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意识形态视域下的朝鲜战争-政治论文

作者: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闫素娥来源:《前沿》日期:2012-01-30人气:2781

内容摘要:朝鲜战争是美苏两国在亚洲冷战的直接产物,因美国直接干预逐步演变成为以中朝和美韩军队为主体的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的战争,参战双方通过战争捍卫和扩大的是以苏美为首的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利益。因此,朝鲜战争并不是纯粹军事意义上的战争,而是一场典型的意识形态之战。

关键词: 朝鲜战争  苏联  美国  意识形态之战

60年前爆发的朝鲜战争,对亚太地区的国际格局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是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朝鲜半岛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在东方对立的主要阵地,朝鲜战争除了统一和反侵略之外,还具有浓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朝鲜战争实际上就是东西方两大阵营在朝鲜半岛进行的一场意识形态之战。 

一、朝鲜战争源于以美苏为代表的两种意识形态的抗争

美苏两国意识形态根本对立。美国是在约翰.洛克的天赋人权、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思想基础上建立的一个典型的民主资本主义国家,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奉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苏联是在马克思、列宁的阶级斗争理论、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学说基础上成立的一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中央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制度。美国认为自己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并把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民主制度视为上帝赋予的神圣使命。这种使命观使美国在对外政策中往往要求其他国家接受美国式的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念。苏联则认为自己的社会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制度,以在全世界埋葬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所以,从苏联社会主义诞生的第一天起,资本主义国家就把苏联看成是洪水猛兽必欲除之而后快,尤其是美国在外交政策中长期坚持和运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美为反对共同敌人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但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并没消除,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展,双方战时合作的政治基础逐渐消失,意识形态的冲突日益显露。1943年底和1944年初,在苏联推动下南斯拉夫、波兰、阿尔巴尼亚、希腊等东欧国家共产党相继掌握政权。1945年4月,斯大林对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人说:“这场战争和以往战争不同,谁解放的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军队所到之处,绝不可能不是这样,”1号召外国共产党组成反西方统一战线。罗斯福则一方面加快进军抢占地盘,一方面打着“民族自决”的旗号,要求在东欧国家实行“自由选举”,以实现该地区的“非共产主义化”。杜鲁门接任总统后,美国外交政策中反对共产主义、推进美国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动机表现得更明显,他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2可见,美国和苏联都有借战争扩展意识形态的意图。

美苏意识形态的抗争把朝鲜半岛推上战争轨道。美苏意识形态的抗争在亚太地区引起的国家利益冲突,首先体现在朝鲜问题上。关于朝鲜问题,1943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议上就提出了构想,《开罗宣言》明确规定,“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后来得到苏联同意。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又达成了中美英苏四国共同托管朝鲜的谅解。同年7月,菠茨坦会议签订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进一步明确了战后朝鲜实现自由独立的原则。但美国没有料到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后,军事进攻非常顺利,且日本已决定投降,整个朝鲜半岛即将落入苏联之手。而美国离朝鲜半岛最近的地面军队还远在600公里以外的冲绳岛。为阻止苏联利用对日作战之机控制整个朝鲜,杜鲁门只好向斯大林提议,以北纬38°线为界,北部的日军由苏联受降,南部的日军由美军受降,美国对苏联遏制态势已初露端倪。使美国没有想到的是斯大林很快同意,并把汉城、仁川等地的苏军全部撤退到“三八线”以北地区,随后美军进入“三八线”以南地区,朝鲜半岛在地理上被人为地分裂为两部分,埋下了朝鲜政治分裂和战争的祸根。

1945年12月,苏美英三国莫斯科外长会议决定,成立苏美联合委员会,负责组织成立朝鲜时政府。但战后苏联的强大以及苏联帮助下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兴起,使美国统治感到共产主义势力已空前壮大,对资本主义自由世界构成了严重威胁,也成为美国争霸世界的主要障碍。美国作为最强大的国家、“自由世界”的领袖、理应承担起维护“自由世界”不受“极权主义”侵害的神圣使命。对共产主义的恐惧感,严重影响着战后美国人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使美国外交政策中的意识形态色彩越来越浓,乔治·凯南等人提出的遏制理论受到决策层的赏识和接受,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笼,标志着美国以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为特征的冷战政策正式确立。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意识形态挂帅的典型,用杜鲁门的话说,就是“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自此,任何对西方制度的威胁都被轻易地说成是共产主义造成的,反对共产主义扩张为美国对外扩张谋求世界霸权披上了合法外衣。针对杜鲁门主义,同年8月苏联元帅朱可夫宣布了“两个阵营”的世界观。他告诫其它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决不能放松警惕,“如果向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妥协,将鼓励它进行更为傲慢的进攻性政策”。苏美联合委员会随之也成了冷战战场。杜鲁门政府认为朝鲜“是一个进行思想斗争的场所,而我们在亚洲的整个胜利就决定于这场斗争”3, “朝鲜犹如东西方之间在远东争夺势力和影响的缩影,象征着莫斯科与华盛顿之间的制度竞赛,因而无论朝鲜在军事上有无价值,支持一个非共产主义的朝鲜政府在政治上是十分重要的”,4美国“无论如何不能允许成立一个为共产党所统治的临时政府”5。斯大林则不接受亲美的李承晚之流把持朝鲜临时政府。因美苏都担心独立后的朝鲜有可能投入与自己为敌的阵营,所以虽然进行了无数次冗长的谈判,却无法就朝鲜临时政府人员的组成问题达成协议,美国率先迈出了分裂朝鲜的步伐,于1948年8月借联合国的名义在其占领区内扶持成立了大韩民国政权。苏联则于1948年9月在其占领区内支持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朝鲜南北两个对立政权并存的局面正式形成。朝鲜半岛的政治分裂和对抗是美苏两国在亚洲冷战的直接体现,成为引爆朝鲜战争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二、南北朝鲜意识形态的对立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朝鲜分裂始于美苏两国在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界划分势力范围,形成于美苏冷战开始后两国在各自占领区内扶植成立的两个政权。虽然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要求下,苏联占领军于1948年底以前全部撤离朝鲜,美国占领军也于1949年6月底以前也全部撤出,但并不表明他们的影响削弱,多年的经营管理使他们在这里的地位和影响业已巩固,且两国都留下了庞大的军事顾问团,南北朝鲜成立后自然作为对立的东西两大阵营的成员处于尖锐对峙之中。按照《韩国战史》的说法:从此已正式发展成为“两种体制的对抗”(即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双方“都互不承认对方的存在”,都“指望依靠实力改变分割状态”,“都(在)谋求彻底消灭对方来完成民族统一”。《韩国战史》虽然是从南北双方来说的,却道出了南朝鲜李承晚政府所奉行的武力解决朝鲜半岛的政策,而且这种武力统一政策一开始就得到美国支持。麦克阿瑟在大韩民国成立大典致辞中就宣称:“隔绝韩国南北部的人为障碍(指三八线)必须亦必将予以撤除”,实际上就是对李承晚政府的一种暗示。所以不久,李承晚政府就公开打出“北进统一”的旗号。1949年2月,李承晚又在南朝鲜国会上公然宣称:“南北分割必须用战争来解决”,并加紧了战争准备。新中国的成立和中苏结盟,使美国过高估计了美国及其领导的资本主义世界所面临的共产主义威胁的严重性。南朝鲜自然被美国视为在亚太地区限制共产主义扩张,遏制苏联和中国的关键部位。在美国支持下,建立了一支总兵力为8个师9.8万人的装备精良的现代化军队。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前夕,美国国务院顾问杜勒斯又在南朝鲜军队中进行鼓动说:“如果与共产主义妥协,那就等于选择导致灾难的道路。”“美国准备给予正在如此英勇与共产主义作斗争的南朝鲜以一切必要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援助。”6杜勒斯的讲话给南北朝鲜业已紧张的关系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朝鲜成立后一直奉行和平统一政策,但随着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实际上堵死了朝鲜半岛和平统一的道路,北朝鲜转而寻求武力统一。据俄罗斯解密的前苏联档案材料看,1950年1月中旬以后,斯大林明确表示支持金日成提出的武力统一朝鲜问题,并满足了朝鲜关于提前使用1951年贷款以及军事和技术援助的要求。到朝鲜战争爆发时,北朝鲜总兵力已达13.5万人。南北朝鲜的武力准备,使半岛的局势日趋恶化。1949年1月1日至4月15日,南朝鲜即动用连至营规模的兵力,沿“三八线”向北进犯37次7。1949年12月,南朝鲜在“三八线”上进行军事挑衅共计1836次8。三八线上频繁的军事冲突终于在1950年6月25日演变成为南北朝鲜两个对峙政权之间一场内部战争。

从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看,朝鲜战争的确是南北朝鲜两个政权之间为争夺国家法统继承权,结束国家分裂状态而进行的内部民族统一战争,但究其根本原因是以哪种意识形态来统一朝鲜半岛问题。北朝鲜是苏联依照自己的模式支持成立的又一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朝鲜劳动党的党纲明确规定:“党的近期目标是保障社会主义在北方的完全胜利,“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内革命------,从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国内反动统治下解放南方------”。自然力争在它的领导下用社会主义统一朝鲜半岛。美国扶植的南方以李承晚为首的大韩民国政府,以美国式的自由资本主义为榜样,自然仇视共产主义,反对在整个朝鲜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南北朝鲜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以及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的加剧,使武力统一朝鲜半岛最终成为南北双方必然的选择。南北朝鲜两个政权都把自己看成是朝鲜民族的正统代表者,都希望在自己的主导下,用自己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完成国家的统一。正是南北双方意识形态的冲突所产生的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最终导致了朝鲜战争的爆发。

三、朝鲜战争是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的军事较量

从表面上看,战争的双方是中朝军队和以美韩为主的“联合国军”,实际上却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之间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较量。战争初期,北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迅速击溃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大举南进。短短两个月就解放了南方90%以上的地区。若没有美国直接参与,战争很快就会以北胜南亡的结局而告终,整个朝鲜半岛将统一在北朝鲜的社会主义的大旗下。

但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作出迅速而激烈的反应。无论是杜鲁门还是国务卿艾奇逊都认定,朝鲜的“进攻是由苏联发动、支持和怂恿的”,必须把这一行动看成是苏联的行动,是苏联共产主义在朝鲜问题上向自由世界的挑战,至少是苏联对美国抵御共产党阵营扩张决心的一个试探,或是挑起一场战争的前奏。9战争开始的第三天,杜鲁门说又说:“对韩国的进攻使人们一眼看出共产主义已经不再使用颠覆手段来征服独立国家,现在要用武装入侵和战争手段了。” “这是一场反对共产帝国主义的战争”。10如果他们在那里成功了,“俄国人就会接着干下去,把亚洲一块一块地吞掉,11”然后继续在中东和欧洲这样干下去。从美国决策者的言论可以看出,他们不仅把苏联看成是朝鲜战争的发动者,而且对苏联的扩张意图估计过高,严重夸大了共产主义对美国领导的“自由世界”的威胁。那么,美国作为资本主义阵营的“领袖”必须使用武力进行反击,才能防止苏联在欧洲和中东等地的“军事冒险”,才能向依赖美国保护的盟国显示美国强大的力量,才能保护美国领导的西方资本主义自由世界不受侵犯。于是,杜鲁门双管齐下,在数日之内相继下令出动海空军和地面部队,支援南韩军队,并把朝鲜问题紧急提交安理会,操纵联合国一连通过三个决议案,纠集16国组成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全面干预朝鲜战争,把朝鲜内战发展成为朝鲜人民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可见,美国政府迅速全面介入朝鲜战争,并不仅仅是挽救南朝鲜李承晚政府权,更重要的是出于意识形态考虑,遏制苏联“共产主义势力的扩张”,捍卫自由世界,出于冷战政治的需要。

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冒险实施“仁川登陆”成功后,战争形势急转直下,不久美韩军队便越过“三八线”大举北进,占领平壤,并向中朝边境鸭绿江一带逼近,整个朝鲜半岛即将落入美韩之手。美国出兵侵朝的同时,还派第七舰队进驻我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不断派飞机侵入我领空,轰炸我边境居民,严重威胁到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中国在北朝鲜政府的邀请下被迫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迅速将美韩军队赶到“三线”以南,扭转了战局,挽救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毫无疑问,中国出兵援朝除了美国扩大朝鲜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外,还有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就是维护国际无产阶级利益。再者,中苏同盟刚刚建立,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诸方面都需要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取得苏联信任,巩固中苏同盟关系与维护中国安全的国家利益是一致的。

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不仅与美国一起孕育了朝鲜战争,还直接参加了朝鲜战争,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这场战争的规模与进程。没有苏联支持,依北朝鲜的实力不可能那么快采取行动的。朝鲜战争爆发时,在北朝鲜人民军中有3000多名苏联军事顾问,负责训练军队并协同指挥作战。众所周知,中国出兵援朝是受到苏联一定压力的。美国出兵干预朝鲜战争后,斯大林多次劝说中国出兵。美韩军队越过“三八线”大举北进,中国决定出兵后,更是表示“可以完全满足中国抗美援朝所需的飞机、大炮、坦克等军事装备”13但以苏联空军尚未准备好为借口,暂不出动配合中国志愿军入朝军事行动。没有苏联空军的掩护,中国只好改变原定计划暂缓出兵。斯大林又走了一步妙棋把中国推上了出兵的道路。他告诉周恩来,准备让朝鲜同志撤退到中国东北,组织流亡政府以便日后进入朝鲜。这样美国就可能以此为借口把战火燃向中国,出兵抗美援朝便成为中国政府迫不得已选择。战争过程中,尤其是历次重大战局转折的关键时刻,中方的任何战略方针的变化都必须得到苏朝方面的认可,每一个重大的战略性决策,最后都是由苏联作出最终判断和幕后指示的。12朝鲜人民军和中国志愿军所需的军事装备和武器弹药主要来自苏联,而且苏联空军还秘密地参加了朝鲜战争,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苏联先后有12个空军师投入战斗,轮番参战的空军总人数为7,2000人,共击落敌机1,300多架。14在停战谈判中,中朝谈判的方针和步骤也是根据苏联政府拟定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的。可见,朝鲜战争是一场在东西两大阵营间展开的战争,参战双方为之奋斗的是东西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利益。战争中双方都想把阵营边界推向对方,但战后形成的两大阵营间稳固的边界却难以改变。所以,1953年7月27日,双方签署的停战协议基本上维持了三八线的结局。

总之,美苏两国把意识形态的选择与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孕育了朝鲜战争,并把朝鲜战争发展成为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捍卫和扩大意识形态利益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所以,朝鲜战争是一场典型的意识形态之战。朝鲜战争是美苏两国在亚洲冷战的直接结果,既造成了朝鲜半岛的长期分裂和对抗,也使亚太地区两大阵营对抗的冷战格局最终形成。

注释:

(1)[美] 沃尔特·拉弗贝:《美国、俄国与冷战(1945~1990)》,纽约,1991年第6版,第13页。

(2)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卷,下)[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第48页。

(3)《杜鲁门回忆录》[M].第二卷,三联书店1974年版,第380页。

(4)《美国对外关系文件》第六卷,华盛顿政府出版署1948年版。

(5)中国军事博物馆编著.《抗美战争风云录》[M].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第8页。

(6)齐德学著:《巨人的较最——抗美援朝商层决策和指导》[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第19页。

(7)1949年4月20日华西列夫斯基和什捷缅科关于三八线的形势给斯大林的报告。

(8)《朝鲜人民正义的祖国解放战争》(中文本),朝鲜外国文出版社1961年版,第18一19页。

(9)《艾奇逊回忆录》(上)[M].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版,第265页。

(10)《麦克阿瑟回忆录》[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版,第228页。

(11)Michaed Schaller,Douglas MacArthur.The Far Eastern General,New York and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P.187。

(12)林晓光:《朝鲜停战谈判;中国 苏联与朝鲜的政策方针》,《东北亚研究》2003年第1期,第68页。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85页。

(14)沈志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苏联空军》,《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第 2期,第 74页。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