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移动短视频平台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传播

作者:梁帅来源:《视听》日期:2019-10-24人气:1444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怀,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蕴含着:全新的合作观、中国特色的发展方案等内容,思想核心是共享、共识、共建的理念。目前媒介技术发展飞速,新的媒介形式不断出现,如有声书和短视频等。受众在新媒介环境下养成了新的使用习惯,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认知有了新变化。

一.有声书平台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传播

有声书作为一种将诉诸阅读的语言文字材料转化为诉诸闻听的声音材料的新媒介,以便捷的声音符号满足了用户碎片化阅读的现实需求,塑造了轻松愉悦的媒介文化环境。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2019中国有声书市场专题研究报告》可知,"2018年中国有声书市场规模达46.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4%,2019年市场规模有望增至63.6亿元。"

(一)听觉文化氛围下的记忆塑造

媒介作为一种聚合、记录、传播的工具,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有声书中的内容往往声情并茂,以充满故事性的内容,把优秀作品以绘声绘色的形式表现出来,为用户的听觉文化记忆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喜马拉雅FM中昵称为"西安故事"的用户发布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以充满张力的声音和饱满的感染力向用户传递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精华,第五集讲述到"共同发展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发展,应对挑战",这体现了共同发展的精神,是中国特色合作方案的体现,用户在这种听觉环境中聆听着这些内容,塑造着新的认知、记忆。

(二)从视觉媒体主导到视、听觉媒体平衡发展的转变

在大众媒介的发展过程中,视觉成为了人们感知外界变化的首要器官,其感知地位在纸质媒介时期更是达到了巅峰,在这一过程中听觉似乎处于一种被忽略的状态,久而久之形成了视觉中心主义的局面。

有声书既传送着听觉内容,又有相关的文字介绍,诉诸于人们的视、听觉器官,受众通过视、听觉获取信息,对事物的认知更加深刻。喜马拉雅fm这一平台上的节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有播音员的优美声音,也有相关的反馈,其中第二十六讲讲述到:"各国越来越休戚与共,国际格局有了新的变化,同时人类也处在一个挑战日益增多的时代,西方中心论难以为继,世界各国人民只有携起手来共同发展才能应对这些挑战。"这体现了共建的理念,也是全新合作观的展现,说明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顾及着别国的利益。受众在听播音员讲述的同时也可以观看文字版内容,在视、听觉综合感知的状态下更深刻地理解着这一思想。

二.移动短视频平台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传播

移动短视频是指借助互联网传播技术、移动终端并在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短片视频。它塑造了一种新的拟态环境,诉诸于用户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使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出现了新变化。

(一)多感官综合感知下的认知建构

人们通过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感知外在的世界,然而现代传播技术引发了感官的偏向,视觉成为了受众获取信息,感知外界变化的主要感官。移动短视频诉诸受众的听觉、视觉和触觉,以适时的背景音、清晰的画面和同步的字幕给受众带来了代入感,视频中的字幕为受众提供了内在场景的感知,背景音乐为受众提供了外在场景的感知,这种综合感知引发受众形成了新的思维。《凤凰视频》发布的日本前首相福田康福接受记者采访的内容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性,福田康夫说"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好比世界上所有人都在一艘名为"地球号"的船上,所有人风雨同舟,拥有共同的方向和目标,要确保大船行稳致远,就要各方携起手来,面对全球性的难题和挑战。",那些诉诸受众多种感官的声音、画面和字幕等符号元素既体现了共识、共建的思想理念,也展现了中国和而不同的文化观,促使受众形成了深刻的认知。

(二)多符号模式主导下的认知立体化

在口语传播时代,人类社会的经验多以壁画、舞蹈、雕塑、建筑等表征性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符号具有直观立体化的特点;在印刷传播时代,文字是人们传播经验的主要媒介,这种符号锻炼了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新媒介时期的符号模式更多元,就移动短视频而言,这一平台中有背景音、画面和字幕等形式的信息,这些符号冲击着受众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使受众对信息的认知更加立体化。中新网发布的视频"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十集中讲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了一种可操作性的方法,把个体命运集合起来,在别国遭遇困难时施以援手。"这体现了共建的原则,也是中国特色发展方案的展现。视频中既有讲述人的解释,也有同步出现的字幕,还有对应的背景音乐,以立体化的方式阐释了该思想的内涵。

三.关于传播现状的几点思考

(一)论说多于事实的呈现

长期以来,我国的对外传播活动采取的多是宣传手法,以官方话语诠释国家政策,这容易让跨文化语境下的受众产生传播内容有"官本位"意识的刻板印象,从而对其抵制。喜马拉雅fm上的系列节目"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47讲:"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讲述到:"当今世界,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主基调,各国只有包容差异,才能共同繁荣发展。"这一讲中的论说性内容占大部分篇幅,传递出的是我国对于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期冀,本国文化语境下的受众很容易理解,但是其它文化语境下的受众却容易产生质疑,认为这是我国宣传自身观点的一个策略,所以应该根据受众特点采用不同的传播策略。

(二)传播的内容过于高雅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然而受众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阅读与该内容相关的信息时会遇到不同的困境。蜻蜓fm上的系列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从跨国贸易、基础设施、文化交流等几个方面展开叙述,讲述中穿插着理论阐释,普通受众对于这些内容较为陌生,最终的传播效果不明显。在凤凰视频上的节目"阿根廷驻华大使盖铁戈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讲话"中,盖铁戈用了中国梦、阿根廷梦和美国梦等相关概念解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并讲到:"民族主义、保护主义不利于国与国间的交流互鉴,有悖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盖铁戈用的是专业性的术语,要理解其意思需要一定的知识量,这对于普通受众而言将是一大考验。

四.结语

受众在新媒介环境下的感知方式、接受取向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仍有许多可以改善的地方。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传播的背景下,可以对上述两种媒介的传播策略做出如下调整:

第一,制定差异化的传播策略

不同文化环境下的受众有着特定的认知结构,在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时应该制定合适的传播策略,尤其是在对外传播时更应该摆脱以往的宣传性策略,要以符合跨文化语境下受众口味的传播方法推进。此外,更应该结合受众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状况使用综合性的媒介组合策略。

第二,传播内容应该做到"雅俗共赏"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然而受众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在传播该理论时应该考虑受众的接受能力,使用综合性的传播策略,发挥有声书和移动短视频这两种媒介的优势。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智慧的体现,也是我国对坚持共同繁荣的期冀,体现了共享、共识、共建的理念。在新媒介环境下,应该根据媒介发展的最新状况制定合理的传播策略,通过诉诸受众综合感官的方式进行传播。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