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谈传统相声商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建议

作者:王汝冰来源:《视听》日期:2020-06-06人气:3874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产业升级的大环境下,文化产品愈加多元丰富。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一些传统艺术形式也加入了资本市场,走向商业化。相声作为一门以语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曲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由郭德纲等人创办的、2003年更名的北京“德云社”,将传统的“父子师徒”关系进行商业经纪公司的签约式改造,充分利用新媒体,根据社会的主流审美,不断进行自身转变,以新的形式对相声演员进行招募和培养,开创了相声商业巡演这一新的表演形式。

回看传统相声的发展,虽然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但快速发展也面临挑战。如何在大流量盈利的模式下“雅俗共赏”,在受众需求与艺术传承之间寻求平衡依然是一大难题。我们将从相声商业化发展的形式出发,根据目前发展现状总结面临挑战,从而提出可行的发展建议。

一、从形式演变看相声商业化发展

最早兴起于清朝的传统相声,形式从最初的街头表演不断发展,近20年更是不断突破自身条件限制,在回归传统的同时,利用新媒体的发展,扩大受众范围,以电视相声、商业巡演等多种形式,打破地域限制,走入更多观众的视野。

(一)电视相声

电视,目前依然是多数人听相声的主要途径,两个或多个演员站在台上,将政治与表演者的思想以相声的形式将传递给观众。近年来,各类选秀、竞技类节目层出不穷,相声也未能免俗。《相声有新人》作为相声行业中的选秀代表,在过去的一年中也贡献了很多的优秀相声演员和优秀作品,《笑傲江湖》及《欢乐喜剧人》等喜剧类节目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传统相声及相声剧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电视相声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传统相声发展。电视相声的录制及表演特性,使其丧失了与观众的互动以及临场的特殊性发挥,相声作为一种互动的艺术表演形式,观众应参与到表演中来,而电视相声中,因为现场录制、统筹等原因,演员难以收到现场的真实反馈,也会影响到演员的节奏安排和演出效果;同时电视相声对时间的限制使得作品结构不完整,节奏偏快,影响演员的节目呈现和观众的观看感受。2013年郭德纲在春晚所表演的《败家子》就是传统相声,但时间的把控影响了表演节奏,对思想高度的要求让包袱增加了政治性与讽刺力度却缺少笑料,同时他肯定了电视对相声的宣传作用,可以说“电视成就了相声,也毁了相声”。

(二)茶馆相声

新中国解放之后,全国曲艺融合迎来又一发展高峰,相声被纳入曲艺门类,曾以相声养家糊口的相声艺人也转变为文艺工作者,相声也从民间娱乐转向了政治思想教化,它的表演场地随之发生了改变,幵始面向全国观众,作为一个文艺宣传工具成为舞台表演的一种。90年代相声发展面临困境,多数相声从业者积极探索回归传统,其中就包括北京德云社。这里的回归可以理解成两种,一种是内容的回归,一种是表演场地对的回归,组织民间相声艺人,重开相声茶馆,向观众展现真正的相声表演。

根据我们对目前北京、南京等地的调查,相声茶馆布局在闹市区及历史悠久的商业街区,甚至在曾经的茶馆戏院里,如北京德云社湖广会馆分社,始建于1807年,是目前北京历史上的建有戏楼的著名会馆之一,许多梨园界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曾在此登台献艺;南京德云社分社位于老门东步行街,是南京历史上商业及居住最发达的地区,如今该街区按照传统样式进行复原,再现老城南原貌。

茶馆的空间一般较小,舞台正对这观众席,舞台后面即为后台,舞台两侧有“出将”、“入相”两道帘门。舞台正中央摆一张铺布方桌,桌上有白布手巾,醒目,折扇,演员穿着传统的长衫大褂,脚蹬布鞋,演员与观众的距离很近,这样的场地设置使观众更容易的投入到表演者的情景当中。观众席内摆旧式的八仙桌,一桌容六人就坐,二楼设有雅间,茶馆有偿提供茶水小吃,门票在30元至200元之间,可容纳100至300人。表演以相声、板书、京剧为主,表演人员多为相声民间表演团体。

(三)商业巡演

相声本就是面对百姓、面对市场的一种文艺形式,近年商业文化活动的大规模崛起,相声开始了满足各地观众观看需求、获利能力更强的商业演出。商业演出场地多设于礼堂、体育常馆中,一般容纳几千至几万人,票价在几百上千元不等。

自2006年北京德云社掀起了相声商业巡演的浪潮后,各地观众欣赏到了现场的传统相声,相声从电视和茶馆剧场走出来,德云社也将不同于电视相声的传统相声再一次带回,展现“旧相声”的魅力,带来了传统相声的新时代复兴。

2018年开始,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的相声艺人的大量涌现,商业巡演数量大量增加。我们对2019年3月1日至8月31日德云社部分知名演员商业巡演数量进行统计(以实际演出时间为准),其中朱云峰、曹鹤阳八场,张云雷、杨九郎7场,孟鹤堂、周九良20场,张鹤伦、郎鹤炎更是高达23场,其中仅5月11日,便有6场大型商演,可以看出巡演次数之多,观众群体之大。德云社的相声巡演不局限于国内,也走向世界。2011年10月15日,郭德纲带领德云社在澳大利亚墨尔本首次亮相,拉开了相声海外商演的大幕,用郭德纲自己的话说“德云社此行为正式商演,是百余年来,中国相声第一次出国商演,破冰之旅意义重大”。随着第一次海外商演的成功,德云社将商演扩大至了美国、法国、德国、泰国等十几个国家的数十个地区,2019年9月,郭德纲的从艺30年全球巡演在北美设立五站。

在全球化的经济形势下,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接受度不断提高,中国文化市场已形成了新的发展背景。相声的海外商演也展现出其观众群体已是以华人为主体的全球市场。

二、传统相声新发展面临挑战

短短十年,中国的传统相声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相声茶馆门可罗雀、从艺者惨淡经营到粉丝观众遍布全球、各地巡演一票难求,大批的高知名度相声艺人涌入了大众的视野。而相声这一文化市场的快速扩张,也遇到了难以回避的挑战。

(一)内容盲目娱乐

相声面对的是广大群众,内容通俗、语言符合时代特点才更容易被所接受。这也意味着不仅需要继承也需要创新。而这种创新多数是建立在内容中的,如郭麒麟的诸葛钢铁等,都是在节目中二次创作出现的人物,使作品更具有演员的特色,更容易被观众记住;在相声《论捧逗》、《托妻献子》等节目中,虽然故事结构相同,但内容每一次都会有创新的部分。

相声的创新不是东拼西凑、网络用语的生搬硬套,更不是社会问题的错误调侃。而是从内到外的创新,需要演员运用自己的相声功底,对社会现象充分思考后创作作品。由于相声艺人的个人水平差异,虽有创新但快餐化趋势明显,作品内涵不足,缺少思考,盲目追求搞笑。部分传统相声段子中包含低俗文化,相声艺人如果盲目追求娱乐效果,不仅会使相声本身的教化功能丧失,还会形成利用“听觉刺激”吸引观众的虚假繁荣。

2019年5月12日,因以国难作为相声包袱,相声演员张云雷被紫金阁官方微博点名批评“艺人行事,艺德为先”,张云雷本人对此行为道歉,德云社官方也发出暂停其商演等决定,青岛市相关部门7月2日下达了处罚决定书,吊销演出举办方的营业性演出许可证;2019年8月30日,德云社苏州商演因内容低俗被叫停。近年来的相声中对政治、国难等进行调侃的包袱不少,利用低俗、具有暗示性语言吸引观众的包袱只增不减,德云社多次被点名批评也应当引起从业者的关注,在创作中谨言慎行,传达正确思想精神。

(二)演员心态浮躁

在相声发展的初期,相声演员多数为自幼拜师学艺,比如我们熟悉的相声大家马三立与侯宝林先生,以及青年相声演员、京剧演员陶阳;而现在的相声演员多数是半路出身,即在拜师学艺之前从事与相声甚至戏曲完全无关的职业,如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的阎鹤翔、北京城市学院的杨九郎,孟鹤堂做过大堂经理,王自健是企业员工转行。

这样的学艺师承在当下是十分普遍的,但也造成了自幼学艺的相声艺人减少,且演员多数学历较低,因此文化水平不足也是相声演员受人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如郭麒麟、张云雷、岳云鹏等人,最高学历仅初中水平。郭德纲也在表演中提到“(相声演员半路出身)找不到饭辄儿了就来说相声,相声的门槛低,有嘴就能说”,这也反映出相声演员的流水线培养模式,大批学员考入德云社学习两三年就可以上台表演进行创作,也反映出专业、文化水平都不高的现象。部分演员甚至迎合粉丝需求不顾观众感受,以哗众取宠的形式进行表演,忘词、结构混乱也都以嬉笑打闹蒙混过关。

2019年7月,德云社演员秦霄贤在演出过程中,因粉丝送礼物时间过长引起其他观众不满,其搭档恶语回怼,秦霄贤在后续表演中也以此作为包袱对其进行讽刺;演出结束后,视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德云社采取停演等措施。相声面对的是观众而不是粉丝,在粉丝簇拥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初心,坚守正确的名利观,沉淀专注业务,也是从业者应当坚持的。

在文化市场商业化的背景下,名气与利益成了相声艺人必须面对的抉择。部分相声演员开始进行电视剧、综艺等的拍摄,已然从一个相声演员“转型”成了一个偶像艺人,这势必影响到相声专业上的开拓。近几年的德云社少班主郭麒麟,综艺、杂志、电视剧不断,相声事业上却“开箱即封箱”,相声作品大量减少。在流水线般的造星趋势下,利用名人、粉丝效应传播传统文化是可取途径,但作为一个专业的相声艺人如果不能在自身专业上有所钻研,名利的收获也会是自我艺术成就的丧失。

(三)商演形式僵化

德云社是国内第一个开办相声商业巡演的民间团体,每年在国内外几百场巡演中对相声的传播有着极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商演数量的不断攀升,不难发现许多商演已经局限于形式,节目变化较少,很少做出创新和改变。郭德纲及近年来走红的岳云鹏、孟鹤堂、张云雷等可以说是商业收入的保障,但是结构和节目内容的逐渐僵化也最终会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不利于相声的长远发展。

从德云社2019年上半年的茶馆相声及商业巡演节目单来看,表演节目单调,多数依然是传统的相声段子,难以看到成熟、具有传播度的“新活”,甚至把不同老段子进行整合变成新节目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我们对北京德云社茶馆相声节目单进行统计,以天桥剧场为例,每星期四十八个相声节目,平均每周传统相声作品在四十三个左右,可以看出传统相声占主体,新作品不足,从节目效果来看质量一般;从郭德纲的巡演中可以看出,一场演出中多个相声拼凑成整的现象难以避免。在繁荣的文化市场中,如果盲目崇拜知名度曝光度、追求商演成绩,相声也终将成为舞台、节目的附庸。

(四)粉丝群体畸形

近年来,相声逐渐与其他文化产业一样,选择各方面条件出色的演员进行培养,部分演员外貌出众,有一技之长,粉丝也出现了盲目崇拜偶像化曲艺工作者的现象。在张云雷调侃汶川地震被点名后,部分粉丝不能直面,对其他持不同意见的观众进行语言攻击,对其他德云社不发声的演员语言暴力,更有甚者到紫金阁、共青团等官网微博下恶语评论,在张云雷本人道歉后,缺乏理智,不愿面对事实。对演员的喜欢和追捧,自曲艺出现起便一直存在,但是非不分、失去理性的盲目崇拜也是需要规避的。

相声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允许观众发表自己的评论,允许观众进行互动。但打开优酷、哔哩哔哩等视频软件的评论会发现,只要一句“我觉得没那么好笑”就可以掀起一场骂战,普通观众心中评价与粉丝对艺人作品的评价相反,也都将被粉丝群体归因不懂相声,粉丝的大量涌入让真实客观的评价堙没,不利于相声作品的改进和良性发展。 随着粉丝群体的扩大,平均年龄的不断降低,部分粉丝也带来了不良的饭圈文化,给演员送礼物追求哗众取宠、对其他相声演员语言暴力、影响演员私生活围堵偷窥等等,这些本与传统艺术无关的盲目追星现象正在不停的上演。

粉丝群体的种种不良现象,体现出相声市场快速扩张下粉丝群体内部正出现畸形发展的倾向,相声这一艺术形式面对的是观众,而不是小部分粉丝群体,官方及演员的正确引导刻不容缓。

(五)文化市场混乱

面对粉丝群体大量扩张,大量商演一票难求的状况,不良票务贩卖者看到了商机,大量黄牛票涌入市场,黄牛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演出票,并用高于原价1-3倍的价格向粉丝销售,天价票层出不穷。虽然粉丝内部对黄牛票进行抵制,但是上万元的黄牛票依然大量存在。

2019年4月5日,南京德云社发布公告,为抵制黄牛票,2019年4月9日-2019年4月14日的演出门票将不在票务网站上销售,需当天在现场购当日票,一人一票。票务改革虽然为观众带来不便,很多粉丝凌晨在窗口排队,但改革初期的探索也得到大家的支持。票务改革第二天,却有粉丝晒出某群内南京德云社相关工作人员的卖票信息,并有网友晒出购买的几天之后的演出门票,而现场排队买到的演出票总量极少。票务改革不到一周,南京德云社又恢复了线上购票方式,引起大量现场购票粉丝的不满。这场持续一周的票务改革闹剧至此落下帷幕,也能看出票务内部消化的问题依然严重,本应透明的票务销售信息,却被内部人员垄断。

我们7月上旬在黑龙江省哈尔滨红事会德云社对黄牛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普通观众需要在演出当天于售票窗口提供个人信息领票,一人一票;黄牛却在演出前一天领到10-30张票,并以高于票面2-4倍的价格在演出场地的检票口前进行售卖,而一旁的工作人员对黄牛的行为熟视无睹,通过交流我们获悉,黄牛0投入即可获得演出票,属0成本销售。而茶馆线下取票方式的不断变化,也使部分粉丝不了解取票所需信息,轻信二维码等错误信息,受骗损失大量钱财。

通过德云社相关公告及演员公开宣传中可以看到,官方始终保持呼吁粉丝抵御不良票务售卖者的态度,早年间郭德纲等演员也用实际行动抵制黄牛。随着商业演出数量的不断攀升,虽然官方态度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是部分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也越来越多。而目前,有关部门对票务销售的相关规定尚不完善,对不良的票务销售也并无相应的惩戒措施,部分演出主办方缺少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盲目追求短期利益,严重破坏了相声这一传统曲艺形式的文化市场。

三、相声发展的路径探索

在传统曲艺的商业化发展过程当中,作为这一文化产业的主体,从业者与经营者都需要主动承担行业健康发展责任,作为行业监管者的政府与行业协会,也应当为积极探索传统文化的发展路径,有效监管传统文化的市场氛围。

(一)规范行业要求

面对大众文化的商业化发展前景,各类问题不容忽视,行业外部的政府监管与行业内部的主动探索刻不容缓。虽然相声被列入曲艺种类当中,但是无论是表演内容、社会地位还是艺术成就都与其他的曲艺不同,作为大众文化的相声在创作上和表演中具有太多的灵活性,而缺乏一定的规范,在从业人员水平、行业发展上都缺少正式、有效的相关规定。相声团体的自身探索与自我管理依然是必要的,但有关文化部门的监管与重视也不可或缺。相较与其他的曲艺形式,相声无论从经营模式、创作要求,还是行业规则、人才培养,都缺少国家重视与政策规范。

民间艺术团体的自我管理必不可少,从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主动对学员进行规范,对学员创作的公开表演的节目主动进行审核,对节目表演尺度进行把控,不仅要思想上重视传统的相声艺术,保持其语言艺术的灵活性,也要使其逐渐脱离产生发展初期的低级趣味,使其在国家和民间都有着良性健康的传承发展。

(二)关注艺人文化素质

相声一直因从业者文化水平不足而受人诟病,而低水平的从业者如果后期缺少学习和正确引导,所创作出的作品也无法向大众传播社会需要的正能量精神。近年来传统相声行业内部对文化素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意识到只依靠低级趣味发展的相声包袱无法持久,开始转向了更高水平的发展模式。比如天津大学生、研究生创办的“高笑相声艺术团”,郭德纲在选拔中也更多的选择、重视文化水平更高,及接受高等教育的学员,意图逐渐提高团队的综合文化素质。

(三)规范艺人从业心态

行业协会等行业内部自治组织,也应当主动对传统相声的艺人进行思想教育及思想规范,正确面对面对粉丝的追捧,不被虚假繁荣迷惑,初心不变是每个艺人应该修炼的心理。德云社相声演员孟鹤堂曾在采访中表示,不能一昧的满足观众,否则自己的相声演艺之路就会越来越窄,做艺人需要有理性的认知,粉丝经济固然有其利处,但局限于粉丝带来的人气繁荣,只会让个人发展停滞不前。观众与粉丝不同,观众在意相声结构是否完整,在意作品是否是好的能产生幽默娱乐效果的作品,而粉丝关注的是演员,而不是表演。相声演员的从艺初心不是为了迎合粉丝,而是服务观众。坚持理性,不忘本心,潜心学习,自我提高,也应该是每个演员的必修课。

(四)守正创新,继承发展

守正即守住相声发展的本,创新则是助力相声发展,使其得以传承。针对继承与创新,国家文化部门及行业内部,也应当对创新尺度进行规定和把控,以使传统能够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创新,坚守住这一文化形式的本质,在表演中不改变相声特征,坚持语言叙述表演的本质,避免歌舞、戏剧等其他曲艺形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新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内容进行吸收和转化,以此来达到对传统的发展。

德云社演员张云雷的粉丝在观看其商演时,带荧光棒表示对其支持,虽然其表演以相声本身为主,但如果观众买票捧角不是为相声,而是唱歌,也可归结于相声偶像式发展的悲哀。打着相声发展的噱头,表演本质和期待却已改变,是守正的失败,又谈何创新,更无所谓继承发展。不可否认,粉丝的支持和热爱让相声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但如果局限于满足粉丝群体的需求,而忽视相声表演的真正内涵,则本末倒置,停滞不前。

(五)延长文化产业链

粉丝效应带来的是对相声周边产业发展的追捧,对与相声及演员有关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在语言艺术之外,开发具有相声文化的商品继续传统的传播也是一个重要的选择。而通过淘宝、天猫等网络平台,以及德云社的线下平台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德云社的相关产品开发包括红酒、餐饮、道具及德云华服等,注册商标250个左右,可以说是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公司。

但追其产品质量及知名度,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多数借相声发展平台,以商业经营为主要目的,与相声本身关系并不大,且官方购买渠道较少,多以线下为主,知名度不高,其中德云华服的高昂价格及缺少方便消费者购买的官方正规销售渠道,更难以满足消费者及粉丝的相关需求,部分商品的质量也褒贬不一。

“德云社”等传统相声发展平台,可设立官方的正规的销售平台,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开发具有相声文化寄托的周边产品,延长相声的文化产业链,以高效的商业化发展形式,助力传统相声繁荣。相声行业内部也应当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切实有效的规划,将非物质的文化形式,以物质的形式进行传递,产生新的满足观众需要的文化产品。

四、结语

相声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兼具着讽刺与娱乐的重要职能,向观众传递着乐观积极的待人处世方式,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讽刺着社会乱象,从而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正是因为这一重要的作用,也要求相声表演艺人用更高的标准规范自身,用更专业水平创作相声作品,既娱乐观众、贴近生活,又不能追求听觉刺激,丧失娱乐及道德的底线。

传统曲艺的商业化发展已成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新的时代背景,相声这一传统的曲艺形式,在政府及行业内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创新使传统相声符合新时代新观众的审美要求,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其发展在新时代大众文化背景下实现突破,焕发这一根植于民间的传统曲艺文化新的的生命力。


本文来源:《视听》:https://www.zzqklm.com/w/xf/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