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作者:冯华来源:《人生与伴侣》日期:2023-08-15人气:760

当前,社会发展处于一个复杂的历史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工作之中,已经成为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这是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历史使命。笔者首先阐述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价值,并就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要求、实现路径展开了探讨。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也是先人留下的珍贵精神财富。它以其独特而又丰富的思想内涵,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在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引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加强学员对中国古代灿烂文化,革命历史的认识,还有助于增强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时代都不会忽略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学生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价值分析

(一)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民族凝聚力以及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伟大的创造成果,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好、创新好、弘扬好。”这对于推进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优秀传统文化能为实现民族富强注入文化动力

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文化自信为民族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唯有增强文化自信,才能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不偏离正确轨道。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弘扬中华文化列为治国理政重要组成部分,使之成为一个重大战略举措。这既是党在新时代作出的一项历史性决策,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历史经验的深刻把握,具有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文化自信,是促进文化繁荣的巨大精神力量,它能够增强人们的文化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实现中国梦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能坚定人民对中国梦的信念。只有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才能进一步巩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从而形成强大合力去共同建设现代化强国。

(三)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

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它给中国共产党人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弘扬,有利于提升党的领导干部队伍道德素质。具体表现在:

1.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我们党凝聚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重要保障。它不仅能够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而且还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为此,我们应该重视党风政纪问题,创造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环境。它要求党员干部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要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以优良的作风来影响群众,从而树立起广大人民群众为之努力奋斗的强大正能量。

2.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执政经验和智慧,这对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有着借鉴意义。其中“修身为本”“明礼重德”“为善积福”等思想都对当下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这些思想可以有效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素质,有助于保持党组织先进性,从而实现党的领导目标。

3.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动力,增强他们爱岗敬业精神,树立正确职业观,坚定理想信念,从而更好地履行党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使命。这也符合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基调,体现了我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优秀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共通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和相通之处,二者都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并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当前时代条件下,要想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推进,就必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而优秀传统文化恰恰可以成为我党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的良好载体,能够有效提升学员的道德素养,对于培养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若没有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补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像空中楼阁一样难以支撑。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可以充实与完善我国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体系,使其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二)优秀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育人目标具有一致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理应担负起引领时代发展、传播先进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历史使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党形成优良道德品质的精神源泉,它对于增强学员理想信念、坚定信仰信念、培养道德情操有着积极作用。两者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当代学员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同时,优秀传统文化又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新时期我国社会的进步发展。因此,党校要充分发挥好这两大优势资源的价值,将其融合在教学内容之中,通过各种方式促进两者之间更好地相互渗透与交融,达到党校教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统一、相辅相成的目的。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要求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辩证看待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内的主流意识,“马克思主义也有自己独特的哲学基础”,而传统文化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基石。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对世界历史规律认识的最新成果,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把握得最为准确的指导思想之一。它所体现出来的与时俱进精神、以人为本理念等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在进行理论课程教育时,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既要学习先进文化又不能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唯有如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有可能继续发展,更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二)推动马克思主义思维和传统文化思维的交融

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其中蕴含着许多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生成的因素。一方面,传统文化自身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及行为准则等,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也包含着诸多优良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所以,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入到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中来,能增强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和民族气节,这无疑会大大激发广学员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

(三)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精神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理论性较强,“两课”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修养。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的思想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思考、探索并掌握其精神实质,使之转化为自觉行动。同时还要强化创新意识,提升综合能力,指导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服务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加快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两史一情”是对历史最好的诠释。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了解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而且还能从中得到思想上的启迪。而这种启示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给我们提供的重要理论依据。从实践出发来理解,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以达到我们的目标,即共产主义理想。从阶级关系分析,它要求大家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一切为了群众”,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就在于其始终坚持了群众路线,并将之贯彻于党的全部活动之中。马克思主义思想自被引进中国以后,经过传统文化的融合、改造和吸收,逐渐被中国化。因此,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是实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的内在需要,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

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实现路径

(一)完善保障机制,充分开发传统文化的优质资源

党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发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通过开设《中华传统美德》等特色专题课或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促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还可以结合校情实际,把弘扬中国先进文化与培育当代学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起来。同时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来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丰富课堂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向纵深发展,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要不断完善保障体系,确保党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取得实效,切实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真正将其转化为师生自觉追求的精神动力和行为方式。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体系

铸魂育人,教师至关重要,教师是孕育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加强党校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而师德则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之一。要构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的师德体系,就必须从制度上建立和完善“以德为先”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并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为实现“双一流”目标提供有力保障。另外,还需加强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课堂中去,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师生自身品质修养,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通过对学员开展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他们在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创新教学方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价值魅力

在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中,要善于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宝贵资源来激发学员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必由之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意义的理解,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接受并传承这些思想精华,给学员创造一个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达到培养学生“三全育人”之目的。唯其如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可能进入大学课堂,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真正做到用中华文化滋养民族精神、用中华民族精神塑造国家形象,增强我国人民凝聚力。

(四)依托网络平台,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载体

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将网络技术与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进行有效结合,通过网络这个新媒体阵地进一步扩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宣传力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更多可选择的资源渠道。通过不断实践总结,不断丰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从而实现其在基层党组织中广泛深入的传播与应用。

(五)构建长效机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实效

在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过程中,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员思想政治素质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党校教育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要想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必须注重对他们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高尚人格。此外,要加强评价体系的完善,建立以考核为导向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让广大学员把学习作为一种自觉行为,坚持党性的锻炼,切实提高学员的思想素质和政治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是实现其根本目的的关键,更是推进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求。为此,要充分发挥党校在意识形态领域“主渠道”作用,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资源中的转化,积极营造浓厚的氛围,由此进一步强化学员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源:《人生与伴侣》https://www.zzqklm.com/w/xf/3105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