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三元共轭聚合物用于NIR-II荧光成像及光热/光动力联合治疗

作者:桑若愚 夏辉 熊炎威 陈冲 陆峰 王其 范曲立来源:《高分子学报》日期:2022-09-15人气:1626

随着光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疗作为一种无害、无创且远程可控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等领域中[1~3]. 光疗被分为紫外光疗、可见光疗、近红外光疗及激光光疗,其中近红外光疗(主要包含光热治疗及光动力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治疗中. 在近红外(NIR)激光照射下,光热治疗(PTT)利用外部光源来激发注射后富集在病变部位的光热试剂,通过产生局部高温杀死癌细胞,具有深度穿透和对周围健康组织损伤小等优点[4~6];光动力治疗(PDT)利用外部光源激发光敏剂(PS)产生活性氧(ROS)来杀死肿瘤细胞[7]. 由于PDT仅由光照区域产生ROS引起,因此同样具有很强的时空选择性[8~10]. 尽管PTT和PDT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由于PTT过程会产生热休克效应,而PDT对氧气的依赖和肿瘤的乏氧微环境相冲突,单独使用PTT或PDT的治疗效果往往并不令人满意[11~13]. 将这2种治疗方法结合来实现联合光疗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来克服两者的缺点,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14~16].

作为一种安全、灵敏的成像方式,荧光成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成像诊断. 但目前荧光成像波长大多位于近红外一区(NIR-I,650~900 nm),其依然存在穿透深度低及分辨率差等缺点. 相比于NIR-I荧光成像,近红外二区(NIR-II,1000~1700 nm)荧光成像具有更高的穿透深度、空间分辨率和信噪比等优点,在肿瘤高分辨深层次成像诊断及成像诊断指导的治疗等领域具有重大优势[17~20]. 目前开发的NIR-II探针主要分为无机与有机探针,无机探针往往具有潜在的长期细胞毒性,且具有促进癌症转移的可能性[21,22]. 相比之下,有机共轭聚合物具有易于修饰的化学结构,光学性质易调节,斯托克斯位移较大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常被用于NIR-Ⅱ有机探针的设计[23]. 然而,目前已经报道过的NIR-Ⅱ共轭聚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普遍较差[24],而且同时具备NIR-Ⅱ荧光,PTT和PDT功能的共轭聚合物还较少. 因此,开发新型共轭聚合物来实现NIR-II荧光成像指导的PTT/PDT联合光疗具有重要意义[25~27].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利用吡咯并吡咯二酮衍生物作为电子受体、苯并二噻吩衍生物及菲咯啉作为电子给体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优异光物理性质的三元共轭聚合物BDP,利用两亲性的Pluronic F127作为包覆材料,通过简单的纳米沉淀方法制备得到基于该共轭聚合物的水溶性纳米颗粒BDP NPs. 该BDP NPs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较好的稳定性、高的NIR-I光学吸收及NIR-II荧光发射性能. 在单一激光照射下,该BDP NPs可以同时产生过高热、活性氧及NIR-II荧光信号,可用于NIR-II荧光成像指导下的肿瘤光热/光动力联合治疗.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2,6-二(三甲基锡)-4,8-二(5-(2-乙基己基)噻吩基-2-)-苯并二噻吩购自赛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3,6-双(5-溴噻吩-2-基)-2,5-双(2-辛基十二烷基)-2,5-二氢吡咯并[3,4-c]吡咯-1,4-二酮购自纳凯科技有限公司. 3,8-二溴1,10菲罗啉和四三苯基膦钯购自萨恩化学技术有限公司. 细胞实验的所有材料均从南京凯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购买. 实验中使用的溶剂等其他材料均为直接购买,无需进一步纯化.

1.2 聚合物BDP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BDP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将2,6-二(三甲基锡)-4,8-二(5-(2-乙基己基)噻吩基-2-)-苯并二噻吩(0.05 g,0.055 mmol)、3,‍8-二溴1,10菲罗啉(0.0093 g,0.0276 mmol)、3,6-双(5-溴噻吩‍-2-基)-2,5-双(2-辛基十二烷基)-2,5-二氢吡咯并[3,4-c]吡咯-1,4-二酮(0.028 g,0.0276 mmol)和四三苯基膦钯(20 mg)加入到Schlenk瓶(100 mL)中,抽真空鼓氮气10 min. 加入10 mL无水甲苯作为溶剂,110 ℃反应24 h,冷却后用饱和食盐水萃取,有机相旋干后用甲醇洗涤3次,抽滤烘干,得黑色固体粉末(产率73%),在Ultra Shield Plus,Bruker 400 MHz NMR上表征获得核磁共振氢谱,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测定BDP分子量,仪器型号为Shim-pack GPC-80X型. 结构表征见电子支持信息图S1和S2.

  

Fig. 1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BDP preparation.


1.3 BDP NPs的制备

将BDP (1 mg)溶于THF (2 mL)中,然后将溶液快速加入到F127 (20 mg)的超纯水溶液(8 mL)中,用超声仪震荡5 min. 鼓吹氮气1 h以去除THF,过滤得到深绿色的BDP NPs水溶液.

1.4 BDP NPs的粒径及光物理性能表征

BDP NPs的粒径大小及形貌分别通过动态光散射仪(ALV/CGS-3,DLS)和HT-77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来测定. 将制备好的BDP NPs水溶液直接用于DLS表征. 而TEM样品则是将BDP NPs水溶液滴至铜网,于通风橱自然风干过夜后可用于测试. UV-Vis-NIR吸收光谱通过Shimadzu UV-3600 Plus型号仪器测得,近红外二区荧光光谱通过型号为Horiba Fluorolog 3型荧光光谱仪获得.

1.5 体外光热性能测试

使用产自Estonia的FLIR E50型红外热成像相机测量BDP NPs的光热转换性能. 用730 nm激光(1 W/cm2)照射不同浓度的NPs. 此外,将150 μg/mL的NPs用不同功率密度的730 nm激光照射.

1.6 体外光动力测试

将DPBF的乙醇溶液(2×10-5 mol/L)加入BDP NPs溶液中(1 mL,1×10-5 mol/L),用不同功率密度(0~0.75 W/cm2) 的730 nm激光照射样品,利用UV-Vis-NIR 分光光度计测得其吸收光谱.

1.7 细胞培养与测试

NIH3T3细胞和Hela细胞在DMEM培养基中孵育. MTT法用于评估BDP NPs对正常细胞NIH3T3和Hela细胞的生物毒性. 将NIH3T3或Hela细胞与不同浓度的NPs在96孔培养板中培养24 h然后测试暗毒性. 对于光毒性,Hela细胞在与NPs孵育后用730 nm激光(0.75 W/cm2)照射5 min. 然后加入MTT (20 μL,500 μg/mL)溶液共培养. 去除含有MTT的培养基后,添加100 μL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溶解MTT formazan晶体,然后使用微孔板读取器(Bio-Rad Laboratories,Hercules)在490 nm波长下分析产物的吸光度. 本实验采用Hela细胞进行活死细胞检测,细胞培养方法参照上述方法. 将培养好的Hela细胞与钙黄绿素共同孵育以标记活细胞,用细胞碘化丙啶(PI)标记死亡细胞10 min. 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记录相关细胞图像.

1.8 荷瘤小鼠NIR-II荧光成像

将配置好的BDP NPs水溶液(200 μL,2 mg/mL)通过尾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在不同时间点采用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仪进行实时NIR-Ⅱ荧光成像,激发波长为808 nm,激光功率80 mW/cm2,滤光片为980 nm长通滤光片.

2 结果与讨论

2.1 BDP NPs的粒径及光物理性能研究

通过对BDP NPs进行TEM表征,可以确定BDP NPs的粒径约为90 nm,与所测试得的DLS数据一致(图2(a)). 此外,BDP NPs储存5周后粒径大小也无明显变化,表明在水和PBS中具有出色的稳定性(图2(b)). 接下来对 BDP NPs的光学性质进行研究.如紫外吸收/荧光发射光谱所示,所制备的纳米颗粒主要吸收峰为735 nm,发射峰值在1039 nm,较BDP的四氢呋喃溶液有一定红移(图2(c)). 通过对BDP NPs进行光稳定性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与FDA批准染料ICG相比,在730 nm激光照射(0.75 W/cm2,60 min)后,BDP NPs显示出极好的光稳定性(图2(d)). 同时 BDP NPs具有较高的质量消光系数(4.67 mL/mg/cm,电子支持信息图S3),表明该纳米探针具有较强的近红外光吸收能力. 此外,使用IR26染料的1,2,-二氯乙烷(DCE)溶液作为参考标准,测量了BDP NPs的NIR-II荧光量子产率(QY). 首先分别测试不同吸光度下,BDP NPs水溶液及IR26溶液的荧光光谱,并在900~1500 nm范围内积分计算相应吸光度下的总发射强度(电子支持信息图S4). 接着,绘制积分荧光强度与样品吸光度的曲线,通过线性拟合求得2种物质对应曲线的斜率. 最后,利用公式(1),计算得BDP NPs水溶液中的QY为0.62%.

  

Fig. 2  (a) DLS data and TEM image of BDP NPs; (b) Particle size stability of BDP NPs; (c) Absorption/fluorescence spectra of THF solution of BDP and BDP NPs; (d) Photo-stability of BDP NPs.




(1)

其中QY为对应物质的荧光量子产率,slope为相应积分荧光强度-吸光度曲线的斜率,n为溶剂的折射率. 该数值能够较好地满足活体成像的需求. 综上所述,BDP NPs具有出色的光学性质,有利于生物医学成像应用.

2.2 光热/光动力性能研究

在730 nm激光照射下来测试BDP NPs的光热性能. 如图3(a)所示,BDP NPs溶液的温度变化与激光功率密度成正比. 激光功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BDP NPs溶液升到的最高温度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图3(b)). 在激光的持续照射下,浓度为150 μg/mL的BDP NPs溶液的温度从25 ℃升高至64 ℃. 相同条件下,水的温度升高极少,这与红外热像仪的数据相对应(图3(c)). 通过730 nm激光照射BDP NPs溶液(光照/冷却4次循环)来评估其光热稳定性(图3(d)),溶液上升到的最高温度几乎保持不变,说明BDP NPs在激光照射下有良好的光热稳定性. 接下来,按照文献中的方法[13],测试 BDP NPs的光热转换效率. 经计算,BDP NPs的光热转换效率约为18.2%.

  

Fig. 3  (a) The heating curves of BDP NPs under different power of 730 nm laser irradiation; (b) The heating curves of BDP NPs solution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under 730 nm laser irradiation; (c) Infrared thermal images of centrifuge tubes with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BDP NPs under laser irradiation; (d) Photothermal stability of BDP NPs.


随后,进一步测试了纳米粒子的光动力效果. 由于荧光探针DPBF可以与活性氧发生反应,导致DPBF吸光度降低,因此本研究选用DPBF作为活性氧探针. 由图4(a)~4(c)得知,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BDP NPs和DPBF的混合溶液在414 nm处的吸收度不断降低,这表明在730 nm激光照射下BDP NPs可以产生大量活性氧. 此外,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DPBF探针降解趋势增加(图4(d)),表明可以通过控制激光功率实现BDP NPs活性氧的产生. 此外,为了排除干扰,对单独激光照射进行了探究(图4(e)),单独激光照射8 min后也不会造成DPBF的降解,说明BDP NPs不存在的情况下不会产生活性氧. 然后在细胞层面对材料的活性氧产生能力进行测试. DCFH-DA探针能够与活性氧反应产生绿色荧光,因此选用DCFH-DA探针检测纳米粒子在细胞层面的活性氧产生. BDP NPs培育Hela细胞24 h后用激光照射,通过共聚焦成像观察到细胞呈现绿色荧光且照射6 min时明显比照射3 min时更强(图5). 而没有进行激光照射时,几乎观察不到绿色荧光,证实了BDP NPs在激光照射下可以在活细胞中产生活性氧. 以上所有数据证实: BDP NPs在激光照射下拥有良好的光热/光动力性能,可能对肿瘤具有优异的联合治疗效果.

  

Fig. 4  Absorption spectra of BDP NPs and DPBF mixed aqueous solutions at different power densities (a) 0.50 W/cm2; (b) 0.75 W/cm2 and (c) 1 W/cm2 of 730 nm laser irradiation; (d) The intensity changes of the absorption peak of DPBF under irradiation with different powers; (e) Absorption spectra of DPBF solution treated with NIR laser (730 nm, 1 W/cm2).


  

Fig. 5  The detection of ROS in Hela cells.


2.3 细胞毒性测试

利用MTT方法对BDP NPs的生物相容性进行测试. 将不同浓度的BDP NPs溶液与NIH3T3正常细胞共培养,考察NIH3T3正常细胞的生存率. 如图6(a)所示,即使BDP NPs浓度达到125 μg/mL,NIH3T3正常细胞依然保持较好的生存率,表明该纳米粒子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 随后进一步对BDP NPs对癌细胞的细胞毒性进行测试. 首先用不同浓度的BDP NPs溶液与两组Hela细胞共培养24 h后,然后一组Hela细胞用730 nm激光照射(730 nm,1 W/cm2),另一组Hela细胞不进行光照,继续孵育后加入MTT溶液和DMSO,最后通过酶标仪确定癌细胞生存率. 如图6(b)所示,在没有730 nm激光照射的情况下,BDP NPs对Hela细胞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而在730 nm激光照射后Hela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表明BDP NPs具有明显的光毒性,这归因于PTT/PDT的联合治疗功效. 接下来通过活/死细胞测试BDP NPs(浓度为125 μg/mL)的治疗效果,钙黄绿素AM是一种细胞活性染料,能够染色活细胞产生绿色荧光,碘化丙啶PI能够染色死细胞,使其发出红色荧光. Hela细胞活/死分析的结论表明,BDP NPs具有较好的光疗效果(图6(c)).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BDP NPs在激光照射下可以有效杀死癌细胞.

  


  



Fig. 6(a) Determination of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BDP NPs to NIH3T3 normal cells; (b) Determination of the cytotoxicity of BDP NPs to Hela tumor cells with or without laser irradiation; (c) Live/dead cell staining analysis. The concentration of BDP NPs is 125 μg/mL.

2.4 活体应用测试

利用Hela荷瘤小鼠对BDP NPs的NIR-II荧光成像性能进行测试. 在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BDP NPs 10 min后,使用NIR-II荧光成像仪对小鼠进行成像,如图7(a)所示,注射10 min时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小鼠全身血管,且图像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和分辨率. NPs注射进体内后,小鼠肿瘤部位荧光强度随时间逐渐增强,并在注射12 h后达到最大值,随后强度有所下降. 24 h后,还能清楚地观察到肿瘤组织,表明BDP NPs在体内具有较长时间的成像能力(图7(a)和7(b)). 最后通过NIR-II荧光成像研究了BDP NPs在离体的器官和肿瘤中的分布,如图7(c)和7(d)所示,BDP NPs主要富集在肝、脾和肿瘤处. 这些实验现象表明,BDP NPs具有较好的活体NIR-II荧光成像能力. 成像实验结束后对主要离体器官进行了切片,并用H&E染色. 实验结果如图8所示,在这些组织中未检测到明显病变,表明BDP NPs在体内无明显的毒性. 在荧光成像的测试中发现经尾动脉注射12 h后 NPs在肿瘤部位富集程度达到最高值,这为肿瘤的光疗提供了最佳治疗时间. 为了探索BDP NPs在体内进行NIR-II光疗的可行性,将荷瘤鼠分为2组通过尾静脉注射不同的制剂:(a) PBS,(b) BDP NPs,12 h后进行近红外激光照射(730 nm,1 W/cm2) 实验. 如电子支持信息图S5所示,注射BDP NPs的小鼠肿瘤部位温度显著升高,并迅速达到55 ℃ 以上,该温度足以杀死肿瘤细胞. 相比之下,只注射PBS的小鼠肿瘤部位在照射8 min后温度无显著变化. 该实验结果证明了BDP NPs有能力实现NIR-II成像引导的光疗.

  

Fig. 7  (a) NIR-II fluorescence images of BDP NPs; (b) NIR-II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tumor; (c)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isolated organs; (d)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isolated organs.


  

Fig. 8  Staining of major tissues 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s.


3 结论

本文设计合成了具有优异光物理性能的三元共轭聚合物BDP,并通过纳米沉淀法制备了水溶性纳米粒子BDP NPs. 该纳米粒子具有众多优异的性能,如生物相容性高、光稳定性好、NIR-I吸收及NIR-II荧光发射强. 在单一激光照射下,该BDP NPs同时具有光热/光动力性能,可以通过PTT/PDT联合治疗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有效杀伤. 此外激光照射下,BDP NPs可以用于活体NIR-II荧光成像,以实现肿瘤高分辨深层次成像诊断. 总之,本研究为合理设计高性能有机聚合物纳米材料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方法.


关键字:优秀论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