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博物馆志愿文化培育路径研究

作者:杨海静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4-03-09人气:84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建立一支志愿者团队,不但可以促进各个博物馆的社会文化多样性,也可以提升其为市民服务的能力,同时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1 志愿文化的起源和内涵

志愿者是指那些愿意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不要求任何回报的情况下,为公共事业或者社会职能相关的机构提供免费服务的人。虽然,“志愿”是近代以来新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但是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志愿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博爱”、“侠义”观念的一种升华,而志愿服务是中国传统文化及无私奉献精神的延续。为此,我们国家的志愿工作应该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保持具有中国特色、具有先进文化特征的志愿服务工作。

近几十年,我国志愿者活动也渐渐得到迅速发展。80年代以来,在民政部的号召下,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中国社工学会和志愿者工作委员会也随之成立。2008年,《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发布,将志愿工作放在了全党工作的首位重要位置。中国志愿服务基金的设立,有关部门相继发布了在各自领域开展志愿服务的指导意见,将志愿服务立法提上了议事日程。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提升,我国博物馆展览活动的日益增多,博物馆志愿服务也蓬勃发展,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重点不仅仅是对参观者参观流程、参观位置做一介绍,还要对馆藏展品作出讲解,并且还要对博物馆藏品的文化属性进行梳理,并且逐渐形成一整套的志愿服务体系,建立起博物馆独立的志愿文化。

2 博物馆志愿文化阐述

现在的博物馆,有很多志愿者,他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工作。介绍博物馆。协助博物馆将很多外文文本翻译成英文。帮助编辑、校对各类图书。义工们踊跃参加各单位的活动,为纪念馆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对博物馆的工作品质与专业水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提升了它的社会影响力,凸显了它的重要作用。

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其在为民众服务的同时,也离不开民众的支持与协助。博物馆内的志愿者的热情使得博物馆充满活力。与此同时,志愿者也会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告诉周围的亲朋好友,即由志愿者的服务,使博物馆能更好地理解公众对博物馆的文化需求。在这样的交流和建构中,博物馆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南京市博物总馆志愿者讲解图(图片来源:南京市博物总馆官方微信)


所谓“行为文化”,就是对人在人生、工作中作出有意义的、有意义的劳动成果,从而推动了文艺事业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志愿服务是一种行为文化。在我国,博物馆的志愿工作起步比较晚,许多志愿者的使用都是临时的,没有长期的、细致的计划,为此,必须加强对志愿人员的培训,并成立相应的管理组织,加强对志愿人员的管理。采用人性化的激励措施,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博物馆的讲解、展示和展示。在藏品修复、博物馆管理等志愿者工作中,形成了每个博物馆自己独特的志愿者文化。

3 博物馆建立志愿文化是顺应时代的需要

(1)可以解决工作人员短缺的问题

随着人们对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对博物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博物馆管理人员有必要组建一个专业的志愿者团队,并把志愿者变成博物馆服务人员的一份子。志愿者作为一支后备力量,可以很好地解决馆员短缺的问题,为馆员的工作注入了充沛的人才与智力,为馆员的各项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必将极大地推动博物馆的发展。博物馆义务志愿者不仅拓展了博物馆的社交联系,也拓展了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内容,实现了博物馆的可利用性,满足了人们的日益扩大的文化需求,这将大大提高博物馆的社会地位和服务质量。

(2)建立、健全志愿制度和机制

博物馆的志愿工作的制度和机制包含了如下内容:一是招募机制,在制定招募方案的时候,要有明确的目标,明确的方向,合适的人和岗。在招聘前,必须要建立起博物馆的志愿者组织群和志愿者服务人才库,根据志愿者组织的服务方向和志愿者的特征和意愿,对他们进行归类,并实现准确的匹配。二是体制,一是从培训内容上,从“求发展”的方向出发,打破传统的技术训练,追求个性化的训练,注重心理的锻炼。其次,在培训的过程中,应采取网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培训课程体系;采取常规面对面的培训与专题讲座培训相结合、面授与网上视频教学相结合、精细化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了训练内容的标准化、全过程的可视化、训练结果的可视化。三是奖励制度,通过新媒体客户端,博物馆能够如实、准确、完整地填写其服务内容、服务期限等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定期评选优秀志愿者、突出的志愿服务项目及优异的志愿服务机构,并予以表彰。四是保障机制,博物馆可依据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对其中表现突出的志愿者,为结束志愿工作的志愿者推荐工作,也可以适当的给予志愿者一定的实际帮助。


南京市博物总馆志愿者须知和志愿者权益

(3)志愿文化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模式

志愿精神是我国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结合的产物,它既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一种基本要求,又是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博物馆的志愿者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志愿者活动,其目标是在志愿者活动中发出自己的才能,并满足别人的需要。这是一种利他的行为,也是一种对社会的贡献。志愿人员的无私奉献行为,是一种很好的道德教化行为,它既有很好的道德教化意义,也有很好的教化作用。他们的行为有效地推动了社团精神的文学化发展,为社团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除此而外,志愿者们还表现出了他们的创造力。志愿者在各种实际场景中开展志愿者工作,但由于实际情况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志愿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4)志愿者文化为博物馆注入新的活力

新时代志愿者文化建设的途径,是对志愿者组织进行再定义、对志愿者工作内涵进行深层次拓展的必然结果。这种结果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个性化的优化,即要立足于博物馆的传统,发挥自身的优势,凸显自身的特点;与博物馆的馆藏展品和科研内容相结合,创建博物馆独特的志愿服务体系。二是专业性的优化,各个博物馆都是专业博物馆,内容集中于某一领域,要求志愿者也要具有相应的专业背景。通过这个平台,志愿者们不仅能学到更多的文博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能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并从中得到心灵上的满足。与此同时,博物馆也给志愿者们一个展示自己的风采和展现自我学识、与人共同分享精神财富的平台。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益原则反映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特质,这是它与普通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化服务不同的本质特点,也是开展基层文化志愿者工作的基础。如何确保志愿文化活动的公益性质,就是要让志愿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开展,不仅会对博物馆自身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对志愿人员的自我价值实现起到积极的作用。唯有如此,才能让博物馆重新焕发生机,达到“共赢”的目的。

4 培育博物馆的志愿文化体系

(1)完善博物馆志愿者的服务体系

目前,大部分博物馆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系统化的志愿服务体系,导致了志愿活动的无序、管理混乱、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志愿者工作积极性不高,很难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将志愿服务纳入志愿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的志愿服务体系。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对志愿服务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志愿服务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这一基础上,明确了志愿人员应当承担的职责,享受到的权利,这样才能更好地规范志愿人员的工作,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和规范志愿服务的实践。

为每位志愿者提供一张电子身份证,并为他们编号。为的就是能够更好的找到与之有关的信息资料。这既是对志愿者的一种尊敬,也是给他们留下了为博物馆所做的贡献,帮助他们提升他们对博物馆的认同与归属,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在各个博物馆志愿者群体中进行资源分享。

(2)建立志愿者的征集系统

多数博物馆志愿者的构成较为单一,受个人工作和学习时间的限制,志愿者的参与度不高,流动性大。这就造成了志愿人员的不稳定性。所以,在征集志愿人员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将各行各业的人都吸收进来,以增加志愿者的数量。可以与某些大学,尤其是建有历史系和博物馆系的大学,达成合作意向,以博物馆为实践基地,进行志愿者服务,期末累积学分。并对博物馆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的角色进行了阐述。同时与地方中小学联合,将博物馆作为“雷锋”教育的实习基地,训练小学生作为讲解员,利用周末到博物馆进行导游、辅导等基础工作。我们广泛动员本港热心的文物工作者,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中。与企业、机构等机构开展专题协作,以群体的形式到博物馆进行集中服务。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招募相应的人才。

(3)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培训

为了更好地发挥志愿者的功能,必须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在培养对象上,培养对象要明确,培养对象要合理,培养对象要有针对性,要重视培养对象的专业素质,确保培养对象在培养对象上的入职行为的质量与标准。培训分为入职前的训练和长期的进修两部分。这次的岗前训练,除了要对博物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外,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对象的针对性、针对性、针对性,并注意其专业化程度,以确保其后期上岗工作的质量与标准。培训分为上岗前及在职进修两部分。文化志愿者作为一股新兴的力量,是推进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创新性措施,为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鲜活的事例、火热的生活以及人民群众的鲜活实践,为基层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同时,它也是我们国家的具体国情的不竭源泉。

(4)提升志愿文化服务的数字化水平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与公共文化设施功能的深度融合,博物馆的数字化公众文化服务变为一种新型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此作出了相关规定,国家正大力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博物馆都在积极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并建立起相应的数字化支持平台,从而提高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水平。

与此同时,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支持下,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和数字化技术,很多博物馆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年里,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和融媒体矩阵,实现了博物馆与博物馆、博物馆与观众的直接联系与沟通。所以,现阶段博物馆可以采用一种新型的新媒体加志愿服务的模式,通过各种数字化平台,将志愿服务的动态、活动内容等信息进行发布,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结语

博物馆开展文化志愿活动,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发扬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极宣传科学、文明、文明的当代文明,创建大众喜欢的社区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的建设。当前,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出来。与此同时,每个博物馆都要要建立、健全适合自身发展的志愿服务体系。不断的拓展志愿者服务群体,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领域,为志愿服务工作人员提供充分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提升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博物馆要想促进志愿者公共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加强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建设,提升志愿者团队的管理水平以及志愿者的个人素质。


本文来源:《文化产业》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