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市场需求角度下的社会服务模式

作者:谭欣宜来源:www.zzqklm.com日期:2014-08-22人气:839

摘  要:本文从社会市场对高职院校服务能力和供给需求的角度,对当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进行思考、分析、反思,指出高职社会服务在目前存在供需结构的不平衡性、错位现象和院校的社会化水平较低等现象,进而提出,我们应从专业学科、高职院校以及地方政府三个方面联合决策,来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和水平的提升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市场需求 社会服务  供需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市场呼求、政府推动的背景下,企校合作、产学研合作都得以深化发展、加强。高职社会服务职能通过直接为社会提供人才、科研教育乃至科技转化为产品等服务,逐渐成为沟通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桥梁,也为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起到源动力作用。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与实践经验以及相关会议、调研等评析总结报告,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现状,从社会需求骄傲度运用供需均衡理论,对高职社会服务模式进行分析,以期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发展模式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供给模式

(一)“引进来”社会服务模式

高职院校均已普遍设有校内实训基地,如“金融保险模拟实验室”、“酒店经营管理实训基地”等。这些实训基地已经承担起实践性教学和企校合作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重任,同时也成为相关行业、企业、机构等学术研究及应用提供培训、技术支持的平台。

另外,随着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的深入,即高等教育社会性的发展,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展了有关证券、理财、技工、营养师等从业资格考试培训,并作为相关考试的定点场所。

(二)“走出去”社会服务模式

高职院校的多数教师都具备“双师素质”,既有教师资格,又有专业技术职称及相关职业岗位资格,有的还具有在相关行业的一线工作经历或有相关行业、企业的导师、顾问等聘书。当这些教师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发挥其专业知识和科研优势,就实现了高职院校科研教育的外溢效应、社会化影响。

(三)“校企互动”社会服务模式

高职院校普遍通过设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专业指导委员会”等方式实现与企业的互动,科研水平较高的院校更与企业合作办学并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培养订单式人才。通过这些交流方式和平台,学校培养的人才更能与市场需求对接,极大地提高了高职生的毕业就业率,而学校也最大效率地掌握了行业一线的信息资源,不断地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除上述三种主要的“概念性”模式外,高职院校还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提供有关人力资本共享、发展咨询服务、技术开发、行业标准设立等服务,从某种程度来说面向社会的全方位服务已见雏形。

三、市场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需求

1、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社会需求量大,但满意度低。根据笔者的调研,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地位已远高于科研的需求而仅次于人才培养,同时众多企业均表示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是一个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过程,哪个专业或者哪个院校做的社会服务更深入、更广泛、更丰富,则其培养的人才就更具有实践能力、技术能力,更符合市场的规律,更受到企业的欢迎。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和院校所在社区都对高职社会服务难以满意,原因无非有二,一是需求大、供给少;二是服务的持久性和质量一般,难以转化为切实的经济、社会效应。

2.社会服务的形式需求多样,而实际提供有偏单一。如前文所述,社会服务的形式已有多样化雏形,基本满足了区域经济的需求,但在实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多数院校或因师资力量的不足、或因社会服务职能和体系的不健全,采用或能提供的多数形式是理论讲座或培训课程,基本集中于技术技能培训。

3.社会服务的内容需求广泛,高职院校有待于深入社会化。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内容包括:人才培养、公民教育、公共服务、公共参与、经济与装备服务等,其实现路径和方式也是多样的,而大多数院校提供的服务则集中于面向企业的经济性(获利性)服务,而忽略其社会化和公益性的“大市场需求”,例如,面向院校所在社区免费开设大讲堂等公益性社区服务等。

四、市场需求角度下的高职社会服务模式构建

1、学科专业建设立足于市场需求

学科专业在提供社会服务过程中不应仅满足于发挥自身优势,还需要跳出单纯的经济利益视角,从区域、社会本身的“大市场“需求出发进行服务模式的创新改革,这是解决社会服务形式错位、模式偏于单一的最根本方法,也可使得地方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和社会效益两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双赢。

2、高职院校需转变办学观念

首先,院校需从社会需要角度重新审视办学理念和机制,加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互动机制,使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都服务于社会服务职能,而社会服务又成为前两者的源动力。其次,高职院校要定位明确,尤其明晰与本科院校和专业机构的优劣势,使社会服务根植于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最后,院校需强化服务意识。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往往隶属于某些特定的行业机构或单位,但作为高等院校乃至区域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根本的服务对象应是社会效益。树立社会服务意识,才是高职院校高速发展、服务社会的内在动力。

3、在尊重市场选择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应积极引导、推动高职社会服务的供需有序、平衡、高效

从根本上,社会服务的供与求和最终的实现都离不开经济规律的调节作用,但是高校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的对接依然缺乏高效的平台,且经济杠杆的发挥也有其滞后性,那么政府做为宏观引导机构应充分发挥其引导、调节和推动作用,形成强大的外在推动力则对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落地于区域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政府一是可以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推动和保护社会服务的实现,二是政府主导,联合社会有关机构、院校、企业、社区等成立平台,实现各方互动、互惠、合作、共赢。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