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瞭望者--从美国大众报刊透视西方近现代新闻事业性质和功能的变化
在商业报刊逐渐显露弊端的同时,自由至上主义理论日益被人们重新审视。大众报刊的兴起就是对自由至上主义的一种反动,自由至上主义让商业报刊趋向利益,而大众报刊重视公众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二十世纪影响新闻事业的社会责任理论的萌芽。一.大众报刊兴起的根源除了思想土壤以外,大众报刊 |
浅析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的传播策略
一.国内网络综艺的兴起(一)发展历程回顾近年来,随着主流意识形态对国内广播电视行业不断地加紧宏观调控的节奏,在此形势下,广电节目的类型、题材、播出时长、效果评估等微观层面均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深度调适。在"一剧两星""限娱令""限 |
湖南卫视娱乐节目及娱乐文化的"外溢"效应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1997年湖南电视的上星,历经20年来改革创新发展,湖南卫视相继推出《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快乐女声》、《快乐男声》、《天天向上》、《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向往的生活》等一系列最具影响的综艺娱乐品牌节目,并在全国形成了广泛的娱乐文 |
突发事件中政府公众号舆论引导作用研究
一.引言在突发事件中,政府公众号的信息发布是否及时、全面、精准、透明,舆论引导是否积极、正确、有效等,尤为关键。本文选择市震川路于海明致刘海龙死亡案为例,说明政府公众号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起舆论引导作用的发挥,探讨研究政府公众号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的症结所在,并寻求问题破解途径。 |
5G时代下,数字出版内容的探索路径
2019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广电四家企业发放了5G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5G商用元年。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自问世以来,便凭借其高速率、大容量和低时延等特点,给我们当下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重大冲击。出版行业也同样面临5G技术带来的 |
面向数字化的编辑出版学转型--21世纪以来数字出版研究综述
数字技术在全球范围各个领域引发了生产和观念上的革命,出版行业也不例外。数字阅读渗透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数字版权则重构了整个出版产业链。编辑出版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根植于出版行业,因而编辑出版学需要面向数字化转型,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到教育模式和科研阵地,再到成果积累,对接数 |
以实效为目标,以融合理念做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
一.近年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状况的实效分析1.2015—2019年高校出版社入选主题出版选题情况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主题出版选题中,2015年高校出版社入选11种图书选题、2种音像电子选题;2016年高校出版社入选11种图书选题、1种电子音像选题;2017年高校出版入 |
连接赋能、价值共创与资本驱动--出版融合生态重构的关键
中国互联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上半场"进入到"下半场"。互联网"上半场"完成规模化的连接,并在用户流量的基础上形成了规模经济的商业模式。互联网"下半场"个体实现了自由参与多元连接,创造更高 |
智能化,引领出版融合创新发展
智能化是指事物在网络、大数据、物联网尤其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所具有的能动地满足人各种需求的属性。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进入了智能时代,智能化成为席卷多个行业的一股潮流,出版业也位列其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智能化给出版业带来的影响,积极思考出版业与智能化的融合,对出版业的 |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出版融合走向纵深--以高水平新闻出版智库建设为视角
一直以来,新闻出版智库作为意识形态属性鲜明的新型智库,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历程中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方面,为党和国家制定、发布宣传思想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等提供了重要支撑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有力推动了新时代新闻、出版、广电等行业的转型升级,为新闻、出版、广 |
浅谈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特征与困境
一.两种大屠杀题材电影的创作和对比几乎所有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研究都有一个心照不宣的参照物——发生在同时异地的犹太大屠杀。有关犹太大屠杀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并且形成了体系,"拿来"即可套用、类比。但是犹太大屠杀的研究者并不认为发生在欧洲的惨剧与南京大屠杀性质相 |
《摇摇晃晃的人间》——用镜头语言散发诗意魅力
弗洛伊德理论提到当一个人的欲望过于激烈而无法满足时就会化作艺术。余秀华将宿命寄托给诗歌创作,用文字语言诗歌的题材去描述自己的不堪,安慰着她摇晃的身体和不甘的灵魂。范俭认为如今我们的生活缺失诗意的存在,生活中被充斥着太多物化的东西,他关注点并不是文学性题材的诗歌,而是在于生活中 |
跨境学童的存在与迷惘:从电影《过春天》看国产青春片的语境突破
随着国产电影市场的繁荣发展,电影题材也愈发多元,加之年轻人对观影数量及质量的需求升级,国产青春片发展态势积极。虽从2013年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以来,国产青春片难逃剧情俗套、题材同质化的窠臼,但电影制作者也一直在文本表达和审美艺术上进行探索,尤其是近两年,出 |
微信公众号中政治传播的发展探究
"政治传播是政治共同体政治信息的扩散、接受、认同、内化等有机系统的运行过程,是政治共同体内与政治共同体间的政治信息的流动过程。"「1」当下,公民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就是政治传播,也是全媒体时代下一种重要的政治现象。从2013年微信公众平台的兴起,主 |
青春迷茫中被点亮的光——浅析国产青春片《谁的青春不迷茫》
一.以IP之名,重编剧本之形《谁的青春不迷茫》改编自刘同的同名小说,但与同是改编自小说的青春电影《匆匆那年》和《左耳》不同的是,《谁的青春不迷茫》原著其实是一本刘同个人的十年成长日记,全书以短篇散文的形式出版。因此与其他在原有连贯小说剧情的基础上进行剧本改编的IP改编电影截然 |
TV2.0时代电视节目如何增强吸引力——以《开讲啦》为例
一.TV2.0解读美国《连线》杂志最早提出了TV2.0的概念,该概念将传统电视与现代网络媒体进行了充分的融合。在促进内容、平台等资源的共享、电视功能升级换代以及对以往电视节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并最终加强了电视节目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增 |
数字经济视域下出版融合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一.数字经济的内涵及特征数字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技术手段加持下规模增长更为迅速、更能创造巨大商业价值的经济形态。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数字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其代表的是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形态。在第五届互联网安全领袖峰会上,由腾讯生态安全研究中心 |
出版融合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探析
2015年4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财政部发布《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顶层设计上强调了出版融合发展的重要性。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为推进出版融合发展指 |
出版融合视域下出版业的战略取向和顶层设计
一.出版融合的现实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出版领域,社会基本矛盾的体现也较为明显,读者的阅读需求层次逐渐丰富,阅读偏好逐渐多元,阅读期待逐渐增加, |
推动本土文化在影视广告传播的主要策略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影视广告伴随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也飞速进步着。传统媒体下的影视广告特征多是通过精美的制作、唯美的画面、直白的口号进行产品宣传从而吸引观众兴趣,进而激发观众的商品购买欲望。这种方式曾经成为最有效的一种营销载体。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播渠道的巨变,传统媒体下反复播 |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