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机制与技术支撑:政府体制改革的实践逻辑
政府角色与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型,对于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来说各个领域改革始终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选准改革的突破口,直接决定着政府改革的实际成效。近40年来几乎历次政府改革都基于问题导向,选择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机构整合为突破口。实践证明,单纯以政府自身为改革组织者和评判 |
公共管理学学科建构的过程与依据
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的成长只有不到20年的历史。对于一门学科的成长来说,这只能说是刚刚起步。为了使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能够走在一条健康的道路上,为了使其更多地助益于中国的社会治理及其变革,同时也出于对整个世界遭遇全球化、后工业化挑战时所谋求的社会治理变革作出贡献,我们需要 |
标准化是审计数据采集的必由之路
审计数据采集是大数据审计的起点和基础。随着审计法及相关法规的深入实施,已经很少有审计对象拒不提供数据的情况出现。审计数据采集面临的主要矛盾也由“取不到”,转变为“如何取”。“如何取”既有程序上的含义,如审计通知书、数据获取协议等,也有技术上的含义,包括以何种格式、采集哪些数据 |
大数据环境下思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研究
随着经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融合,数据技术的地位日益突出。数据流可以进一步引领技术流、人才流,“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的模式已成为趋势。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海量的、分散的数据快速进行分析,挖掘数据后的信息,从而进行信息整合、处理、加工。合理利用大数据,可以选择出最佳的方案以及战略 |
工程合同的“四位一体”审计法
工程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中对工程合同的审计至关重要。正是这一笔笔工程合同构成了工程项目的主体,占据了工程项目总成本的绝大部分比例。因此,把工程合同审计清楚了,也就基本摸清了整个决算审计项目的轮廓。工程合同审计如何才算审计到位?应当审计合同的哪些方面以及具体内容?笔者结合多年来 |
构建基于GIS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信息化平台探索
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改革部署。随着该项审计的全面推进,对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撑需求日益加大。本文基于浙江省开展试点工作的实践经验,整合现有地理信息技术方法,以“建库、建模、建平台”为核心思路,研究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 |
对审计全覆盖背景下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探讨
宏观政策是国家处理社会经济问题或调整经济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一项政策的制定,通常是基于一定的假设,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虽然经过多重论证、多方博弈,但在实际执行时,由于各种外在因素的复杂性,所产生的效果可能符合政策制定的初衷,也可能偏离其预期目标。因此,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主要目 |
府际大气环境财政权责:配置进路与机制建构
近年来,频发的雾霾天气考验着政府的环境治理能力,甚至恶化成政府治理的一大顽疾。理性而言,这并非政府部门的态度消极或决策失当,相反,环保在党的施政理念和中央的政策举措中的地位愈加显要。追及根源,困扰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府际权责纠葛下地方对中央、下级对上级环保政策的执行偏 |
府际大气环境财政权责:配置进路与机制建构
近年来,频发的雾霾天气考验着政府的环境治理能力,甚至恶化成政府治理的一大顽疾。理性而言,这并非政府部门的态度消极或决策失当,相反,环保在党的施政理念和中央的政策举措中的地位愈加显要。追及根源,困扰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府际权责纠葛下地方对中央、下级对上级环保政策的执行偏 |
府际大气环境财政权责:配置进路与机制建构
近年来,频发的雾霾天气考验着政府的环境治理能力,甚至恶化成政府治理的一大顽疾。理性而言,这并非政府部门的态度消极或决策失当,相反,环保在党的施政理念和中央的政策举措中的地位愈加显要。追及根源,困扰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府际权责纠葛下地方对中央、下级对上级环保政策的执行偏 |
府际大气环境财政权责:配置进路与机制建构
近年来,频发的雾霾天气考验着政府的环境治理能力,甚至恶化成政府治理的一大顽疾。理性而言,这并非政府部门的态度消极或决策失当,相反,环保在党的施政理念和中央的政策举措中的地位愈加显要。追及根源,困扰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府际权责纠葛下地方对中央、下级对上级环保政策的执行偏 |
对“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行动特征的考察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绝对不是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简单推进。对于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而言,其行动合法性的要求已经超越“同意论”迈向“满意论”。基于“满意论”的政府行动要求“人民”成为政府行动的判断主体,“人民满意”成为政府行动的判断标准。这是政府行动合法性的根本性变革。人民满 |
地利共享、分配正义与政府责任:一个分析框架
土地红利是一个国家走向城市化与现代化过程中,土地这一基础性资源由于区位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获得快速升值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它与人口红利一起被视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大国的特殊红利形式。①土地红利及其分配在当代中国分配正义的探索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意义,是中国现实的分配正义课题。当 |
从行政吸纳到简政放权
中央政府自2004年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并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以来,从发展型政府向法治政府转型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施政目标。2008年出台《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并对市县两级政府依法行政提出了详细要求,2010年进一步以《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 |
从城市到社区: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治理的空间转换与治理创新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转型加快,治理难度不断增大。如何有效开展社会治理,成为一个全局性的战略课题。随着治理实践的持续开展和治理理论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社会治理体制逐渐从行政一元化社会管理体制向治理多元化社会治理体制转型,初步建立起符合国情的现代社会管理体制,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有效的 |
变革社会背景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缘起与发展
一、引言:变革社会背景下研究稳评的意义美国政治思想家塞缪尔·P.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亨廷顿悖论”:“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1]18,但“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 |
作为合理偏狭的公共性
公共性是现代治理话语中最为核心的概念之一。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流动性”[1]的范畴,公共性被确立为政府的基本价值原则是治理体系的重心从政治转向行政的一个结果,其实现主要是以政府的政策和行动为途径的。在理想意义上,一项具有公共性的政策或政府行动应当旨在同等地促进这个社会中所有个体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贡献
1848年马克思与他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这部代表着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的科学著作的问世,使马克思和恩格斯成了科学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理论“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 |
论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向纵深拓展的三大进路
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政治传播研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和业界的辛勤耕耘和潜心钻研,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特色的政治传播理论体系正在形成,并逐步在现实的政治传播实践中发挥着指导和引领作用。在这个时候,冷静而理性地观察和分析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未来进路,并在此基础上作 |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的新思路
价值观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判断意识,是关于价值的性质、标准和评价的理论体系,也是决定个体和组织行为的实践依据。在心理学中,价值观的概念比态度(attitude)、信念(belief)更为宽泛,是决定人生理想、信念和价值导向的核心内容。从个体层面而言,价值观是对周围事物的意义、 |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