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现状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作者:骆贞辉,唐凯晴,汪蓓蓓来源:《视听》日期:2018-05-26人气:1937

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受互联网新媒体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很大的挑战,网络宣传依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短板。因此,深入了解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现状,强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本课题选取了广州十余所本专科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56份,回收有效问卷656份,对12名大学生进行访谈,以期了解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现状和特点,并得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概念界定

新媒体,作为一个新世纪广泛传播的概念,内涵和外延都正在生成和发展当中。匡文波对新媒体的概念界定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力。他认为,新媒体严谨的表述应为“数字化互动式新媒体”,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根据这一观点,他将新媒体分为网络类(搜索引擎、门户网站、博客、网络期刊等)、数字广播电视类(具有互动性的)、移动类(手机报、手机图书等)。当下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等终端入网,数字化、互动性表现得更为明显,以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信息传播更为迅速和广泛。微信、QQ、微博等社交软件,网络社区,新闻网站等成为大学生最为频繁接触的新媒体。

二、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现状

(一)手机媒体成为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的绝对主体

相比于电脑等其它端媒体,手机媒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便捷性,兼备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优势,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是一种“全媒体”。本次调查显示,99%的大学生拥有智能手机,96.8%的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新媒体为手机媒体,其次76%的大学生较多使用电脑端媒体。最常使用的网络社交平台排名为:微信、QQ、微博,其中微信占比83.8%,QQ占比10%。同时,调研表明,70.7%的受访者在课堂上会有时使用手机,17.8%的表示经常在课堂上使用手机。这表明,手机媒体,以及作为手机端的即时通讯微信,在大学生群体已经形成了绝对的优势,并且有比例不少的大学生对使用手机难以控制。

(二)大学生使用新媒体频率高、时间长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61.4%的受访者表示每天花5-8小时使用新媒体,7.47%使用8小时以上。但对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依然有53.5%的受访者表示经常接触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7 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 26.5 小时,也就是说平均每天3.7小时,说明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较高于我国网民上网时长。

(三)大学生运用新媒体的目的多元化

本次调研发现,受访者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目的,89%为获取资讯,87.6%为社交,60.6%为网络购物,56.1%为娱乐游戏。45.73%非常赞同“新媒体使我能很方便的与家人和朋友交流”,42.8%非常赞同“新媒体能帮助我获得很多信息和知识”,36.13%非常赞同“新媒体能够帮助我解决一些问题”,仅有14.4%非常赞同“使用新媒体使我觉得不孤单”,10.6%非常赞同“使用新媒体让我觉得不需要依赖别人”。受访者在网络上经常进行的活动中,排前三的分别是“使用QQ、微信、微博等通讯软件”、“通过搜索引擎搜索与学习相关的信息”、“看影视剧、听音乐”,分别占比为63%、17.9%、16.1%。这表明,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目的多元化,但主要集中于交流、学习、娱乐三个维度。同时表明,作为主要目的的交流,并没有减轻使用者的孤独感。

(四)对校园新媒体关注度较高

在订阅微信公众号方面,79.4%的受访者主要关注校园生活类内容,63.5%主要关注学习技能类,另外55.1%关注新闻类。对于学校开设的新媒体平台,39.6%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关注,48.9%的表示偶尔关注。在对校园新媒体评价上,48.9%表示“内容显单调,不太吸引人”,43.9%表示“内容贴近学生,很吸引人”。这表明大学生对校园新媒体平台关注度较高,并且对它们的内容有较多的期待。

(五)对新媒体有较良好的认知

在问及新媒体带给受访者学习的影响时,90%的受访者表示新媒体使得“资讯获取和资料的下载变得轻松便捷”,67.8%的受访者表示“大大地扩展了学习空间”,53.8%的受访者表示“碎片化的时间能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也有50.4%的受访者表示新媒体促进“学习惰性的形成,容易使人放弃思考”,42.6%的认为“消耗了大量的学习时间”,30.9%的认为“分散注意力,成绩下滑”。82.3%认为“购物、用餐能足不出户”,51.6%认为“求职、社交变得十分便利”,50.4%认为“紧张情绪能得到适当调适”,也有66.6%认为“增长了网络以及手机消费”,28.6%的认为“享乐主义蔓延,认知能力下降”,21%认为“沉迷游戏、购物或不良信息,形成不良习惯”。在对新媒体技术兴趣、新媒体设备运用、接入无线网、在新梅体与朋友融洽相处等方面多表示一般赞同,对于模范网络语言,特别是行为上则表示较少的认同。这说明多数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方面有较丰富的运用,也表明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负面价值有较多的认识,同时能够保持与虚拟空间的必要区别,显示出大学生群体对于新媒体有较好的认知。

三、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

(一)以强化新媒体阵地建设为重点引导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

根据唐登蕓、吴满意的研究,我国网络思政教育经历了四个历程: 1994年至1999年的“网外关注”、2000年至2006年的“走进网络”、2007年至2011年向“主导网络”发展、2012年以后的自觉深入。党的十八大之后,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国家关注的重要方面之一。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做大做强网络,建设更为开放、健康的网络空间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从本次调查研究看,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生活、娱乐空间,新媒体对他们思想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应当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强校园网络硬件设施建设,建设好学生们十分关注的校园微博、微信、网站、BBS、贴吧等网络阵地,摆脱那种滞后于学生思想的片面管理思想,以一种平等、开放、分享、表达、互动的的姿态参与到学生网络行为中,生产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产品内容,从而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领。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微”字上下功夫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网络宣传工作。网络传播具有碎片化表达、传播速度快、情绪化等特点,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产品的迭代升级,这些特点愈加明显。现在的信息生产和传播不折不扣地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影响越来越大,尤其为年轻人所喜爱”。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切实立足互联网领域的新变化,把握“微时代”即时性、移动性、互动性和全民化的特点,用好“微”手段,做好“微”传播,使网络宣传更为有效。2013年底,我国自主研发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成功登月,在“玉兔”出现故障后,“月球车玉兔”微博账号及时披露消息,既有科学解释,又有真情表白,许多网友都被“戳中泪点”,流下感动的眼泪,纷纷转发微博、撰写评论鼓励“玉兔站起来”,成为运用“微”技术开展宣传的成功案例。以本次的调研来看,多数的受访者表示,不大喜欢在网络上看长篇大论的文章,更喜欢看有故事的简短文字。而图片、微视频等更是能吸引大学生们的注意力。

(三)加强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很有必要

我国学者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关注研究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给媒介素养下的定义: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和反映能力,被中国学界广为接受。根据李琳、陈立的研究,大学生在媒介素养上存在着主动意识薄弱、利用媒介信息能力有限、不能有效控制上网时间、容易把媒介和现实混为一谈等问题。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高达52.5%的受访者赞同“网瘾”如“毒瘾”的看法,30.9%的受访者没有听过媒介素养这个名词,41.6%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但没有参加过相关的讲座和课程”,对媒介素养知之很少。34.7%的受访者表示在新媒体环境下,很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59.9%的受访者表示“有必要,但形式不必固定”,仅有5%的受访者表示“不需要”或“无所谓”。这表明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知识比较欠缺且十分渴望获得相关知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其原因是大学里此类学习的课程和讲座比较少见。在广州市高校中,仅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实力较强的综合性院校开设有媒介素养相关公选课程。对媒介素养课程的期待,43.2%的受访者希望学习到如何更好使用新媒体的相关知识。依笔者看来,对于新媒体日益兴起,传媒日益重要的今天,将媒介素养纳入到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之中,对于大学生成长为人格和能力健全的现代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小结

目前,互联网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大变量,包含正、负两个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越来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说,党和国家对于网络工作采取的措施是科学和有效的。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将互联网工作纳入国家总体安全范畴,实现了互联网工作的质的跨越,为今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打开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