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从缩小三大差距角度谈国民幸福感的提升-经济论文

作者: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张博来源:原创日期:2012-01-29人气:1050

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发布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中国2011年经济增长速度为8.9%,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另一方面经济学家频频放出中国基尼系数破5的论断。逐渐拉大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严重制掣了由国民经济增长带来的国民幸福感的提升。我们说,国民幸福感与国民经济增长存在着辩证的关系,没有国民经济的增长不会有国民幸福感的提升,但国民幸福感的提升绝不仅仅来源于国民经济的单纯增长。据荷兰Erasmus大学的Ruutveenhoven教授对中国进行的3次幸福指数的调查显示,按1—10的标准测度,中国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为6.64,1995年为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直到2009年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数据显示中国人没10年前幸福了。可以看到,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爬坡,经济增长对国民幸福感的边际效用已进入递减阶段。在巨大的数字落差之下、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当局者必须厘清经济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缩小贫富、城乡、区域三大差距角度入手,让老百姓平等的享受社会经济增长带来的福利。

一、缩小贫富差距,避免幸福参考系逆转感官感受

作为由人的主观感受生发出的心理体验,幸福感是随着参考系的变化而不同的。在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09元(2010年)的今天中国人却不幸福了,关键还是幸福参考系变化了:

国民幸福指数=收入的递增/基尼系数*失业率*通货膨胀

式中的基尼系数在0到1之间,基尼系数为0,表明财富平均分配;为1,则财富集中在个人手里,是反映收入分配公平性、测量社会分配不平等的指标,与国民幸福指数呈反比例关系。它所体现的这种社会比较,带来如下效果:对于财富增加者的增加和对于财富没有增加者、财富增加较小者以及财富减少者幸福的减少。基尼系数增加,对于财富增加带来的社会幸福将远远大于财富较少带来的社会幸福的减少。下面是中国1997-2008年基尼系数数据:

年份

基尼系数

1997
0.3706   
 1998
0.3784   
 1999
0.3892  
 2000
0.4089
  2001
0.4031
  2002
0.4326
  2003
0.4386
  2004
0.4387
  2005
0.47   
  2006
0.496
 2007
0.5左右
  2008
0.469

利用eviews做线性回归线性回归方程为:y=0.01169x-22.97182 回归常数与回归系数极其显著,其2009年,2010年的95%置信区间的估计值为:0.5098 、0.5206。虽然没有官方数据,但基尼系数增大的趋势已经形成,通常认为,0.3—0.4为允许的差距,0.4—0.5为差距过大,0.5以上为极端不合理,会引发矛盾,造成社会不稳定。毋庸置疑,我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过大,直接导致百姓幸福指数的降低。

十二五规划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意在提升国民的幸福感,这首先要从缩小贫富差距入手:

1、为中低收入者增收创造条件,增强获取幸福的能力
由逐渐拉大的贫富差距削减的幸福感,要通过丰富中低收入者的钱袋子来弥补。
(1)、为中低收入者尤其是失业、无业人员提供政策性扶助,创造就业机会

中低收入者多囿于受教育水平和技能匮乏比较容易被就业市场抛弃。没有营生的手段,幸福感自然就低,与别人的收入差距只能越拉越大。对于这些弱势群体,政府要承担起帮助他们解决吃饭、生存问题的责任。加大转移性支出是一方面,根本上是为他们提供通过劳动获得收入的机会。向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公益岗位就是一剂良方,公益性岗位由政府出资开发或社会筹集资金开发,优先安排困难人员或特殊群体,并从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很好的为城镇下岗失业的4050人员提供了再就业平台。随着大学生就业困难、事业单位岗位渐受追捧,一些大中专大学生也加入了这一竞争。纵然有解释说,“公益岗位竞争中只有一部分名额分流给符合条件的大学生,不会抢占失业人员的就业机会。”我认为,公益岗位的目标群体本来就是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遇到政策扶持又能胜任的机会实属不易,现在却要与受过高等教育兼具年龄、技能优势的毕业生分享这部分福利,让公平蒙上了阴影。既然是以救济低收入者为由头,就要保持政策的扶助性质,不仅如此,还要想方设法多提供类似就业机会,比如以社区为单位试水开展帮扶小组,组织起来练技能、找项目,让更多的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有劳有得,改善收入状况,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幸福感也就随之升高了。

(2)、加大公益性贷款投放,产生创业乘数效应

增加收入的另一条途径就是增加非工资性收入,鼓励居民通过自主创业多渠道增收。创业者在项目执行中,资金来源是最大困扰。传统的商业银行因其“趋利避险性”,对这种贷款金额小、操作成本高、投放风险大的服务性项目热情不高,有赖政府以财政出资,商业银行发贷,公益性机构操作的公益性创业贷款操作模式予以支持。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项目就是可以借鉴的成功模式,截至2007年2月,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全国共成立了10个分支机构,管理贷款本金6850万人民币,有效贷款客户超过21000人,目前这一项目正朝着以扶贫为目标、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小额信贷机构方向发展。鼓励居民创业,让创业产生倍增的乘数效应提供更多的岗位,就要让更多的公益性机构参与进来,为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人提供资金支持,提高他们自立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2、增强税收手段的二次调节作用,缩小贫富差距
(1)、完善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快税制改革

近来,调高个税起征点的呼声不断,有报道称,财政部和国税总局正着力对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做进一步修改,其中备受瞩目的个税起征点有望由08年3月1日执行的2000元起征调整到2500元或3000元,现行的9级累进税率也或将减少为6级,届时将有10%—20%的纳税人由于工资达不到起征点而减轻税负。这正契合了个税改革的初衷,即要减少低收入者税负,调节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除了单纯的调高个税起征点,今后,个税改革应考虑将个人所得税由个人向家庭为单位计征,因为同一月收入5000元的居民,其供养自己与同时赡养父母、哺育子女的负担有明显差异,以家庭为单位计征更能体现税收的合理调节作用。

(2)、开征遗产税、赠与税,调节财富存量

无论是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还是刚试点实行的房产税,都侧重于对财富增量的调节,并未对构成财富差距的基础环节—财产存量的调节,而财产性收入容易形成“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局面,有必要在社会转型的十二五规划期将遗产税、赠与税纳入税制改革进程中,使政府拥有对收入、消费、财产等多个环节实施税收调节的手段。

3、鼓励富翁阶层做慈善,补充社会保障,救助弱势群体

前不久,被称为中国内地首善的陈光标在盈江县拉勐村同受灾民众一起手举百元大钞的合影被各大网站转载,有关他拿慈善作秀的指责四起,抛开陈光标做慈善的方式和动机,他这种能增加示范效应的高调慈善值得提倡。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训诫,放在现代社会也有其借鉴意义:家家户户都吃白菜片汤的年代有个玉米窝头都是幸福,隔壁邻居开上奔驰宝马自己还为几尺蜗居之所奔波忙碌甚至还有弱势群体温饱困难的强烈反差之下,国民幸福指数只能连年下降。我国现阶段还很难做到社会保障的多层次、全覆盖,财政中用于社会保障事业的支出还很有限,应该鼓励那部分先期富裕起来的阶层,尤其是富翁阶层,投身慈善,带动更多有能力的人去帮扶、救助困难群体,弥补社会保障资金的不足,形成一个人人有爱的社会,幸福指数也会攀升走高。

二、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幸福安康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6.5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显示,2010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033元,约为前者的3.55倍。纵向比较,1990年农村人均收入为686.3元,城镇人均收入为1510元,经过20年的经济建设这一数字分别上涨了5232.7元和195233元,平均增速为38.1%和64.65%,城镇明显快于农村。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另一表现就是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1990年的58.8%到2006年的43%,降低了15.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则由1990年的54.2%降低到35.8%,下降了18.4个百分点。近十亿农民阶层构成了中国的最大人群,供养着整个社会的吃穿和原始资料,却是增加收入最慢、生活负担最重的阶层,要通过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倾斜,缩小日益拉大的城乡差距,让农民幸福起来。

1、以就业红利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支教,均衡城乡师资力量

除了以财政支出、公益性慈善基金保障乡村地区教育领域的硬件设备的投入,还要做好相应的师资配套资源支持。自2003年的支教计划实施以来,先后招募了33920名应届毕业生走向基层教师岗位,使乡村师资力量薄弱、素质不高的局面有所改善。成果之外,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乡村生活条件艰苦、生活补助有限,还要面临服务期满的再就业等问题,支教这一选择只是充当了志愿者的“次优选择”,甚至是一时躲避就业压力的避风港,也就不能保证向落后乡村地区输送大量优质师资。建议将“乡村地区支教经历”纳入城镇公办大中小学招聘要求,成为城镇教师前要先为乡村学生奉献智慧,服务期满再自由选择去留,让乡村地区学生公平享受到优质师资,教育的均等才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2、落实乡村医疗、社保政策,解农民养老后顾之忧

较之城镇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养老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新农合起步的2003年,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2011年2月1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这份文件明确,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八年时间,农村新型社会保障缓慢又艰难的前行:一方面,一些村民对新农合了解不够,对参保新农合带来的好处认识不足,热情不高,持谨慎观望态度。这就需要基层工作干部做好宣传、讲解、答疑工作,政府还要逐年增加对农村地区医疗、社保的财政拨付力度,只有让大家尝到参保的甜头,认同其保障能力才会日益壮大农村医疗社保力量;另一方面,医疗、社保参与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参保操作执行。参加新农合的定点乡村卫生员许多都已四五十岁,很少或从未接触过电脑开处方、电子划卡缴费,光是操作电脑这一关就给不少定点诊所出了大难题。针对这一其情况,可以把大学生村官吸收到农村医疗、社保的前线队伍中,而且还要把这一工作写入他们的工作职责中,大学生村官既做农村社会保障精神的宣讲员又是新农合卫生员的技术指导员。

近期曝光的“云南多地新农合遭借证套钱”新闻,向我们警示了农村医疗、社保落实中的另一问题--监督乏力。据新华社记者王研的调查报道,近年来在云南出现了定点医疗机构通过修改、伪造病历,把门诊改为住院、小手术改成大手术套取新农合资金。甚至,一些新农合资金管理机构人员也参与其中,仅2009年12月到2010年6月半年时间,文山苗族壮族自治州检察机关就查办了21件涉嫌新农合领域职务犯罪案件,涉案金额达500多万元。云南省暴露出的新农合落实中的不法现象仅是冰山一角,各种各样的资金、技术困惑将伴随新农合整个实施过程,关键是要通过对这些不法行为的曝光惩处督促相关部门加大农村医疗社保的监管力度,让利民政策切实惠泽百姓。做好农村新型社会保障,让广大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让近十亿人口幸福满足。

三、缩小区域差距,先富带后富共谋幸福路

2010年中国十佳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出炉:

排名

城市

得分

1

青岛

90.56

2

杭州

87.19

3

成都

85.55

4

大连

82.25

5

金华

79.02

6

威海

78.25

7

无锡

77.87

8

长春

77.36

9

惠州

76.54

10

宁波

75.27

这是由包括满足感指数、生活品质指数、生态环境指数、社会文明指数、经济福利指数在内的5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47项三级指标组成,综合反映了各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排在前十位的城市中位于东部的城市有7个,东北经济区2个,而西部只有处于大西南综合经济区的四川一枝独秀,此外附上2010年各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数据:

地区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元/人)

东部

23697

中部

10846

西部

8678

东北部

15935

全国

14040

东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中部的2.18倍,中部是西部的2.73倍,由此,日益扩大的区域差距对国民幸福指数的影响可略见一斑。“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设想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已经让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接近发达国家城市水平,而更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还处于欠发达阶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部位。日益扩大的区域差距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不利于国民幸福感的提升。

刚刚闭幕的人大会公布的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足见政府重民生、保稳定的决心,而缩小贫富、城乡、区域三大差距是实现这一目标、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国民幸福感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杨小林,《居民收入差距与宏观经济失衡》,《商业经济评论》2010年5月刊,66-67页

2、张秀生,杨刚强,《中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第一期,17-23页

3、邢贞乐,《浅谈如何发挥小额担保贷款对就业和再就业的作用》,《海南金融》,2007年第二期,81-83页

4、朱华,《政策强制下的信贷壁垒:对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难问题的再思考》,《金融论坛》,2005年第七期,26-27页

5、佘家金,《对我国经村民收入差距情况的分析及相关对策》,《涉外税务》,2006年12月刊,68-69页

6、房宏琳,《居民收入构成来源对城乡差距的影响差异分析》,《求是学刊》,2010年11月第三十七卷第六期,52-56页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