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自我建构与群体认同

作者:荣艺来源:《视听》日期:2020-02-07人气:3569

一、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特点 

(一)传播范围“扩大化”

社会化媒体以网络为基础,传播内容丰富多样,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传播方向的转变,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有着明显的界限,接收信息的人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而进入社会化媒体时代,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互动,每个用户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二是传播渠道的拓宽,以往传统媒体只能通过广播、电视电话等单一的形式传播,现在无论是微博、微信还是近两年兴起的网络直播及短视频等社会化媒体平台,都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扩大了传播范围。

(二)传播模式“个性化”

传统模式下发布什么样的信息以及什么时候发布信息都由专业的组织者进行编辑控制,带有一定的“机械性”。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出现了以用户关系为主的QQ、微信等社交软件,也催生出“短视频”“直播网站”等以内容生产为主的社会化媒体,门槛低,观点自由,尊重每个人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融合,“个性化”特征尤为突出,是网络时代赋予的新模式。简言之,社会化媒体是“个性化”内容生产平台,用户关系需求促进了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反过来,这些平台上的内容也成为连结人们社会关系的纽带。

(三)传播过程“去中心化”

传统媒体时代在信息占有方面存在着巨大信息鸿沟,而如今社会化媒体的产生促进传播形式的多样化,使得信息发布权无法被专业媒体或强势媒体所垄断,这就产生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去中心化”,凸显出公共价值信息及个性化特征。这种传播过程没有传统意义上“把关人”的存在,但它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把关”,依靠的是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的转发、评论,从而通过全民“投票”对其进行“把关”。对用户个体而言,自我建构的信息源来自于社会关系圈子,是群体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会化媒体下的自我建构和群体认同分析

(一)社会化媒体中的自我建构

1.“虚拟”与“真实”

个体的自我建构是群体认同的基础,有什么样的自我建构,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群体认同。“自我建构”是在“虚拟”环境中实现个体自我与他者“真实”互动的完美统一,关注点在个人的主体性地位上,主要是通过自我反思活动和与他人进行互动实现的。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为个人展露自我、认识自我提供了多样化互动和沟通的“虚拟”平台,通过进行一系列“真实”的交流与互动后,与他人的评价相统一,才可以对自我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建构”。

2.“主我”与“客我”

社会化媒体存在于虚拟的网络环境中,通过文字、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刺激人的大脑,让“主我”获得释放,进而影响“客我”的形成。微博、微信、博客、视频直播网站以及网络论坛等社会化媒体,为个体提供了信息生产、信息分享和信息传播的独立空间,用户可以面向多数人进行传播,传播的内容具有隐秘性和公开性,使得彼此的即时互动反馈循环进行。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强化了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间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扩大了人际传播网络,使得用户对于自我的建构更为主动、自由和丰富。

(二)社会化媒体中的群体认同

1.群体传播的载体

社会化媒体是群体传播的载体,群体认同既是个人的心理过程,是对自我认识的一种内在性认同,也是个人对周围社会关系的认识。社会化媒体时代为群体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群体认同在不同的群体下扮演不同的角色,组织关系更加的广泛,范围进一步扩大。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联系和交往的纽带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血缘、地域和行业的范围下,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考虑群体的实用性等方面建立多种社会关系,比如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组建的群体,群体成员的认同能够减少自身孤独感,增强自己的归属感。

2.存在共同体形式 

作为共同体形式存在的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群体传播正推动着媒介传播方式、互联网商业模式,乃至人类生存模式的新一轮发展和变革”。但是,社会化媒体所带来的远非一般意义上的群体传播,它的出现形成了一种新的社群组织方式,即围绕群体认同所构成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形式不同于血缘、地缘和业缘群体下的共同体,它是虚拟的,开放的,但却能通过社会化媒体平台得到直观的展示。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个体价值开始得到关注,个体进行自我建构的意识逐渐加强,自我建构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求自身身份被群体认同的过程。

三、社会化媒体下自我建构和群体认同的审视与危机

(一)自我建构的迷失性

从心理学层面来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愈加频繁,内心就愈加浮躁与空虚,意识随着信息的裂解而不断分裂。社会化媒体中的自我,实际上是一种经过自我加工后产生的自我,是社会化媒体时代所衍生的产物。和现实生活中受道德伦理、法律法规等约束的自我建构不同。在社会化媒体中,信息的多样化使互动变得错综复杂,参与者依照个人意愿自由的选择加入或退出。因为社会化媒体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流动性,放大了个体的自由,他们会根据自身的欲望从一个群体随机转向另一个群体,从而会造成“自我”迷失。

(二)群众认同的复杂性

社会化媒体时代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冲击着自我的价值观,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多重身份需要有多个不同群体的认同,参与的群体数目也远远超乎我们自己的想象,不管是微博关注的内容、微信朋友圈还是大量的QQ群、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其复杂性都会给我们带来复杂的认同,干扰我们的判断力。个体在多重身份的相互作用下不仅会增强自我的不确定性,也会影响群体的认同,从而影响个体的自我建构。

四、社会化媒体下如何实现良性的自我建构和群体认同

  (一)过滤:加强平台把关意识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为个体的自我意识构建提供了平台,带来了新的群体认同,个体有了影响他人、影响社会的可能性与力量。但随着信息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导致了信息传播内容良莠不齐,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状况,比如某些视频直播网站的不雅用语快速蔓延,影响了实现个体自我建构的良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加强各个平台的“把关”意识,对网络上公民发布的信息进行仔细认真的过滤和筛选,一方面要保证信息优质,另一方面要考虑到信息发布后所引起的一系列影响和后果,尽量为实现自我建构和群体认同营造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

(二)对话:培养理性公民意识

社会化媒体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不同的观点经过微博、微信、网络论坛等多方媒体平台的争吵后变得更加极端。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个体的自我建构,因此,倡导对话及建立健康的对话机制成为协调不同认同的有效路径。在现阶段,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为不同的团体、不同的社会阶层提供了最大限度对话的可能。这种可能替代了以往对抗的方式,有利于在社会化媒体下构建良性的自我认知和群体认同。培养理性的公民意识,让每个公民都能善用社会化媒体,有效地行使它们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在不同利益群体和不同阶层之间构建良性健康的对话模式。

五、总结

个体的自我建构离不开群体认同的影响,群体认同的产生是自我建构结果的呈现。被传统媒体所忽略的主体,在社会化媒体时代通过借助群体传播的力量加强了个体的自我意识,实现了“自我建构”,促进了群体认同。社会化媒体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实现平台,但我们不得不时刻警惕其发展所带来的潜在危机。在当今时代,我们不应该被社会化媒体控制,成为它的奴隶,而应该成为它的主人,让它充分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


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