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情感变迁与公共空间再造

作者:刘海燕来源:《魅力中国》日期:2021-05-06人气:649

一、城市情感的变迁与思考

民族精神是民族赖以生存长久发展的灵魂,只有精神达到足够高度,民族才能在危难的“淬炼”之下崛起,在历史的洪流下向前。随着中国的崛起,城市发展的环境也随之而变。若说互联网+智能化城市管理是外在的、显性的环境变化,那么中国草根民族所传承的文化习惯是内在的、隐形的环境内核。

公共卫生危机爆发,城市社会情感也经历了以下过渡:从焦虑、惊恐发展到稳步应对、“封而不慌”;从盲目跟风、冷漠应对到志愿奉献、积极投身;从丧失理智、惊慌失措到理智思考、“按部就班”开展防护工作。城市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单位,城市社区情感的弱化与培育也是公共卫生带来的思考。俗话说“小家兴、国家旺”, “小家安、国家定”的城市情感则在国家情感中起着引领作用,家与国的共生、互促也在公共卫生危机“大考”中得到彰显。

二、漠然与归属感缺失

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资本快速流通,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城市人流量与日俱增,城市人口密度伴随着人流量和城市改造更是形成了新的居住管理模式。以德性和利他主义的可行性来反对自利,是哲学的基本议题之一。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看不见的手”建立了资本主义的效率性。通过市场,贪婪被利用来为社会目标服务,并且是以一种非人格化的和看上去自动的方式。[1]快节奏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让越来越多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开始冲击传统理念和价值观,虚浮、焦躁甚嚣尘上。滕尼斯首次提出“社区”概念,指人们因为共同居住,自然意愿和交往而形成的一种“共同体”形态[2]。早在2008年,潘攀就注意到社区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诸多不足,如参与意识不足、组织保障不力及管理资金缺乏等问题[3]。

    社区治理主体演变上,国家较为重视基层权力载体和行政能力建设,但却忽视公共领域、社会资本及自治能力的培育[4]。城市社区的资源重置、权力结构调整,致使城市基层政府在处置公共性问题时往往陷入不同程度的错位和缺位困境[5]。社会建构中,传统单位社区异质性个体和群体的增加导致彼此利益关联的衰弱,使得社区日益呈现碎片化和原子化的状态[6]。这些问题,也侧面反映了社区制存在的公共空间主体意识淡化、社会资本弱化、公共精神衰弱、公共参与减退、公共环境变异等薄弱环节。邻里之间的交流和走动逐渐减少,而与期望建设的中国特色的城市管理目标逐渐偏离,紧密的社区网络走向松散,个别地区甚至出现萎缩。大环境的变化导致社区小环境下的个体的心态也发生变化。文化社会资本主要包括规范、信任和互惠。特殊信任,建立在血缘、亲缘与地缘基础之上,并以道德、意识形态等非制度安排为保证的信任关系。对家人、亲戚以及邻里的信任即属于特殊信任。城市空间的变动所带来的公共领域的潜移默化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出现种种危机。社区公共性建设始终处于政策阶段,政治意味依旧大于服务意味。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活动、参与渠道依旧缺乏直达性,导致居民缺乏共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社区治理日益走向精细化,“微单元”、“网络化”成为社区治理主流观点,但我们确实在社区治理中忽视了城市社区情感的构建这一方面的重要性,约定俗成的规范、特殊的信任、相互依赖的互惠的建设不仅对于城市社区网络队伍中的网络成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网络社区向外延展,进行社区互动与合作也意义非凡。危机之前,处于社区网络下的居民缺乏表达个人对于资源和情感的需求,自然就导致团结力和凝聚力的流失。

三、公共危机下的合作治理——情感共同体的呼吁

社会公共危机,尤其是公共卫生危机的爆发后,社区就是最为有力的防线和监控阵地。公共卫生危机爆发初期,人民面对的是,紧张惶恐、焦虑失望、基本的生活保障会出现问题,人民是无助与希望并守。进入攻坚克难阶段,根据国家领导统一指挥、调配、举全国上下之力给了人民信心和希望。公共卫生防护从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切实的展现了基层社区在面对危机时的责任担当。并肩战斗的“志愿者精神”、“舍小家顾大家”的医疗人员、“下沉”到基层的党员队伍。人民的生活需要“非常守护”,“致以诚挚慰问和衷心感谢”社区工作人员。城市社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下的温情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互助和扶持以及众志成城与合力的精神彰显。在不同的社区分区下形成的社会沟通和交流充分凸显公共卫生安全危机之下,居民的自治性特点。对于各种突发性的、非常态的公共卫生危机更加呼唤情感共同体的构建,打造情感治理的新治理模式。社区作为防护、治理公共卫生危机的主要阵地,其作用和效力都不容小觑。电子医保卡和健康码的推行,构建集体公共卫生信息分享平台。没有公共精神,必然利益冲突不断;人民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配合度和响应度也就提升了。社区的特殊性也得到彰显,因此,需要大力挖掘人民的基层组织的原子作用,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让社区的居民形成合聚力量,常态与非常态的有机结合才是真正应对公共卫生安全危机的正确方法。

四、城市公共空间的构建与公共精神的内生

(一)培育公共精神

领导干部带头,政府的指挥下,城市到乡村,推动公共安全防护力量向社区下沉,发动居民,铸就人民防线。更是让所有人加入到公共卫生安全防护之中。社区以一种全新架势和阵势在响应国家要求以强有力的举措遏制了突发的公共安全卫生事件,社区组织施行的举措迅速而贴心。公共安全卫生爆发,不仅有志愿者的诞生,医务人员和武警队伍的帮助,“人民”二字牢刻于心,更有身边最信任的社区工作人员 “保驾护航”。社区工作者用贴心、细心关注到每个人每个家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对困难家庭、特殊群体进行精准帮扶和日常探望。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未来,重大安全卫生防护仍会像一把利剑高悬头顶,谋长远发展之策、建长治久安支势。

城市社区建设,把握生活公共空间

教训的深刻和惨烈会让我们更加懂得防范的重要性,社区建设更需要“见微知著”、预防越位和缺位现象的发生。改革开放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城市基层管理的现实问题也不容忽视,职能越位、缺位问题以及角色定位失衡等都需要重视。物质日益丰富,精神世界缺乏和苍白,居民缺乏自主感,为了避免城市“空心病”,社区建设应该充分挖掘内在动机,帮助居民获得满足和幸福感,以服务为核心,帮助分配社区资源,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化责任意识,营造“克己利他”

情感治理需要重视以责任为彰显的个人价值观的建设,需要多学科的借鉴和学习才是治理现代化能够焕发生机活力的源泉。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看不见的手”建立了资本主义的效率性。通过市场,贪婪被利用来为社会目标服务,并且是以一种非人格化的和看上去自动的方式。利润会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动,但市场抢夺掠取资源的各方利益主体也必须考虑到社会公共资源的可持续性和公共责任的现实具象。情感治理的创新性治理方式和“同理心”、“共情”与“情本体”的交融性发展,因为通过自我效能的提升做出利他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能够促进集体行动的形成,缺乏同理心,会使得人们难以形成相似的认知倾向,无法克服固有的社会、文化属性造成的刻板印象和思维固化,导致认知上相互“污名化”、行动上“各自为政”的“集体行动困境”。我们呼吁情感治理是希望探索社会治理、社区治理的新形式,以多元视角解读社会实践的现象。


本文来源:《魅力中国》:https://www.zzqklm.com/w/wy/25805.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