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一曲奉献给为国捐躯者的颂歌

作者:李蓉来源:原创日期:2012-07-02人气:875
屈原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一生为振兴楚国而奋斗不息。在内政上,他主张举贤授能,修明法度;在外交上,他主张联齐抗秦,统一六国。如果屈原的这一理想能够实现,楚国是很有希望走上富强的道路而统一天下的。可是,由于屈原革新政治的思想与行动,触犯了楚国腐朽顽固、贪婪好利的贵族保守派的利益,他们包围楚王,反对屈原在内政外交上的一切进步措施,屈原终因他们的挑拨、谗毁,被怀王疏远,始而去职,继而被流放离开楚都郢城,流浪于汉水之北和湖南的湘水、沅水一带。而楚怀王昏庸懦怯,听信谗言,任用佞臣,加上外部秦国的破坏、诱惑,贪利忘义,改变了屈原一贯坚持的策略,听信秦国而和齐国绝交,失去外援。最后,怀王被骗,想贪得商于之地六百里竟成画饼。一忿之下,又与秦绝和,第二年,既楚怀王十七年,又贸然发兵攻秦。从此以后,楚国陷入战争深渊,屡遭秦国的攻击,丧师失地,牺牲惨重,国势日趋不振。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军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人,遂取汉中之郡。楚怀王大怒,乃悉国兵,复袭秦,战于蓝田,大败楚军。”自此以后,自楚怀王十八年到顷襄王元年,十四年之中,秦国进攻楚国的战争有四次,其中,二十九年,“楚军死者二万”,杀将军景缺。顷襄王元年,“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秦楚之间的几次大战,楚国牺牲的将士,有记载的就达十五万多人,没有记载的还不知有多少。惨败之后,怀王又被骗入秦,死于秦国。这些都是怀王自己造成的恶果,不能不引起屈原深沉的悲痛。这就是屈原写《国殇》的历史背景。从这一背景考虑,《国殇》应该是屈原被放逐之后的作品。
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十句记叙将士们英勇作战和壮烈牺牲的经过;后八句写诗人对以身殉国的的楚军将士的热烈颂扬和深切悼念。
《国殇》首先从描写战争开始,“操吴戈兮被犀甲”一句,写楚军将士们手持大的盾牌。身披坚韧的犀皮铠甲,勾勒出将士们威武的外貌。接着,“车错毅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三旬,写战阵情况和将士们的英勇。在战斗激烈,敌我双方兵车的车轮交错接触的时候,因为敌人逼近,长射程的弓箭不能发挥作用,就用戈矛刀剑之类的短武器进行肉搏的白刃战。战场上,旌旗遮天蔽日,敌人如云一样,汹涌而来,飞箭从空中交加而下。在这敌众我寡,形势危机万分的时刻,将士们不但没有退缩,而是争先上前,奋起迎敌,这是多么的勇敢!但是,终因力量悬殊,楚军战败,敌军冲进楚军阵地,践踏着楚军的行列。驾车的左边的战马,倒地阵亡,右边的战马,又为刃所伤。可是,楚军将帅,仍然坚持战斗,而且“霾两轮兮絷四马”,把战车的车轮埋在土中,用绳索系住战马,不用驾车退走,于是“援玉袍兮击鸣鼓”,将帅在战车上亲自拿起玉饰的鼓槌,敲打着大声远闻的战鼓,击鼓进兵。将士们就是以如此破釜沉舟的英雄气概,坚守阵地,拼一死战。以致“天时怼兮威灵怒”,杀得天昏地暗,鬼神震怒。“严杀尽兮弃原野”,麈战的结果,尸横遍野,将士们为保卫国土,勇敢地献出了生命。
诗歌的第二部分,是屈原对阵亡将士的回忆、怀念和热烈的赞颂。“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既是屈原对将士一去不返的怀念,又表现出将士们出征时就抱着一去不归的必死决心,在平原上迅速前进,远离家乡而不顾。“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这四句,是屈原对阵亡将士的回忆和赞颂,同时,又表现将士们带剑挟弓出征时,坚定的以死报国的决心。以上六句,实际上又是从思想品质上,对阵亡将士英雄形象的进一步表现。正因为他们具有一去不返,虽死不悔的报国之心,所以才能在战阵之中,表现得那样的英勇刚强,威武不屈。最后两句,是在以上的基础上,对牺牲将士进一步的热烈歌颂,希望他们精神不灭,身虽死,成为神而显赫,魂变为鬼,仍将是鬼中雄杰。
屈原以深厚的感情,崇高的敬意来悼念、歌颂阵亡的将士,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屈原对自己祖国诚挚的爱国思想感情。因为,只有对自己的祖国爱得深切,才能对保卫祖国而英勇牺牲的将士表现出如此的热爱、崇敬的思想感情。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范增往说项梁起兵反秦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至今怜之。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楚怀王被骗入秦,即遭扣留而死于秦国,楚国人民怜惜怀王,尚能激发起对秦国如此强烈的复仇情绪,那么,可以想象,屈原在《国殇》中描写的为抗秦而牺牲的将士的英雄形象,他们爱国主义的崇高品质,以及屈原在作品中流露的爱国感情,势必更加激励楚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抗秦的决心。
《国殇》共十八句,一百二十六个字。在这样短小的篇幅里,能刻画出如此突出的英雄形象,表现出如此多的内容,与它的表现手法是分不开的。
诗歌从战争写起,通过战争描写将士的英雄形象,通过悼念哀思,对将士进行歌颂。可是,战争的题材,从历史背景来看,值得写的是很多很多的:将士们在战争中的英雄行为,是难以尽书的。怎样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最富于特征性而又最足以表现将士们勇武精神的题材,就成为首要的问题。题材选得好,剪裁得当,写得精炼、突出、形象,为什么要悼念颂扬,也才有落笔之处。作者在这方面的手法是很高明的。写楚军将士,不写他们的人数多少,不写他们的武器优劣,也不写将帅如何指挥布阵、士卒如何进退有素。因为这些,对于描写将士的形象还不是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所以开头只用“操吴戈兮被犀甲”一句,写出他们的外形,马上接着就写战争的场面。写战争又不一般的写将士厮杀,如何冲锋,,而是选择了最能表现将士的场面来写。“车错毂兮短兵接”,敌军逼近,双方混战,战斗的激烈可想而知。“敌若云”、“矢交坠”,敌众我寡,生死存亡的危急形势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怎样呢?仅用“士争先”三个字,就把他们冲锋陷阵,前赴后继,视死如归,英勇战斗的英雄形象表现出来了。写主帅也是这样,作者选择了战斗失败、牺牲严重的两个场面来表现。“疆两轮”、“絷四马”,是坚守死战;“援玉袍”、“击鸣鼓”,是指挥进军,身先士卒。这样,主帅的形象也就表现出来了。因为这是诗,只能这样精炼概括,不能象散文可以细致地刻画描写。这样写,事实上不仅是善于选材剪裁的问题,还是如何烘托环境,如何描写人物的问题。把人物安排在特定的环境之中,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的尖端,让人物进行活动,最足以表现人物的性格、思想。这首诗正是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
如此精心地描写将士的形象,本身就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倾向,表现崇敬赞颂的感情。但作者认为还不够,在第二部分又集中表现这一点,而且在悼念之中,又以“出不入”四句,把将士内在的技精神世界与前面的勇武精神联系起来,使将士的形象因之而更加高大突出;又从“神以灵”、“为鬼雄”的祈祷歌颂中,抒发出对将士崇敬,对敌人愤恨的感情。这样,就把抒情和叙事结合起来了。屈原正是借助这些艺术手法,成就了一曲奉献给为国捐躯的将士的颂歌。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