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民族民间舞蹈在新时代文化自信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冯露来源:《尚舞》日期:2023-03-08人气:1604

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根和魂,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民族民间舞蹈多在劳动中产生,充分展现了各民族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以及丰富的文化性等特点。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各民族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的特色的舞蹈风格,逐渐定型并流传至今。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这一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越来越多的民间舞蹈文化濒临消亡。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延续遭受危机,其历史地位也发生巨大的动摇。

在新时代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担负的历史性责任就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并充分研究了新时代民族民间舞蹈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彰显出文化自信,以使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更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


1.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与发展现状

1.1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

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发展形成的文化结晶,表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1.1发展的历史性

民族民间舞蹈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变化,其所承担的功能和所要表达的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其表现形式也愈发统一起来,各民族舞蹈也逐渐演化出各自不同的体系。一方面,在社会文明初级发展阶段,人们的生存经常伴随着未知的危险与挑战。此时舞蹈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树立对抗未知甚至死亡的恐惧,它担负着给予人们生命希望的重任,因此在理性和感性上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功能性。在这个阶段,民族民间舞蹈的实用功能表现为主要作用。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包括科技文明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学认知的不断增强和宗教文化等的发展,民族民间舞蹈的实用性功能开始减退,人们越来越不需要通过舞蹈来获得心理的支持,逐渐转为以审美和娱乐为主要特征的一项日常活动。民族民间舞蹈发展到如今,已经变得完全世俗化和艺术化,仅具有感性上的功能。

1.1.2 语言的差异性

民族民间舞蹈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固定的语言体系。和文字语言一样,民族民间舞蹈通过身体语言反映着当时社会阶段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民族民间舞蹈的身体语言不仅是反映其属性特征的最重要部分,还是人们将其作为区分不同舞蹈种类最重要的依据。民族民间舞蹈包括民族特征、地域特征和文化传承三个方面的内容,这决定了它在发展中既保持着变异又保持着传承,变化着的是不同时代所提出的要求,不变的是血脉的相承。因此,各民族民间舞蹈在发展过程中要在变中求不变,传承其内在的优秀血脉,变化其外在的身体语言以迎合时代发展。

1.1.3空间的交融性

人类社会文明在不断更迭,从远古社会到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在不断变化,逐渐的发展和成熟。民族民间舞蹈也是如此的,它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充分反映人们的生活,具有强烈的历史背景。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各地不同的地域、不同社会风俗的民族也自然孕育了不同风格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不同民族间舞蹈风格迥异,随着历史的河流扎根在各族中,伴随着人们的繁衍生息不断地传承与发展。如南方舞蹈多温柔典雅,而北方舞蹈多粗狂豪迈。正是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差异性于包容性,才造就了我国多种民间舞蹈艺术的交融盛况。

1.1.4风格的多样性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人们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不同民族由于地域的不同、宗教信仰或传统习俗的不同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相同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这些风格主要受所处历史时期人民的生产活动、抗争、社会交往等影响,因此其风格可以概括为:多以唱歌跳舞为主要形式(如藏族民间舞蹈中的“郭庄”);注重内容上的表达;大多借助道具(如东北秧歌,竹棍舞);自我娱乐性与表演性相结合(如维吾尔族的“维囊”是自娱性舞蹈,而“手鼓舞”是表演性舞蹈);以及对表演者即兴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要求。


1.2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

青少年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对象,教育是传承文化最重要的方式,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和传承亦是如此。由于历史性的原因,我国在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方面的建设还不够完善。一方面是因为民族民间舞蹈的就业率较低,市场需求情况不乐观,很多学生为了毕业后有更好的去处和收入,转去选择西方舞蹈和现代舞蹈。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没有建立起一套相对成熟和具有特色的教学体系,过分依赖西方舞蹈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民族民间舞蹈长期有利的发展,造成了大多数民族民间舞蹈专业人才的缺口。

在20世纪末至今,我国发展的中心始终在经济建设上,忽略了人文环境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导致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民族民间舞蹈这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很低。有研究通过调查高校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认同情况,从情感维度、认知维度和行为维度三个方面分析了518名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虽然从情感维度上表现出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喜爱,但是从认知维度上却缺乏有效的判断,对民族民间舞蹈实际的关注程度较低和接触接触面较窄。从行为维度上也表现出对民族民间舞蹈活动的整体参与度不高。近40多年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在西方文化和韩流元素的大量涌入下,严重影响了传统民族舞蹈的发展地位,甚至影响了广大青少年群体在思维深处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认同。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正处在历史的关键时期。


2.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历史性要求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前提,它起着筑牢思想根基、支撑精神与智慧的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国策的确定、制度的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这些又必须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和独特的中华传统文化决定。因此,文化自信是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当前国际发展情势多变且剧烈,硬实力的斗争开始失去其主导地位,国家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重要战斗力,而文化自信是决定这场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是否能取得主动权的根本要求。建立全民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的理论创新,它基于传统观念却又突破传统观念,具有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第二方面,文化自信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那就是着力文化建设、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提供中国方案。第三方面,文化自信是对抗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稳固中华民族文化根基、保证国家政治环境安全的必然要求。世界正处于大变革时期,加上新型冠状病毒给全人类带来的挑战,现在全球局势已经发生了大洗牌。面对日益增多的不可预测因素、不良西方文化的侵入,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让中华文明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长久不衰,才能在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中确保国家政治安全、保障我国的国际地位。

由以上可见,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它对于新时代建立文化自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是当前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


3.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3.1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体系的改革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扬,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愿景,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在这其中肩负着最主要的使命和责任。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3.1.1明确学科定位,建设“双一流”水平学科

民族民间舞蹈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其学科体系建设与改革的目的需要符合我国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战略总基调,即解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问题。对此,民族民间舞蹈学科的建设必须要满足当前社会日益上升的多样化精神需求。

高校需确定民族民间舞蹈所涉及的范畴与组成,搭建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框架和教学体系;在理论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舞蹈文化之来源、历史发展之轨迹;明确民族民间舞蹈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发挥的作用和在新时代的应用前景。在教学中着重树立和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以文化自信理论作为指导开展建设“双一流”水平学科。高校要坚决摒弃西方教学思维和学科传统,根据民族民间舞蹈的特色和中国文化资源,搭建具有鲜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征的、内在教学逻辑强大的、高度解释效力的学科体系。

3.1.2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思想建设

新时代民族民间舞蹈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建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建立文化自信不是一味的灌输传统文化的理论知识或历史史实,而是需要通过方法和手段将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与艺术之美深深地刻在在学生的心里,与他们的思维和精神融为一体。因此,传统的理论课堂教学和练习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文化自信背景下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需求。

为了解决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技术层面而忽视内心情感层面的问题,“情感唤醒”教学方法主要应用于开发学生的天性。与西方国家的学生相比,我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拘束。民族舞蹈包含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如果不能解放内心的禁锢,将不利于学科的教学,更不利于引发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喜爱。借助“情感唤醒”教学方法,学生成为了艺术创造的主体。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将理论元素吸收消化后,融入到自身的情绪中,再通过民族舞蹈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从而达到将民间舞蹈文化内化于心、再外化于行的目的。

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联合,开创具有红色文化基因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风格。通过开办党史文化课、举办党建活动,为当代青年的热血里注入红色基因,再设计以民族民间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特色课程项目,用舞蹈演绎红色故事。此外,对于不同学生阶段还可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和教育方式。对于小学生和中学生,可以开发基于民族民间舞蹈的课间操和体育课程。而高校应当牵头创办民族民间舞蹈社团,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更要加强应用和发扬本民族特色。


3.2全民动员营造浓郁氛围,共筑文化自信长城

青少年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对象,在建立文化自信之前,应当先在青年群体中获得对民族民间舞蹈足够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应当从两方面让青年群体认同民族民间舞蹈传统文化。一方面,加大文化输出。现如今青年一代大多依赖西方文化,通过改变外国人对民间舞蹈的认知获得认同与肯定,能激发青年内心的自豪感,提升他们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认同感,促使他们主动去认识、了解和学习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的对外输出也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其中就包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方正,促进全球文化的互融和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加大对内宣传。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更是短视频的时代。可以说现如今没有任何一个平台的对于文化的传播速度能快于短视频。抖音短视频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最流行的短视频社交平台,深受国内外青年的喜爱。最近,在该平台上,明星刘畊宏通过发布基于现代音乐的毽子操,这种新颖的健身教学和全民运动宣传方式,在后疫情时代获得了数千万粉丝的认可,更是得到了人民网等中央媒体的一致好评。

因此,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必须牢牢跟紧短视频时代这条快车道,大力宣传民族民间舞蹈。通过开办官方账号,聘请流量明星和网红,拍摄并发布基于民族民间舞蹈的健身视频,以达到宣扬民族民间舞蹈的目的,同时也能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全民健身”的号召。只有将民族舞蹈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才能构筑牢固的文化自信长城,才能将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深入人心。


4.总结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流传上下几千年,有着世界上最深厚的底蕴,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具有特色的文化之一。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文艺教育工作的总基调,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历史性的新要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呼应和践行,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也终于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机。总的来说,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文化自信的长城更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去构筑。


本文来源:《尚舞》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