌学院、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3所院校开展彝族达体舞所存在问题:(1)彝族达体舞受外来文化及体育项目的影响与冲击,学生的认识和体验逐渐减弱,参与积极性降低;(2)学校未开设学习彝族达体舞的课程及社团,学生学习方式单一;(3)缺乏教授彝族达体舞的专业教师;(4)各院校的达体舞比赛,没有统一的竞赛标准。(5)学校重视现代竞技体育文化的培养,忽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针对目前彝族达体舞在凉山州高校开展所存在的问题,间接地反映出彝族达体舞在高校的发展逐渐被众人所遗忘,传承此文化已迫在眉睫。但凉山州的3所高校均位于少数民族地区,是彝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最佳阵地。

4.彝族达体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意义

彝族达体舞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人民生活的写照,智慧的结晶,心中的火把;是彝族人民心底的情、心底的歌、形体的舞;反映出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高尚品质,刚健豪放的性格特点,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据统计,凉山的3所高校生源90%来源于四川省内,其中彝族学生所占比例较大。在每所学校每年举办的迎新晚会、艺术节、运动会都会组织彝族达体舞的比赛或活动。在彝族同学或教师的带领下,与其他民族的同学共同学习、探讨、创新,将达体舞的技术动作、音乐保持不变,但编排出各式各样的队列队型,给予观众一场视觉的盛宴。组织的目的在于:(1)在大一阶段,大家共同参与其中,可以让其他民族、其他地区的同学,更为深入地了解凉山彝族的风土人情以及民族文化,在陌生的新环境中,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每一位成员都是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可增强同学们的民族意识,弘扬各民族精神,促进各民族团结,发展各民族文化。

5.彝族达体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路径

5.1提高彝族达体舞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地位

高校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承地,学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进校园”,可直接促进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教学项目的开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教学项目是校园体育教学的主要抓手。凉山民族地区高校可依据各高校学生的情况,充分利用和开发相关资源,创造条件开发彝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其目的有利于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构建多元化的体育课程体系,形成民族地区体育课程改革的新亮点。 

5.2加强彝族达体舞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传承与发展彝族达体舞行动的重要支点,(1)注重双向学习,让学校体育教师或舞蹈教师走进民间深入了解学习彝族达体舞的文化历史与舞蹈技能。(2)注重横向学习,让熟悉并掌握彝族达体舞的校内人才或校外人才,以传帮带的形式将其文化知识与技能传授给相关的教师与学生代表,以此不断壮大学校的师资队伍。(3)注重纵向学习,高校教师在传承与创新彝族达体舞的同时,需不断地向外学习,运用“走出去,引进来”的学习模式,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丰富彝族达体舞的内容,不断提高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有利于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5.3建立彝族达体舞竞赛制度

制度是传承与发展彝族达体舞行动的保障,政府部门可建立健全相关彝族达体舞的机构,统一设立相应的竞赛形式,制定相应的竞赛制度。有利于提高各机构、学校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大众学习彝族达体舞的兴趣。


文章来源: 《尚舞》   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