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建设策略

作者:于望春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4-03-09人气:136

引言:

为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文明程度,应构建以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为引领的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即在政府主导下,建立公益性、多元化发展模式。同时,要紧紧依靠人才力量、围绕数字化、智慧+互联网等手段。开展“学习中心工程建设”“数字阅读推广行动”等举措来提高服务能力,满足广大村民文化需求。

一、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只存在于县级以上行政地区,乡村一级只能靠农家书屋解决图书借阅问题[1]。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背景下,要以乡村文化室与农家书屋为载体,通过开展“送读书进乡村”活动等方式,推动乡镇(街道)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向农村延伸和拓展,提升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为农民创建自我教育和学习指导平台,加速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总之,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不仅为乡村居民提供知识和信息资源,也是实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重要支撑力量。同时,公共图书馆还担负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特色内容、传播先进理念和方法、培养高素质公民素养的重任。乡村地区有很多从事农牧业养殖、有机种养的书籍,村民进入乡村公共文化图书馆可以阅览各种农业种植、养殖等方面知识,系统而深层的掌握一系列知识,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农业生产,如果是有电子预览设备或是具备双向沟通功能的话,那么可以通过相关软件程序预约相关方面专家学者,切实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另外,乡村图书馆还是乡村公共文化的中心,村民聚集在一起,可就乡村文化、乡贤建设、农民夜校等话题展开探讨、交流思想。

二、乡村公共图书馆建立的模式与技术方案

(一)线下服务模式

公共图书馆作为乡村区域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地区社会发展和村民自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目前,农村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主要以现场借阅咨询为主,日常工作也主要围绕线下宣传展开。为进一步优化线下服务模式,应从内容设计与形式创新两方面入手,通过对传统纸质图书阅读方式进行整合改造,为村民提供更丰富、更具吸引力的文献信息资源。还可以通过文化室与村支部活动中心建立流动书屋或开展“送书下乡”活动等途径,让村民参与到基层公益教育中来[2]。同时,定期举办相关文化活动,如:组织农民读书沙龙及主题演讲、在村文化站设立读书会、乡土人情交流大舞台、特色农家书展、书画大赛等。在此基础上,文化从业者可以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把握农民文化阅读需求与趋势,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服务项目。例如,可以聘请一些书画会员定期在图书馆为乡村农家乐、民宿、文化站书写一些符合自身定位的书画作品,从而更好地提高乡村从业单位的文化品位。

另外,乡村文化工作者要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不断探索新方法,创造出符合当前时代潮流的新型服务理念、服务体系和运作机制。通过调查问卷、深度采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收集他们最真实、最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归纳各地经验做法,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提升服务水平,满足读者个性化需要。同时,建立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读者档案数据库,形成较为完整、全面的数据体系,实现数字技术应用于全民阅读领域的全覆盖,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现有条件下乡村图书馆作用,增强其综合能力,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更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二)网上平台模式

智慧系统的出现推动了公共图书馆建设模式从传统方式向信息化发展,而数字化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图书馆实现服务智能化提供了基础。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都相继搭建起以网络为基础的乡村公共图书馆服务平台,为数字公共图书馆服务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和软件支撑。乡村图书馆可将现有的书籍、报刊、音像等资源通过互联网进行整合共享,并对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高其利用价值,同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线上线下互动服务体系,让读者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相关资讯及活动安排,提升用户体验感。为了进一步提高图书管理服务水平,还可以开设专门阅读频道,具体而言如下:其一,建立“知识超市”,即针对不同层次读者需求制定相应内容的个性化阅读方案,供读者自主选择。设置专题区,根据特定主题设计应有特色的藏书项目,丰富藏书种类。其二,依托于微信公众号,开通网上咨询专栏,方便读者查询所需图书,开展在线借阅服务,微信阅读方便快捷,便于村民随时了解、阅览各种信息,只要建立了强大的后台数据支撑,就能够实现随时随地阅读。其三,充分利用纸质文献优势,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电子通讯手段,打造集宣传、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化全民学习中心,使之成为农民获取各种最新科技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其四,依托于农家书屋、村部图书室以及各类专业网站,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学习型环境。最后,借助手机APP,创建具有地方特点的读书品牌,扩大阅读人群范围,增强群众参与积极性,提升农民文明素养。

农村数字图书馆平台的开发与应用需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定位。充分认识到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全新领域,它既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新型图书馆形态,又有别于传统的图书馆形式,更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大众图书馆。要认识到农村数字图书馆是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开放经营的新型图书馆机构,因此应遵循公益性原则,坚持公益导向[3]。二是加强顶层规划。做好县级以下关于发展数字图书馆工作的总体规划,确定重点建设区域,提出目标任务。要按照乡村区域均衡配置的原则,即每个乡镇设立一个中心图书馆,然后分布数个图书室。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各级财政应当加大对公共数字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逐步改善硬件设施条件和软件配套水平,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之,农村数字图书馆建设要以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为主攻方向,以提高其使用效率、服务质量为核心目标,全面推进我国基层数字图书馆系统的信息化进程。

(三)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

要想实现乡村图书馆全面建设必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来构建,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明确线上与线下的作用和关系,同时也应把握好两者融合发展的方向。采用线上推广+实时转播为核心,打造一个完整、高效且便捷的农村文化传播体系是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的重要内容。为此,应积极推动数字化资源向基层流动,加强数字阅读平台的共建共享,通过线上信息+线下一对一资源推送等方式提升服务能力,满足不同群体需求。还可结合“互联网+”,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并将这些新媒体应用到传统图书馆工作之中,从而提高图书管理效率,促进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及服务水平的有效提升。实际应用中,要对用户需求进行细致研究,从个性化定制、全渠道购买以及多终端使用等角度出发,提供符合读者多样化需求的产品。同时,对需求库进行定期更新,建立基于移动互联时代的知识服务平台,丰富馆藏结构,使之成为农民获取优质文献的主要途径之一,更好地为村民群众服务。

“实体图书馆+信息技术”是乡村地区公共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其不仅能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而且能发挥自身优势,拓展网络功能,进一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在此过程中,乡村文化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以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践活动,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开阔思路,对当前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完善相关配套设备,增强整体竞争力。

三、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建设策略

(一)创新公共文化供给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乡村人民的文化需求逐渐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在构建乡村公共图书馆时,应重视服务对象和内容上的多样化与创新,以满足不同群体的精神生活需要为出发点,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来增强农民群众对现代信息知识及技能的学习能力,提升其整体文化素质水平,将图书馆的纸质图书与数字资源相结合,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同时,利用远程教育、直播、短视频等方式为读者提供线上文化服务。促进公共图书馆与乡村学校、乡村企业的合作,加强图书流动服务,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到乡村。县级图书馆可采取“自下而上,以需定供”模式向基层延伸,也可以采取“以点带面”模式进行扩展建设[4]。首先,要从村一级开始实施村馆馆舍改造工程,实现乡镇级馆舍标准达标,根据地方特色,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探索新媒体环境下乡(镇)图书馆数字化转型路径。其次,依据当前农业发展、产业结构、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县域内各乡镇的馆藏规模、功能设置、布局结构以及主要服务项目,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第三,依托乡镇文献中心或专业机构,整合现有的图书资料资源,形成具有自身特点、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综合性实体借阅站,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第四,鼓励各县市区图书馆联合组建区域分中心,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共同做好县以下各类用户服务工作,推进资源共享。

(二)积极探索多元化服务模式

如何改变乡村图书馆单一化服务模式,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具体优化中,应以“三化”为导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实现馆舍设施设备现代化;二是通过建设新型信息传播载体和手段;三是加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同时,还应注重对现有馆藏进行整合与开发,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藏书资料及相关技术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特色活动,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促进图书流通工作的有效开展,并带动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例如:与当地文化旅游企业合作,将图书馆、博物馆与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让游客能够在观赏景色、了解地方历史的过程中产生对当地特色文化的兴趣。

另外,与城市的大型图书馆、文化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让乡村公共图书馆能借助专业资源提供更丰富的图书馆服务,如引进专业书籍、期刊、研究报告等。同时,积极鼓励乡村居民参与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形成共建共享的文化环境。通过设立读者委员会、志愿者服务队伍等方式,让乡村居民参与图书馆的运营和活动策划,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质量。总之,要发挥乡村基层图书馆(室)作为农民学习的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其功能,使之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和吸引力的教育基地。

(三)结合文旅融合大趋势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乡村图书馆可挖掘本地旅游文化资源,以服务于当地居民和游客为目标,构建集信息传播、阅读推广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广大村民的精神生活需求。在构建中,以乡村特色文化、历史人文等为主题,举办相关展览,将图书馆打造成一个展示乡村文化的场所,展览包括历史文物、传统手工艺品、乡土摄影等内容,吸引游客和居民前来参观。积极推进文化元素产品入馆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对博物馆进行宣传普及,让更多人了解地方优秀的文化遗产、民族艺术以及地方风土人情。同时,与当地的手工艺人、工匠、设计师合作,开发乡村文化创意产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图书馆可以提供相关的资源支持,如提供图书资料、文化素材等,帮助手工艺人开发具有乡村特色的艺术品、纪念品等,进一步增加图书馆的吸引力。与当地的旅游机构、乡村民宿等进行合作,推广乡村旅游资源。图书馆可以为游客提供相关的导览图册、旅游指南等,同时介绍乡村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吸引游客对乡村进行深度的了解和体验。另外,乡村图书馆可以通过口述史的建立来进一步发掘乡村内部需求,保留一些地方的方言、语音、传说、说唱等口述史的记忆内容,帮助图书馆与乡村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特点,设计适合其人群的活动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培训,增强图书馆自身的竞争力。总之,要充分利用好图书馆这一优势,把图书馆建设成为农村地区群众学习、休闲娱乐和教育研究的重要阵地,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基层社会[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农村公共图书馆建设是提高我国农民文化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需要结合当前形势和特点,通过建立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健全管理制度等方式来加强农村公共图书馆事业管理与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其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要进一步深化阅读推广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本文来源:《文化产业》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