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乡村电影中老人形象的边缘性建构
乡村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空间,也是电影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乡村电影以乡村现实为创作源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展现了不同的乡村景观与乡村百姓的精神风貌。近年来的乡村电影基于乡村现代化转型这一历史趋势,创作了诸如《老驴头》(2010)《Hello,树先生》(2011)《告诉 |
《过昭关》:乡土文化的柔性表达
在乡村题材电影中,大多数电影表达乡土文化的手法多为展现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其中城乡的矛盾和冲突最为常见,多以夸张的表现形式,将城乡矛盾和乡村社会的种种冷漠直观地展示在荧幕上。而霍猛导演并未将这类碰撞残酷揭露,而是夹杂了一丝浪漫情怀,对乡土文化进行柔性表达。柔性概念源于物 |
媒介融合视域下体育类综艺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传播应运而生,而媒介之间的界限也日趋模糊,媒介融合正逐渐成为当代一种新的媒介现象。借助互联网的助力,《这!就是灌篮》重磅来袭,成为最近几年来最具代表性的集真人秀、娱乐、体育于一体的网络节目,自节从开始播出时,就赢得观众们的一致好评,新浪微博官方话题发 |
文化菱形视域下当代中国动画电影产业发展机制研
2015年十月文化出品的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惊艳的姿态出现在国人面前,以9.49亿票房斩获当年暑期档动画片票房冠军,开启了中国动画电影元年。2019年,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出品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35亿的累计票房一跃成为中国内地影史动画片票房冠军,累计 |
菏泽牡丹文化的创意转化与当代呈现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提出,全面促进文化繁荣兴盛,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塑造文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校绿色校园建设路径探赜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战略目标要求,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独特的“六观”及伟大实践,即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和生态观。具体到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其意义在于擎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统领 |
中华优秀文化融合发展的儿童阅读推广探析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一个人 |
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发展的战略转型
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视产业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战略转型。在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加强与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新兴产业的融合,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本文将探讨在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的战略转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视频内容的生产和传播越来越容易,而且用户的需求也 |
我国文旅产业的发展脉络与研究热点
1 引言近年来,文旅产业以旅游业为依托,形成了“旅游+”的运营模式,包括文旅文创、文旅农业、文旅康养等。其中,文旅康养这种旅游新业态满足了现代人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尤其是在乡村开发的文旅康养产业项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本文通过对国内有关文旅产业发展的研究论文进行 |
文化自信视角下钦州坭兴陶创新发展探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钦州坭兴陶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与宜兴紫砂陶、建水紫陶、荣昌安富陶齐名。钦州坭兴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突破自我,不断学习,努力与时俱进,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成果。身在广西钦州,决定尽自己绵薄之力,对坭兴陶的创新发展道路进行大胆探析,对中华文化优秀遗产的创新性 |
数字媒体视域下虚拟现实技术在“万里茶路”中的应用与晋商文化传播
一万里茶路现状分析1万里茶路中的晋商文化从明至清,历时200余年的万里茶路,是欧亚贸易大联盟的开山之作,更是地球经济全球化的起步前沿。在茶路传播过程中,晋商不仅使国外认识了中国茶叶,同时也传递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以诚取信、以仁取利”的信条随着其足迹被带到遥远的异国他乡。晋商之 |
传承与超越:数字虚拟技术下的羌绣非遗保护研究
一、引言在《史记·六国年表》中,西汉杰出的史学家与思想家司马迁曾挥毫写下:“禹兴于西羌。”此言非虚,居于岷江上游的羌族,其历史之悠久,犹如江水之绵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羌绣则体现羌族自身内涵和魅力,也是承载羌族文化精髓的物化代表和象征。其 |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深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本质联系,不仅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议题,也是乡村生态文明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物质文明建设的必然需求。这一过程不仅旨在恢复乡村的外在风貌,更在于重塑其内在灵魂,使之成为文化自信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生动范例。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 |
菏泽市黄河滩区农业生产习俗之研究
黄河民俗文化是以北方麦黍农耕文化为基础的 , 它哺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传统民俗遗产 , 绘声绘色地展现了北方大地独有的勇武风格和粗犷气漩,非常值得我们去挖掘和探究。近年来 , 笔者作为一名民俗工作者,曾多次走进菏泽市内的四个沿黄县区, 了解到了不少黄河 |
自媒体时代自强不息精神的文化传承
一、自强不息精神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自强不息精神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神话和传说,孕育于先民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实践活动中。而自强不息精神真正上升到文化层面和理论高度,得益于孔子对自强不息精神的言传身教,自此之后孔门后学和诸家学派秉持对“自强不息”相近的价值取向,自强不 |
乡村振兴战略下群众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引言: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乡村现代化的意见》》将乡村建设放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地位。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根本。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 |
近现代广东版画多元文化研究
版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至今已有千年之久。世界著名的咸通版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成于公元868年,是中国最早的版画年代。在公元9世纪时,中国就已经有了非常完善的木刻版画艺术。从唐朝的佛经到明清的话本小说、年画、画谱等出版物,都存在着大量的浓缩隽永的 |
论档案文化在社会记忆建构中的作用
档案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记忆。它以档案为载体,以凝结在档案中的社会信息为基础,通过档案的形成、管理、利用等活动,在社会层面上建构起集体记忆。档案文化传承历史,见证时代,是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档案文化在社会记忆建构中的作用机制,对于传承文明、 |
陕西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发展水平研究
1引言随着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文化成了一个衡量国家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现在评论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仅仅要看国家经济、国家防御、科技实力等“硬实力”,文化 “软实力”同样不可或缺。在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陕西省政府紧跟国家发展脚步,认真贯 |
三门峡市老子文化资源现代化转化的路径探析
老子不仅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更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和思想,无论是对于道家内部还是其他学派,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学习贯彻三门峡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13561”工作布局、“新河文山农”五篇大文章的关键 |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