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

作者:刘岚清来源:《村委主任》日期:2024-03-18人气:69

一、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探索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满足人民对共同富裕的需要,不断深化对共同富裕的认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提出和形成具有其必然性。这既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深化,也是围绕现实问题、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理论内生: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内在要求

必然性主要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出现是在对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共同富裕理论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中产生的。

1、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内在规定

要精准认识和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必须对其内涵进行深度的挖掘和领悟。“社会主义的终极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而社会的发展又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构成要件的上层建筑。共同富裕的观点强调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是高度的物质文明与高度的精神文明的统一。社会主义就是要彻底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在物质解放的前提下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因此,人的主观精神层面的解放与发展是其内在要求。从社会主义的实质出发,对共同富裕的重要性认识进行进一步深化,“共同富裕”是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全体人民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富足。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理解,那么存在物质贫穷情况的不应当是社会主义,同时存在精神贫穷的,自然也不是社会主义。由此可以发现,只有真正实现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共同发展,才能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凸显出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

2、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

共同富裕是由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共同构成的。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更高级的共同富裕。如果没有它,共同富裕便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甚至会导致两极分化。

尽管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没有直接提到“精神富裕”一词,但是,实现共产主义必然要求人的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既包括解放物质方面的生产力,也要求精神方面的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共同富裕的内涵随之有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除了基本的物质层面之外,还需要将精神层面的内容囊括其中。具体进行理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除了要保证实现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之外,还需要实现人们精神生活的满足,只有这样才能算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同时精神层面的富裕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因为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可以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最后,促进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其实本身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目标,因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一箱长期的工程,需要不断加强多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人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才能逐渐实现公平正义以及精神生活的富裕。

(二)现实召唤:社会现实赋予的时代使命

问题是时代的先声,社会现实和社会问题是最实际的呼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对现实社会的回应。

1、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要求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在立足中国实际的基础上,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而提出的,契合了我国社会的发展要求。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迈入了一个新时期,“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人们不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的需求,对于精神、思想等精神方面也有了新期待和新要求,拥有美好的精神生活成为人们群众的共同期盼和愿望。从要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明确“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标志着“精神生活”的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也更加明确了共同富裕中精神富裕的内涵。

毋庸置疑,共同富裕是解决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实现共同富裕就是为了给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满足人民物质和精神各方面的需要,实现人民的全方位发展。共同富裕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这种“需要”不仅涉及物质方面的需要,还包含民主、法治、文化、安全、生态等诸多方面的需求。当前,我国的发展速度稳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社会发展也愈加稳定,这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但是,精神生活领域上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需要得以有效解决,共同富裕才会迈出一大步。

2、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区别于西方的显著优势的彰显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始终坚持以资本为核心,重点关注物质利益,忽视了人的精神生活发展,一味片面追求物质,反而容易激化矛盾,暴露社会弊端。例如,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奉行的高福利政策虽然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反而加深了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秉持着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观念,看重工人所提供的剩余价值,而忽视了工人的精神生活状态。与此相反,社会主义国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共同富裕是坚持为以人民为中心,在本质和追求的目标上与西方截然相反。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为目标,始终以人民为主体,坚持人民立场,重视人民的需求,强调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协调发展,是全方位的共同富裕,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不仅仅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共同富裕的特殊之处,充分体现出了我国由解决温饱到逐渐小康,再由小康到实现脱贫,最终由脱贫到共同富裕这一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3、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全体社会成员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丰富璀璨的精神文明。一方面,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然遵循公平原则,这与中国式现代化中社会现代化建设不谋而合。而在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进程中,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全民参与,并且成果由全民共享,要创造更多优质精神产品,处理好精神产品分配的关系,努力消除精神上的“两极分化”,从而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厘清中国现代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明确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而存在的意义,而在这一过程中,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文化现代化是精神之魂,因此,我国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升国家的整体文化软实力,进而为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并且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发展动力。可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然不能脱离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重要目标。

二、加强乡风文明是推进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体现

(一)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多数,农村共同富裕无疑成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短板和重点。因此,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工作也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在乡村中,农民是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的主体,他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使他们在传承和发扬乡村文化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同时,乡风文明建设还与乡村文化具有密切联系,因为乡村文化本就是农民群体的精神家园,因此在促进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有利于实现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农村精神生活贫困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则会影响农村脱贫的发展晋城,并且因此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阻碍。从这一角度出发边不难理解,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乡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是基础,只有保证农民群体的精神富裕,才能保证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进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

实现共同富裕,农村的任务十分艰巨。虽然,我国已经实现全面脱贫,人民物质生活富裕起来了,但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共同富裕的薄弱环节在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薄弱环节也在乡村。在农村的一部分居民中存在着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及道德价值扭曲等,在推动物质发展的过程中,重物质轻文化现象较为严重,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一。因此,现阶段乡村在推动物质富裕建设的基础上,亟需加大力度推动精神文化的建设,加强思想引领、文化滋养和精神支撑,引导广大农民追求更有品质、更加文明的精神文化生活重视人民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需求,补齐精神文明的短板,使人民在精神层面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加强乡风文明是推进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体现

之所以说乡风文明建设是推进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体现,是因为乡风文明建设本身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除了要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也要积极进行乡风文明建设,在农村提取营造一个浓厚的精神生活建设氛围,进而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其次,乡风文明建设还是推进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和幸福感,从而更好地推进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最后,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为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可以更好地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乡村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和核心。乡风文明是乡村中特有的文化制度,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智慧和思想光芒,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提升农民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方面。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乡风文明建设就是要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进行乡风文明建设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文明素养,净化农村文化环境,通过培育良好社会风尚,营造积极向善的精神风貌,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是推进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在乡村地区进行乡风文明建设还分必要。比如开展家风建设、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树立典型,引导村民养成文明习惯,形成良好的家风和淳朴的民风。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在农村地区建设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为村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还要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民俗文化活动也,通过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积极举办民间艺术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活动,可以让村民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当然,青少年群体也是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因此针对他们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校外活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为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储备人才力量。

综上所述,乡风文明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还为乡村经济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一,乡风文明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乡村文化,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遗产,还能为乡村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第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可以为农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精神享受,通过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可以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此外,乡风文明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人文氛围,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乡村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新的契机。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密切的内在逻辑。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文化支撑。同时,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体现乡风文明建设的成果。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乡村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保障。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高度重视乡风文明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以实现乡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村委主任》https://www.zzqklm.com/w/xf/3217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