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采薇简考-文化论文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陈波玲来源:《东京文学》日期:2012-08-02人气:2180

一,先秦时期:实用

《诗经·小雅·采薇》是“采薇”的最早记载: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日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日归日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戌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日归日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盛,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在这首诗中的“采薇”是起兴,生动地展现了戌卒生活的艰辛。同时,通过薇草细微的变化,形象地传达了时间的推移:“薇亦作止”。这个时候,薇草刚刚发芽; “薇亦柔止”,薇草长大了,正是柔嫩的时候; “薇亦刚止”,薇草的茎叶已经有老义硬了。随着薇草的生长变化,时光在不断的流逝。对久戌未归的将士而言,草木荣枯、季节更替,内心平添的戌役愈发漫长难熬之感,思念愈发浓烈之愁,因此他们“忧心烈烈”, “忧心孔疚”。然而这里的“采薇”仅仅只是作为修辞手法的兴吗?答案是否定的。穿越历史长河,我们似乎远远看到一群面带饥色的戌卒,在荒坡上采着薇草,望着故乡的方向。计算着归家的日期……因此, “采薇”在这首诗中具有双莺意义:兴戌役之艰辛和采摘薇草以充饥。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云: “薇,山菜也。茎叶皆似小豆。蔓生,其味亦如小豆,藿町作羹,亦可生食。”又《史记·伯夷叔齐列传》云:“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乃饿且死而作歌。”

换言之,无论是身处社会底层的戌役在边的士卒,还是曾经贵为孤竹国公子的伯夷叔齐。他们采薇都是为了不亡于饥饿。

然而,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给后世诗歌开创了诸多文学或者文化传统:《诗经·小雅·采薇》的主人公是一位久戌边关的下层士卒,他登高望远,可日光无法穿越长距离的空间,只有通过情绪将自己的愁苦寂寞和忧心传递出去,与他魂牵梦绕心绪相连的是遥远的家.家中也许就是《诗经·秦风·君子于役》里的那位站在门边将思绪传往廖远边关丈夫的女子。寂寞、思念、担忧在心绪两端是平衡的、共同的,愁苦、怅惘、期待的心情将这端的征夫与彼端的思妇联接起来,互诉衷肠,形成了“征夫一思妇”的诗歌传统。值得一提的是,在倾诉了前面所述说的低沉的苦闷愁绪后,大敌——猃狁当前,这种愁绪立刻升华成一种慷慨激昂的爱国豪情和保家卫困的高度责任感: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骥鹱。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高大的戎车、雄壮的战马、整齐的军容、精良的武器、威武的统帅、英勇的士卒。诗人虽然没有正面描写刀关剑影的战争场面,但我们透过装备的精良和将士夜不解衣的侧面描写,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岂不日戒,猃狁孑L棘”激烈的战斗情景和将十们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因而,后世许多研究者就其归入战争诗歌的范畴。

而《史记·伯夷叔齐列传》文本本身所要强调的是伯夷叔齐的礼让和仁义精神,可其“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却开创了中国诗人的隐逸传统——“遇则仕,不遇则隐”。虽然如此,此时的“采薇”仅仅只是一个采摘薇草的动作行为,这个动作行为背后并无深刻的文化内涵。也就是说,此时的“采薇”处于实用阶段。

二、魏番南北朝:象征

这个时期最先写“采薇”的是曹丕,为我们所熟知的是,曹不长期随父亲在外征战,也许是缺乏其父的豪情,或许是其有切身的体验,不论是写征人还是思妇,他都用工丽绮练的语言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溪谷多风,霜露沾衣。野雉群锥,猿猴相追。还望故乡,郁何垒垒!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汤汤川流,中有行舟。随波转薄,有似客游。策我良马,被我轻裘。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这首诗一开始就描写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按心理学家的观点,人一旦面临}l{难或危险,最简单也最无意识的行为就是将自己的心灵安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家就是那个安全的地方。因此诗歌接下来便写到思乡,这种情绪如抽丝,越来越长,没有断绝……问题归于“采薇”是,我们不禁思考,这里的“采薇”是否仍有实际行动。从诗中“策我良马.被我轻裘”句分析,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地位明显要比《采薇》里的那位戍卒要高得多,甚至叮能就是作者自身真实的写照。虽然此时曾丕并没有登上帝位,但其父名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为天下霸主,其尊贵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换而言之,艰苦的军旅生涯他是亲历的,但是实地去采摘薇草并不可能的,只是用“采薇”喻艰辛征途。这里的“采薇”,其实用的功能褪化,转而强化了军旅艰辛的内核,完成r由实用列象征的转化。这个时期通过“采薇”来象征征途不易的还有谢灵运的《苦寒行》:樵苏无夙饮,凿冰煮朝餐。悲矣采薇唱,苦哉有余酸。

另一方面,魏晋南北朝被目为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乱世:战乱不断、政权更替频繁,以及由政权更迭所带来的宫廷内外斗争的激烈。一批又一批的士人成了乱世的牺牲品,夏侯玄、嵇康、陆机……其原因有二:一是“乱世英雄”的观念深深扎根于中国诗人心中,他们有着高远的政治抱负,希望在在乱世中成就一番事业。 “时势造英雄”,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成为英雄的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因此,一幕幕悲剧在历史的不断前进中上演着。二是由于政权更迭频繁,一个新的王朝对忠于旧朝或是与旧朝统治者有密切联系的士子是有抗拒心甚至是无法容忍的。就嵇康而言,为吕安作证,与吕巽绝交,只不过是刚从曹氏家族手中夺取周家政权的司马氏除掉他的一个借口,真正的原因在于他是曹氏的亲族。

嵇康临终前所作的《幽愤诗》: “予独何为?有志不就。微难思复,心焉内疚。庶勖将来,无馨无臭。采薇山阿,散发严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作为一个清醒的智者,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冲动而不计后果的义举——为吕安辩护使自己卷入了政治漩涡.没有坚持自己最初的“任其所尚.托好老庄”的心境。这里的“采薇山阿”已经完全脱离了实用的功能,发展成了一种远离污浊复杂世间、隐遁于山林间的一种象征。而同时代的另外一位“醉”着的清醒者阮籍,在其《咏怀诗十三首·我徂北林》和《咏怀诗八十二首·步出上东门》中两次写到伯夷叔齐采薇之事:

夷叔采薇,清高远震。步出上东门,北颦首阳岑。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树林。良辰在何许?凝霜沽衣襟。寒风振山冈。玄云起重阴。鸣雁飞南征,韪鸩发哀音。素质游商声,凄怆伤我心。虽然阮籍的诗风以“悲愤哀怨,隐晦曲折”著称,但结合其《首阳山赋》,我们不难看出阮对伯夷叔齐的推许,对他们能远离世务、隐遁山林的企慕.当然也有借伯夷叔齐之事来传达自己无法倾诉的无边凄怆与伤感。

因而,“采薇”通过嵇康、阮籍的创作,成为了厌倦俗务、隐遁山林的高洁脱俗的精神内核的象征。

另外,由于《采薇》是一位打了胜仗归家的士兵所吟唱的诗歌,因此“采薇”在后代也常被用来作为从战场上凯旋归来的一种象征:凯入同高宴。饮至均多枯。昔往歌采薇。今来欢扶杜。善战惟我皂。胜之不窥户。推毂授神漠。馀壮终能贾。浩荡金莒溢。周流玉觞傅。
《梁诗卷六·沈约·正阳堂宴老凯旋诗》

三.唐宋及以后:文化载体

自唐宋以后, “采薇”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由于其受到后世文人的着意赏识,一系列与“采薇”相关的食薇、咏薇、画薇衍生出来,并以此等作为其情志和气节的寄托。

苏轼在黄州有写一诗一《元修菜》赞美“薇”云:“润随甘泽化。暖作春泥融。始终不我负,力与粪壤同。”更是在诗歌最后吟咏:我老忘家舍,楚音变儿童。此物独妩媚,终年系吾胸。君归致其子.囊盛勿函封。张骞移苜蓿,适用如葵松。马援载薏苡.罗生等蒿蓬。悬知东坡下,瘠岗化千钟。长使齐安人,指此说两翁。其饱含感情的吟咏,不仅流露出与《采薇》相契合的思乡之情,更是他处在黄州时的心态和人格的写照。
类似的吟咏还见于陆游的诗中,只不过所表现的是不一样的情致,其《巢菜诗》云:

冷落无人佐客庖,庾郎三九困讥嘲。此行忽似蕃津路,自侯风炉煮小巢。

虽然其诗明显受到苏轼的影响,但“自侯风炉煮小巢”的雅人韵致,又为采薇别添一种情致。

南宋四大画家之一的李唐海根据伯夷叔齐的故事画有一副《采薇图》。图中的伯夷正面倚树而坐,须发蓬长,面带饥色,瘦骨嶙峋;而儇Ij身倾坐的叔齐则似匍匐于地,一副弱不禁风状。但画中人物形瘦而神不散,体弱而气不衰:伯夷目光锐利,神态自若;叔齐表现出一副专心聆听兄长教诲、惟兄长之命是从的样子。这正是贫贱而不改其节的“首阳采薇”精神更为生动传神的表现。

此时,“采薇”不再局促于战争、怀乡、隐逸的空间,推向更广阔的外延,承担着作为文化载体的使命。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