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从王娜娜事件看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

作者:唐娟 罗彬来源:《视听》日期:2016-08-30人气:1232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日趋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网络无可争议地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与传统媒介的言论形式相比,作为一种新的言论形式,网络言论如今越来越深刻地介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们的社会认知、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甚至是行为变化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放的公共领域内,网民自由发言,根据每时每刻都在更新的新闻议题进行观点的交换,这使得网络言论传播迈上了实质性阶段。

网络这个信息平台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也使得弱势群体、边缘群体拥有了某种话语权。网络言论的活跃程度也前所未有,可以产生巨大的网络意见的压力,使得公权力机构、公众人物都不能忽视。例如:香港“占中”事件、“周亮解说门”、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等,网络意见对公权力机构形成较大的意见压力,促使他们加快事件的调查进度以及对当事人的查办。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互联网的应运而生,给言论传播添上了新的翅膀,加速了言论传播的速度,扩大了言论传播的面积。互联网作为载体,使得网民表达的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各种言论通过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广泛传播,在短时间之内,网络言论的传播为网络舆论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二、事件回顾

王娜娜,河南周口市沈丘县人,2014年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因为信息不符被拒,没能得到批准。2015年5月,她向交通银行申请办理大额信用卡,再次被拒,银行给出的原因是“学历不实”。交通银行方面审查的结果显示王娜娜是大专学历,而她本人资料上填写的却是高中。随后,王娜娜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进行查询,结果显示王娜娜于2006年7月毕业于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拥有大专学历。学信网上的资料显示名字、出生年月、身份证号都与王娜娜本人实际信息一致,唯独照片上却是一个陌生女孩。这个时候王娜娜才意识到十多年前自己并非落榜,是有人冒名顶替自己上了大学。

三、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说,舆论的形成一般分为六个阶段:问题的发生、舆论领袖的发现、意见的发生、事实与意见信息的传播、意见的互动与整合、舆论的形成。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某一舆论的实际形成情况往往要比这复杂得多。笔者认为,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应有以下几个阶段。

(一)公共问题的发生刺激意见的出现

威廉·葛德文说,我们的一切知识,我们的一切观念,我们作为有理性的动物所具有的一切,都是从此刺激产生的。这种刺激可能是社会的变动,也可能是较大的突发事件,特别是与多数人持有的信念相矛盾或与他们的心理期待相契合的事件,以及那些具有导火索性质的事实。任何社会问题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土壤中孕育并萌发的,公共问题由于和公众的利益直接相关,往往更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引发广泛关注。高考向来被认为是中国最公平的一个考试制度,无数的家庭希望通过高考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王娜娜事件一经媒体报道,就立刻使人联想到2009年曾轰动全国的罗彩霞事件。假设王娜娜没有去银行申办贷款,是不是她一辈子都不会知道自己考上了大学。为什么2009年罗彩霞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之后,王娜娜的故事和她如出一辙,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受害者?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可以公然利用别人的身份平静地生活?一时之间,众说纷纭,种种疑惑交织在一起。网民们争相发表意见,有人说顶替者偷了王娜娜的人生;有人说自己的舅舅在70年代也被别人冒名顶替,成了一辈子的痛;还有人说应该严惩涉事者以彰显教育的公平公正。网民不间断的转发和跟帖扩大了事件本身的社会影响,2016年2月26日《新闻1+1》专门做了一期名为“冒名上大学为何总能轻易上演”的节目,对于顶替事实进行了梳理,同时揭露了事件背后的利益链条。这期节目一出,在网上就有8.3万人参与评论。借助网络媒体即时传播的特点,该事件得以迅速发酵,以辐射的方式不断扩散,第一轮的网络舆论热潮被引爆,推动了事件的后续发展。

(二)意见的碰撞与传播

网络媒介突破了大众传播由点到面的单向性的传播方式,实现了双向互动的信息传播。在网络世界里,传统媒体“守门人”的权限被弱化,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言论的主体,可以自由讨论、交流意见,通过积极主动地寻找同盟军,在同一网站内部群体达成共识,从而形成舆论。最初王娜娜事件的新闻作为事实信息已经刺激了意见的出现。经过中央电视台《校方回应“女生被顶替上大学”:事件属实》、新京报《假“王娜娜”被解聘 9名责任人受处分》等有较大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媒体报道后,人们关于该事件的意见信息逐渐碰撞、交汇,形成了一个观点的自由市场。随着讨论范围的不断扩大,网民们个人的意见已经汇聚成了社会意见,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大家基本上都由最开始对王娜娜的同情转为对顶替者的痛恨,由关注受害者的命运转为对涉事者的指控,由情绪化的宣泄转为理性的判断、分析。这个过程中,像中央电视台、新京报等一些主流媒体充当了舆论领袖,网民关注的焦点成为公众设置的议题。这些意见在网络这个环境中被集纳,主导了网络舆论的发展方向。

(三)意见的归纳与舆论的扩散

经历了舆论领袖的发现、事实与意见信息的传播、意见的互动与整合后,意见的归纳与舆论的扩散是舆论形成的最终阶段。前期各方意见的发表、碰撞、交汇,到了这一阶段逐步形成相对一致的社会舆论意见。在王娜娜事件当中,关于两个女孩错位人生的思考,对于教育制度公平的拷问,以及真相背后的追踪等等,都是不同利益群体表达出来的意见。截止到2016年4月底,基本上网络舆论都朝着支持王娜娜法律维权的方向发展:《河南被顶替上大学女子:望顶替者在媒体公开道歉》《处理“王娜娜事件”别开法治倒车》《王娜娜事件的最终真相是什么》等报道下面都有上万条的评论。不难看出,冒名顶替上大学案件中,之前关于人肉顶替者张莹莹,痛斥学校招录工作的纰漏,甚至质疑背后有人贩卖高考指标等分散而零碎的意见经过不断的跟进报道后,迅速发酵,各种声音慢慢有了交流、互动,网民的意见逐步趋于一致,都将焦点转移到了王娜娜如何进一步维权上来。这种近乎统一的意见成为一种社会力量,推动了事件的发展,使得调查结果越来越明晰,最终13名涉事人员都受到了应有的处罚,当事人的合理身份得到社会认可。至此,王娜娜事件中的网络舆论算是最终形成,支持受害者维权、要求严惩涉事者这两种观点引发了大家共鸣,经过报道的跟帖与评论,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意见,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浪潮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空间及技术层面上延伸了公共事件的舆论话语平台,民意汇聚而成的社会情绪、社会态度获得了直接的表达途径,舆论也由此变得更加多元和复杂。多数人的意见通过网络能够得到畅通的传递,表达自由的权利也得以实现,数以亿计的普通网民,不仅是各类传统媒体的受众,还是信息的掌握者、各种观点的持有者,当然也是事件的参与者,他们的赞同或质疑均可通过手中的媒体发布,众声喧哗已然成为当前网络舆论的常态。当然,网民的素质良莠不齐,他们的观点中多多少少夹杂着情绪化的宣泄和非理性的表达,这导致网络舆论的不可控性也在增加,影响网络舆论生成的因素日渐增多,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随之愈加复杂。研究和把握网络舆论形成和运行规律可以为舆论引导提供必要的依据,因此探究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