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塔可夫斯基到萨金采夫
1953年,随着斯大林的逝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不再是“苏联学派”不可撼动的金科玉律,同时随着费谢沃洛德·普多夫金(V.I.Pudovkin)完成《波罗特尼科夫·瓦西里的回归》不久便撒手人寰,名噪一时的“蒙太奇派”也开始衰落,苏俄电影语言也不再桎梏于谢尔盖·爱森斯坦(S.M |
从“中国电影”到“中国学派”:一种基于电影实践层面的探讨
“中国电影学派”之成为热门议题,虽可以从历史中寻找端倪或追溯踪迹,但更是随着中国电影的当代发展应运而生的。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有关“中国电影学派”的探讨,以及在此基础上生发的各种创作与话语实践,都可以用一种症候式的眼光来进行阅读,将其从狭义的概念认定与命名中部分释放出来, |
“即兴表演”美学研究
一、“即兴表演”的起源与发展即兴表演(Iimprovisational performance)作为一种表演方式,最早可追溯到16-18世纪的意大利“假面戏”。“只有一种喜剧形式是、并且始终是属于这个民族的,即没有剧本和即兴表演的‘假面戏’。”[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本在 |
中国电视剧审美创作与类型叙事的新态势
在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历史上,2017年注定是值得重点关注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国电视剧产量虽然下滑,但是却精品佳作迭出,中国电视剧创作,呈现出从数量增长转型为质量提升的发展态势。据国家广电总局网站发布的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电视剧共有313部获准颁发发行许可证,创2011年以来 |
协商、中立、对抗:当代媒体环境中“跑线记者”的话语策略
当代媒介环境是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以社交媒体为核心的新媒体的共生。在这种环境中,“跑线记者”这种传统生态保留了旧的机制,也出现了新的现象。长期以来,“跑线记者”是媒体与政府机构之间形成常态性关联的纽带,纽带性关系或明或暗地影响到他们的报道立场,当然,这种立场也是通过一定的话 |
网络环境下如何正确界定刑事商业诽谤?
2018年4月的“鸿茅药酒案”,在舆论质疑声中,当事人以道歉换取企业“撤回报案”,而此时已被羁押一百来天,并引发应激性精神障碍住院治疗。①本案使得刑事商业诽谤案进入公众视野。近几年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自媒体全面普及,我国刑事商业诽谤案有哪些新变化、新特点?通过审视此类案件的判 |
媒介再思:报刊史研究的新路向
最近又翻了一下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和梅洛维茨的《消失的地域》。凯瑞在书里面的一句话过去一直没有引起我的注意。他说,在媒介问题上的理论空白,使我们在通往具体的研究之路上必然要走许多弯路。①有意思的是,这句话是从他自己关于电报研究的说明中引带出来的,可见是有经验基础而不是凭空推 |
技术革命、市场逻辑与“脱口而出”的新境界
在国内电视谈话节目发展20多年之后,网络谈话节目借助新媒体乘势而起或者说崛起似乎是近年来一个不争的事实,搜狐网有篇文章称,“2014年是网络谈话爆发的一年”[1]。这一年,《晓松奇谈》《吴晓波频道》《听青音》《大鹏嘚吧嘚》《罗辑思维》等节目表现十分抢眼;2015年,《夜夜谈》 |
规则、随机性、符号:作为意义生产模型的“游戏性”及游戏的媒介特质
游戏作为强势媒介,一方面因为成瘾、暴力等社会问题引起关注,另一方面又因为其强交互性等特点而被指认为互联网主流的传播范式。目前关于游戏意义生产的研究仍然主要停留在符号学与叙事学的范畴,“交互性”被作为一个行为层面的、空泛而模糊的概念来区别游戏与其它媒介。而对交互性本身缺少意义基 |
从个体形象到国家形象:基于微观视角的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政治经济等硬实力的重要体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外向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倡议所提出的共同愿景和精神内涵使得中国国家形象展示更为全面和丰富,更有利于展现大国魅力。各国的交流互动增进了友谊,也为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提供了良 |
“在媒介之世存有”:麦克卢汉与技术现象学
长久以来,学界对于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媒介理论的理解仍然是晦暗不明的。一方面,存在着主流学界公认的“技术决定论”(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传统,将麦克卢汉、英尼斯(Harold Innis)归于一派,强调媒介处于塑造 |
拯救报业:关键问题与可能方案
进入新世纪之后,欧美报业的生存困境渐成这些国家新闻业界与学界的讨论重点。近年来的新闻研究英文文献普遍认为:报业危机在美国和欧洲广泛存在,尤以美国的报业危机程度最深。[1]一项研究发现,许多关于报业危机的报道都含有“死亡”意象。[2]报业能否在数字时代“幸存”下去这样的问题成为 |
虚无主义的中国样态及其批判
虚无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的重要思潮之一,在全球化扩张过程中涌入中国社会。由此带来各种各样的虚无现象,对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虚无,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的虚无,业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危害性因素。对此,我们必须对 |
新时代与思想政治教育新定位
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首先要认识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新时代为当代人的生存与发展赋予了新内涵,对培育时代新人提出了新任务,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一、认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时代既是时间概念,也是空间概念。从时间而言,时代是根据一定的社会主要矛盾而划分的历史时期 |
网络问答社区中青年舆论呈现特征与引导策略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Web2.0技术的兴起和网络社交服务的迅速普及,以“提问—回答”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网络问答社区应运而生。而在五花八门的问答网站中,“知乎”是其中蓬勃发展的佼佼者,其分享内容专业化、用户主体平民化、讨论效果理性化、运行方式社交化的特征吸引了越来 |
网络伪善言论的表现、成因与对策
网络为人类创建了自由开放的信息交汇空间,进入这一空间的人都可以成为网络言论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同时也成为海量信息的受众对象。网络言论的即时性、汇聚性特点使人类的话语交往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但其中一些非理性的、错误的言论也危及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了加强网络治理,我国近年来制 |
青年网络怀旧现象的社会文化景观及其引导策略
近年来,网络空间中的青年集体怀旧现象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社会文化景观。2017年至2018年的岁末年初,中国网民的朋友圈突然掀起了一阵晒18岁照片的热潮,“我的18岁”成为2018年最先兴起的网络流行热词。从根据备受新生代中国青年喜爱的青春文学作家“八月长安”的同名小说改编的青 |
以文化人过程中的协同问题研究
以文化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以文化人实践发展,需要深入认识和科学把握以文化人的内在规律,以文化人过程中的协同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重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点问题探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保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韩震教授曾分析指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多年来一直关注该问题的研究动向,对社会主义核心 |
范式转换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定位
范式作为一种规则与思维方式,是学科共同体进行研究的基本遵循,“以共同范式为基础进行研究的人,都承诺同样的规则和标准从事科学实践”[1]。在这里,范式为学科发展提供基本的思考维度和研究方法,深刻影响着学科共同体的研究行为和学科体系的建设发展。而范式的转换,即从一个旧的范式向新的 |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