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驰骋想象 品味诗韵

作者:殷冬会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7-14人气:2238

清代学者吴乔曾以做饭和酿酒分别比喻作文和写诗,说“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这个比喻对我们认识诗与文的差异,具有启发性意义。诗歌较之散文有许多跳跃和省略,它会让我们的想象飞得更高远些,因而,鉴赏诗歌就应驰骋想象,细品其妙。

一、想象的作用

阅读想象是根据读物语词提供的间接表象创造新的表象的心理活动过程,它以形象思维为特征,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感知、理解、进行艺术欣赏的再创造的表现。它的作用有三点:复现文章作品的艺术形象,探寻文章潜在的意蕴,实现审美的再创造。

(一)复现诗歌的艺术形象

文章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不同于造型艺术、综合艺术,它不是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而是运用语言符号这一间接的表现手段来传递信息。说它是间接的,因为语言只是一种符号代码,不是具体的客观事物。那么为什么以语言为媒介的文章作品能够描写形象、感染读者呢?原因在于想象。语言代码本身虽无形象性,但它代表着客观事物,联系着各种表象,能够引起形象感。读柳永的《雨霖铃》中的“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我们不禁为传神的细节所打动。“无绪”,让人想到即将分别(也许这一别很可能就永无会期)的人满脸的愁苦无奈,郁闷堆上心头,一切都不能提起他的情绪。“催发”,属侧面烘托。它描绘了情人分了又合,合了又分,难舍难分,最终在船家的一再催促下又不得不分开的情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则字字珠矶。传神的细节“执手”“泪眼”及“无语”,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分别的现场,真真切切地看到那动人的一幕。马上就要天隔一方的情人,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四目默默相望,似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但一时却不知从何说起。内心默契的情人一时“无语”,但此时的“无语”却胜过千言万语。“无声”之处,读者明白了他们的心声,体会到他们对别后相逢无期的情景,眷恋之深,无奈之极。短短的几个字却描绘出了复杂的心情,寥寥数语却唤起了读者的共鸣。阅读这几句话,我们要是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难以产生如此强烈的心灵震撼。可以说,想象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架起了情感沟通的桥梁,想象使作品中抽象的文字符号变成了具体可感的生活画面,幻化成栩栩如生的立体的形象,聚集成了动人肺腑的特写镜头,打动着读者的心。正是想象发挥了作用,才弥补了语言表现的间接性这一弱点,穿越时空,缩短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横穿架起一座桥梁,使诗歌艺术形象的复现成为可能。

(二)探寻诗歌潜在的意蕴

诗歌的意蕴具有隐蔽性,往往不是和盘托出,也无须说尽道完。所以,许多作者总是把“象外之旨”、“象外之象”、“味外之味”、“弦外之音”视为一种艺术境界的追求目标。然而,对于读者来说,如何跟踪、揣摩、发现那些隐蔽性的意蕴呢?主要靠想象。想象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方式,既不脱离感性认识,又具有理性认识的因素。在阅读中,它以感知、理解为基础,同时又对感知、理解起强化和深化作用。读者正是在作者的暗示、诱导下,借助丰富的想象去洞幽烛微、补充生发,才逐步揭开了作品意蕴的奥秘。看高尔基的《海燕》里的摘录文段。白濛濛的海面上,风在收集着阴云。在阴云和大海中间,得意洋洋地掠过了海燕………

海鸥在暴风雨前头哼着………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藏到海底里去。

潜水鸟也在哼着………轰击的雷鸣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畏缩地把肥胖的身体躲在悬崖底下………

只有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着白沫的海面上掠过。

------暴风雨!暴风雨快要爆发了!

勇猛的海燕,在闪电中间,在怒吼的海上,得意洋洋地飞着,这胜利的预言者叫到: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如果单就字面解释,这些诗句说了一些鸟儿在暴风雨之前各自的不同情况,这有什么意思呢?或者进一步追问:当暴风雨将要到来的时候,人忧惧着生产方面的损失以及人事方面的烦恼不是更要不安吗?为什么抛开了人不说,却说一些无关紧要的鸟儿?这样的追问,似乎是在研究,可是也不能真正领会诗的意蕴。

要领会这首诗,得生出一对想象的翅膀,而且展开这双想象的翅膀,跟着海燕“在闪电中间,在怒吼的海上,得意洋洋地飞掠着”。这时,我们就仿佛看到了聚集的阴云,耀眼的闪电,以及汹涌的波浪;就仿佛听到了轰鸣的雷声、怒号的海啸。同时仿佛体会到,一场暴风雨过后,天地将被洗刷得格外清明,那时候在格外清明的天地之间飞翔,是一种无可比拟的愉快。“暴风雨有何可怕呢?迎上前去,让暴风雨来得更快,更猛烈些吧!让清明澄澈的天空快些出现吧!”这样的心情不觉萌生出来了。而海鸥、水鸟、企鹅那些苟安、怕事,只想躲避暴风雨的东西,是不愿看见格外清明的天空的。于是不禁内心激昂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此时,心中顿悟:原来文中的“海燕”不只是暴风雨中勇敢搏击风浪的小鸟,它们与俄国革命风暴中那些勇敢战斗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多么相似:“暴风雨”也不仅限于字面表达的自然界风雨,与当时俄国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酷似。至此,文学作品的象征意义,即作品潜在的意蕴就豁然开朗了。“暴风雨”象征着俄国当时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海燕”就是在革命斗争中勇敢的、大无畏的革命战士。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才能领会作者蕴藏在作品中的深层意蕴。假如死盯文字而不去驰骋想象,我们就无从探究到作品潜在的意蕴。

(三)探究诗歌的意境,实现审美的再创造

在《红楼梦》中黛玉与湘云就有一段谈诗的文字,涉及的诗句就是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黛玉能心领神会其妙处,而湘云却隔着一层,不能真正领略。那么,怎么去会其意呢?如果单就字面解释,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的,这是什么意思呢?要领会这两句诗,得睁开眼睛看。看到的只是十个字呀。不错,说得再清楚一点: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字所构成的画面。这幅图画得很简单,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达出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一个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一个“圆”字,并不是说惟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一个“直”字,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

二、想象的要求

在诗歌欣赏中联想活动很重要。诗歌表现思想感情的媒介是语言,语言没有视觉的形象性,它不过是一群声音符号的组合。这些声音符号本身并没有形象,但诗的语言却能在读者的头脑里构成栩栩如生的形象。这靠的是什么?就是读者的联想。所以,好诗一定能够唤起读者的联想;善于鉴赏的读者也一定富于联想力。无论诗歌创作或是诗歌鉴赏,离开联想都是不可能的。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联想十分丰富,有些诗歌的构思完全建立在一片联想之上。阅读这些诗,应当驰骋自己的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真正欣赏它的意趣。如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从无定河边的枯骨,联想到深闺梦中之人,把两个截然相反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构成鲜明强烈的对比,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李贺的《马诗》:“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从马骨形状的瘦,联想到声音的脆。杜牧的《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把“妃子笑”和“一骑红尘”联缀在一起,很能发人深思。诸如此类,都是靠着艺术的联想构思而成的。

何景明说:“诗文有不可易之法者,辞断而意属,联类而比物也”。辞断意属,跳跃性强,留下的空白大,供读者联想补充,进行再创造。

总之,艺术鉴赏不能离开联想。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由于它自身的某些特点,尤其要借助联想的作用。

在诗歌鉴赏的过程中,我们要张开想象的翅膀,借助联想,按想象的要求,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在诗的王国里畅翔。驰骋想象,多角度品味诗韵,方得诗歌之妙。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