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介之世存有”:麦克卢汉与技术现象学
长久以来,学界对于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媒介理论的理解仍然是晦暗不明的。一方面,存在着主流学界公认的“技术决定论”(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传统,将麦克卢汉、英尼斯(Harold Innis)归于一派,强调媒介处于塑造 |
拯救报业:关键问题与可能方案
进入新世纪之后,欧美报业的生存困境渐成这些国家新闻业界与学界的讨论重点。近年来的新闻研究英文文献普遍认为:报业危机在美国和欧洲广泛存在,尤以美国的报业危机程度最深。[1]一项研究发现,许多关于报业危机的报道都含有“死亡”意象。[2]报业能否在数字时代“幸存”下去这样的问题成为 |
伊莱休·卡茨:新媒体加速了政治的日常化
一、伊莱休·卡茨学术思想及其影响伊莱休·卡茨(Elihu Katz)1926年出生于纽约,是美国、以色列籍著名社会学家、传播学学者。他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传播学学科奠基人之一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后相继任职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和 |
自媒体进化:互联网内容生产的新物种与新逻辑
技术跃迁重构传媒业生态,内容生产者与内容分发平台日益分离的趋势正在深刻改变传播领域并重塑传播规则。一方面,主流媒体集团借由中央厨房、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来再造生产流程、创新机制体制,生产出一批在移动端被用户瞩目的现象级内容产品。另一方面,以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内容分发平台为基础 |
新媒体语境下“新受众研究”的实践转向
“受众”问题从来都是传播研究的核心问题,传播研究的发展史甚至可以被视为“受众观”的变迁史。丹尼斯·麦奎尔将“受众研究”区分为三类:“结构性”研究、“行为性”研究和“社会文化性”研究。①在“社会文化性”研究的诸多传统中,“新受众研究”无疑是最新近也是学术影响力最大的一支。在媒介 |
网络自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新动能
一、引言多年来,研究如何调动科研工作者从事科学传播活动一直是世界科学传播研究的主要议题。①作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发现者、生产者、创建者,科学家经常被认为是“科学传播的第一发球员”。②与专门从事科学传播的机构和媒体相比,科学家又因为处于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在 |
“理想”和“技术”哪个更让新闻业负责任?
美国当代新闻史上对“社会责任论”的评判颇值得当代中国传播学者品鉴。1995年,约翰·C.尼罗等学者出版《最后的权力:重议〈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重新评估了《报刊的四种理论》在一个冷战后世界里的持续相关性,针对“社会责任论”,该书指出“积极的自由是社会责任论发展的核心概念轴” |
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解放前最大的一次舆情危机?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党为受降问题而发生多次大规模军事摩擦。在各方斡旋下,双方于1946年1月10日正式达成停战协定。随后,由国共两党及各民主党派、团体共同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由于中国共产党和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会议通过的政协协议否定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及其内战 |
新闻传播学科化历程:媒介史角度
“任何一门科学都从现象的整体或者所经历的直接性引申出一个系列或一个方面的现象,并把它置于一个特定的概念的指引之下”,[1]学科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侧重和领域,形成现实无涯,学科有界之局面。那么,启动新闻传播学科产生的直接性“经历”是什么?它引申出了什么样的“一个方面的现象”?促 |
宋代邸报读者特点及其影响
读者群体规模和涵盖阶层是衡量报刊传播力乃至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此为古今一理。在去大众传播时代较远的古代社会,尚不及考虑“窄播”或“读者定位”等问题的情况下,这两种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宋代是中国专制时代新闻传播事业的一个高峰时期,呈现出官私报刊并蒂争艳的局面。特别是官报,已经 |
大数据文本挖掘技术在新闻传播学科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发展,人们在互联网、社交网络上产生了海量的网络文本。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基于大数据的文本挖掘日益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数据挖掘研究的重要领域,从2000年开始得到广泛应用。文本挖掘的数据主要包括新闻文本、研究论文、书籍、期刊、web页面、社交媒体文本等 |
从新闻聚合平台看新闻编辑业务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新闻端的不断发展,新闻内容的分发从有限的报刊发行,变成互联网门户超越时空界限的渠道拓宽,再到如今做到根据用户兴趣的“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定制。不管是分发渠道还是分发模式的变化,无疑对新闻编辑的工作常规以及指导工作的专业价值观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此番新闻内容分发变 |
跨文化新闻传播策略分析
面对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随之带来的是跨文化传播的繁荣兴盛。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跨文化新闻传播与媒介技术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跨文化新闻传播不是一个单向性的运动,是一个复杂的冲突与融合并存的过程,当下的新闻传播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互联网的发展对跨文化新闻传播提出了 |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动力因素及典型模式
近几年媒体融合成为传媒业的主基调,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切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以来,各地先后加快了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步伐,媒体融合从中央、省、市级拓展到县级媒体,县级媒体融合成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但长期以来,县级媒体的发展面临着资金、技 |
区块链与虚假新闻的治理
区块链(block chain),由美国日裔科学家中本聪(化名)于2008年在《区块链白皮书》中提出,被定义为:“一种去中心化分布式数据库,用于识别,传播和记载信息的智能化对等网络,也称价值互联网。”其拥有时间戳机制,数据可追溯性,信息不可篡改性,高透明度,高可靠性,分布式共 |
全媒体环境下聋人意见领袖传播力提升研究
“全媒体”一词起源于美国,是指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等多种媒体途径互相联合,使信息传播在第一时间被广大受众所周知①。随着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媒体生态呈现“全媒体”交融,以梁宏达、高晓松等为代表的全媒体意见领袖层次不穷。在中国,200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亦将 |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平移路径建构研究
栾春晖(2015)指出传统媒体为了更好的转型,应该将所有以渠道流量换取广告收入为核心商业模式的媒体形态都叫做传统媒体,无论其承载的载体是纸张、PC互联网,还是APP客户端,甚至是微信公众号。本文认为不同时代的媒体有着与之相适应的媒体环境,传统媒体是相较于近些年兴起的网络新媒体 |
人工智能语音下新闻编辑的新思维
人工智能由三大核心基础组成,分别是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智能语音。比较于机器学习的决策智能,计算机视觉的感官智能,智能语音则实现了人类与机器的交流与对话。5G时代的到来、物联网的推进,使新闻传播原有的生产秩序被打破。在新闻传播环节中起到举足轻重的新闻编辑同样也面临人工智能的挑 |
和而不同:涉台新闻栏目的叙事空间比较——以《海峡两岸》和《军情观察室》为例
《海峡两岸》(以下简称《海》)和《军情观察室》(以下简称《军》)分别是央视四套和凤凰卫视中文台的涉台时事新闻评论类栏目,都坚持客观公正的媒介态度,向受众传播台海局势,沟通两岸民意。在其影像符号的背后,有着各种叙事话语的组合,将两岸民众的心紧紧凝聚在一个共同的现实、情感与文化空 |
全媒体时代新闻的“后真相”困境与破局
伴随着新兴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已经成为了过去时,空间离散化、传播情绪化逐渐成为了全媒体时代传播模式的主要特征。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信息过载和信息素养的不对称加剧了后真相时代获得真实信息的难度,受众所能捕捉到的大多是被海量信息所裹挟的假象。信息过载给人们的 |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