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山升"革命人"鲁迅像的建构及其反思
日本的鲁迅研究长达百年,在学术接力中形成了一代又一代极具影响力的研究主体及其团体,产生了许多卓越的研究成果,是海外鲁迅研究中颇具活力和实力的重要角色。在日本鲁迅研究发展谱系中,以日本第一代研究者对鲁迅的翻译和介绍为基础,结合对竹内好的"文学者鲁迅"研究的继 |
从《春秋》到《史记》:中华民族历史链的视野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1]套用马克思的这句话,中华民族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中华民族史的历史是结果。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条历史链,分别由华夏民族、汉民族和中华民族三条 |
解读《绿皮书》"神奇黑人"银幕形象
《绿皮书》获得美国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探讨的主题是种族歧视,但却不同于以往种族歧视影片(《为奴十二年》)批判与残酷,是一部温暖人心的作品。在后殖民主义关于"他者"理论的描述中,白人被称为‘自我’(self),占据着主体位置,而其他人种则被称为‘他 |
新时代我国主旋律电影中爱国主义的拓展与深化--以《红海行动》为例
主旋律电影是各时期在党的正确方针引领下,向观众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力求使人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历史观的电影作品。电影中所展现的价值观是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持有的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我国相关部门和众多电影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主旋律电影达到了空前繁荣,这一时期 |
古装偶像剧中女性化叙事的审美特征--以《延禧攻略》为例
一.女性视角的叙事风格(一)追求个性独立的女性形象在以往以男性视角叙事为中心的影视剧中,女性角色往往作为陪衬来推动剧情发展或者展现特定主题,对于女性本身性格描述相对较少且一般都是根据男性角色的需要来进行塑造。而近段时间的诸多影视剧中,许多创作者试图打破这一不平等的形象观念,对 |
互动影视:不同媒介叙事形式的融合
前言:21世纪以来,"媒介融合"这一概念一直是新闻传播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媒介融合是针对传统媒体如何适应新媒体发展而提出的,但是现在所说的"媒介融合"应该是一个复合概念,不同语境下的媒介融合涵义有所不同,因此关于媒介融合的研究与分析必须 |
视听语言对于社会边缘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影片《我不是药神》人物吕受益为例
"小人物"即边缘人物,顾名思义就是被主流世界排除在外部的人物,影片对于这类人物的塑造往往极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本文旨在通过镜头景别的变化以及肩扛式运动镜头、影片色调的变化、细节隐喻的意义这三个方面分析影片如何塑造引起大众共鸣的"小人物"。 |
恶女与他者:东野奎吾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影视呈现--以中国版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为例
2017年4月1日,由苏有朋执导、改编自东野奎吾同名小说的《嫌疑人X的献身》在中国上映。据猫眼实时票房显示,该篇自上映后获得了4.01亿票房。尽管有研究者指出,该片在中国改编主动接受了主导意识形态的询唤,有意识地将小说文本的暗黑结局置换为电影文本的光明结尾【1】,但不可否认, |
从《狮子王》中看音乐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影片中推动故事情节、渲染气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尤其在影片刚开始呈现时,和画面一同或早于画面出现的音乐会奠定整部影片的氛围和基调。动画片《狮子王》的音乐中包含了交响乐、打击乐和非洲地区的原始音乐,再加上汉斯季默的演绎,将音乐展示的更加具 |
浅析网络访谈节目《和陌生人说话》的创新之处
访谈类节目在我国已经走过二十几个年头了,我国最早的访谈类节目可以追溯到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谈话类节目的话题亲民,寓乐于教,同时也充满了人文关怀,深受观众喜爱。随着各级省市电视台的谈话节目蓬勃发展,各种类型、各种题材的电视谈话类节目纷纷开播,满足了观众的不 |
婚恋类真人秀的内容创新--以芒果TV《妻子的浪漫旅行》为例
近年来,中国的婚恋节目在叙事角度、节目风格上有了一定的创新,使节目内容呈现综合性拓展的新趋势。婚恋类真人秀节目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如何让观众看到明星像普通人一样谈恋爱,所以资源和力量都集中在创造明星夫妻阵容上,《妻子的浪漫旅行》由妻子的花样旅行+丈夫团情感观察做出了形式上的创意集 |
影视后期特效制作的重要作用与技术分析
当前,经济社会已经步入高速发展时期,科学技术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影视作品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对于影视作品的创作者而言,在后期制作阶段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心思,尤其是让特效技术在整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作用要得到更多的体现。影视创作主要包括前期制作以及后 |
新时代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新思考--以电视剧《都挺好》为例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如何提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精品,创造更多同新时代相呼应的电视剧作品,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则是一项历史性 |
海派电影传统与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
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始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变化,相关学者也开始努力的构建中国电影学派,由此可见,要构建中国电影学派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坚定我国的文化自信,积极推动电影的深化改革,努力使创新型电影保持发展状态,使我国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顺利过渡。每一种 |
中外合拍片中价值观念的认同度与读解视角的差异--以《金陵十三钗》为例
《金陵十三钗》作为一部合拍片,从电影的制作水准来看,在近年来的中国电影中无疑是佼佼者。除了获得关注与称赞之外,也受到了随即而来的质疑与批评。身处一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现实语境,合拍电影以其资源融合与互补的优势成为了电影产业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在成为合拍片优势的同时也带来 |
浅析国产电视剧的"男色消费"
身体解放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命题。正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所说,"身体向美学/色情的交换价值蜕变的过程在触及女性之时,也同样触及到了男性"①。从当前的电视热播剧看,以男演员的颜值、肉体为代表的"男色"成为了影视剧吸引观众重要手段。明 |
《声震长空》塑造女性新闻工作者形象的意义
《声震长空》是一部讲述中国广播发展史的红色电影,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该片着眼于为观众展现我国广播事业在发展初期的艰难历程,尤其是我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建立之初遇到的重重困难,同时也填补了中国电影在表现党的新闻工作上的空白。该片虽然以男主人公苏志豪建设广 |
极端化和套路化:我国电视剧情感表现中的问题
自人类文学艺术诞生以来,情感就成为了文学艺术作品中展现的主要元素。电视剧这一现代社会的新型艺术同样将展示人类的情感作为自身的重要构成元素,并围绕着情感的转变来设计电视情节与内容。然而人类的情感是丰富多样的,所有情感的成立过程都会受到诸多不同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没有一成不变 |
在生态主义视野下浅析电影《阿凡达》
2009年,一部震撼世界的科幻巨制横空出世,电影《阿凡达》揽获多项大奖,荣登全球影史第一的宝座,一时风头无两,直至十年后的今天,再次审视这部电影,其内涵之深刻,依然值得探讨和学习。影片通过人类试图摧毁宛如世外桃源的潘多拉星球的故事探讨"生命与自然"这一终极 |
近三年来以职场女性角色为主的国产电视剧研究
一.90年代至今国产电视机剧中女性角色的嬗变(一)90年代国产电视剧中的女性角色代表作品《渴望》,女主角刘慧芳,是一名普通的工厂女工,拥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特点:勤劳勇敢、温柔善良、舍己为人。同时期的《嫂子》、《大姐》等这些剧中的主角大都也是男人背后的女人,牺牲自己成全男人,赡养 |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