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动画中常用的人物塑造方式-电影论文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电影文学》宋瑶日期:2012-10-01人气:1911

  美国的动画作品由于一直以来的受众群定位为儿童,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创作人都刻意把人物类型化和简单化,用外在突出而夸张的特点来弥补人物本身个性的单一性和不变性。当你面对的受众群为儿童的时候,你所创作的动画中的人物要简单,但是不能无趣,没有特点,正是由于人物个性的简单化,因此在个性、行为、动作、造型等方面要有其独特、夸张、让人过目不忘的特点。

  动画不同于实拍片,实拍片对人物的塑造可以细致入微,尤其是演员在展现人物个性的时候可以利用丰富的表情和形态来进行外化表现,但是动画不同,由于技术和受众群等原因,动画中无法表现过于复杂的人物个性,人物的个性简单而夸张,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个性显而易见,有一到两个独有的性格缺陷,个性表现越夸张越好。

  随着动画的发展,其受众群的范围也不断扩大,由儿童扩大到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动画作品渐渐崭露头角。青春期,这是人生中变化最为复杂和微妙的年龄段,青春期的孩子由于心理和生理的变化,越来越关注自己,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不管生理还是心理每天都处于变化之中,彷徨,不确定性,极其容易受他人影响。没有正确的价值趋向,自信完全是来自外界对他的认同,而不是自身。生理的变化使他们有了“成人感”,而心理的不成熟又与之相矛盾。针对这个时期受众群塑造的人物如若依旧简单而只是个性突出夸张没有变化的话,很难再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产生移情效果。因此人物的个性创作也越来越复杂化。

  对于动画电影的人物创作而言,人物创作一般分为三类:固定型、揭示型和变化型。

  (一)固定型

  人物个性自始至终没有变化,并且在影片一开始就将其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影片一开始就喜欢上人物本身,产生“移情”,当人物再发生事情或冲突时观众才能对其倍加关注。这是动画电影中常用的人物塑造方式,如动画电影《龙猫》中的小姐妹就是典型的固定型创作方式,影片在一开始就把可爱、积极、乐观的姐妹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二)揭示型

  揭示型是指人物的个性有多个方面,在影片发展中,人物的个性会结合事件逐一向观众展开;人物的个性在故事最初时没有完全显现,而在故事发展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冲突阻碍而多层次地展现出来。

  (三)变化型

  变化型,指的是人物的个性在故事发展之出和故事结尾有很大的出入,变化原因便是你所设计的事件对人物个性的影响,一般的动画影片中的个性变化便是人物自身个性的“完善”过程,故事初期的个性在结尾处得以完善或者改变,完成在影片中人物“成长”的过程。比如《超人特工队》中两个小孩子的塑造,《魔女宅急变》中的主人公,《千与千寻》中的千寻等,这种塑造方法一般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在影片初期的设计中体现人物的缺陷或是人物与现实的冲突感,在之后的整个故事中,这些缺陷和冲突感会由于环境的突然改变让人物从被动改变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能动地主动改变,在影片结尾处人物会得以成长,个性会得以完善。而影片初期的这些缺陷和冲突感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结合现实环境中的受众群的一些普遍的特点进行筛选和类型化,这样的设计很容易调动观众的情感机制,让他们很快地进入情景,在故事中进行“角色扮演”。

  人物的个性复杂或者简单要根据其在故事中的地位所决定,大家都知道塑造一个复杂的人物需要占的笔墨很大,它要和所设计的动作和事件融合为一体,因此不能把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设计成具有复杂个性的人物,次要人物可以有夸张的个性,但一两个就好,不要过多,人物越多,人物个性的简单化越要明显,“简单人物”不代表“人物简单”,“简单人物”也要有其个性,越简单的人物这种个性越要设计得夸张、极致,就像他的标签一样。

如何让动画人物取得观众认同

  “人物”在这里指的是拟人化的人物创作,因为动画中的人物不见得都是写实风格的人物设计,但是主要人物一般都具有“拟人化”的性格特征。

  一部作品中的人物是否吸引人很大程度取决于其中人物是否能激发观众对角色扮演的渴望以及剧中人物的生活满足了观众“对他人生活窥视的欲望”,观众能在剧中人物的身上得到情感转移,这也是观众选择继续看下去的直接原因。看戏其实就是在看其中的人物,人物的成功塑造不但能够快速调动观众的“情感”和“想象”机制,从而产生“移情”效果,到底塑造什么样的人物能够一直保持观众的注意力,什么样的人物塑造容易让观众产生移情效应,进行角色扮演,又是什么样的人物能激起观众“偷窥”的欲望呢,便是我们在人物塑造时需要研究的。

  观众之所以喜欢你所创作的人物的一大原因是可以在剧中满足“角色扮演”的渴望,而他们之所以希望进行“角色扮演”,是因为剧中的人物可以替代他们完成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完成的事,从而达到对现实挫败不满足的宣泄,暂时移情后,产生自己心中的期望得到暂时的满足和弥补的心理。

  什么样的人物才能快速地让电视机前的观众进入“角色扮演”的状态呢?

  (一)人物具有类型化特征

  所谓类型化,就是将受众群的个性特点类型化,用于创作人物。

  把观看动画电视电影受众群分类,并将其自身特点,尤其是弱点进行类型化,进行人物创作时,类型人物身上体现的特点要贴近受众群自身的特点,塑造和受众群特点有相似之处的类型化人物。人们很容易放大自己的缺点和自卑感,这种自卑感是由心而来,观众很容易把作品中人物的缺点联想到自身,并快速移情,把剧中的人物当成自己的替代。塑造类型化人物要“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便是和受众群一致的特点类型化。

  (二)人物具有“期望式”的类型化特征

  所谓“期望式”的类型化,是将受众群的心理需求个性类型化,并将其融入人物塑造中去。

  由于观众希望“角色扮演”的目的不是为了重复现实中的自己,而是希望在“角色”中完成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来让自己心里的期望得到暂时的满足。如果人物设计完全“家庭式”,和受众群本身完全一样,也许会无法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

  相似但是有受众群羡慕的,希望自己也能做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达到的个性特点会满足受众群“角色扮演”后弥补心理的方法之一。现实生活中的挫折与不满足,通常是无法立即获得改善的。所以,“期望式”的类型人物给观众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间,让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心有戚戚焉的共鸣,有着抚慰情绪,让人暂时忘却烦恼,有逃避压力的作用。选择塑造和受众群有相近之处的类型化人物,却又带一些受众群常常向往却又没有的个性特点,以便可以快速地让观众进入角色扮演,产生移情效果,满足心理需求。电影本身便不再是看别人的故事,而是下意识地移情到自己的身上。

  一部类型化人物的动画作品,其必须具备“家庭式”的类型化特征,而其是否具备“期望式”的类型化特征则要根据主事件的选择而定。

  总之,动画电影中人物的塑造有其一定的创作方式和依据,在进行动画人物创作时我们要结合不同的需求进行合理的人物创作,人物创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到电影的质量和水平。

文章来源于《电影文学》杂志2012年第16期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