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阈下的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势必对精神文化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新疆汇集多处屯垦戍边历史景点,其中石河子是一代军垦名城,笔者以石河子的红色旅游业建设为中心,把石河子红色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三者结合起来,分析其传播策略,形成精品旅游景点和线路,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
浅谈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传播特性——以歌唱类竞技真人秀《我是歌手》为例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是最具大众文化品格的文化手段,所有的时空界限都可以被打破,所有的参与者都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想要的关注的对象,这似乎是一种人类历史上从未享有的、最普遍性的文化自由倾向。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这种逐渐明朗的自由倾向,要求所谓的电视文化不再曲高和寡。时至今日 |
虚拟团队领导沟通策略分析
一、虚拟团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虚拟团队应用于组织结构当中”[1]。所谓虚拟团队,Townsend(1998)认为是指“利用网络通信信息技术将不同地域、组织的人连接起来从而完成一个指定任务的新型组织结构”[2]。我国学者何瑛(20 |
基于微博的西部大学生信息认知的“知沟”现象及对策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数字鸿沟”(DigitalDivide)问题渐渐成为关注的议题。数字鸿沟的表现之一就是不同地域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存在差别,从而产生了信息落差。2006年,微博诞生。这一新兴的传播平台,为受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其开放性、多元化的特点受到了人 |
对我国“经典翻拍热”文化现象的思考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人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给我一次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这是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里面的一段经典台词,1994年,周星驰的 |
浅析社会转型期新闻媒体如何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由于我国社会加速转型,特别是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阶层的结构日趋复杂,各类社会矛盾不断涌现,公众的观点、意见和行动多元化,互联网等新媒体兴起,致使党的舆论引导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影响,新闻舆论导向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基于美学视角下透视电视新闻及其编辑工作
引言:电视新闻的制作,除了内容真实、思维严谨等外,还需要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才能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电视新闻能够生动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所以本身也是真善美的写照,因此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因此,电视新闻工作者想要更好的进行新闻编辑,还要从美学角度透视电视新闻,做好新闻素材的取舍 |
结合新媒体特点 创新广播电视采编工作
1.引言现代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已经深深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公众对新闻有了新的认知,不得不说,这是对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一大冲击与挑战。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要想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获得长远发展,广播电视采编工作必须做出创新,与现代新媒体充分结合,从而不断提升新媒 |
探析城市电视台的公信力提升之法——以昆明广播昆广电视台“海鸥去哪儿”大型公益活动为例
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中国的城市电视台不仅数量最多,而且曾经是中国电视市场上活跃一时、具有创造力和变革活力的力量。然后近几年来,随着省级电视台的转型和中央电视台日益强势的资源优势,城市电视台的生存环境急转直下。城市电视台发展势头的转向,既源于先天的局限,也受到后天发展情况的影响 |
深入实践社区“群众办报” ——媒体转型的一种途经
一、“群众办报”实践的历史与未来(一)信息社会化生产的趋势三网融合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分别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包含技术、业务、市场、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的 |
新媒体时代对纪录片创作的影响
一、新媒体概述新媒体是数字技术为基础的,采用的传播方式是多载体、多渠道与多形态的,能够即时交互所需的信息。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流通生态,新媒体极大的推动了全球化的大融合,并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鲜明的特点与不可替代的意义【1】。与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不同,新媒体有着多元化 |
媒介融合时代受众身份的转变
Web2.0时代,网络和移动终端改变了传统大众媒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模式,各大媒介融为一体,媒介融合时代正式开启。媒介融合的实质是用户可以用无所不能的终端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获取各自所需要的服务,传播主导权回归个体,信息内容的消费者开始统一和融合,受众变为用户。“用户至上”成为 |
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报道方式的变革与探索
一、媒介融合视域下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一)新媒体异军突起新媒体的“新”字体现在技术手段和传播方式上的创新与变化。新媒体也被人们称为继四大传统媒体之后出现的 “第五媒体”。在媒介功能上,传统媒体彼此间是互补的关系而非代替的,互联网出现之前,无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媒介功能之间的 |
新媒体时代新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突破口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教育面临的挑战媒介融合下的新媒体时代,传播渠道和形式的交融与革新,对新闻专业人才的技能与思维的要求越来越高,公民新闻时代的推进,降低了新闻制作和新闻传播的门槛,新闻专业人才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闻专业人才是继续做掌握采写编评摄的“全能记者”还是做掌握 |
微信公众号对江苏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一、江苏高校学生的微信使用情况调研基于对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微信使用行为、微信的社交影响、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力、微信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中功能的研究需要,科研小组进行了科学详细的问卷设置,从2016年9月至2016年11月发放问卷共计1200份,通过第三方调研平台“乐调查” |
辽宁地区中共新闻事业发展脉络与历史评价——以“九一八”事变前为研究对象
辽宁报业始于近代,据史料记载,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伊始,辽宁历经了漫长而又曲折的报刊发展过程。辽宁近现代报纸是随着帝国主义(日、俄)的入侵而发生和发展的,这也与国家的社会环境、社会形态密切相关。中日甲午战争后,沙皇俄国于1898年侵占旅顺和大连,次年,沙俄总督府在旅 |
地域文化——媒介生存的信息营养
一、媒介是什么,媒介生存需要什么媒介是什么?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崔保国先生在他的《媒介是条鱼——理解媒介生态学》一文中有过一段经典的描述:“我在给学生讲解传播学时,常常把媒介比作鱼,信息资源比做水。信息的传播就好比鱼把水和养分从嘴里吸入,经过传播者的选择加工成为信息内容产品, |
浅析传统媒体人离职的心理因素
有学者调查发现,传统媒体行业已经出现了3次离职潮。第一次离职潮发生在2000年左右,传统媒体人纷纷转向新媒体和门户网站就职;第二次离职潮中,传统媒体的一些编辑和广告人员开始建立公关或者广告公司;第三次离职潮中,离职的传统媒体人大多开始从事一些诸如市场、营销等的具体工作,也有不 |
论我国新闻史发展沿革
中国的新闻史研究的开端要以1908年出版的章士钊所著的《苏报案纪事》算起,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08年。仅仅只是百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但对于新闻学这一新学科来说,仅是百年的时间,便将该学科的只言片语组建成了系统、完整的学科体系。而中国新闻史也受到了人们 |
试论我国视听新媒体行业的发展
数字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类型的视听新媒体服务应运而生,其中包括传统广播影视和互联网新兴传播载体,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多元化的视听服务,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好评。作为三网融合的产物,视听新媒体的产业形态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内容提供商、集成播控台、网络服务商等构成的发展 |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