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教学管理论文

作者:许保发来源:《教学与管理》日期:2012-02-18人气:1011

摘要: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提升有效教学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策略。为此,教师要拥有教育的生命灵魂,涌动课堂的生命活力,反思教学的生命行为,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有效教学  教学思想  教学境界  教学行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操作层面上实践。面对新课程、使用新教材、适应新课标,教师应该拥有新观念、研究新教法、促进新学法。如何提升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适应课程改革的环境?

一、教师必须拥有教育的生命灵魂

教育思想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它的最高境界是教育理念。新课改是一场教育思想的更新运动,教师必须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才能重塑自己的教育思想,从而变革教学方式,改善教学行为,提高驾驭新课程实践的能力,重新建构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堂。

1、现有课堂存在的弊端

审视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一些弊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表现:

(1)教条化。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把教材当作金科玉律,把教参当作颠扑不破的真理,把教案当作亦步亦趋的向导。课堂上缺少激情、灵性和活力,更多的是教师的平铺直叙和学生的应付与无奈。

(2)模式化。课堂教学结构没有根据课型、学科和学生对象的不同而不同,清一色地用一种刻板的方式表现出来。课堂中具体的教学和管理行为长期以来凝固为单调的、不变的模式。

(3)单一化。突出表现在教学目标上:对知识和能力“情有独钟”,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没有足够重视。在活动角色上:教师是钦差大臣,教案是圣旨,学生是俯首听命的臣民,课堂里只能听到老师的声音。

(4)静态化。课堂上过分关注结论性的知识,而对那些引导学生如何去做的知识涉及甚少,学生对不少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其之所在而不知其所以来,更不知其所以去。”

2、如何理解课堂的含义?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对“课堂”的理解要突出“四个不是”:

(1)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往的平台。教学是一种交往行为,只有在有效的交往和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能内化,增长的能力才能“货真价实”,养成的情感才能“真真切切”。

(2)课堂不是灌输知识的媒介,而是探究知识的媒体。韩愈为我们确立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和角色,在他所处的农业经济时代是合理的,但对于知识“爆炸“的今天来说,越来越不合时宜。我们不能完全把课堂当作知识 “交易”的媒介,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必备的素养。

(3)课堂不是训练学生的场馆,而是引导发展的场所。课堂上,我们不能把学生看成只能接受指令的工具,而要看成有生命力的个体;不能从外部强制地灌输知识,让学生原封不动地“克隆”出这些知识,而要从内部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4)课堂不是模式运作的场面,而是智慧展现的场景。我们要改变以千篇一律的教学行为、一统缰化的教学策略和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模式,要根据课堂变化的情形,调整教学的行为,即时采取得当的措施,让课堂焕发生机。

二、教师必须涌动课堂的生命活力

教学应该充满生命气息,以民主、和谐来营造以人为本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用经验激活知识、用思维建构知识、用情感丰富知识、用智慧评判知识、用心灵感悟知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涌动生命的活力”。怎样形成“课堂教学与生命同在”的教学境界?

1、课堂教学生活化

虽然生活不等同于教学,但一堂好课绝不应该孤立于生活之外。课堂教学如何生活化?

(1)教学内容要从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提升能力,还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德性,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所以,要打通书本和生活之间的界限。把生活引入课堂就能让学生感到知识贴近他们的生活,让教学具有亲切感。

(2)教学过程要从被动授受到主动体验。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实际问题和实际需要中引出理论知识的学习,将知识点转化为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去体验。与其教学生照葫芦画瓢做十遍,不如教学生切实理解地做一遍。

(3)教学关系要从层级关系到平等关系。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之间的一种生活文化现象,是学生从儿童迈向成年的一种过渡性产物。课堂上要给学生这种独有的文化以一定的展示空间,使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水平上交往,促成师生的平等沟通和共同发展。

2、师生交往有效化

交往是一种相互对话、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过程。如何实现师生的有效交往?

(1)平等对话。课堂上的对话不仅是言语交谈,而且是师生心灵的敞开和情感的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我们要从启发学生思维、完成教学任务等角度来思考问题,使交往围绕实际内容展开,促使师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

(2)互相尊重。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我们对学生的尊重:一是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二是尊重学生的行为选择,三是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

(3)彼此评判。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交而不往”的状况,增加学生对教师的评判,改变只有相互间独白式的“倾听”,增加彼此的分析、讨论和交流。

3、学生学习主动化

我觉得,我们经常在破坏课堂的生态平衡发展。课堂生态不平衡、不和谐的表现有“四缺”:缺“人”——埋没学生的主体性;缺“氧”——压制学生的主动性;缺“水分”——忽视教学的差异性;缺“阳光”——压抑教学的情感性。如果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将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才是生态课堂。如何实现学习主动化?

(1)注重学习时空的保证。我们要打破在时间和空间上统治课堂的局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一要保持民主宽容心态;二要讲究时空提供艺术,课前设计好提供学习时空的方法和过程;三要合理运用教学时空,让学生主动学习,包括思考、操作、练习、讨论等多种方式。

(2)注重学习智慧的启发。一要鼓励纠错思维,有意预设错误,让学生在改正错误中增进智慧;二要鼓励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在探究中培养学习品质、把握学习方法、掌握学习策略、形成学习智慧;三要鼓励学生提问,提问、插嘴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能释放学生的学习智慧。

(3)注重学习情感的体验。情感对学习有启动、引导、激励、维持和调控作用,所有的改变只有落实到情感上才算落到了实处。一要改变“重技能,轻德性”的教学定位,注重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让学生感到不仅可以敬爱,还可以亲近;二要改变“重主导,轻主体”的教学情感,让课堂走向学生,既关注老师的课堂体验,又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三要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成功与失败。

三、教师必须反思教学的生命行为

在新旧教学思想交替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反思课堂教学行为,通过反思促进成长。课堂教学中出现的 “活”而不“实”问题主要表现:

1、“对话”变成“答话”。“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课堂上的问答,表面上是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钻进我们预设好的套子里,使学生“就范”才罢休。

2、“自主”变成“自流”。为了体现自主学习的新理念,有的老师悄悄地退出教学的主导地位,老师无主见,教学无主次、学生无主张;有的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对学生百依百顺,有的甚至退出了教学的舞台,成了一名旁观者,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

3、“交往”变成“过往”。表现在:①形式的交往:只有交往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 ②造作的交往:交往经过特殊“包装”,带有明显的“矫揉造作”成分;③垄断的交往:教育机会不均等,交往被少数人独享; ④独裁的交往:师生之间不平等,学生相应的权利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剥夺。

4、“合作”变成“造作”。不管问题有没有被讨论的价值,不管是否真正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也不管时间是否充裕,老师一声令下,学生迅速加入“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之中。学生正处于激烈的思想交锋和合作探究状态,老师一个手势,合作学习便戛然而止。小组合作探究变成了“小组造作”的道具。

5、“课堂”变成“课件”。电脑有时不如人脑灵动,设计好的程序有时不便更改,导致老师在多媒体课堂上只好让学生按既定的思路走,颇有“请君入瓮”之嫌。课件操作不熟练的老师,为避免电脑一时不高兴“发脾气”,只得小心翼翼地操作,全神贯注地呵护,导致本该重点关注的学生主体被忽视了,课堂变成了频频切换的课件展示和声音轰炸。

6、“鼓励”变成“鼓吹”。老师不管学生怎样表达和表现,一味给予表扬和鼓吹,课堂上“好,答得好”、“棒,你真棒”、“行,你真行”之类的赞赏此起彼伏。这种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但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导致学生的盲目浮躁和随意应付。

这些问题反映的是我们在新课程中的困惑,我们必须以反思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行动的研究去解决问题,对那些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情用心去审视,对那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去发现,不断琢磨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想法,逐渐改变那些貌似合理、大多如此的说法和做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崔允漷  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